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1100000001

第1章 中国左拉之待望(1)

本篇选自《郭沫苦佚文集》,最初发表于《中国文艺》1937年第1卷第2期。

一九一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为争路问题,闹了四五个月的四川,终竟独立了。

在那天清早,成都的南校场前,高等学堂东邻的分设中学里面,有一群早把头发上的豚尾剪了的好事的学生簇涌向校长室去。承头的几人,手里是拿着剪子的。

校长姓都,绰号叫“喇嘛”——这是他所固有的绰号,并不是取于学生,也不知道缘何而取。他的宦气十足,平常待学生也很严,大家是不大高兴他的。但在反正前后,学生的气势高涨了起来,他的威严也就扫地无存了。

学生们簇涌向他居室去的企图,是想要征服他头上的辫子。

起初是劝诱,但他不肯由自己的房里走了出来。学生们又簇涌着跟在他的后面。

校长头上戴的是平顶便帽,有一个红色的小珊瑚顶子。假使是平时,他走的是官步:要把背弓着,把两手垂在膝前,或反叉在臂部。悠然游然。其要左右顾时,颈子虽机械式地向两侧转动,而那很帖服的一条发辫,垂在背心,仅仅靠着弹性作用,把那尾尖子上的搭须,略略颤动而已。

但是,革了命了。应着“改玉改步”的古话,校长被剪子威胁着赶出房外来时,是放着小跑的。养尊处优惯了的辫子,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运命。不胜其惊惶,离开了校长的背,在空中飞扬起来。那样,便被逼在后面的一位学生,一把抓着。

本来是带着赤铜色的校长脸。胀得来就象一副猪肝。

——你们,你们,咎个这,这,这,这样……。校长急凑着说,似乎想说出—声“无理取闹”,但都格塞着了。

——喀钦,喀钦!“今日之事我为政”的学生们那管得你许多,两剪子便把我们的校长弄成了名实相符的“喇嘛”。

校长把剪下来的辫子要回了自己的手里,就象拿着一串念珠的一样,呈着个快要流泪的慈悲的面孔,走进了自己的方丈。

学生们正在高兴着凯歌的时候,由校外又走来一位通学生,穿的是有孝的素服。人不甚高,一脸的AcneVulgaris(俗称“烧疮”)和一双敏活的眼睛是他的特色。

——精公,精公!他一走进来,学生中便有人叫着他:辫子剪了吗?

——唬,你们看!他把那素结子的玄青布京帽揭下来,露出了一个“拿破伦头”。

——哑!精公毕竟“精致”!

好些人在这样鹊噪着,但是精公却被少数相好的簇拥着向后院走去了。只听那里面有的人在说:

——喂,我们赶快进寝室去,把你昨天说的小说,继续说下去。

我真是愉快,最近得以读到《大波》、《暴风雨前》、《死水微澜》这一联的宏大的著作。

我且先从我的日记中把读这些著作时的日期和感触,摘录出来吧。

——五月九日

午后刘弱水来,携来李劼人小说若干册(案即上述三种著作。)

夜读李著(《大波》,表现法虽旧式,但颇亲切有味。中用四川土语,尤倍觉亲切。

——五月十日

终日读《大波》。时坐紫薇花树节读之。笔调甚坚实,唯稍嫌旧式。

续读李作《暴风雨前》。

十二日

齿痛,用食颇不如意,竟日读《暴风雨前》毕。李君确有大家风度,文笔自由自在,时代及环境的刻画均逼真。中国文坛竟无人提起,殊属异事。拟作文以论之。

十三日

读(《死水微澜》。

十五目

整日读《死水微澜》毕,至可佩服。

以上便是我读那三种著作时的简单而直率的纪录了。有日期中断处,是因为在做着别种工作的。

三部书合计起来怕有四十五万字,整整使我陶醉了四五天。像这样连续着破天的工夫来读小说的事情,在我,是二三十年所没有的事了。二三十年前的少年时代,读《红楼梦》、《花月痕》之类的旧小说,读林琴南译的欧美小说,在那时,是有过那样的情形的。然而,那样的情形是二三十年来所没有的事了。单只说这一点,便可以知道李劼人的小说是怎样地把我感动了的。

