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09500000009

第9章 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的人际网络与知识结构(1)

二钱是清末科举体制当中较普通的进士,仕途与学术均不突出,留存的着述及后人的研究都非常有限。不过历史潮头的风云人物毕竟是少数,事迹不显或恰可反映那个时代一般中上层士人的交往与知识形态。本章从二钱留存的有限着述,及同时代相关人的日记、书信的梳理入手,试图重建钱振伦、钱振常兄弟的生平、人际交往与知识思想倾向。

一、二钱之生平

迄今所掌握的资料,还不能较完整、详细地构建钱振伦与钱振常兄弟的生平活动,此处仅就梳理、勾沉、归纳所得,略陈其大端。

1.钱振伦

钱振伦原名福元,字仑仙,后字楞仙,斋名为示朴斋,家乘中名为示朴公。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卒于光绪五年(1879)。

钱振伦自入庠至授职编修都是用福元的名字,派充道光甲辰考试试差前,有军机大臣传言说,道光帝两次执笔欲圈钱福元的名字派差,忽然又不知什么原因地说:“这个名字如何好圈?”于是钱振伦第二天就改名振伦,随即被派充四川乡试正考官。钱振伦为此时还很郑重地写了一首诗记事,中有“遵天语而更名”句,钱恂也将此事写入家乘当中。由此故,后来钱振常也随其兄将原名福宗改为振常。

道光十五年(1835)的乙未恩科乡试,钱振伦中举人,主考正是以后成其岳丈的翁心存。此次乡试正榜有沈祖懋等96人,副榜18人。其中吴熙(仲宣)后任江宁布政使、漕运总督、署江苏巡抚、署两广总督、钦差大臣、闽浙总督等职,官至四川总督、成都大将军。其在漕运总督任上时,招钱振伦主持崇实书院。而同年的高锡藩等人后来一直与钱振伦保持长时期的交谊与频繁的学术往来。陈康祺后在《郎潜纪闻》中曾说到此科几个未弱冠而中举者。“得未弱冠者三人,萃于一房:归安钱振伦,年十七;瑞安孙锵鸣,年十八;鄞县童华,年十五。三人皆已食廪饩,举优行,时已诧为仅有。后钱、童以戊戌,孙以辛丑,皆成进士,入翰林,跻坊局,握文衡。钱、孙皆中年告归,钱至司业,孙至学士。童先以编修乞养,乱后再出,今官吏部侍郎。乙未至今,几五十年,三人者皆健在。曰幼慧,曰蚤达,曰清班,曰贵官,曰耆寿,曰宿学(三人皆屡主书院,钱、孙今尚为江南山长,皆有着述),无一不具,无一不同。

在今日为天上之景卿,在当日实一门之桃李,亦可谓名场佳话矣。”大器早成,但仕途却多列清班,而选择中道退隐,钱振伦可以说是典型。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恩科中进士,是钱振伦一生功名事业的高峰,此年钱尚只有22岁。科举体制下“三十明经、五十进士”十分正常,平均中进士的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钱振伦实在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君自弱岁秉奇惠,掇巍科,台省耆旧,固已交誉互荐,一为国子司业,京辇仰为宗匠。”这样的概括并非过誉。此次中进士,使钱振伦得以进入国家政治与学术的主流,观其一生事业学术实以此为中枢,而初中进士到放四川乡试主考的几年也似乎是钱平生最得意的时期。

钱振伦的原配是杭州人任兰英,任是仁和太学生任凤仪的长女,生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在钱振伦中进士的次年,即1839年嫁至钱家。时年钱振伦刚刚金榜题名,又逢洞房花烛,春风得意,自己作“玉堂归娶图”,“同时名流多题咏以张其事”,其中曾国藩有《贺新郎》两首,其中一首如下:艳福如斯也!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看此去雕鞍宝马。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好花样,互相借。淋漓史笔珊瑚架。说催妆,新诗绮语,几人传写?才子风浪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当记取初三月夜。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属郎语,声须下。

