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300000001

第1章 说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鲁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称孔子“圣人”,孟子“亚圣”。孟子为了实现他的“仁政”理想,游说诸侯,历经齐、鲁、宋、滕、魏等国。他的主张被当权者认为“迂阔而疏于事情”(不合时宜)。他受礼遇而不得任用,便毅然弃官,另走孔子教授学生、著书立说的那条路,著《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并列“四书”,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代科举考试作为规定内容,留下深远的影响。

孟子思想,丰富而复杂。在我看来,他的“亮点”,或者说精华部分,主要表现在:“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肯定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反对空想的平均主义;首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规范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实现大一统的观点。

孟子鲜明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为什么以“民为贵”?孟子的回答是:“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出发点是为国君“得天下”着想。孟子明确宣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肯定劳心者统治、剥削劳力者是普遍、合理的原则,从而也肯定了劳心者的最高代表——国君的合法性。两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孟子,正在于此。这个前提,首先要弄清楚。

在此前提下,“民贵君轻”的思想,也确有积极、进步的意义。“民为贵”,就必须重视民生。在这方面,孟子的主张主要有:一、“制民之产”,给百姓一定的私有财产。“五亩之宅”,用来种桑,百姓就有衣穿。“百亩之田”,让百姓按农时耕种,八口之家,可以吃饱。养些家禽家畜,七十多岁的老人可以吃到肉。丰衣足食了,再搞好教育,让百姓都懂得孝道关爱,白发老人就不用奔波劳累而得以安度晚年。做到这些,可以得人心。二、“与民同乐”。孟子说,国君独自享乐,比起与百姓一起享乐,哪个更快乐呢?当然是“与民同乐”更快乐了。如果国君独自享乐,百姓却妻离子散,愁苦不堪,就会仇恨国君。所以国君“与民同乐”才能得天下。三、反对滥杀无辜。孟子愤慨地斥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认为发动争权夺利的不义之战导致人民大量死亡者,死有余辜。

孟子承认国君,但要求其施“仁政”。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的性善论出发,认为国君也具有人人皆有的“不忍之心”(同情心),只要“推己及人”,就能行仁政。这当然是空想。孟子对违反仁政的暴行和虐政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认为汤放逐桀、武王讨伐纣,是诛杀独夫民贼而非弑君。国君犯了大错,当进谏,反复劝诫而不悔改的,就把他去掉,另立贤者。谈到君臣关系,孟子说,君待臣像手足,那么臣待君就像腹心;君待臣像犬马,臣待君就像路人;君待臣像土芥,臣待君就像仇敌。这些激进的话语,曾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强烈反感,命令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再享受配祀孔子的“亚圣”待遇。后来虽被臣下劝阻,但还是让人把《孟子》一书中非议君主的文字统统删去。这也从反面证明孟子学说对至高无上的君权的挑战与制约。

孟子一生和儒家之外的各种学派开展辩论,具有进步意义的则是同许行的农家学说所作的一次辩论。许行主张“君民同耕,不耕者不得食”(否定社会分工——笔者)。他认为只要布和帛长短相同,麻和丝轻重相同,五谷数量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都一样(反对按质论价),即使幼童上市场,也不会受欺骗。对于这种虚幻的平均主义学说,孟子予以犀利明快的驳斥。他说,许行除了耕种自食以外,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耕田的铁器,煮饭的锅子,没有一样不要用自己种的粮食到市上去交换。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必有“百工”来满足;如果一切都要自给自足,即使忙碌得疲惫不堪,也无济于事。孟子进一步申说:“物质性状不同,是客观事实。价钱有的相差几倍,有的相差几百甚至成千上万倍,许行却把它们划为同一价格,还有谁愿意精工细作去制造优质品呢?按许行的办法去做,就是让大家跟着弄虚作假,怎么能治好国家?”这场精彩的辩论,反映了孟子对社会生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见解。

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树立了“大丈夫”的人格风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志在天下,如果能施展抱负,就和天下人民共同实行;如果不能实现愿望,就特立独行,坚持走正道。孟子斥责张仪等为了个人的功名富贵,运用权诈,制造矛盾,只图揣摩、迎合国君“争城争地”、争王争霸的旨意,而不去纠正国君好战乐祸的错误,骚动天下,残害人民。这是和大丈夫的作风格格不入的。

怎样才能成为大丈夫呢?孟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担负天下大任者,必须先经种种苦难折磨,苦思焦虑,筋骨劳累,饥饿贫穷,行动受阻,才能锻炼意志,坚韧性格,增长才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于养成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范也大有裨益。孟子藐视权贵者。尽管他们有享用不尽的佳肴、美色、游猎、豪车,有志者却丝毫不为所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的豪迈气概。

