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4000000005

第5章 小说戏曲在明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明代文学史》前言(1)

小说与戏曲无疑是明代文学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代文学的高潮要到晚明才真正到来。这样说并不等于本书要把诗文从明代文学史上开除,它们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和西方不同,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其独特处在于小说和戏曲同生共长,彼此依托,关系密切。不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弄清其发展规律简直就不可能。因为相当多的作品是在书会才人、说唱艺人和民间无名氏作家那里经世代流传之后,才最终由文人写定的。它们是不同世代的作者,在连续不断的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文人的小说、戏曲,在它的带动下成长起来。

“书会才人”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后来就一直流传下来。然而,对于书会才人的身份,前人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其实他们就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改编写定者。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集体创作,并不是指同一时间的集体参与(在不同时代的参与者之间当然不可能有彼此间的讨论和质疑),而是指不同世代的民间艺人,对历来传承的小说、戏曲加以删润和修改。这里存在着一条可以粗略地称之为优胜劣汰的进化律,如果某一时期书会才人的删润和修改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相反,他们的业绩就有可能被后人置之不理,而重新以他们着手前的式样为依据。

上面说的改编写定,包括从被动的记录到全面的创作等种种不一情况。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小说、戏曲,都经历了长期的、不止一次的改编和写定,才能从不太完美的素材发展为比较完美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书会才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顾名思义,书会最早应是说话人的行会,后来扩大到杂剧、商谜等其他伎艺。明代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引首词所说的“书林”,南戏《小孙屠》

所署“古杭书会编撰”,《宦门子弟错立身》所署“古杭才人新编”,都证明它们是书会才人的作品。书会才人可以同时是演员,也可以以编写为主,不一定上场演出。尽管《醉翁谈录》对编写小说的才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事实上编写戏曲的才人必须满足更高的专业要求,至少在书面知识上是如此。戏曲有严格的格律,包括四声和协韵。因此,书会才人必然同时也是文人。但由于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算不上士大夫。《录鬼簿》之所以将名公和才人加以区别,其意义就在这里。

古代的书会是很松散的组织,可能没有任何确定的组织形式。书会才人在宋金时代实际已经产生,虽然还没有找到同他们真实身份相符的记载。入元以后,由于科举考试停开的时间很长,文人因此大批沦落为书会才人,喧宾夺主地将原来文学修养不那么高的书林中人挤到一旁,使自己成为其主流。洪武、永乐时代,尽管文人经常遭到政治迫害,但作为社会的一个等级,文人(包括书会才人)的地位有所改观,他们又恢复了原来的身份。现在所能找到的关于书会的最后记录,见于朱有炖的杂剧(《刘盼春守志香囊怨》第一折)。后来,大多数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写定者,就由社会地位略高的文人接手了。

人们对明代戏曲的发展有诸多误解,其中之一是杂剧在金元以后成为绝响,少数文人和他们豢养的男女演员在书斋或红氍毹上吹弹演奏,只是文人茶余酒后的一种自娱,与民众已经隔绝。但据《金瓶梅》对戏曲演出的描述,当时上演的杂剧有《西厢记》(六十一回)、《金童玉女》(三十二回)、《两世姻缘》(四十一回)、《留鞋记》(四十三回)、《风云会》(七十一回),另有《抱妆盒》杂记(剧),曲文和今本不同。事实上明代杂剧之盛,远远超出一些人想当然的看法。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元代杂剧约550种(不妨指出此书所录元代杂剧中,有多本是宋金时代的作品),他的《明代杂剧全目》所载明杂剧则有523种。且不说在明初有朱权、朱有炖两个亲王的杂剧创作和理论研究,其后在传奇之外兼作杂剧的也大有人在。

如《红线女》的作者梁辰鱼、《昆仑奴》的作者梅鼎祚、《一文钱》的作者徐复祚。还有以杂剧闻名于世的文人,如徐渭和他的《四声猿》,汪道昆和他的《大雅堂杂剧》,王衡和他的《郁轮袍》、《再生缘》、《真傀儡》、《没奈何》等都是不能轻易抹杀的。朱有炖的杂剧在明初广为流传,《四声猿》后附有演出注意事项,在汪道昆和王衡的杂剧中也不难找到演出的记录,说它们是案头剧同样不符合事实。