任兰英嫁到钱家后,不仅和钱振伦琴瑟相和,而且对婆婆照顾有加。时钱母同居京师,为使婆婆不起故土之思,任氏想方设法烹调家乡的菜肴,钱母病重进食困难,任氏彻夜陪伴,且以自己乳汁喂钱母。“母抱疴方寸已乱,君调汤药咄咄茹叹”,钱振伦的追忆,正是当日写照。后来任兰英因分娩难产而先钱母而去,病榻上的钱母于梦中时时呼唤儿媳的名字。这些都让钱振伦对任兰英有深厚的感情,在其《示朴斋骈体文》中,收录《亡室任宜人像赞并序》、《祭亡妇任氏文》、《亡室任室告窆文》、《益寿庵追荐亡室任氏文》四篇纪念亡妻的文章,其中可一见钱振伦之性情。对于辞官南归的钱振伦说,当年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其人生的最高峰,晚年对任氏的不断追想,或许从心理上来说,也是对早年一时风光的一种肯定和怀念。

任氏去世后,钱振伦继娶了座师翁心存次女翁端恩。次年,其母也病故,钱振伦丁忧回乡葬母。此处又为钱振伦生平的一转折点。“乃服阕以后,屏迹不一至京师,薄游楚泗,都讲授徒,遂将约穷以老。”对于钱振伦终制不出,就此归隐的原因,不少论述均认为是钱为避免“裙带”之嫌,“适其岳丈翁心存自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户部尚书擢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钱为避嫌疑,而不再出仕。这一说法虽合情合理,但却是经过整理过的脸面之词。其背后还有一层情节,就是钱振伦与座师、岳丈的关系不好。光绪年的《归安县志》载钱振伦“性简傲,不谐于俗”与其岳丈因“修谒一言不合拂衣登车去,至不相往来,京师目为怪物,独曾国藩心敬异之。”看来这件事当时在京师已是满城风雨。李慈铭在其日记中也记了这事,说钱振伦“其人颇孤介,有学。常熟翁文端其乙未乡试座主也,以女妻之,而翁婿不相能,每诋翁为不学,士论以此少之”。翁心存复职的首任官职即是国子监祭酒,正是钱原职的顶头上司,而且翁被迅速提升却还在钱振伦终制之后,避免裙带说时间未免嫌过早,所以钱振伦的不出仕“翁婿不相能”也是原因之一。这一事件也可看出钱振伦的性格。

除此之外,尚有以下几层原因可以考虑。钱振伦丁忧时,居京官已11年,期间除1844年放一次乡试正考,回来授国子监司业外,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而同年的曾国藩虽殿试三甲,居京十年而七迁,连升十级,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衔,相较之下,钱振伦难免气闷抑郁。如果外放无望,在本职又不能升迁,做京官的前途十分渺茫。仕途渺茫,经济也就窘迫。清制六品文官俸银60两,禄米60斛,从雍正起,由于京官清苦,特支双俸(米除外),称“恩俸”,但总加起来不过200两。

钱振伦在京时,母亲家眷俱在,房屋、车马、衣服等诸项开支当不小,加之其母久病,经济负担更重。在此种情况下,若能退而求其次,在地方觅一馆职教书,收入当有不少起色。以钱振伦的文望,加之进士出身、翰林经历,寻一个像模像样的书院作山长,应不成问题。张仲礼综合刘伯骥对广东书院的研究及其他资料,推断清代书院山长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为350两。而根据柳诒徵的考订,个别大的书院的收入更高,后来钱振伦曾主持的扬州安定、梅花书院,光绪年间山长的收入高达700两。此收入虽较手握实权,且有各种陋规收入的官僚不可同日而语,但与穷京官相比,已经是在经济上打了个大翻身仗了。林则徐曾说:“吾乡三十年前,先辈惮于进取,往往清华妙选亦甘退守岩,阿徒于州郡皋比,增一席为糊口计。”

此处所说虽是嘉庆年间的情况,但对整个晚清都大致适用。刘光第1883年中进士后被授刑部主事,因母丧守制回乡不归,主讲地方书院,原因就是家里太穷,没钱让他做京官。后来在同族盐商刘举臣的资助下才重返京城,1888年返京后,更知“长安居大不易”,“留京有家眷,每年非六百金不可”,而俸银只有五十余金。