孟子自己就践行着大丈夫的道德规范。孟子在齐国任客卿,齐王对他优礼有加而不任用,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孟子知道终难与齐王有所作为,遂辞官离去。齐王派人用“万锺禄”挽留孟子,而孟子毫不恋栈。因为他认为,立在朝廷上而不能实行自己所抱负的“道”,那是耻辱;对于“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的财富,决不接受;光受禄,不被信任,担个虚名,那只能算“贱丈夫”。

孟子“大丈夫”风范的提出,对后代产生了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于1936年以《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为名写了一本通俗作品,介绍了卫青、岳飞、文天祥等二十五位英雄人物抗击外侮的壮烈事迹,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

孟子善辞章,他的散文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孟子》从《论语》那样的语录体,发展成为单篇独立的著作,标志着古典散文里程碑式的转变。在《孟子》这部著作里,有义正词严的说理文,有高谈雄辩的辩论文,也有幽默谐趣的讽刺文。尤其是辩论文,有一种“其锋不可犯”(苏洵语)的充沛气势。语言技巧的运用,达到了高度的纯熟、精当、畅达、生动。特别善于运用譬喻,把所要表达的思想的逻辑性,精炼地表现为人们的常识最容易感受的直觉形象,省却了许多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问题。例如,他以每天偷别人一只鸡以及每月偷一只鸡的偷盗行为譬喻,指责不肯立即改正错误的人。用不着阐述理由,便使那受指责者无可答辩。据统计,《孟子》全书总共用了一百五十九处譬喻。

孟子还善于通过寓言故事,作为说理的手段,使文章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写“良人”(丈夫):首先写“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活现出垂涎富贵的情态,令人感到可鄙。其次,“未尝有显者来”、“遍国中无与立谈者”,表现其自欺欺人的虚伪。再次,点明“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原来这位自我吹嘘的良人,竟靠乞食过活。最后,他还装出悠然自得的模样,“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令人感叹“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则寓言极尽讽刺之能事,而又善于用简约、形象的语言,刻画复杂变化的心态,说明了作者表现手法的工巧。

《孟子》一书,还有许多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警句、格言,有的已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经常应用的成语,例如“与人为善”、“出尔反尔”、“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一暴十寒”、“王顾左右而言他”、“大旱之望云霓”等等。这些警句、格言、成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又能精炼地予以表现,达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效果。

孟子散文的创作艺术,受到历代文学家的称赞。唐代韩愈的散文风格,明显可以看出受《孟子》的影响。宋代作家则推孟子为“能言”,“其言乃世人之甚易知而切于事实”。清代把《孟子》作为“古文”范例,选入散文总集,在散文写作技巧方面起了广泛的示范作用。

孟子对古代文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主要有: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养气”说,意思是心中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思想文化积累——“气”,才能写出富有气势的能打动人的作品。二、“以意逆志”说,意思是,读者通过作品的语言文字,有所“意”会,进而追溯、探究作品表达的“志”——思想感情。三、“知人论世”说。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这些观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阅读和理解作品的方法。

同类推荐
  • 疯狂原始人

    疯狂原始人

    【废话都在后边,前边的几章还成。如果耐心足够,建议看下08卷首语】人兽大战不得不进行,疯狂与血腥之战不得不进行,猛男与悍妞之战不得不进行。因为这是蒙昧的蛮荒时代疯狂原始人与疯狂巨兽们之间,有你没我的生存之战。不疯狂就不能活下去,不血腥就无法取得胜利。
  • 灭佛录

    灭佛录

    藩镇拥兵自重,紫微暗弱,魔门附体宦官秉控中枢,朝臣朋比为奸,边患不息,暗中却另有一股势力意图吞噬天下……一位传承隐秘的年轻人于此时开始闯荡天下……
  • 日出月没

    日出月没

    本书主要描写从戊戌变法至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历史,甲午惨败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战壕,开始了救国之战。主要有三种救国之道,三者有分、有合交相辉映,最后武昌起义成功,大清王朝在恐慌、犹豫、无奈中退出权力舞台,袁世凯投机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明末天下行

    明末天下行

    (失败的书,失败的我,再写下去不知何日是尽头,书友们对不起,老域还要养家,不能继续了,只能将这一段时光做为美好的回忆!)明末,华夏大地进入一个纷争的时代,各方势力层出不穷,大明、后金、东林党、大顺、大西,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妥协,只有你死或者我亡。罗曼诺夫王朝、西班牙王国、荷兰王国、大明海盗更是趁着华夏的纷争都在偷偷地贪婪地吞噬着华夏大地的血和泪。杨兴定来了,一名很普通的小市民,一名曾经很普通的消防士官。他来了,他悲哀过、迷茫过,曾经很想再次肩负起救火队员的职责。当用他的双眼、用他的身体,看到了、体验了这人吃人的时代,看清了这世间的一切善与恶,他放弃了救火,毅然拿起火种在华夏大地上点燃了一把更大的星星燎原之火。
  • 江湖有道