人们对明代戏曲的第二个误解,是关于南戏的起源与存亡。兴起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和长江流域广大城乡的南戏,被人为地局限于温州一隅,并且有人硬说它在明代已成绝响。事实上保留至今的古代南戏文献,关于杭州的记载还略多于温州。南戏中惟一经文人彻底改编的是赵贞女的故事。人们熟知的它的改编者,即《琵琶记》的作者高明,是温州瑞安人。应该指出高明改编《琵琶记》,是在远离温州的宁波栎社。广为流传的关于赵贞女故事的陆游那首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之四所反映的,是流传于绍兴农村的民间传说,离温州较远,离杭州却很近。众所周知,一个剧种的兴起,必以一种唱腔作为依托,而温州至今没有找到产生于本土的唱腔,这是南戏产生于温州论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南戏是否在宋元之后趋于衰歇?只要看一看《金瓶梅》就可以得到解答。西门庆家正式宴请高级官员时,如第四十九、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六等回,演唱的都是海盐腔,尤以七十四、七十六回的记载为详细。这无可置辩地为南戏在明代的流行提供了明证。金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先后媲美,而传奇之盛实际上集中于晚明,这个观点概括了古代戏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这样的概括过于简明扼要,容易引人误入歧途。

民间南戏由于流传和创作的过程很长,难以确切地指明它的年代而被忽视。人们通常说的宋元南戏,实际上并不限于宋元,在整个明代它的创作并未衰歇,它在民间的演出和流传也在以同样的规模继续。只是由于文人传奇的兴起,南戏失去了昔日的垄断地位,而使人误认为它已经衰落。

人们对明代戏曲的第三个误解,是所有的传奇都为昆腔而创作。传奇的繁荣发展,迎来了晚明直到清代中叶,中国戏曲舞台在金元杂剧之后的又一个昌盛时代。昆腔艺术家对《琵琶记》、《荆钗记》、《玉簪记》、《牡丹亭》等唱腔艺术世代累积的创造和发展,已使它们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但它们原本并不为昆腔而创作,昆腔对它们的移植和加工是后来的事。更确切地说,所有的南戏和文人传奇都是南方各声腔的通用剧本。就戏曲创作而论,并不是从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所有的传奇都有意为昆腔而创作。昆腔作为民间南戏的一个分支,曲律由宽而严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的完善过程,即使是苏州曲家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浣纱记》以后,并没有很快就出现昆腔在戏曲舞台上独家称雄的局面。还是以《金瓶梅》为例——全书没有一次提到昆曲或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南戏中的其他声腔。即使第三十六回写到在北方深受欢迎的“苏州戏子”,那也不是昆腔演员。在汤显祖和沈璟时代,昆腔和其他地方剧种同时并存,同一曲本既可以由昆腔演出,也可以由其他剧种演出,至多经过简单的适应性的改编。这可以看成由创作本到演出本的必经步骤,即使现代话剧也不例外。南戏和传奇的区分并不取决于它们的唱腔,不是只有南戏为四大声腔所同时适用,传奇则只适用于昆腔。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南戏是民间戏曲,而传奇是文人的改编和创作,二者所有不同的属性都由此产生。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经过话本这一阶段,现在已成定论。但话本不能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宋之话本》中那样望文生义地被解释为说话人的底本。他显然是以自己所熟悉的教员的讲稿作为比附。这个解释难以同绿天馆主人的《古今小说叙》所言相吻合。话本就是供人阅读的写本。说话人师徒之间口口相传,不需要什么底本。然而,几十年来人们对鲁迅的说法信从不疑。人们对话本的另一个看法,是以为话本就只是散文,没有诗词韵语,一旦有诗词韵语,就变成了拟话本。这恰恰同事实相反。最早为说话艺术提供详细记载的文献资料——南宋的《醉翁谈录》,在甲集卷一《小说开辟》中就直截了当地说:“吐谈万卷曲和诗。”《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对白秀英说书的描写,则可说是一个具体的印证。因为有诗词韵文的插唱,话本又称为词话。一物二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讨论明代“四大奇书”的时代和作者,必须打破一个陈腐的观念,即以为它们是个人作家一次完成的作品。

署有南宋绍兴十七年除夕自序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记有“霍四九说《三分》”,可见以三国为题材的说书那时已经水平很高。至治(1321-1323)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可说是三国平话中最早的一个雏形,《三分事略》则是它改头换面的一个赝本。从史实走向小说,三国故事在晚唐北宋间的这个过程相当缓慢。《三国志平话》着力描写刘、关、张,取法于《水浒传》写英雄,两个不同的题材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曾经相互交流和影响。由平话本的五万五千字加工发展成约五十八万字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嘉靖元年(1522)刻印,宣告三国故事正式成书。书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据此,罗贯中是多次增订中的关键人物,最后由他写定。但嘉靖元年刻本,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只是抽象地存在,原书没有流传至今。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已在三百年来的流传中作为定本被人们接受。被窜改的李渔序和冒名金圣叹的序不会出自毛氏之手。可见,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在毛氏之后又经过后人的增订。