所以,对钱振伦来说,不做穷京官,转而阿徒授学是最符合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假设”的选择。况且10年的六品京卿,早已消磨了钱振伦初中进士时的豪情与锐气,其友陈其泰在序钱振伦之《示朴斋骈体文》中说:“先生则寄怀昭旷,适志萧闲,期风雨于古人,谢簪缨于要路……以邻峰之警,弥坚归隐之怀。”此处的邻峰之警不知所指何事,当大致应是同僚遇事遭罢黜之类事情,这更使钱振伦对仕途险恶多几分理解。相较之下,较为安定的教职吸引力就不言而喻了。另外,此前后钱振伦相继经历了妻丧与母丧,对其精神也有相当打击,致仕不出,觅一馆职更符合钱振伦此时的心境。

钱振伦丁忧南归之前,刚刚编纂完了《道光二十九年起居注》。在给起居注的跋语中,钱振伦历数了当年皇帝做了的大事,其中也说到了当时的“匪盗”的情况,“楚南匪众樱城,各加堵截;粤西则盗踪据险,行就歼除”。不过,这一钱振伦料想“行就歼除”的匪盗却最终成了大事,并直接影响了钱振伦的后半生。钱振伦回籍以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而且很快席卷江南。

钱振伦告官还乡的日子过得也就难得太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历经“江山兵燹之惊,亲族株求之累,幼弱摧残之惨,流离转徙之疲”,此间钱振伦曾在杭州紫阳书院、淮阴崇实书院、扬州梅花书院、安定书院等处任教职,直至在扬州去世。越到晚年,钱振伦越对到处流寓的生活感到厌倦,自称“振伦飘零旅寓,潦倒残生。头风则檄草难求,足蹇则邻居共笑”。特别是他的长子观龄17岁早逝,对他打击尤大,使他心境更为消沉。自称“自爱子夭殇,深觉余年可厌”。即使后来侧室给他在60岁的时候生了唯一幼子钱滮,似乎也没使他体会到太多幼子承欢的乐趣,反而为幼子长大后自己看不到而郁郁不乐。暮年的钱振伦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因念一生孤鲠,本罕交游;晚景凄凉,几无生趣”,战乱、流离、丧子,确实使钱振伦的晚景有几分凄惨的味道。

2.钱振常

钱振常,初名福宗,字竾仙,因“慕吕伯恭之为人,署其斋名曰学吕”。家乘中称学吕公。生于道光五年(1825),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钱振常小其兄9岁,兄长钱振伦是他的受业师,加之振伦早年高第,他一生事业学术受其兄影响颇大。

钱振常取入湖州府学补廪膳生后,举试屡次不中,只好捐纳了一个候选训导,无奈花了钱却没得实惠,长期只有候没有选,于是不得不开始外出游幕。钱振伦说其弟“振常以郡廪生候选训导,咸丰癸丑(1853年)后,家益贫,客游四方”。此间履迹并不完全清楚,钱恂在家乘中说其父曾在江苏、广东、长沙佐幕。1867年底,张之洞出任湖北学政,钱振常曾在其幕中。

钱振常的夫人姚佩玖是海宁人,其父姚师濂是福建的一个候补县丞,1830年姚师濂与钱振常的父亲钱广泰在杭州的一旅馆中偶遇,彼此一言投契,遂将双方5岁的儿子与2岁的女儿定下了娃娃亲。1844年姚氏16岁时嫁至钱家,钱恂即是姚氏所出。钱振常四出游幕后,姚氏在乡支撑家庭“持家勤俭,俾无内顾忧”,亲自教授孩子四子书,毛诗。1861年,太平军入浙北,姚佩玖领着孩子避难到广东东部,由于积劳成疾同治三年(1864)病逝于旅寓,年37岁。此时钱振常还没有中举,仍是一个四处佐幕的廪膳生。