据刘弱水说,李的创作计划是有意仿效左拉的《鲁弓·马卡尔丛书》。每部都可以独立,但各部都互相联系。他要一贯地写下去,将来不知还要写多少。

是的,据我所读了的这三部著作看来,便分明是有联系的作品。整个的背景是成都附近,时代是四五十年前以来。《大波》仅出上卷(以下出否未明),写的是辛亥年的四川争路的经过。《暴风雨前》写的是其前五六年间的启蒙时代。《死水微澜》是更其前数年间的痼闭时代。如那题目所示,作者是有意用诗样的字面来,把各个时代象征着的。

作者的规模之宏大已经相当地足以惊人,而各个时代的主流及其遞禅,地方上的风土气韵,各个阶层的人物之生活样式,心理状态,言语口吻,无论是男的的女的的老的的少的的,都亏他研究得那样透辟,描写得那样自然。他那一枝令人羡慕的笔,自由自在地,写去写来,写来写去,时而浑厚,时而细腻,时而浩浩荡荡,时而曲曲折折,写人恰如其人,写景恰如其景,不矜持,不炫异,不惜力,不偷巧,以正确的事实为骨干,凭借着各种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真真是可以令人羡慕的笔!

作者似乎是可以称为一位健全的写实主义者。他把社会的现实紧握着,丝毫也不肯放松,尽管也在描写黑暗面,尽管也在刻画性行为,但他有他一贯的正义感和进化观,他的作品的论理的比重似乎是在其艺术的比重之上。他对于社会的愚昧、因袭,诈伪,马虎,用他那犀利的解剖刀,极尽了分析的能事,然其解剖刀支点是在作者的淑世的热诚。在社会的正义被丑恶的积习所颠倒了的时候,作者的平直的笔往往会流而为愤慨,流而为讥嘲、然而并不便燥性地流而为幻灭。社会是进化着的,人间的积恶随着世代的开明终可以有改善的一天,这似乎是作者所深信着的信条,有了这样的信条,作品的健全性也就可以保障了。我们人类所需要的究竟是富于滋养的稻梁,而不必是富于色彩的花草。

唯一的缺点是笔调的“稍嫌旧式。”但这“稍嫌旧式”之处,或者怕也正是作者的不矜持,不炫异,而且自信过人之处,也说不定。就如兵力不足时便要全靠着出奇以致胜的一样,研究不足或能力薄弱的作家便每每爱弄奇笔,爱在文字的末稍上讲求技巧,以掩盖自己的空虚。而作者却不然,他是有“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之概的。新式的末稍技巧,其有也,在他自会是锦上添花;其无也,倒也无伤乎其为四川大绸。古人称颂杜甫的诗为“诗史”,我是想称颂劼办人的小说为“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前些年辰,上海有些朋友在悼叹“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我觉得这问题似乎可以解消了,似乎可以说,伟大的作品,中国已经是有了的。

然而,事情却有点奇怪。中国的文坛上,喊着写实主义,喊着大众文学,喊着大众语运动,喊着伟大的作品巳经有好几年,像李劼人这样写实的大众文学家,用着大众语写着相当伟大的作品的作家,却好像很受着一般的冷落。

劼人还有一部小说叫《同情》,我只在《死水微澜》后面看见广告,那儿有这样的几句话:“同情,我在国内把它寻觅多少年,完全白费了功夫,到处遇见的只是冷酷,残忍,麻木,阴险,仇视,何等的失望。”这大约是从作者的序文中摘出来的吧?是多么沉痛的寂寞的喊叫!作者作为文艺家所受的待遇,似乎是被包含在这儿的,而中国文坛的痼弊也似乎是被袒露在这儿的。

民国前三年(一九○九)我在故乡的嘉定府中学遭了斥退,第二年才上成都去插了分设中学的三年级的丙班。劼人也就是那儿的丙班生了。

劼人是成都人,我上省的时候,他似乎是丁父忧,虽在守制期中,但他是很爱修洁的。因此在同学间便博得了一个绰号,叫着“精致”。这“精致”再加以敬称或者爱称,便成为了“精公”了。

中学时代的精公已经是嗜好小说的。在当时凡是可以命名为小说而能够到手的东西,无论新旧,无论文白,无论著译,他似乎是没有不读的。他的记忆力很强,新读过的小说能颇详细地重述出来,如是翻译的外国小说,他连一些极佶屈的人名都能记忆。反正当时的成都学校是罢了课的,他是读通学的人,但每每在午前也跑到学校里来。来——是为了什么呢?不外是被几个相好的缠着,在寝室里就和说平书一样说他所读的小说而已。

