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2500000022

第22章 超越均势政策(一):印巴核试验与美国的不扩散政策(1)

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是对冷战时期均势战略的超越,这种超越不仅表现在对南亚地区的战略认识上,即一方面不再从东西方对抗和遏制苏联的角度审视南亚,另一方面更重视印度而不是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而且直接、具体表现在美国的南亚政策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不扩散政策和克什米尔政策。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十分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区冲突。不扩散和地区稳定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优先目标。南亚地区是少数几个两者兼而有之的地区之一。

克林顿政府的三大国家利益和目标中,安全是其中之一。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被认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1995年3月1日,克林顿总统在尼克松中心发表政策讲话时认为,没有比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更重要的任务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作证时重申防扩散是美国外交政策最优先的目标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国际防扩散的努力在全球、地区和双边层次都获得重大进展。在全球层面,日内瓦裁军谈判取得重大成果。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到无限期延长。1996年起,许多国家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在双边层面,美俄达成《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协定》。在地区层面,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的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放弃了核武器;在非洲,南非停止了核项目;在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也放弃了核武器选择。另外一些地区,如东北亚和中东,虽然遇到一些麻烦,但还是取得进展。通过军事手段,伊拉克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通过外交谈判,美国与朝鲜于1994年达成《核框架协定》。唯独在南亚,防扩散努力遭受挫折。印度和巴基斯坦不仅没有放弃其核和导弹项目,反而在加快发展。因此,南亚成为美国防扩散的重点对象。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南亚的核武器和导弹竞赛将不仅破坏地区稳定而且导致全球核扩散。①中央情报局官员也认为,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发生核冲突的地区,这种灾难将不仅影响该地区10多亿人口,而且影响美国的利益。

克林顿上台后,调整了美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不扩散政策,继续向印度施加压力,但不是迫使其放弃核选择,而是要求他们同意接受若干地区防扩散安排,或参加多边不扩散论坛。但克林顿的努力显然没有成功。

1995年3月9日,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近东和南亚事务小组委员会就南亚防扩散问题专门举行了一次听证会,出席的政府官员有: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鲁宾·拉斐尔、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从事南亚问题研究的几位专家如布鲁金斯研究院的斯蒂芬·科恩、史汀生中心的迈克尔·克里彭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潘可为等也参加了听证会。会上,鲁宾·拉斐尔指出美国防扩散的努力包括全球、地区和双边三个层次。②全球层次就是要促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参加《停止生产裂变材料公约》谈判和导弹技术控制机制。地区层面就是要推动地区对话和各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层次包括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定期对话,根据1990年的《普雷斯勒修正案》对两国实行制裁。在双边防务合作领域,美国与巴基斯坦成立了美巴协商小组(US‐Pakistan Consultative Group),与印度成立了美印防务政策小组(US‐India Defense Policy Group)。

第一节印巴公开核试验和南亚核武化

一、印巴核试验及其原因分析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连续进行5次代号为“实力”的核试验。印度政府声称5月11日的试验包括一个1.2万吨梯恩梯(TNT)的裂变装置、一个4.3万吨梯恩梯的热核装置和一个低于2千吨梯恩梯的装置。③5月13日,印度又试验了两个低当量(在200到600吨梯恩梯之间)的装置。④

当印度“接通最后一根导线”,跨过核门槛后,巴基斯坦随即作出强烈反应。

总理谢里夫当天主持内阁国防委员会会议,就印度核试验问题研究应对措施。

巴基斯坦外交部称,印度的核试验改变了南亚的战略格局,打破了这一地区的核均势,对巴基斯坦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巴基斯坦将“重新考虑自己在核裁军和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立场”。同年5月28日和30日,巴基斯坦自称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贾盖地区进行了6次核试验。据巴基斯坦的“核武器项目之父”阿卜杜尔·汗(Abdul Qadeer Khan)说,巴基斯坦28日进行的5次核试验都是增强裂变装置,其中有一个是“大炸弹”,相当于3万~3.5万吨梯恩梯,30日爆炸的核装置当量为1.5万吨梯恩梯。

这样,印巴成为继美国、英国、苏联/俄罗斯、法国、中国以后第六和第七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⑤

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公开理由是安全考虑,印度把中国和巴基斯坦作为其核试验的安全动机。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称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的军事部署也是印度进行核试的原因之一,因为印度面对全方位的核威胁。

其实,印度核试还有非安全的因素。美国大西洋委员会在一份研究简报中指出,“(核试的)决定更多地建立在国内政治需要和对大国地位的向往,而不是对安全环境和长远后果的谨慎和全面的分析的结果。??(印度)政府显然判断任何因核试而引起的制裁将是有限的和短期的。”⑦

对印度走向核武公开化的政策,西方学者一般有四种解释:一是人民党在印度的崛起并在1998年5月取得执政地位;二是转移人们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视线,并借此团结处于争议中的议会联盟;三是提高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和地位;四是印度科学家对核武器的神化起了很大作用,认为核武器能加强印度的安全。⑧

