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6000000011

第11章

他站立桥头,不由自主地回想:“8·13”上海抗战开始时,大桥还有许多工程没有完,整个大桥工地,已笼罩在战争阴云中了,然而才一个半月时间,居然就通车了,真是不可思议!这靠的是什么呢?……

1.“上下并进,一气呵成”

开工典礼刚过,茅以升的兴奋情绪很快被巨大的精神压力所替代。

原设计中,建桥时间定为两年半,他还担心不能按期完成,现在要缩短为一年半,他虽然答应了下来,可心里实在没有把握。

一般桥梁工程的施工顺序,都是先打基础,再建桥墩,后架桥梁。在开始设计时,他就充分考虑到了时间因素,定下“上下并进”的施工方案:不管江中、陆地、水上水下,能同时施工的就同时施工,不能等完了下面再建上面。现在他意识到,为缩短工期,还得在“上下并进”上打主意。“怀伯兄,”他心事重重地对罗英说,“我看要想再把工期缩短,不能光靠逼迫承包商,关键问题是要找到更节省时间的施工方法。”

罗英也正在为缩短工期苦思冥想,说:“我想来想去,‘上下并进’还是最省时间的方法。我看剩下的问题是怎样‘进’得更快一些。”

“一般的‘快’还不行,”茅以升说,“只有一气呵成才能如期完工。”

“对,必须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罗英说罢这句兴奋的话,苦笑了一声,说,“看来我们要创造奇迹了!”

“有些奇迹是被逼出来的。”茅以升说,“怀伯兄,你总结得很好:上下并进,一气呵成。我们就按这个原则拟定一个施工方案,然后和工程师们讨论确定下来,你看怎样?”

“就这么办!”罗英说。

一个打破常规的施工方案很快就制定了出来,并征得了承包商的同意。方案的要点是:属于平面铺开的工程,能同时动工的,立即同时动工;对上下关联的桥墩的基础、墩身和钢梁,要求墩基与墩身同时动工,桥墩与钢梁同时动工。

这个方案的快慢,关键是正桥。它工程量最大,施工最困难,最复杂。正桥桥墩的基础和墩身怎样同时开工呢,茅以升和罗英想出“气压沉箱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沉箱”是个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箱子,上无盖,下无底;中间有一块厚厚的隔板,把箱分为上下两半,上一半口朝天,下一半口朝地。因为有口朝天的一半,沉箱就能浮在水上像条船,工人们可在上面建筑墩身。因为有口朝地的一半,沉箱下落后,盖住江底,就形成一个房间;打进高压空气,把水赶走,工人们就可以在里面工作,为墩身打基础。由于要打进高压空气,就给这种沉箱起名叫“气压沉箱”。

这样,正桥桥墩就有三个部分:最下面的木桩、木桩上的沉箱和沉箱上的墩身。沉箱是木桩和墩身之间的联结体,既是墩身的底座,又是木桩的帽子。

施工时,先打水下木桩,然后装上沉箱,在沉箱上筑墩身。江中打桩时,就在岸上做好沉箱,待木桩打好,立即拖下水,浮运到木桩上面,下锚固定,在上面筑墩身。沉箱越来越重,沉到江底,下一半就像一座房子扣在泥沙上,用高压空气排水后,工人们就进到房子里面挖去泥沙,越挖越深,直到沉箱落在木桩上为止。

墩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在水中浇筑。要在沉箱还未下沉时,就在上面装上木围墙,把水挡在外面,在里面筑墩身。沉箱慢慢下沉,墩身越筑越高,待高出水面后,木围墙就可拆除。沉箱到达木桩头时,墩身也就快完成了。

正桥钢梁16孔,在岸上一孔一孔地拼装好,每装好一孔,就存放在江边,等到有任何两个相邻的桥墩完成,就将一孔钢梁用船运去,利用江潮的涨落,架在这两个桥墩上。

木桩、沉箱和钢梁,不分上下,都同时动工,这就是“上下并进”;木桩打完运沉箱,沉箱下落时筑墩身,墩身完工就架钢梁,这就是“一气呵成”。

2.“八十一难”

1934年11月11日开工典礼后,各承包商分头准备,陆续将建桥设备、建筑材料运往工地。茅以升要求各承包商,决不能因材料不到或工具缺乏而延误施工。如果需要添置建造本桥的特殊设备,桥工处可以给予补贴。并要求施工时尽可能夜里多加班,星期天和一切假期都不停工。到1935年4月6日,大桥才正式开工。

