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8300000004

第4章 少年徐阶(4)

一天午后,松江府学的教授彭鍊把王文昌请了过去,在府学署做了一次详谈。了解了详细经过,彭鍊沉吟起来。话说这彭鍊,江西人氏,是位进士,对心学大家王阳明颇为敬重。王阳明尊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开创了儒家学说的一个新高峰,靠的不就是独立思考么?他在逆境中钻研学问,独立思考,打破了朱熹理学的桎梏,跳出了以经解经,以经注经的窠臼。他的《五经臆说》,开辟了阳明心学的新路径。对此,彭鍊是深感佩服的。

眼前是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是县学学生“毁谤先贤”的传闻不胫而走,传到上头,怪罪下来,作为府学教授恐怕难辞其咎,这九品官的乌纱帽恐怕不保。明代教授是编入流官系列的,叫做教官,在流官中品衔最低,只是九品。一方面是徐阶读书能有自己的见解,难能可贵。但长久以来,唯上唯书的流弊根深蒂固,很难打破。两难之间,必须做出选择,或严惩徐阶,以儆效尤,自己毫无风险,但却违心;或肯定徐阶,倡导独立思考,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这符合自己本意,却有风险。彭鍊不免有些犹豫。

看到彭鍊犹豫的神色,王文昌开口了。他说:“卑职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彭鍊神色凝重,说:但讲无妨。”王文昌清了清嗓子“说:“徐阶这学子,卑职以为有些不寻常。”“何以见得?”王文昌说了五神庙神仙托梦之事,然后说:此后卑职留意搜集过徐阶的情况,发“现此子很有些不同凡响。此子生于其父浙江武义任上,周岁时,家人稍不注意,居然爬上宅中井口,跌落井中,捞上后知觉全无只身体尚温,家人都以为必死无疑,殊不料三天后竟然苏醒,此其一。其二是,此子五岁时,随其父去了括苍,行走之时,失足从山顶摔落崖下,其父大惊失色,气急败坏赶到山下,遍寻不着,忽听得儿子喊叫道‘父亲不要着急,孩儿在此’。循声抬头,只见徐阶正挂在两丈高的崖边树上摇晃呢。大人你说,是不是有些怪异?”

彭鍊听了沉思许久,说:“大凡可造之才,往往都有些怪异之处,说不定冥冥中有什么奥秘。此子倒也有些意思。我看这样吧,罚还是得罚,磨磨此子的棱角,让他此后谨慎些。”“怎么个罚法?总不至于从县学除名吧?”王文昌有些不忍。彭鍊笑道:“无需如此,县学不是有学田么,就罚他到田里劳作一旬,知道些稼穑之苦;同时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题,罚他做一篇文章,如果言之有理,予以张贴,以消除舆论之压力。你看如何?”王文昌释然了,连说:“好主意,好主意,卑职这就去安排。”

转回县学,王文昌通知学生明伦堂集中,宣布了对徐阶的两项处罚。

徐阶终于明白,有时候说真话,也有风险。

在田里耕作,徐阶倒也能够适应,毕竟是世代农家的子弟么。更有意思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既让他体会到农夫的艰辛,也让他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松弛。

一天收工回家,母亲顾夫人把他唤去,递给他一封父亲寄回的家书。也许是在外为官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信中除问候妻子顾夫人,报自己平安外,还附了几句对儿子徐阶的叮嘱。大意是说,独立思考说真话是可贵的,应该信奉不渝,但方式要注意,一是要认准人,对可说真话的人说真话,否则就叫失人;二是有个时机的问题,时机成熟则说,否则就叫做失时。失人、失时都于事无补,弄不好还会带来无妄之灾。

入晚灯下,徐阶在书房里细细咀嚼父亲的话,觉得真是金玉良言,自己的遭遇,不正印证了父亲的教诲么。他暗暗痛下决心,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在嘴上设个把门的,谨慎一点。不过,罚自己写的文章怎么办呢?违心认错,批驳自己,那不甘心;反唇相讥,批判舆论,更不行。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树孟子这位亚圣为挡箭牌,标榜亚圣,表示学习孟子“疑书”的决心,对付过去再说吧。

果不其然,几天以后,徐阶的文章就在县学署、府学署的告示栏里张贴了出来。两学的学子们,府学的四十名学生,县学的三十名学生,除了徐阶,一个不落,纷纷围着阅读。读完了,一个个沉思着离去,一场风波平息了。