号称四大奇书的另外三部,无一不经过同《三国演义》差不多的演变过程,这是中国小说史最基本的事实之一。故事流传早而成书却很迟,在世代艺人的流传中逐渐成熟,最后由某一文人改编写定——本书把这种类型的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称之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们都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加工整理而成书,其优点和缺点,都很难由某一个天才或非天才的作家来负责。

《水浒传》故事初次成型当在元代。因为故事形成和成书是两回事,成书应迟于故事形成。《金瓶梅》原是《水浒传》系列故事的一个分支,后来它由附庸而成大国。《金瓶梅》和《水浒传》一样,都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带有宋、元、明不同时代的烙印。《水浒传》的写定比《金瓶梅》早,但它们的前身——“说话”或“词话”的产生,却很难分辨孰早孰迟。与其说《金瓶梅》以《水浒传》的若干回为基础,不如说两者同出一源,同出一个系列的《水浒》故事的集群,包括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在内。从某些方面看,《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比《金瓶梅》早,从另外一些方面来看又可能相反。这是成系列而未定型的故事传说,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出现有分有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的正常现象。

现存小说《西游记》一百回本,以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本为最早。它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累积过程。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他的弟子慧立和彦悰编写的《大唐慈恩三藏法师传》,为《西游记》的某些情节提供了虚构的依据。《西域记》和《法师传》若干史实的记载和宗教信徒的幻觉,客观效果同小说的艺术虚构相似。大约在玄奘身后六个世纪,杭州中瓦子张家刊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以取经为题材的民间艺人传本。《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孰早孰迟,迄今尚无定论。假使两者的成书年代都已确切地考察清楚,雷同的片段也未必都是迟的因袭早的。因为两书都经历了长期流传过程,包括民间艺人说唱阶段在内。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如果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彼此渗透,成书早的作品也可能受到成书迟的作品的影响,成书迟的作品的产生和流传,反而比成书早的作品更早。

中国古代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世代累积型长篇小说带动下兴起。终于脱颖而出的个人创作和早已存在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之间,还存在着同时兼有个人创作和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双重性质的作品,同一作品所包含的两类性质可能强弱比例很不相同,有的两者比例不相上下,有的则可能三七开或是相反。在个人创作兴起之初,很少存在绝对的纯而又纯的个人创作。我们说某一作品是个人创作,只是就大体而论,正如同无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成分怎样大的作品,它都至少有一两位或更多的个人之手把它加以编集和修订。据此,我们把《绣榻野史》以及时代相近的一些作品,作为中国古代个人创作长篇小说兴起的标志。

同类推荐
  •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作者所撰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选择了比较特殊的叙述角度,甚至以异于时人的艺术批评方法进入批评文本。这些文章几乎都显现着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的智慧灵光,梁先生此著传导给笔者的文化智慧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中国手工艺文化

    中国手工艺文化

    手工艺由人民创造,从生产生活中产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但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如何维护我们自身的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及文化个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本书中具体讲解了一百多项手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了解我国的手工艺文化,进而激发读者对手工艺的关心与热爱。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技及制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本书通过以物讲史的模式,围绕一些传世绘画作品而展开,用大众化的视角追忆它们流传的历史,体味它们蕴含的文化,评述与它们相关的传说与典故,同读者聊一聊文玩字画的收藏及背后的那些事儿。
  •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专门打造的色铅笔精品,适合不同熟练度的画手参考学习。这本《色铅笔的静物手绘》中加入了专门针对静止事物的手绘技法,以及如何把静止的事物画得充满生命感,又惟妙惟肖,还富有古风的味道。比起画移动的事物,其实画静止的事物更难把握,因为移动的事物有轮廓曲线,而静止的事物需要体现生命感来,所以对线条和上色都增加了难度。这本书从线描开始,到具体的素描构图,再到完美的上色,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教你画出有质感的事物,让你真真切切掌握色铅笔的技巧。只要你动动手,轻轻松松就能画出想要的感觉来。
热门推荐
  • 超能领主

    超能领主

    当人类不断进步,能源已经成为了稀缺的资源。为了争夺能源,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 绝世霸尊

