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6100000018

第18章 胸怀报国志(2)

“不会有危险。”因为平时挺熟悉,医生又轻声对我说:“其实包先生说阑尾炎发作,腹痛厉害。我给他做了仔细检查,认为阑尾没什么问题,不需要手术。不过,包先生执意坚持说,还是动手术把阑尾切除算了,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再发作呢!当机立断,以免后患嘛!你瞧,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坚持要开刀的病人呢!”

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佩服二阿哥真可谓用心良苦:他昨天已经爽快地答应了那位“无冕市长”的邀请,表示了对某人的尊敬,今天只是因为急性手术,躺在手术床上,才无法应约前往拜会。这样,他能为国家管住钱财,不用作违背良心的事,也不必承担“抗旨”的风险。

但说实话,经这一事,我更觉得提心吊胆:人可只有一个阑尾呀!现在社会越来越乱,如果黑社会的帮派头头再有下次,二阿哥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应付呢?!

记得有一回,我看着爸爸,忍不住脱口而出:“爸爸,我听伯忠姑父讲了您当时任上海银行副总经理的事,真是太危险!您每天要面对三教九流、权势、流氓,就像天天踩着刀尖过日子,你难道不害怕吗?”

“陪庆,在上海银行工作的那几年,我还不到30岁,能有信誉和办法吸引存款,能一次又一次面对难题、解决难题,管牢国家金库的钥匙,为国尽忠效力,我真感到很有成就感。

当然,事后想想也真有点害怕,那时上海那么乱,家里有老有小一大家人,如果真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

“爸爸,真英明,最终你毅然决然离开了上海,把家搬到香港!”

“其实,我一直很犹豫,还是卢家伯伯帮我下了决心!”

2.迁离上海的建议

1948年元旦后的一天,卢家伯伯来到我们上海的家,关上书房门,轻声对爸爸说:

“玉刚啊,我准备近期将广大华行迁往香港。”

“哦?!”爸爸有些意外。

要知道,当时卢家伯伯的广大华行在上海滩真是风光无限,前途似锦!不仅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旺,而且卢家伯伯又与国民党要员陈果夫成了挚友,这宛如在乱世中找到了一座坚实的靠山。

卢家伯伯能拿到国民党政府发给的特别通行证,到东北考查,到西北进货,真是出入自由。

另外,据说密告卢家伯伯是地下党的举报信,堆到陈果夫办公桌上有半尺多厚,如果按照国民党对共产党“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的惯例,卢家伯伯最少被抓被毙十次,但是陈果夫大笔一挥,归档作罢。

不仅如此,陈果夫特别欣赏卢家伯伯的眼光、气魄及经商的能力,所以自己牵头,在上海与广大华行合办中心制药厂。奠基礼那天,陈果夫带病从南京赶到上海亲自参加,市政府要员纷纷前往祝贺,鲜花灿烂,鼓乐喧天,成了当天报纸和电台的头条新闻。

卢家伯伯猜出爸爸的疑惑,他轻声解释说:“国民党大势已去,这是陈果夫部下给我透的消息,要我将广大华行尽早迁往香港,待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来。”

“三阿哥,您看国民党真要垮台吗?共产党到上海,总要建设,也要开银行嘛,我……”

“你知道,警察局最近还传讯我,说我是共产党,分明想敲我的黄金、美钞嘛!玉刚啊,人只有一个阑尾,你的阑尾已经割掉了,流氓再找上门,你还有什么办法应付?!一家老小,你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和生活?!”卢家伯伯巧妙地避开了爸爸想问的问题。

直到卢家伯伯后来公开身份,回大陆当了经贸部副部长后,他到香港见到爸爸时才说出实情:中共地下党的纪律非常严格,他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与上海其他地下党亦从未有联系。抗战胜利回到上海时,卢家伯伯的真实身份、广大华行是地下党组织这一内情,只有受周恩来亲自领导的地下党上海市委书记刘晓知道。而卢家姆妈毛梅影也一直蒙在鼓里。

当年在上海,对聪明机灵的爸爸,卢家伯伯说话当然特别谨慎:“目前上海政局混乱,无法再做生意,所以我们决定将总行搬到香港。我明白你想在金融界干一番事业的心愿。

只是政府兵败如山倒,金融已经混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你工作再努力,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回天之力。”

爸爸摇摇头,仰天长叹道:

“是啊,原以为政府起用了经济学博士吴国桢当市长,吴博士曾留学美国,据说对经济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只可惜,上海的经济已是病入膏肓,中国的金融政策就像得了不治之症,就算吴市长是华佗再世,也回天乏术了,真使人失望!”