文章公布两天后,彭鍊又把王文昌请了去,评判起徐阶的文章来。王文昌的判断是“言之成理,无懈可击”。彭鍊的评断是“老成持重,可圈可点”。

原来,徐阶在文章中巧妙地把亚圣作为自己的护身,从亚圣疑《尚书》说起,论述了独立思考的可贵;表明了自己以亚圣为楷模,培养独立思考的决心;最后检讨自己疑太史公“夜坑赵卒四十万”,似乎轻率,没有足够佐证,都是读书不多,心浮气躁的表现,此后,只有苦读,以补自己的不足。

一天乌云,就此驱散,徐阶因祸得福,在县学以至府学的学子中,有了点名气。

时光荏苒,倏忽到了田假时。明代府学、县学也有放假制度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暑假、寒假,只是名称不同,叫田假、授衣。田假是每年五到六月农忙时,以便学生帮家人下地干活;授衣是九月,采《诗经》“九月授衣”句,让学生回家准备冬衣。两次假均为时一个月。这次田假,在母亲顾夫人的安排下,徐阶不用下农田干活,而是到知也寺深读。

徐阶二进知也寺,小沙弥把他领到寺院最北面的三间僧房。这儿不是竂房,而是平时接待挂单僧人的地方。小沙弥打开其中的一间,只见青砖铺地,四壁空空,靠东壁一张僧床,上有枕头被褥、蒲团;正中一桌一椅,桌上水壶口杯、文房四宝、油灯一盏,南北两壁有窗,北壁的两扇闭着。徐阶放下背着的书筐,就坐到床上,下意识地按了按床板,感觉到硬硬的,比家里的床差多了。

小沙弥很敏感,笑对徐阶说:“小施主,寺院条件简陋,委屈了。”徐阶站了起来,便说:多谢费心。前次来去匆匆,未曾请教法号,不知“如何称呼?”小沙弥一笑,说道:“哪有法号,剃度时以方丈知也为师,算是知也师的关门弟子吧。方丈说:就叫小知也罢。’所以寺内上下‘俱以小知也相称。”徐阶思索开了,初到知也寺时,只觉得小沙弥口气蛮大,对僧众说话时称师伯、师叔、师兄、师侄,小小年纪,哪来师侄?

就觉得老大的奇怪,原来辈分高着呢。想到这里,徐阶说:“知也大师系我祖辈,你又是知也大师高徒,我就称你小知也叔,如何?”小沙弥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再说这称呼也太拗口了点,常言道,入乡随俗,就呼小知也吧,如何?”称呼既定,小知也便嘱:“一日三餐,自有僧人送来,小施主就安心读书吧。”说完,倒退出了房门,转身而去。

就这样,徐阶在知也寺,耳听着晨钟暮鼓,口念着四书五经,勤奋地读起书来。读书累了,就到各佛殿随喜,与小知也聊聊佛家经义。

一天傍晚,僧人端来了素斋,徐阶这才感到已经饿极,端了碗就扒饭,风卷残云般迅速吃完,感到有点燥热,到北边打开窗户。哇!在夕阳的斜晖下,只见窗外三丈开外,竟是累累的坟丘。正呆望着,听到脚步声,知是僧人来收碗筷了,便回头问:“请问师父,北面是哪个大家族的坟场?”那师父一边收拾碗盏一边回答:“哪来大族坟场,是本寺的坟场,当地人称和尚坟,里边葬的是本寺历代僧人。”

师父走后,徐阶依然呆望着,不免浮想联翩。这些僧人,清心寡欲一辈子,最后还是归宿在一丘黄土里边。这人生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起了杜牧“折戟沉戈”的诗句,想起前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哀叹,想起曹孟德横槊赋诗的豪迈,似乎听到了苏东坡《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叹息声……

此后几天,徐阶读书之余,一直在思考着人生这个命题,努力寻找着答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是为什么?固一世之雄与固非一世之雄,末了还不是殊途同归,黄土垄中独自眠?为了思考这个命题,他居然也在蒲团上打起坐来。人生的目的何在?人生失去了目的,与行尸走肉何异?

五天以后,同窗顾中立、王白谷来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徐阶情绪轻松多了,便兴冲冲地带着两位同窗去广富林市走走。

三人发现,这广富林比起郡城来,其繁华竟不相上下。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街,铺就的是条形山石,宽不足五步,夹街是住家和商铺,有粮店、杂货店、箍桶店、吃食店、打铁铺、理发店,也有茶楼。见茶楼里面,各色人等,捧着茶壶海聊着,倒也悠然。长街上也一样是士女如织。所不同的是着装比郡城的士女土一点,色调是一色的蓝;单调了点,一色的松江蓝印布。