    绝世霸尊

    他是一个平凡的猎人!却因一颗奇异之果改变一切!他异常的霸道!曾经高傲无比的武林门派,飞天遁地的修仙者!统统被他踩在脚下!俗世界、修练界、仙界、魔界、神界都留下他的脚印!这里,有着一个奇妙而又神奇的世界!这真是一个霸道者谱写传奇之路的开始!
  • 养鬼天道

    养鬼天道

    莫凌晨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面,里面的人因为她是棺材子都对她绕着走。她的父亲被她克死,母亲被吓跑。后来她大伯也因她而死。人人都说她是个棺材子,是个不祥之人。可是有一天,她遇到一个道士,她的命运彻底被改变。有人敬她有人怕她。有的人说她是邪,是魔。那她从此就是魔。我就是道,我不需要仰望他人,所有人都会被我踩在脚下。当魔战胜了佛,是否一切就会变成了正?
  • 天堂亮

    天堂亮

    百万年前,曾有一个国度是所有凡世人都向往的国度天堂国。那是一个包罗万物的国度,同时也是个平凡的国度。“天堂国”只是个别称,其中当然也包括不计其数的小国和部落。而天堂部落可谓是天堂国的真正象征。传说中的神,创造了那个奇迹的部落,但同时也毁了它。那是一个荒唐的传说,又是一次善意的谎言,那更是一场没有胜利的战役。因为一本天圣经,一段为了那个沉重的任务,为了天堂部落永久的安宁,而展开的战役便在天堂国那个
  • 大器师

    大器师

    松源大陆上的铸器世家之子长天,背负着母仇父恨的使命,艰难的走出一条魔法修练之路,并用独特的魔法修炼成松源大陆上万人窥视的铸器秘籍《日月神籍》。并为了救出被魔法最高权威神芦塔禁锢的父亲,被迫用《日月神籍》令千年前魔法神复活。可是,魔法神的复活却为松源大陆带来了劫难,为了拯救整个大陆,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步入了艰难的人神之战。
  • 剑魔邪尊

    剑魔邪尊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庆丰包子。杂役小厮吴忧偶得剑道大能神魂,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又凶险遍布的人生。吴忧本人和他爸妈都不知道,原来他可以这么吊。***************************************************************随身带个老爷爷系列,很俗很鲜明。新人新书,求收藏,点击,推荐!万分感谢各位的支持!
  • 宿命之倾世离殇

    宿命之倾世离殇

    【本文交友灌坑群:246935551】她只是晚上无事在街上游荡,居然就捡到了一身重伤的他。奈何,身为医者,怎能见死不救?伤好后,他风轻云淡的离开,好似从未出现。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谁料,开学第一天,就迎来了一个转学生!ohmygod!!!是他!!!她呆愣着,只见他走到自己身旁的位置坐了下去,邪魅的说,“好巧,我们又见面了。”
  • 无限末世

    无限末世

    猛鬼街,异形,生化危机。等等等等,恐怖片世界又回来了,一样的无限,不一样的未来,看洅渡轮迴带领你体验不一样的恐怖,新的未来,一切尽在无限末世!喜欢的赶紧收藏加推荐吧,有人欣赏才会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 龙华暗刺

    龙华暗刺

    他,是龙刺最出色的战士,入伍三年,连续两次获得至高荣誉。他,豪爽侠义、机智坚忍、果断勇武,战友都说他颇像武侠巨匠笔下公子。他,年纪轻轻却总能保持沉稳冷静,所以大家也戏称他老霍。他,三番五次违反纪律,终于卸甲归田,带着沉重的心情告“老”还乡。他,见惯生死,眼中总有一丝淡淡的漠然,使得他麻烦不断。他,如何解决这些蹩脚的麻烦,最终在地下世界铸造一段铁血传奇!
  • 绝圣

    绝圣

    东胜神洲,大唐末年,奸侫当道、妖魔四起、天下大乱、外敌入侵。贫穷举人林凡杰屡试不中,机缘巧合得获大道,立志改变世界,让天下人人都是智者仁者。林子期辅佐仁义的宋王力挽狂澜,平定天下,设众妙之门于都城,凡仁义者皆可入此门得获大智慧、大神通。从此天朝上国永立东方,威镇四方。本书以佛教四大部洲为场景,参照五代十国历史为时代背景,借用封神演义、洪荒传说为神话背景。出场角色众多,多达八方势力参于争斗,力求为读者创作一本佳作。(喜欢的朋友请先收藏。有票当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