卢家伯伯很严肃地说:

“玉刚,你是个有见地的人,我只劝你一句,当机立断,不要犹豫。”

“三阿哥,你了解我的心吗?我想留在银行,是想用自己的才华、能力为国家做事啊,无论谁领导国家,总要办银行嘛!”

“我当然了解你的心了!”卢家伯伯说,“不过,我看你最合适是到香港去做生意,当资本家!赚了钱,也一定有机会为国家做事嘛!”

沉思中的爸爸终于默默地点头。

爸爸亦曾当我的面赞扬过卢家伯伯的气魄和魅力:“记得在重庆,卢家伯伯与我和另一个朋友商量收购一家钱庄,已预付资金100万法币。

第二天,卢家伯伯不放心,亲自又去查底账,发现钱庄负债累累,当即决断:钱庄不买了!已付款项,均由广大华行支出。

不久,钱庄破产,若不是卢家伯伯当机立断,我们三个人的损失将不可计数。

1944年,卢家伯伯一下子抽出广大华行三分之二的资金投往美国。

商界朋友纷纷讥笑他:

卢绪章是发疯了,几十万美金白白往太平洋里扔。

谁料不到一年,抗战胜利,当商界朋友争先恐后涌回上海,忙着买屋安排家眷时,广大华行第一批进口的西药已从美国转运抵沪,顷刻间一抢而空。众人眼睁睁地望着广大华行大发一笔横财。”

爸爸对卢家伯伯的远见和果断,赞赏不已。

当然,当年爸爸并不知道卢家伯伯的“庐山真面目”。不知道身在内地重庆的卢家伯伯经常出入重庆红岩村,从看到的国际战报和发自延安的文件中,对国际局势和世界大战的进展情况了解及时,当然有前瞻的目光。

但是,爸爸从卢家伯伯身上学到一个最重要的东西是:无论是搞银行、金融还是经商做生意,都要了解世界、国家的大局,都要像卢大哥那样有眼光,广交朋友,才能做成大事。

当然,爸爸在而立之年抛弃自己心爱的事业,一切从零开始,这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和思考,爸爸终于做出抉择。

1948年底,吴国桢市长办公桌上放了一份爸爸的辞呈。

吴市长好话说尽,挽留再三,爸爸坚持不变。

吴市长无奈,只得批准。

后来,仅过两个多月,吴国桢也觉得自己黔驴技穷,同样选择了辞职的出路。

3.我最想见三阿哥

年轻时的爸爸一直专心银行业务,对政治不大感兴趣。

那位他一向敬重的广大华行总经理卢绪章,他的三阿哥(他一直以为卢去南朝鲜做生意了)的大名突然出现在共产党上海市委名单中,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六七年前在重庆,在上海自己就认识和接触过共产党了!

爸爸真没想到卢绪章、杨延修、张平、舒自清,这些志同道合、朝夕相处了七八年的亲戚、朋友,竟都是共产党员。

爸爸更没想到,卢绪章等几位将自费创立,自己辛苦经营一二十年的广大华行几百万美元的资产,全部缴给共产党组织,每人只拿了一千港元安家费,除此,两袖清风。

爸爸尤其没想到,在广大华行中所有非共产党员的群众的股份,连本带利,一文不少如数发还,并没没收。

由此,爸爸敬佩共产党里忠臣多,能人多,廉洁为民、高尚无私的人多。

爸爸虽然从没参政,但他一直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他对国民党非常失望,政府一直未能让中国强大起来,并且无能力抗日,国富也未能引至民间。而共产党总算让人看到了兴国的希望。

爸爸一向讲究实际行动,不爱讲空口漂亮话。在北京中央人民政府首次发行建设公债时,爸爸立即自觉自愿认购港币数十万元。

爸爸在香港开设进出口公司,他曾亲自也多次派伯忠姑父去广州联系,帮助国家进口被美国封锁的钢材、棉花、黄豆、药品等紧缺物资。

当然,当年为卢家伯伯的才干和品德所感动、所征服的人又何止爸爸一个人。

1964年,卢家伯伯出访归国路经香港,爸爸登门看望。

卢家伯伯仍像当年一样英俊,只是苍老了,仍是直爽坦率,他直言不讳地告诫爸爸:“钱要赚,国还是要爱。”