虽然开工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估计到了各种情况,但一进入施工才发现,钱塘江江面风大浪险,江底泥沙变幻无常,超出了原先的估计。凭当时的技术、施工条件来对付它,真是困难重重。再加上“上下并进,—气呵成”的施工方案是为了赶时间而制定的,在我国是第一次,施工中缺乏经验,又不能从容试验,因此,刚开工不久,就遭遇到一连串的困难和挫折。

最困难的工程是正桥桥墩。有9个桥墩需要打进木桩作基础,每个桥墩需要160根木桩,每根长30米。但江底泥沙有41米深,桩脚到泥沙下面的软石层时,桩头就在泥沙中11米深了。如何把这长桩打进江底呢?打桩时,江上一片茫茫,桩的位置怎样确定呢?这就必需特制的工具设备和准确的测量技术了。

承包商康益在上海特制了两艘打桩机船,不料第一只船刚驶进杭州湾,就在大风中触礁沉没,船上60多人全部遇难。这是一次灾难性事故,茅以升非常震惊和悲痛。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次事件,闹得舆论沸沸扬扬,对大桥能否建成提出了疑问。

在上海老西门一带,还兴起了迷信的流言,说杭州造桥不成功,要摄取儿童魂魄去祭江;如果挂上护身符,就可免于灾难。符上有四句谁也不懂的话:“石工石和尚,做工找地方,不关小儿事,石匠自家当。”一时间,有小孩的人家惶惶不安,卖符的生意红红火火。茅以升知道后,请上海市政府出面禁止,流言才算平息。

第二只木桩机船开到后,却打得很慢。打轻了,桩下不去;打重了,桩就折断,一天一夜只能打成功一根。九个墩要打进1440根,这样的进度怎么得了呢?茅以升心急如焚,苦苦思索,寻找打桩的快速方法。

一天,他路过一个花坛,无意间看到一个小孩正用一把铁壶浇花,出自铁壶嘴的水流把花下的泥土冲了一个小洞。他忽然灵机一动,一个解决打桩难题的方法出现在脑海中。

他激动万分,急忙赶到工地,把他的想法告诉在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家一致认为可行。于是他立即到打桩船上,布置改进设备,进行试验,证明非常有效。

这种方法叫“射水法”。先用高压射水管冲破江底的硬泥沙层,拔出射水管后,立即插入木桩,用蒸汽锤往下打。当木桩顶端快没进江面时,接上20米长的钢管“送桩”,再打,直到木桩到达预定深处,最后拔出送桩。用这种方法,每天可打进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每个桥墩打成后,紧接着就是安放沉箱。靠近江边的三个桥墩,因江水较浅,如果在岸边先做好沉箱,恐怕无法浮运就位,于是就改用“围堰法”就地浇筑。先用一根根的“钢板桩”打进江底,做成一个圆形围堰,把里面的水抽干后,筑成一个高出水面的岛,然后在上面做沉箱。

靠南岸的两个围堰,钢板桩刚打完,就遇到洪水暴发,大江主流中心又偏偏冲向南岸,江流湍急,日夜冲刷江底泥沙,愈刷愈深,围堰倒塌沉没了。这又是一场灾难性事故,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以身殉职。

这次水害把靠南岸墩位一带的河床刷深了许多,可以浮运沉箱到位,不必再用围堰法了。但是,倒塌到江底的钢板桩,却成为阻挡沉箱下沉的障碍。钢板桩是一根根连锁在一起的,现在扭曲纠缠成一团,半埋在泥沙中,怎么打捞上来呢?多亏工人们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想方设法把它打捞了上来。

通过这次水害,茅以升真正尝到了钱塘江水冲刷的厉害,提高了对河床变动的警惕。随后的施工中,在沉箱到位之前,他让工人们沉没大面积的柴排和石笼,先防护好河床,所以,再没有出现河床变动的危害。

诸如此类出人意料的遭遇,是书本上没有的,全靠茅以升和罗英指挥若定,适时改进工作,才得以转危为安。

开工前期—连串的困难和挫折,使茅以升高度紧张,愁多欢少,坐立不安。好像全盘计划都错了,社会上的闲言闲语也多了起来。

“在钱塘江上造桥,本来就是逞能,现在知道了吧!”“外国人的设计不用,非要自己来,能不坏事吗?”银行更是为借款担忧,派人前来打探询问:大桥到底能不能建成?

已升任铁道部次长的曾养甫把茅以升叫到南京,问明详细情况后,突然正言厉色地说:“如果造桥不成功,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着你后头跳下去!”