我国学者马加力认为,印度是南亚地区核竞赛的始作俑者。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的原因包括:第一,新政府地位脆弱是直接原因,1998年3月刚上台的以人民党为主的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政府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稳定政局;第二,争取大国地位是根本原因,印度把核武器视为争取与中国并驾齐驱、平起平坐的地位,吸引美国以及全世界注意力和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敲门砖;第三,抗衡中国核武器是重要原因,印度发展核武器不可能针对美国,对巴基斯坦则没有必要(因为印度拥有明显的常规优势),对付中国是真正目的;第四,获得可靠威慑是技术原因,印度独立后就开始发展核能力,1974年还爆炸了一颗核装置,但印度科学家认为只有“接上最后一根导线”,才能真正拥有威慑力。⑨印度公开核试验的借口是中国的威胁。在写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一封信中,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把来自中国的威胁作为印度核试验的理由,称“我们的邻国有一个公开的核武器国家,它在1962年曾武装‘入侵’印度??它还大力协助巴基斯坦成为秘密的核武器国家”,“印度处于核武器的包围之中”,“印度进行核试验是不得已的行为”。⑩许多支持核武化的印度战略家认为核武器的战略意义在于对付中国。印度政府官员公开声称,面对中国的威胁需要建立有效的威慑。

在一份评估印度安全环境的年度报告中,印度国防部长强调,“不对称的核力量有利于中国,中国还帮助巴基斯坦建立导弹和核能力。”[11]

印度选择此时进行核试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社会要求印度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压力。印度战略家认为,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限期延长巩固了现有核国家的地位,而把印度限制在核俱乐部之外。因此,那些强烈要求进行核试的印度人把核不扩散机制视为一种潜在的束缚而必须加以冲破,这种感觉是印度1996年拒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1998年进行核试的一个重要因素。[12]

据西方学者的分析,巴基斯坦做出的核选择主要基于国内、地区和国际三大因素。[13]第一,在巴基斯坦国内核武公开化政策的支持者,如军队和内阁中的信息部长侯赛因(Mushahid Hussain)和外交部长阿尤布(Gohar Ayu)在与核模糊政策的拥护者(如总理谢里夫和部分内阁成员)之间的争论中,前者占了上风;第二,地区因素,主要是受印度的刺激,想通过发展核力量弥补常规力量上的劣势,与印度保持平衡;第三,认为国际上对印度的核试反应不强烈。此外,1971年印巴战争中的失利和1974年印度首次核试验也是促成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因素。

我国学者马加力认为,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的主要考虑有:第一,抗衡印度的核威胁。由于印度从“核门槛国家”变为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原来就不平衡的力量对比更加向不利于巴基斯坦的方向倾斜,对巴基斯坦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巨大的压力;第二,顺应国内的强烈要求。印度核试后,巴主要党派一致敦促政府立即作出回应,与印度保持相对对等的核威慑平衡。[14]

巴基斯坦寻求核武器,一方面,是源于对印度在人口、经济和军事资源上支配地位的担心;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伊斯兰世界获得领导地位。此外,广泛的民族主义情绪和行政机构的压力也是重要因素。[15]尽管西方学者经常把巴基斯坦的核弹称为伊斯兰核弹,但是,推动巴基斯坦核项目的大多数是世俗的民族主义者。[16]

我国学者邹云华在一份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学者对印巴核试验原因的分析。

她认为印度核试验的动因主要有:第一,追求大国地位,印度认为拥有核武器是获得大国地位和地区霸权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并把核能力视为世界大国的首要条件,是进入安理会的入场券;第二,认为核武器是加强印度威慑能力的工具;第三,可以用来威慑巴基斯坦、平衡中国核能力、限制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第四,国内因素,包括历届印度政府都保留着核选择,社会各阶层在此问题上已达成一致,公共舆论支持核试验;第五,核试验也是印度“地区威慑”军事战略的结果。相比较,巴基斯坦的核试验原因有:第一,威慑印度可能发动的战争;第二,提高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第三,平衡印度在常规武器上的优势;第四,保卫其独立和安全。[17]

关于一个国家为什么选择核武器,西方学者进行了若干理论探讨。如利维斯·邓(Lewis A.Dunn)和海曼·卡恩(Herman Kahan)列举了促使一个国家考虑核选择的14个原因或压力,并指出了8种情况下可以使这些国家付诸行动。[18]迈耶(S.M.Mayer)则分析了一个国家核选择的三类动机:树立国际威望和形象、实现国家军事和安全目标、支持和推动国内政策及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19]此外,在论及核门槛国家最终决定获得核武器时,有4个因素常被提到:军事安全、政治威望和影响、经济利益、国内压力或推动。