单士厘后来在《懿范闻见录》里记载自己未曾谋面的婆婆姚夫人的事迹很是详细:“先姑姚太夫人事姑费太夫人疾几及三年衣不解带,事无必躬亲不假手婢媪,始终如一日”。姚夫人的贤德,使钱振常对其有很深的感情,“自士厘来归,先舅语及太夫人贤孝,未尝不呜咽流涕,故终不续娶,以费太夫人病时所衣之袄绸命士厘留示子孙,以志侍疾时抚摩手泽。初封恭人,光绪末年夫子以二品实官复屡遇覃恩,得诰赠一品太夫人”。姚夫人去世后,钱振常一直未续娶,晚年周氏只是侧室,未有夫人名份。

同治六年(1867年)钱振常才乡试得中举人,此时已42岁。

同类推荐
  •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 东汉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东汉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东汉毁在宦官手中,似乎是注定的,实际上,这哪是命,是制度上有缺陷,不解决根本问题,苍蝇老鼠是永远打不尽的。《东汉那些事儿》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极品皇帝

    极品皇帝

    皇帝微服出巡,与民同乐!皇帝带兵打仗,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娱乐,日理万鸡!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却因一次意外的穿越而改变一生,且看他如何挫败奸臣,诛杀昏君,直至一统霸业!(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一个新来的小太监,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时间引起了整个后宫的轰动。宫女对他动心,就连皇妃及至公主,都想把他纳入自己麾下。御驾亲征回来的皇帝发现,后宫都不属于自己了,就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和小太监惹上了关系……
热门推荐
  • 星空下的悲伤

    星空下的悲伤

    星星的闪亮,天使的善良,死神的忧愁,当一个少年碰上这些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一场梦幻之旅,S的提升,A的思考,D的超越,当三个都掌握的话,那倒是悲伤的意思,超越悲伤~把一个人的星空填满吧~小宇会努力写的~请大大们收藏一下吧~哈~
  • 武鼎九天

    武鼎九天

    以武证道,成就神位。以武之力,扛鼎九天!
  •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灰姑娘的纯情罗曼史

    灰姑娘的纯情罗曼史

    她—林影月。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因为朋友们的帮忙她得以继续边学习边打工。。在打工的地方她遇见了韩氏集团的三少爷。。。。是命运的相遇,还是另一段感情的牵线。。韩氏大少爷—韩功诚。。韩氏现任总裁。成熟稳重。。韩氏二少爷—韩功尚。。大三生。帅气温柔。。韩氏三少爷—韩功勋。。大二生。冷酷邪魅。。韩氏四少爷—韩功灿。。大一生。俏皮可爱。。看林影月与四位帅哥之间的浪漫生活。。
  • 风在长满青苔的屋顶

    风在长满青苔的屋顶

    卧槽!这是逆天的节奏吗?为什么她会和校草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男人真是让人讨厌!他明明不理她的各种献殷勤,为什么还要阻止她跟别人交往?本姑娘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谁敢来骚扰菜刀相向!
  • 女寝104

    女寝104

    一间尘封已久的寝室,四个来历不同的人,一段段惊奇的故事,究竟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夜过后,又会发生什么?
  • 魅眼传说

    魅眼传说

    暮和收养她的家人住在一个筒子楼里,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破败和肮脏。暮的床搭建在顶层的阁楼里,阁楼很低,平常要拿个东西什么的,才十三岁大的暮就迫不得已只能猫着腰进出。暮总是喜欢静静坐着,注视着灰尘在阳光里跳舞的样子,便觉得很惬意……
  • 舍利弗陀罗尼经

    舍利弗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涉外交际礼仪

    涉外交际礼仪

    《涉外礼交际礼仪》介绍相关涉外交际礼仪知识,不仅让您在当今日益频繁的涉外交往中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位、举止得体的人,还会促进您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一个成功者。
  • 盗墓恩仇传

    盗墓恩仇传

    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正统教育说这些都是迷信,可是我认为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知道我所告诉大家的故事是不符合现在的世界观的,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应该把事情写出来,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把这些事情公布于众,实在是一种遗憾,人生本来就是寻找阅历的过程,真实的故事应该被大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