我是插班生,和旧有的同学自然是始终都有些糯粳不相适的情形。和精公呢?也没有怎样的深交。不过在他说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场的。还有,在同学间如要闹什么文字上的玩意儿的时候,或者撞诗锺,或者对神仙对子,或者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大抵总是在一道。

精公不用说也能做诗词,大约就是因的爱读小说吧,他做国文时也每每爱用些小说笔调,因此也就每每要受我们的一位国文教习“漩翁”先生的斥责。这“漩翁”也是绰号,是起因于先生之讲苏子瞻的《留侯论》。那儿一起的几句话是:

同类推荐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
  • 诗骚一百句

    诗骚一百句

    本书从《诗经》、《楚辞》中选取具有警策意义、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青年作家姚瑶用抒情诗般清新、干净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长、青春、动荡、遗失与追寻的故事。这十五篇故事,表面上是看似平缓无波澜的瓶中水,却犹如静水深流一般坚强而又令人无法抗拒地击中内心。总有一种柔软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伤痛无法言说,那是面对生活而不愿妥协的倔强呐喊。也许,这些独属于青春期的爱与悲伤,是每个人在心底始终无法忘怀的珍贵记忆,虽时光老去,仍在心间灼灼发亮。
  • 幽冥使者

    幽冥使者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经营的小店竟然是人间通往冥界的大门所在;自从一个美女神棍死皮赖脸的住进来以后,我就经常看见各种各样小鬼穿梭在店里……好好的门店竟然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鬼店!
  • 吞噬魔功

    吞噬魔功

    天生吞噬体质,对着灵魂和鲜血有着无限的渴望,然极尽克制。命运不公,一代天才侠客,终因情发狂,蜕化成狂魔。他们说,这是命,是上天安排你来灭世的。天,真能决定我的命运?命若天定,我便破了这天。
  • 绝世帝后临天下

    绝世帝后临天下

    穿越前,她是杀手界里的女王级别杀手,人人惧之,却不料在一次任务中因唯一的亲人背叛而身亡,穿越成祭璃家族中不受宠的嫡女;他是苍狼国帝君,冷酷嗜血,因不碰女人,被传有断袖之癖。当她遇见了他,她闪起红色级警戒,那是最高级警戒,而他却一次又一次的穿过那些防备,走进她的心房;当他遇见了她,他封尘已久的心意外的动了一下,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后,他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她。最后他们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无颜谋妃

    无颜谋妃

    一朝梦碎,她附体重生。说她是无颜妖物?素手轻点,嫡母恶父双双归天。说她是红颜祸水?勾唇一笑,天凤南暨战火不休。断情绝爱,偏偏百变王爷死皮赖脸,冰山皇子霸情夺爱,前世冤孽追悔不休!远离朝堂,可恨家事国事步步相逼,神秘身份不得安宁,苍生愚昧敬她如天!无颜谋妃,倾城祸水,无奈叹一声,无情总被多情扰,逆天改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阅读中华国粹)

    围棋最早称“弈”或“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相互攻击、相互包围的特点,称之为“围棋”。围棋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瑰宝。它巧妙地将竞技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围棋文化,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经济发展、竞争加剧的今天,围棋文化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学习和了解围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培养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还可以磨练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古老的围棋奥妙无穷,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让我们轻轻打开这扇“门”,去领略围棋文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 死亡街机厅

    死亡街机厅

    新书《异界之书》,正式开始上传,起点首发,本书为本人脑洞之全新力作,经过两个月的潜心筹划,与今日正式开始上传。万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支持。
  • 道源天封

    道源天封

    天地经形,演宇宙,化洪荒,道种众生,冥古而成,万灵同生普天,古稀恒古久远。自古,生命太初难定,道途太始难言,古往今夕难测,立命生死难解。生之初。在与世间,然,命道有途,生极必死,纵轮回六道,归途始终,亦难逃亡死。必,肉为尘,骨为土,魂归道天,浮沉归黄土。死后始。天地棺木,葬过往,埋生机,命末之数,难改难逆。虽,仙有不朽,神有不灭,圣有不老,却难逃亡道天地,天地死,众生献祭,永生难逃,终归去,陪葬天地化尘土。亡道烙印,无为有形,被过去注定,被未来摹刻,万尘众生能所看有形亡,却无能摆脱无为死。生死轮回,谁能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