登陆注册
13332600000024

第24章 因明学研究(10)

按照《广释》这样的说法,现量不但不能确定认识对象,而且连自己也怀疑上了:我自己到底是不是认识认识对象的?按《广释》的说法,现量必须凭借分别智,才能成就自己是量果,也就是说第一刹那的认识,以相似性为因,被第二刹那叫成量果。这样一来,实际上把现量是量也给消解了。可是《广释》又不敢截然不同于陈那论师,于是在这里给圆说:紧接着现量的分别知、决定智,不是来认识现量的认识对象(比如说桌子)的,它的作用是“明确‘认识对象是被现量认识的’”,所以它与我们的意识的分别知、决定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广释》实际上是新打鼓另开场了,重新提出了一种模式。

有关现量的内容到此就告一段落。

注解:

[1]其中的安慧《唯识三十论》等有初稿、二稿,《正理滴点论》等甚至有初稿、二稿、三稿。

[2]韩老在世时只出版过一本《慈氏学九种译著》,只是短短的九部译稿。

[3]我手边只有韩镜清先生44部手稿,这里的“唯一”是指这部《广释》残篇是我手边手稿中的唯一一个残篇,其他43部都是完整的。

[4]天主慧之下分派:慧生护是阐义派,本派最著名的人物就是法上论师。慧生护的师兄弟释迦慧则是释文派。

[5]见《大正藏》第三册第0472页下栏。

[6]鸟齿:鸟类根本是没有牙齿的,所以,这“鸟齿”表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为不存在,也就不会有实际的用处。

[7]具有分别者:会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人。

[8]“娶母妇次第”的“次第”,是仪规顺序。这个比喻我有两种理解:一是说,妈妈出嫁的时候,根本就还没有自己这个人,所以与自己无关,表示法称论师的这部《正理滴点论》根本与自己无关;二是说,妈妈要改嫁,自己作为儿子,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表示法称论师这部《正理滴点论》中所讲的道理,自己不能接受。

[9]无利:没有什么用处。

[10]悟入:心有所动。因为心有所动,所以进一步就有行动。

[11]不隔离境界:即认识清楚了的境界。

[12]观见性之义:就是所观见的事物。

[13]观见标志:即因。

[14]决定转起之境界:一定能够得出的结论,即宗。

[15]如:相符、一致。

[16]无标志之分别:这个分别念没有因法支持。

[17]无事体:不存在。

[18]关于这一个,常用的例子是这样的:黄昏时看见一个高东西,认不清是人还是柱子,你以为是柱子,则疑惑对象的柱子与存在相应,当你以为是人的时候,柱子与不存在相应,所以,柱子作为一个疑惑对象,可以说是同时与存在、不存在相应。所以《广释》里说,“具有有及无有之义”。

[19]比如说我推度老井里有水或者没有水,这只是臆想而已。

[20]营务:用心经营,以求目的的实现。

[21]以于能作义获得功能之因由智体为所寻求:智体(认识)是所寻求的目标,而智体是要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的因。

[22]相违:这儿的相违给简单理解成不同的可以了,指事物与心里所显示出的认识不能重叠、不一样。

[23]这句话韩老的翻译应该是有问题的,根据梵文原意,正智是因,应该在果的前边而有。

[24]在唯识中,vipāka,玄奘法师译成“异熟”,表示“因+缘→果”,但以前的其他译师都译为“果报”,就成了“因→果”,所以,这一句“众生利益之因”的“因”,不要理解成玄奘法师“因+缘→果”模式的“因”,要按“因→果”模式的“因”理解。

[25]先往:韩老在《正理滴点论》中是译成了“先行”。

[26]无有二意:没有二种认识,只有唯一。

[27]完整因:就是“因→果”模式的“因”,只要有了某“因”就一定有某果,实际上这就成了宿命论,是为佛教所破除的。

[28]蕴:类。

[29]淡然放置:就是不上心、无所谓、不在乎。

[30]二行相:此处是指当捨、当取二者。

[31]在《正理滴点论》定稿本中是“如实智者:由是具有以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事业为先行。”