    江湖有道

    有的人一生为国,却无名而终。有的人徇私舞弊,却风光无限。天地不仁,成败无道。那是因为公道在人心,有人就有江湖,江湖不比人生。人生无常,但江湖有道。
热门推荐
  • 如何管,员工才会听 怎么带,员工才愿干

    如何管,员工才会听 怎么带,员工才愿干

    在本书中,作者依据多年的管理咨询和培训经验,围绕中层干部识人、选人、用人三大主题,提炼了16条必修的管理法则。这16条法则的内容涵盖了价值观的统一、规章制度的执行、授权管理、教育培训等中基层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内容上,旨在指明管理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纲领及其实践应用方法,全书言简意赅,对中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 田园农女

    田园农女

    楚瑶穿越来是饿醒的,本是农家,偏偏穷酸秀才爹,吃不饱的四个弟弟,娘在花楼里,家徒四壁。这是一篇发家致富的种田文本文带漫画,投稿在漫画区
  • 左明神鹤

    左明神鹤

    明封言誓死保护左家后裔,不料却惨遭杀害,最后左家唯一血脉被一只神鹤所救,到达明月仙境……开始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得到求学复仇复国的过程。主人公左明会有怎样的命运?会拥有怎样的爱恨情仇?怎样一步步走向巅峰!是什么导致国家被灭!他会怎样揭开所有的阴谋…还有父辈的秘密……
  •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走出硝烟之血在烧

    以许青云、许克、许鹏飞三代人为背景展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 盛世顽妃

    盛世顽妃

    她是闻名皇城的纨绔郡主,无恶不作,不学无术,草包加身,无一好字;他是战功赫赫的白虎将军,更是出身武王府,手握重兵连皇帝都得礼让三分。天夜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历代皇后必出自沐家。沐紫芙,身为铺国公府沐家的唯一嫡女,自出生就被打上了皇家的铬印。可是没有人知道她并不想嫁进皇家,不想跟她的姑姑、姑奶奶们一样,一辈子锁在高墙深宫之中。她只想寻个能爱她宠她的男人,携手一生。原以为自己名满皇城,没人能看入眼,可是为什么这只从小一起长大的白老虎对她的关注越来越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驰天下

    凤驰天下

    她是在一场叛乱战争里,活下来的公主,她的使命便是复国。他叫肖慕叶,生而无根。自小便没有娘亲!他能抛弃一切去爱她,包括生命。如画的江山与醉生梦死的爱情,她难以选择。其实,多想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以对的身份与你相见。最好脱我皇袍,去我龙冠,以平凡之身与你平凡遇见,那些国恨家仇,都是过往云烟。奈何,世间有太多奈何。
  • 抓个道士当警察

    抓个道士当警察

    小道士费清,第一次进城就把师父给弄丢了!丢了师父不要紧,他可过得快活着呢!一件离奇的命案让他先是被当成嫌疑人抓了起来,又阴差阳错地让他结识了清纯的女警员和火辣的女督查,并且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命警察。为什么叫人命警察呢?因为他不论走到哪里,身边总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命案。费清的存在告诉了人们,原来点儿背也是可以传染的。这事儿说来话长,且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 呆萌女仆圈怀里

    呆萌女仆圈怀里

    几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失去原本的记忆,使得夜笙笙变成了宫洛寒的贴身小女仆,宫洛寒:“夜笙笙,我累了,”夜笙笙立马跑来捶背,宫洛寒:“夜笙笙,我渴了”夜笙笙立马拿来水,他习惯了她的伺候,她的存在,当有一天,真相大白,她远离了她,他才知道她在他心里早已占有重要地位……
  • 被藤包裹的别墅

    被藤包裹的别墅

    我们知道彼此的存在,我们经常出现对方的梦中,在梦里我们做了很多姐妹能做的事情。突然有天夏荷做梦梦到那个跟她长着相同脸蛋的女孩跟她告别。不要走,不要离开我,我们还没有一起逛街,一起吃好吃的尼。夏荷哭着醒来。
  • 君要狂

    君要狂

    前世她是冷血无情的杀手,今世是溺水而死的弃女。当黯然的珍珠褪去灰尘时,原来是那么耀眼,原以为冰封的心不会融化,却遇见霸气的他。“哎哎,那谁···你别过来!”“王妃,今日花好月圆夜,不如我们干点事?”不等她回答,某王爷已经欺身上去···片段:她揉着已经酸痛的腰,好不委屈,“你今天吃错药啦。”某王爷邪魅一笑,摇摇头,搂着她的腰,说道,“谁要那个东方落盯着你看。”狂爷怒了,“那你折磨他好了!干嘛晚上回来折磨我?!”某王爷没有回答,再次欺身上去,直接进入。“又来?!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