爸爸赞同:

“尽管我加入英国籍,中国依然是我的故乡,我期待国家强盛,我一定积极考虑以适当的办法,为中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谁料两年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香港报纸长篇累牍报道国内“文革”情况,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国内报纸上再也找不到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的名字。

在香港,原先认识华润公司一些朋友,那时大家在大街上碰面,有的迅速躲开,有的擦身而过,如同陌路人。

在一次新华社举办的活动中,爸爸找到一个国内来的熟人,打听卢家伯伯的情况,那人支支吾吾,只是说卢部长身体不好,没被打倒。

听妈妈说,那段时间,每逢妈妈在惦念卢家伯伯的近况,说到自己的担心时,爸爸总是沉默不言。我感觉到爸爸对卢家伯伯不但敬佩,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爸爸虽无缘拜会,却发自心底尊敬他,尊敬这位在国际交往中不卑不亢,永远维护中国人尊严的伟人。

那晚,爸爸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周恩来总理追悼会的实况转播:当邓小平读到周恩来总理一生“任劳任怨”这一句话时,爸爸陡然周身一震。

“任劳任怨,周恩来总理是任劳任怨!”爸爸自言自语,在客厅里踱方步,嘴里反复说着这句话。

爸爸有自己做人的准则,有自己崇敬的目标。他一向不参与政治,但他敬仰忠心报国、毅力刚强的人。他尊敬像周恩来总理这样,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一想到周恩来总理生前任劳任怨,死后还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这种非凡的胸怀和气节,爸爸便由衷敬佩。从这一刻起,他对过去并不熟悉的邓小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追悼会现场转播完毕,电视台播音员继续宣读参加追悼会的名单,爸爸全神贯注地收听:

卢绪章!

“三阿哥!”在周恩来生前好友一栏中,爸爸妈妈同时听到了自己亲人的名字,不约而同地叫出声。由于国内政局的不断变更,名字的出现与否,往往大有文章。

有关卢家伯伯的真实情况,在这之前,爸爸妈妈已经略知一二。

前不久,广州市杂技团来港演出。在欢迎酒会上,爸爸见到一位宁波籍姓卢的姑娘,她正是卢绪章的嫡亲侄女。爸爸急切询问她卢绪章和他一家的情况,姑娘落泪了:伯伯“文革”初期就被打倒了,听说送到农场劳动改造,这些年一直音讯全无。多亏周恩来总理生前亲笔写了批文:广大华行是地下党组织。伯伯和其他朋友方逃脱被定为“叛徒”、“特务”的厄运,在农场“改造”几年被宣布“解放”。

无奈主事的张春桥之流百般刁难,伯伯因有海外关系,不能重返外贸部任职,只好赋闲在家。

1976年10月,“四人帮”终于被打倒,爸爸虽然极为想念三阿哥,但是,他总抑制着自己思念之情,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只顾自己的心情,不经意中伤害了三阿哥。

“三阿哥已经受过了太多的磨难,如果我只为了却自己思念之情,再给三阿哥增添‘海外关系复杂’等不实之罪,这我能心安吗?”

再说,想与卢家伯伯联系上的真正原因,爸爸心里最清楚:与25年前相比,自己总算有一点能力了却心愿:为自己的祖国做点实事,出点力气,虽然没有参政,却带了家属离乡出外谋生,但愿辛苦赚来的钱,可以为国家尽一点力。

同时,爸爸也有担心,如果“四人帮”被抓了,政府的政策还是搞革命、搞斗争,他又怎么可能回去为国家出力呢?

当然,并不单是被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吓怕了,而是出于对自己亲眼目睹历史的直觉。爸爸是个头脑十分清醒,聪明且有智慧的人,在看不清大局时,他不会轻举妄动。

爸爸比任何时候更关注报纸上国内的报道。当见到报纸上中国领导人的名单里重现出邓小平的名字,国内的许多事情开始有了变化,爸爸异常兴奋,仿佛闻到了形势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气息!

爸爸尤其关注着复出的邓小平的一言一行。

1977年10月的一天,爸爸约请利铭泽先生吃饭。利先生非常了解爸爸的心思,见面就兴致勃勃地说:“我看中国有希望了!有希望了!”接着,他详细讲述了邓小平在会见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的侨胞、华裔、港澳台同胞时的讲话内容。

与利铭泽先生吃完饭,那一夜,爸爸少有地兴奋,不停地与妈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秀英,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我们终于又能见到三阿哥了!”