[32]宗峰法师说,因为是“依邪智”,所以“乌鸦”可以理解成乱叫、扰乱人心,不能使人得到法益,而“棕梠树”可以理解成“只有观赏价值”,没有(更重要的、使人成佛)价值

[33]在理解的时候,这个“正智”先不要涉及价值判断。

[34]差别:分别。

[35]明照: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即显示出本质性特征。

[36]比:应为“彼”。

[37]标志:即符合因三相的正因。

[38]后时:指比量依于现量而成就。

[39]汝及我等:立论者和论对者双方以及公证人。

[40]自性:这儿这个“自性”,应该给理解成“本质性特征”。

[41]即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42]“展布”这个词在实不可解,梵文中没有可以对应的。

[43]见《异部宗轮论述记·因明入论庄严疏·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合刊》的《庄严疏》卷三第二十页阴面。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77年。

[44]能:能诠。

[45]明记:某物在头脑中形成了明确的、清晰的记忆。

[46]信号慧熟练者:就是对某符号(比如说语言符号,或者水兵的旗语)的所诠很清楚,掌握得很熟练。

[47]适合:因为这是草稿,所以是“适合”,其实就是《正理滴点论》里的“适与”。

[48]因为具体的桌子这个东西而引得了我发出“桌子”这个声音,则这个具体的桌子就是“桌子”这个声音的所诠对[49]按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里应该是说的耳识变现出声音这个事儿,“所言说自相”是指声音,“能言说之事体”是指耳识———耳识能变现出声音。说无分别应该是指的耳识无分别。但下边有一问,又是在说声音本身无分别

[50]短暂事体,指实有法、事物是刹那生灭的。

[51]相续:众生的异名。《佛光大词典》中有说,“自己之依身称为自相续,他人之依身称为他相续”。

[52]有不适为能量过:指意识不能算是(此一对境认识中的)能量。也就是说应该是“非量”。

[53]根据中国佛教协会1981年印的《释量论》第212页,知这里是说意识现量的。因为意识当下所缘境与前刹那根识所缘境是异,所以在意识缘境之刹那必然是量而非非量。

[54]比如说前刹那根识缘取的境是桌子,后刹那意识所缘取的一定不能是大象。

[55]心所乐受:受是心所法里的五遍行之一,受有苦、乐、捨的不同。

[56]差别分位:不同情况,或者说是特殊情况。

[57]所有心分位:所有的心法、心所法。

[58]见笔者《正理滴点论解》第20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59]假代:用名言来代替物事。注意,不单是指名言、语言,也指语言规则,即语法。

[60]“于事体中,即此非共同性,共相亦有”,一个事物的根本性特征、它自己独有的特征,在共相中也是存在的。“事

体”是指实有的事物。

[61]□,韩老手稿中缺一个字,但根据义理,当为“自”。

[62]据梵文原文,应该不是“及”,好象“即”、“就是”更通顺。

[63]意思是说,比如“山那边有火,现烟故”这个式子,虽然说我现在没有看见火,只看见了烟,但当我亲自去验证的时候,是一定能够亲眼看见的。

[64]法尊法师讲述,《四宗要义讲记、入中论讲记合刊》,浙江省佛教协会1995年6月印赠,第25页。

[65]大正藏第30册第0879页a栏。

[66]此唯是此:现量只能是这样,指现量只能是通达认识对象,要是不能通达,就不是现量了。

[67]士夫:人。

[68]无义则不生起:也可以理解成因明规则中的“宗无因不有”。

[69]□□:根据梵文原文以及上下文,此两个字为“觉察”比较好,也可以译为“经验过”。

[70]与无相似:有它(指青色物也)和没有它差不多。

[71]相似性:其实就是唯识中的“似境”,比如《唯识二十论》中开始就有“内识生时似外境现”。

[72]殊胜能立:指决定智。

[73]识:根据文义,应该是指现量认识。

[74]执著:这一段里头的“执著”,实际上就是作出判断。

[75]陈那造,法尊译:《集量论略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76]放弃:我自己觉得若是隐藏可能更好。