茅以升想,曾养甫大概是受了“上面”的督责,说他用人不当,因而发急了。但当面说出这样不讲情面的话,真让他难以接受。他愤愤地告别曾养甫,回到杭州。熟悉曾养甫的朋友安慰他说:“这种逼人的方法,是曾养甫惯用的,你不必在意。”但茅以升当时非常激动,难以平静,心里说:“曾养甫,你等着瞧吧!”他的母亲见他精神紧张,坐卧不安,安慰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字唐臣)造桥,也要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还不是一样能渡过难关吗?你何必着急!”

母亲朴素简单的话,使茅以升深受启发。他在想,造桥的孙悟空是谁呢?显然不是我自己,应该是我们全体队伍,我的作用就是激发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如意金箍棒是什么呢?应该是科学里的一条法则:利用自然力来克服自然力,现在就是利用钱塘江的水来克服钱塘江的泥沙。

于是,茅以升信心倍增。

3.不驯服的沉箱

桥墩工程中打桩的难题解决后,搬运和固定沉箱的困难接踵而来。

沉箱是长方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长约18米,宽约11米,高约6米,重约600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果在岸上做好,凭当时的机械设备,把它拖下水很困难。

桥工处最先采用的方法是:在江边挖一个船坞,关上闸门,将坞中水抽干,在里面做好沉箱,然后开闸放水,沉箱浮起,就可拖出去了。

达本是最省工省时的方法,不料在江边挖不多深,就遇到了和江底相通的泥沙,继续挖,泥沙就和水一起涌入,越挖越多。即使船坞挖成,里面的水也永远抽不干。

这个方法失败,就只好在岸上做好沉箱后,再搬运到江中了。

桥工处设计出“吊运法”来搬运沉箱。方法是:将沉箱排成一队。构筑两条通往江上的轨道,临江的一头,用木桩排架,将轨道伸到江中深水处,形成一座临时码头,再制造一辆在轨道上行驶的钢架吊车,把沉箱吊起,搬运到排架尽头,放入江中。

这种方法只需要一套机械设备,将全部沉箱一个一个地搬运入水。沉箱在轨道上移动完全受机械控制,快慢进退,操纵自如。但是,由于是初次尝试,在运用时,又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最终吊运成功。

沉箱下水后,利用水的浮力,浮运到墩址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使沉箱在水流冲击下就位不动。

第一个沉箱浮运到墩址后,用铁链缆索连接6个3吨重的船用铁锚,分列在沉箱四面,用6台手摇绞台操纵。当时风平浪静,顺利就位了。不料洪水、狂风、大潮随即接连而来,把沉箱冲离墩址,在江上漂来漂去。先是漂到下游的闸口电灯厂,设法把它拉回来,正在固定它时,突然大潮汹涌,冲断铁链,沉箱浮起,又漂到了上游的之江大学。退潮后,陷入泥沙中,费了好大劲再拖回墩址,重新固定。不料忽来大风雨,沉箱竟拖带铁锚,往下游漂去,越漂越快,到4公里外的南星桥,将渡船码头撞坏。江上的汽轮,齐来协助,才把它捉住。然后用24只汽轮,才把它拖回墩址。重新就位后不久,又遇大潮,捆绑的缆索松断,沉箱又浮起,漂到上游10公里外的闻家堰,落潮后深陷在泥沙中。又用了许多办法,才将它浮出,拖回原址。

4个月中,这个沉箱如脱缰野马,乱窜到四个地方,令茅以升哭笑不得。“钱塘江果然厉害!”社会上不明真相的人说,“那么大的桥墩都站不住,东西乱跑。”

迷信的人说肯定有鬼,要承包商烧香拜佛,乞求神灵帮助。

这几次波折证明,原来的方法锚不住这个庞然大物,必须加以改进。有一位工人建议,用更重的大锚来锚定它。茅以升和罗英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于是就让承包商浇铸10吨重的混凝土大锚,并用高压射水将它们深埋在泥沙中,沉箱才不再乱跑了。

沉箱就位后,要慢慢降落江底,但沉箱下面的流水,随着沉箱的接近江底而越流越急,加剧了江底的冲刷,沉箱下去就放不平了。如果倾倒,无法补救。大家想出办法,先在江底铺上厚厚一层柴席,防止冲刷,沉箱才平稳就位。但是,沉箱下沉就位后,要把箱内的柴席切除,却是困难而费时的工作。