走到街中段,街南豁了个一丈来长的口子,房子不见了,倒是看到了石级,下伸到河面,原来是个码头。一位青衫绿裙的少女,正在洗衣。

三位少年秀才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这少女与众不同,与本地女子的打扮迥然相异。不说这三人停住脚步,且说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包括店铺里的人,却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三人身上。原来这三位头上都是一顶秀才巾,三个秀才同时出现在广富林街上,也十分引人注目。

在大明正德年间,郡城里头秀才还是不多的。按制度规定,府学学生数是四十名,而县学仅三十名。就拿华亭县来说,约莫十万户,人口估计在三十六万余。你想,仅三十位秀才,够养眼的吧。

于是,三人盯着少女看,众人盯着三人看,这场面有些滑稽。

幸好这尴尬的场面没维持多久,不早不晚,耳边只听得莺转燕鸣的一声:“青儿,洗好了没有?”转回头去,只见正对着码头的那家门口,有人在呼唤那少女,此人走到近门处就停住了脚步,站在门内,而环佩还在叮当响着。那人的脸恰好在屋檐的阴影下,看不真切,但见身材窈窕,衣袂飘举,看到三个秀才投射过来的目光,立即用宽大的衣袖遮住了脸孔。三人情知有点失礼,便举步匆匆而过。边走边听得街上老妇们在议论:“这小姐恐怕就是从云南来拜访曹老爷的……”

三人这才知道,这河边的一位,门里的一位,两位妙龄少女是云南来的。他们悬揣几句这云南来的小姐的容貌,说笑着回到了知也寺。

用过素斋,大家也没歇着,在徐阶读书的斗室里,又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顾中立觉得有些燥热,便到北面去把窗户打开。这窗户一打开,顾中立立即惊叫起来:“徐阶,这几天你就和这些坟墩做伴么?”王白谷闻声过来,看了也有些扫兴,感叹道:“天天看到这种景象,真正敦促人及时行乐!”顾中立则念起了曹操的诗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徐阶却笑道:“头几天我也很是茫然,现参悟了。人生真是去日苦多,但天天看这景象,倒能鞭策我更加发奋,恨不能一天当做两天用!”

三人的这段对话,显示出不同的境界,也预示着三人的未来。王白谷以举人身份入仕,顾中立与其弟顾中孚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同举进士,顾中立官至大参。徐阶则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中进士,并获殿试第三名,踏上仕途,干出了一番惊天的事业。

到知也寺的第十天,徐阶的斗室来了两个人。一位儒服长髯,举止文雅,自称曹英,是曹府管家,一位显然是家丁模样的中年人。两人进屋,问明了姓名,穿儒服的老者捧上了请柬,说是家主人曹老爷邀请过府一叙。徐阶不明所以,便说:“敢问老伯,曹老爷尊讳,何故唤生员相见?”那管家微微一笑道:“家主人讳安,府邸不远,就在广富林长街。至于为什么相请么?”他略一沉吟,便说:“秀才去了便知。”曹安何人,与我何干,唤我何事?徐阶不禁满腹狐疑。

徐阶没有想到的是,此去曹府,见到了松江名宦硕儒的后人,他的眼界顿时打开了。

走出知也寺山门,方知刚下过雨,眼前万物平添了一些亮色。时值午后,寺门外早已备下两个肩舆,管家先请徐阶坐上肩舆,自己另坐一抬,家丁步行跟随,穿过田埂,绕过村庄,一路上风光无限,只见:锦鸡鸣树头,雨过茅檐湿,平地人扶犁,耕却绿沙破。好一番和谐景象。

到了前几日来过的广富林街,又看到那天青衣绿裙少女洗衣的码头,肩舆拐了个弯,便在门口停下。这不是那天与顾中立他们见到过的曹家么?世上真有这般巧事。

徐阶迈步进门,石屏风挡住了视线,绕过屏风,见一庭心,庭心两边是两排房间,穿过庭心便是中堂,可中堂前也树一屏风,上画着九峰烟岚。管家示意徐阶止步,撩起长衣下摆,紧走几步,绕屏风而入,片刻后又出来,摆手说:“徐秀才请进。”徐阶举步时,忽听得里边传来苍老而又爽朗的说笑声。走进中堂,只见堂上坐着三位老先生。徐阶连忙深深一躬说:“生员徐阶晋见老先生。”正中一位想必就是曹安,儒冠长衣,须发皆白,说:“秀才免礼。”随后说:“来来来,见过顾老先生和沈老先生。”徐阶一一深躬。而顾、沈二老,则微笑点头以答。