[77]分别出来:就是意识虚构出来的,或者说是想象出来的。

[78]分别智在对一个没有概念分别的认识对象进行分别的时候,凭的就是想象,现在这隐藏自己的作用,就是指隐藏想象作用。

(刚晓:杭州佛学院副院长)

同类推荐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博大精深,各种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本书采用了符合现代人知识结构和快节奏生活特点的问答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教义和纷繁复杂的宗派传承历史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您轻松阅读。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文艺国度

    文艺国度

    我曾对理想有非分之想。我曾对成名有无限渴望。当我成了一名文娱搬运工的那一刻。我的脸却成了一扇门。人们说我创作出许多的经典。但那本不是属于我的荣耀。我只想说。我不生产“经典”,我只是“经典”的搬运工。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笔下的鲲,是一个属灵的生命。它本来只是一个还没觉醒的生命,天天困在海中,等待它的命运就是去死。但它选择了另一个活法,它飞了起来。它为什么飞得起来?因为它有信仰,它相信海运和风可以把它带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因为它的信心,它获救了。它的意志不是出自自己,而是出自信仰,因此意志就大,能力就强。它的自由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上帝,所以是真正的自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自由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做事的良好状态。上帝给我们自由与能力,是要我们去完成使命,不是让我们只是玩。鲲化为鹏后,它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玩,而是“而后乃今图南”,向更光明的地方飞去。所谓“自由意志”,就是指一颗完全信仰的心。
  • 妙手医女在现代

    妙手医女在现代

    一个曾经身怀绝世医术的少女,在被行刑的时候,魂穿到现代一个小职员的身上。她空有一身医术,却不能光明正大的行医,只好歪打正着的做一些与医生有关的事。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未来幸存者

    未来幸存者

    公元20XX年,人类社会因为一种特殊的传染病而崩溃,超过80亿人非正常死亡,或沦为丧尸。没有人知道最初的感染源来自哪里,就这样突然爆发,世界在三个月之内沦为人吃人的地狱。
  • 超级大官商

    超级大官商

    一不小心穿越回一个前所末有的世界,为了生存,他修武备,练强军,买土地,建商号,一不小心打造了一个大大的商业帝国。商业管理,一环扣一环,阴谋诡计,一招连一招,美娇玉娘俏媳妇,王朝公主藩王女,统统收入怀中……
  • 虎啸三国

    虎啸三国

    一朝穿越,两世为人,命运的罗盘将他匆匆赶入三国乱世。智才的谋划,武将的搏杀,人性的抉择,时运的无奈,这一切才是真正的三国。时者,命也!天者,斗也!且看吕布温候如何搅乱三国,书写属于自己的一段传奇。
  • 艾尔菲铁塔下的誓言

    艾尔菲铁塔下的誓言

    在这里遇见他,在这里成为他的女朋友,在这里和他分手,在这里,我生命的终结点。
  • 一级大内总管奋斗秘史

    一级大内总管奋斗秘史

    陛下:和朕说说你的奋斗目标。乔梓:一级大内总管。陛下:不够酷炫狂霸。乔梓:那陛下你封个?陛下:附耳过来,朕告诉你。“小太监”逆境求生,嬉笑怒骂中叱咤皇宫。
  • 伪千金之逃婚猫妻

    伪千金之逃婚猫妻

    他,军区参谋长的儿子,黎氏化工的小交椅,堂堂南临市长,却在有生之年被老头强迫娶一个脑子有问题的蛇精病!她,一只断尾的小白猫,好不容易幻化人形,却阴差阳错的成为腹黑市长的逃跑未婚妻,才刚学会站立就被抓去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