沉箱落实江底后,开始向箱内输进高压空气,排空里面的水,工人便进入箱内工作,先切除柴席,然后挖泥沙,让沉箱下沉。

沉箱里容不下几个人,又是在高压空气中工作,开始效率很低,一昼夜只能下沉15厘米,后来改进出料方法,让泥沙从沉箱上部的出料设备喷出。经过多次失败才改进成功,一昼夜可下沉1米。

沉箱下沉,要恰好扣在已经打好的木桩群上,这沉箱和160根桩头怎样能恰好相会呢?木桩打下后,水面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如果沉箱下沉时歪了一点,到达桩头时,位置就不正了;如果打桩时稍微偏了一点,桩头就不在其位了。按照设计,每根桩都有它的固定负担,少了一根或偏了一根,它的负担就要转到别的木桩上,增加对石层的压力,而石层是软的,承载力很有限。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青年时期怀才不遇,中年步入仕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在官场上官运亨通。
热门推荐
  • 茶艺大观

    茶艺大观

    [茶]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中国人的茶饮方式及内涵有传统的精神,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佳铭,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内涵及茶艺之道都可以在本书中一一获知!
  • 九州问剑

    九州问剑

    天道博弈,以天地为棋盘,视众生为棋子。天道无情,将天地作囚笼,困万物于鼓掌。天道涅槃,迷局运转,众神陨落,龙眼埋棺,神兵出世!让谜题的海洋翻滚,涌起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剑魔独孤求败,剑神谢晓峰,剑仙燕十三,剑圣西门吹雪,剑祖叶孤城……但以手中三尺青锋,直指九重天,问尽九州大秘!
  • 穿越之帝王传奇

    穿越之帝王传奇

    重生成为了亡国之君,深知命运结局,却誓要打破历史轨迹,逆改亡国天命。他开始了智斗奸臣、外御强敌之路,而他的命运又会不会因此改变,众多谜底探寻开来。
  • 琉夏半殤月无恙

    琉夏半殤月无恙

    一个是冷情的王爷,一个是疯癫的相府嫡小姐,两人之间的情路回环曲折。最终他们是否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小孟小孟,干什么

    小孟小孟,干什么

    昨天女儿发烧,吃了退烧药,晚上早早地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半夜不时踢开被子,咳嗽。早上五点半,小孟起来赶早班车去市里上班时,女儿忽然醒了,看到他要走,一把抱住他的胳膊,边哭边说,爸爸别走,陪陪我们,你走了我们怕。一段艰辛的小职员生活掀开序幕……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众神日记

    众神日记

    李凌重生了,带着神话传说中天庭诸神的精神印记,重生到了一个家族大权被暗中剥夺的嫡系少爷身上,被发配到家族的马场养马。看李凌从马场崛起,如何逍遥于天地间!……本书讲述:重生后的李凌,融合天庭诸神印记,逍遥天地,并,重立天庭大道的故事……
  • 王爷囚妾

    王爷囚妾

    她不过偷翻了下老妈当成宝的族谱竟离奇穿越!这也就算了,还偏偏穿越到一个美人的身体里。这下好了,已经有一脚迈入棺材的六旬老头看上了她,用权势硬将她娶了去。还不打紧,他竟然在新婚当天中风昏厥,变成“植物人”。更惨的还在后面,他的儿子竟想瞒天过海,替父洞房。究竟有没有天理啊?成为他的禁脔是不得已。最要命的是她竟然抗拒不了他散发出的邪魅光芒,芳心暗许。而他,竟在玩腻了乱伦游戏后潇洒退出,娶了亲爱的表妹。从性奴又降格为下人,她的人生还在很是坎坷多变!而那个可恶的男人,还当着她的面与表妹秀恩爱。可恶,当她是病猫吗?她非给他发发威,叫他看看,惹恼了病猫,也是会被抓伤的。
  • 绝宠之鬼王狂妃

    绝宠之鬼王狂妃

    片段一:某女咬牙切齿的瞪着笑的一眼妖孽的男子,恶狠狠地道:南宫瑾晨,你丫老跟着我干嘛?烦不烦?。只见某男子笑的花枝乱颤的回道:小夜夜,银家都是你的人了,不跟着你要跟着谁?片段二:“南宫瑾晨,能解释一下你现在是什么意思吗?”慕惜夜看着某个死皮赖脸的妖孽男子,气的牙痒痒。某男子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我饿了在找吃的。“某女无语望天,心里默默念叼着,老天有眼,快来道雷劈死这个男人吧!
  • 异案CIS

    异案CIS

    他来自神秘豪门,她来自武学世家,却因为一次神秘事件,开始了一段带有神奇色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