同类推荐
  • 最艺术,最民国

    最艺术,最民国

    要认识一个时代,首先要认识这个时代里艺术家们如何生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灵魂与气质,艺术家则是时代中云淡风轻的精灵。如果连艺术家都变得功利与世俗,这个时代是何种面貌,就不难想象了。在日下的“民国热”中,民国艺术家群体,几乎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领域。而如果说还有一个群体,能像民国时期文化学者们一样好玩可爱、趣味无穷,艺术家群体可谓当仁不让。本书选取了张大千、齐白石、李叔同、赵元任、徐悲鸿、丰子恺等艺术大师,以通俗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吧!
  •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

    小说以宏大的篇幅着重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高材生的万桐书,被周恩来总理派往新疆抢救十二木卡姆古典音乐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万桐书与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家生死与共、情深似海的民族情谊和灵魂交融的艺术生涯。
  •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马云、王石、冯仑、潘石屹强烈推荐!讲透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至高经典。经商的看到生存的安全边界;从政的看到权力的雷区所在。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 一枕荒凉如旧梦

    一枕荒凉如旧梦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一枕荒凉如旧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旋、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热门推荐
  • 守墓笔记

    守墓笔记

    我是一个守墓人,一直以为自己守的是墓,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真正守护的其实是...…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十年前,她是豪门千金,他是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十年后,她家破人亡,为生计四处奔波,他却成为一等一的精英,傲视群雄,拥有一切。再见时,他邪魅妄笑:“前妻,给你个天价,咱一起过日子吧!”
  •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而思维则是王牌。富人爱创业,穷人爱打工;富人有投资意识,穷人则无;富人看趋势做事,穷人看结果做事;富人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穷人期待不劳而获;富人做事前先看积极和光明,穷人光看消极和失败的一面;富人不安分,有赚钱的野心,穷人吃饱、喝足、安逸“Ok”;富人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穷人字典里常常是“不可能”;富人热爱工作,工作并快乐着,穷人则热爱休息,工作并痛苦着;富人喜欢与人合作,为了壮大力量,穷人怕合作,怕吃眼前亏;富人眼光远大,因此不会计较眼前一点得失;穷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 侧福晋的随身空间

    侧福晋的随身空间

    童心雅的传家玉佩真是一个好东西,在遭遇意外之后居然带着自己穿越了。不过,现实为什么和自己所知道的不一样,自己居然成了太子的侧福晋,难道自己穿越就为了以后和废太子住冷宫等圈禁吗?不行,一定要自救,只是这个太子和自己所知道的太子明显不同啊!
  • 白夜:鬼行纪

    白夜:鬼行纪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欢脱的故事。夜灵居,长安城内最神秘的地方。然而,这个本该除妖驱魔的地方,却有着许多的故事。
  • 蓝枝雪——错缘

    蓝枝雪——错缘

    刘斌来到了约好的见面地点:外语学院的室内体育场。他的目光草草越过了正在进行着难解难分的排球赛事的场内,专注地在场外的观看席不停的穿梭着,如沙里淘金般的寻找着哪里有佩戴矢车菊色围巾的女孩儿……终于在看台西北角落里看到那个女孩儿精致的侧面剪影,清爽的齐耳短发,泛着水波般灵韵的眸子正被场上的情景迁动着,微微翘起的嘴角,并没有像其他人那大喊着肆意地呼号着“加油”,却静静地真诚的靠近抵着下颌的双手,默默地祝福着……他攥紧女孩儿常提起的拥有坚忍、纯结、乐观、清雅和隐藏着深爱与幸福等等美妙花语集于一身的那束蓝枝雪,兴冲冲地走近,就要脱口而出的招呼,却因瞥见了她身旁散发着刺目冷光的双拐,霎时顿在了那里,双腿反射地向后转动作,双脚紧接着跑了出去......
  • 夫婿守则:谢家少女追夫记

    夫婿守则:谢家少女追夫记

    原本只是为了远离自家老爹的唠叨,摆脱尴尬的境地和这个捡来的呆子假成亲,可没想到这个呆子身上却背负着这么多,好吧,既然你想逃,那么我谢念言就追你个鸡飞狗跳
  • 社会学生

    社会学生

    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有着不同意义,而我却在学生时代与社会扯上了关系
  •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穿越之女医探案实录

    本是现代外科一把刀,谁知一朝穿越,顾小刀变顾小寡。验尸探案开医馆,顾小寡在大楚混得那也算个风生水起。
  • 神魔人剑

    神魔人剑

    人之初,性本善。成魔,成神,其实人只是一念之间的差距。远古魔剑欲重现世间,天地为之变色。谁能拯救这场浩劫!小弟新手写书,有啥不到之处还请各位看官要多多关照,更新时间大约在上午8点之前和晚上8点之后,因为不是职业写手,平日里还要工作,所以每天更新大概在四千字左右,有断更会尽量补上,多谢了,哇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