总体看来,对于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可以从国内/国际或政治/战略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内部原因或政治考虑,包括印度人民党借此争取国内对其执政的支持和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声望,获得国际尊重和重视,[20]包括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把获得核武器视为获得大国地位的关键。在印度一些战略家看来,没有核武器,印度就不能算作一个主要的世界大国,无法对国际军控和裁军决定施加影响,印度在南亚的支配地位也难以稳固。其次,是外部原因或战略考虑,包括:第一,由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印度继续游离在国际不扩散体制外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第二,对付巴基斯坦(印度认为是最直接和现实的威胁)和中国(印度视为长远的威胁,甚至是主要的和最大的威胁)。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由于印度在常规力量上的较大优势,核试验对印度来说在军事上是失败的,但在政治上是成功的。[21]

值得指出的是,印巴核试验是全球扩散链的一部分。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并在广岛(Hiroshima)和长崎(Nagasaki)使用核武器后,最初是苏联打破了美国(和英国)的核垄断,随后法国和中国先后挑战美苏的核霸权。而正是在1964中国核试验后,印度开始了其核项目,并在1974年进行核爆炸;巴基斯坦当然不甘落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核武器项目。但是,印巴核试验又是全球扩散进程中最具有危害性的事件,这不仅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唯一在全球不扩散体制外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更由于印巴对抗的严重性和南亚地区安全的复杂性。

同类推荐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围绕战后的日本外交、对外政策和主要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所确立的所谓“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朝鲜半岛外交和对苏(俄)外交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战后日本外交的主要脉络及特点。作者对战后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和目前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评价。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本书立足“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这一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南无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扩展成一本专著,作为本套丛书第一期六本书的结篇。
热门推荐
  •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李姓的起源、李姓的发展和变迁、李姓主要分布、少数民族李姓、李姓郡望与堂号、李姓名胜古迹、李姓名人等。关于姓氏,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中国的第一大姓是李姓吗?李姓起源于什么时候呢?李氏族系又有哪些典故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开始李姓穿越之旅吧!
  •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城童话

    幻城童话

    拥有法术的唯一人类雷洛,拥有唯一神兽的人类雷洛,居然收获了爱情?!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
  • 觅仙行

    觅仙行

    出生于一个没落修仙小家族中的姜立,每日只想好好的修仙过日子,但竟然在无意中卷入了一个漩涡之中…………人在修真界,身不由己啊!——————————(新人新书,望大家支持!写的不好,多多提点!)
  • 神龙印

    神龙印

    这是一部集武侠和奇幻于一体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谱写幻灵大陆有关幻士的“江湖”之作;这是一部书写王朝变更、铁蹄铮铮的争霸之作。炫丽的幻技、奇异的幻灵套装、绝世上古神兽座驾……还有那一幕幕充满色彩的巅峰对决。爱恨情仇,尔虞我诈,策略,战术,在这里整装待发,征途易得,王霸难得,参与阅读,且看且珍惜!
  • 冷帝欢:爱妃,束手就擒

    冷帝欢:爱妃,束手就擒

    泗水河畔,她无意中救起奄奄一息的他,原以为她与他不过一场萍水相逢,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竟成为那个伤她最深的人——她的大婚之喜,他是与叛军勾结、领兵逼宫的离国皇帝;为救所爱,她无奈接受他的条件,委身成奴,从此卷进与他有关的无休止的宫闱斗争……他的逼迫、他的强占、他的凉薄、他的残忍,让她恨之入骨;他不经意的温柔、他的缠绵与缱绻、他似真似假的情意、他每一次的性命相护,却又让她心不由己的沉沦……只是,当她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因他或死或伤之后;当她腹中唯一的孩儿也终究保不住之时;当他因为不信任、一步一步将她逼落悬崖那一刻……她对他所有的爱与恨,惟有随之她的心一同赴死……
  • 中二国师

    中二国师

    将军家的大小姐宁袖儿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当朝国师司焉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三十年前开国皇帝的灵魂。所以不明真相的宁袖儿一直觉得这位小国师很怪,放到现代,他就是个中二病晚期。而国师大人也觉得宁袖儿很怪,因为她总是用怜爱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绝伦天君捉妖记

    绝伦天君捉妖记

    前世,他们是北海幻泽仙岛上的一株双生花,也为阴阳之花,阳者为男阴者为女,以兄妹相称。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得以人身投胎转世。今世,他机缘巧合成为天帝三子,使人望而生畏好不威风!今世,她则成为了九尾天狐,后头上又顶上个九世神狐的衔号。然,她便注定了不平凡,不太平!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那他与她就是有缘罢了,一次偶然的相处,二人便都在双方的心中埋下了那个种子!观其前世,保翼今生。死亡雪山,无尽地狱,嗜血森林……一次次生离死别,虎口逃生。九重天,他顶着剔仙骨毁仙身的危险,与她共战九天洛神!只为那句:“灏月,说好不放开我的手哦,拉钩上吊……”她巧笑倩兮,他抚着她的发,满目温情!
  •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动中学生一生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心态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对青少年心态的呵护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怀。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要引导他们对真善美的积极追求、要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