第二天到公司,爸爸立即让秘书给北京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了封信函,言辞恳切,句句真情:“我和夫人期望早日回国探望表哥卢绪章。”

不久,一份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亲笔署名的电报,立即发回香港:“热烈欢迎、真诚期待包玉刚夫妇回国探亲。”

1978年10月28日,爸爸和妈妈终于登上了北上的飞机。

飞机的终点站,北京。

同类推荐
  • 长征领导人4

    长征领导人4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安徒生

    安徒生

    在世界文学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自觉地把童话的娱乐作用和教育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要用童话来争取新的一代的伟大作家。正因为安徒生能把童话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他才能远远超出以往童话作家们那种只是收集、整理和加工民间故事的做法,独立地“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童话,使其童话创作无论从思想的深刻、艺术的高超,还是从题材的广泛、影响的巨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一起来翻阅《安徒生》吧!
  • 维基黑客阿桑奇

    维基黑客阿桑奇

    Julian Paul Assange2006年创办“维基解密”;1987年,阿桑奇组建了名为“万国颠覆”的黑窖团体,开始侵入各种机构。1991年,阿桑奇利用调制解调器,入侵了加拿大北电网络的电脑系统。1992年,阿桑奇通过保释被释放,第一次官司结束。1997年,阿桑奇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合著《地下:黑窖与疯狂的传奇及对电子前沿的痴迷》书。2006年12月,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组织,开始大量公布各国的各种机密文件。2010年11月,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逮捕令。2010年12月,阿桑奇在伦敦向警察局投案。
热门推荐
  • 嗜魂刀

    嗜魂刀

    一位身穿白色衣服、黑亮垂直的头发,斜飞英挺的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正面对着大海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说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回家的时候了,这人就是在十年前最有名气最年轻的金牌猎人桑青~~~~·
  • 名门盛婚:顾少的绝色宠妻

    名门盛婚:顾少的绝色宠妻

    “离婚?做梦!”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费劲心思折磨她,“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给我的耻辱,我要把你留在身边折磨你每分每秒!折磨到你死为止!”终于她放下一切,离开,而他却像个得了失心疯的人,荒芜在每个有她的曾经。
  • 斩阙

    斩阙

    从大星际穿越重生到地球,一朝车祸,她恢复了上辈子的人鱼血脉,而如今的她只有两个目标。一:极尽所能地活下去。二:不折手段的为苏深报仇。在执行这两个目标的同时,却被卷入更大的阴谋中。古墓险地,形形色色的人接踵而至,而她一把白冰长刀,斩尽世间鬼魅,最后抚刀而立,道:“世间鬼魅众多,我不过是其中之一,弱肉强食,无可厚非。”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全民开战

    全民开战

    简历:我叫秦天,来自盘龙大陆不知为何我来到一个叫地球华夏国的地方。我在这生活了二十年,熟悉了这的一切。
  • 友情之夏

    友情之夏

    友情破裂,重重难关,美色,挑拨?最后到底会怎么样呢?
  • 重生之极品天才

    重生之极品天才

    她,天才少女宫雨落,10岁发明了比原子弹厉害10倍的离子弹,成为军事学上的一大奇迹,15岁创造了世界第一公司【寒凌】16岁……怎料,在她17岁生日时,一块陨石从天而落,而且好巧不巧地砸中了她,从此一代天才少女就这样香消玉损了─────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她,而是流落街头的小乞丐,笑话,她堂堂一代天才少女怎么可能是小乞丐呢,且看她如何如何翻云覆雨,成为一代土豪
  •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风俗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

    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

    从汇率暗战、长期通胀到债务危机,诸多因素盘根交错、催化演绎,左右着世界经济的走势。也晃动着你的钱袋。蝴蝶效应日益彰显其威力,甚至国家债务也变得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一系列的货币危机将如何影响你我?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其间的危险和出路又在哪里?这已不再是宏观经济问题,而变成与你我切实相关的一等现实问题,每一个人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从货币看明白世界经济》是了解当今世界经济走势的一本绝佳入门书。作为资深民间经济学者,作者从民间立场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勒出一张世界经济走向的真实地图,有危险警示也有应对策略,掩卷之际,令人迁思回虑,恍然大悟。
  • 校园里的诡异讯息

    校园里的诡异讯息

    福尔斯,普通的一名大专学生,就读一个普通的大专。平凡的大一下学期开始后,似乎生活变得并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