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6500000023

第23章 全球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4)

三、全球公民身份何以可能

全球公民身份理论尽管是不成熟的,但它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全球公民”(或“世界公民”)这个古老概念的理解。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个体必然摆脱民族国家边界的束缚,成为一个联合的全球社会中的公民,作为完整的和平等的社会成员而受到对待。但是,在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主导行为体的今天,显然只能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来谈论这样一种全球公民身份的理想。民族国家一如既往地横亘在全球公民身份与公民身份之间,如何消解这两者之间固有的张力,成为全球公民身份论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艾利斯·马瑞恩·杨尝试着解决这一问题。杨的努力从对全球公民身份本质的重新认定开始,她认为,这种新的公民身份不等同于传统的普适性公民身份,“将公民性定义为一般性并不表示所有对社会事务的经验、需求与观点都有表达的机会且都能受到尊重。并非所有的人都采用一个一般性的观点,且在一般性观点之下,并非所有的经验与观点都能够被理解并且被考虑。社会群体的存在意味着人们拥有不同的(虽然未必排斥性的)历史、经验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同观点,这也意味着他们无法完全理解其他群体的经验。没有一个人可以宣称一般的利益,因为没有一个群体可以为另一个群体代言,当然也没有谁可以成为全体的代言人。因此,为了让所有的群体经验和社会观点能得到表达、被聆听以及被考虑,唯一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在社会中拥有特殊的代表权。”她提出了“群体代表权”(group representation)的概念,并指出,近年来的解放性社会运动已经发展出许多以异质公众为理念的政治实践,并且他们至少部分或者暂时地建立了这样的公众群体。这些主张群体差异的社会运动在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群体代表权。

群体代表权构成了杨的“差异性公民身份”(differentiated citizenship)理论的基础,而这种理论被认为“对占主导地位的公民观念构成了严重挑战”。

差异性公民身份被杨视作“实现每个人被纳入完全的公民身份,并作为完全的公民进行社会参与”的最好途径。她试图论证,公民身份的普适性,在每个人都被包括和参与的意义上,与现代政治理念中其他两种普适性的涵义之间远非是相互支持的,而是充满张力。这两种普适性的涵义分别是,作为“一般性”(generality)而言的普适性,以及作为平等对待的普适性。首先,公民行为所表现或者创造出来的公意(general will)超越了群体联系、地位以及利益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排除了那些被认为不能接受这个一般性立场的群体;这种坚持公意的公民观倾向于对公民强制以某种同质性。当代的公民复兴论者,就其坚持公意和共同生活的观点而言,他们含蓄地支持这种排斥和同质性。

因此,杨认为,每个人被纳入而且参与的公共讨论和公共决策需要一套群体代表的机制。其次,在群体之间存在着能力、文化、价值以及行为方式的差别,某些群体拥有特权。如果严格遵循一种平等对待的原则,将会使压迫或者弱势状态趋于固化。因此,每个人在社会和政治体制中被包括而且参与的目标有时需要考虑到群体差异(group differences)的特殊权利(special right),以此来瓦解造成压迫和弱势境地的根基。

这样,全球公民社会的动力机制就被看作是对群体代表权的追求,而全球公民身份实质上演变为一种差异性公民身份,这即是说,要充分实现公民权利,公民必须在全球公民社会的不同群体中扮演不同角色。因此,全球公民身份与民族国家的公民身份之间就只是代表性不同的问题,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尖锐的冲突,公民既可以恪守对民族国家的义务以作为政治权利的交换,也可以参与全球公民社会的行为以实现特殊权利,而国家只需平等地对待不同公民群体的差异性要求。这种看法显然是非常理想化的,它试图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现有的对全球公民身份的理解所带来的与民族国家公民身份构成的纵向冲突。在现有理解之中,全球公民权利概念意味着超越了民族国家权利的公民的普遍权利。换言之,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理应是后者服从前者;即使没有表面上的冲突,前者也意味着对后者的挑战,因为如果存在对一种全球公民权利的信仰,那至少说明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公民并不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样,矛盾实际上还是存在的。而在杨的理解之中,全球公民权利与民族国家公民权利之间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全球公民社会中争取群体代表权的斗争恰恰为民族国家提供差异性的公民权利提供了方向,问题关键不在于这种斗争构成了对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的威胁,而在于在这种形势下,民族国家为实现公民权利找到了新的方向。用扬的语言来表达,国家公民身份和世界公民身份已经构成了一个连续统,而这个连续统现在至少已经显出轮廓来了。

当然,杨也看到了,即使以差异性公民权利来理解全球公民社会,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这种差异性如何才能得到调和,因为特殊权利之间并不必然是和平的,各种冲突不可避免。对此,杨希望借助于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理论来解决,虽然她批判哈贝马斯对于一种普适性价值观的追求,她写道:“在一个理解超越性规范真理的哲学王缺席的时代,一项政策或决议是否公平,它的唯一基础是通过真正促进公众所有的需要和观点的自由表达来获得的。”群体代表权为平等协调提供了最好的环境,而持续不断的商谈能够缓解冲突。杨乐观地认为世界性公共领域的现象今天“首次在一个世界公民交往关系中成为政治现实”,世界公民地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的政治交往形式中形成起来了,世界公民状态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幻想,即使我们离它还相距甚远。

依靠全球领域的公共协商真的能实现充分的公民权利吗?杨的理论显然还值得进一步的推敲。在对此做出评论之前,有必要引入另一个概念——复合公民身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戴维·赫尔德,他被誉为“为数不多的试图既在国内又在跨国的或者全球的机构中系统地探索全球化对公民的意义的几个理论家之一”。赫尔德对公民身份的关注持久而深入,是这一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资源。

具体而言,赫尔德认为,全球通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目睹和参与”全球发展的新途径,从原则上讲,这开启了新的认同过程机制的可能性。虽然许多事件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但现代的通讯手段能够使人们接近甚至卷入其中,并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即时的、直接的撞击。此类发展已经被认为造就了一种全球归属和全球脆弱性的意识,这些意识超越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他指出,全球意识的根据可以在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过程和力量中得到发现,这些过程和力量包括有明确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目标的跨国性草根运动的发展,如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减少疾病、不健康和贫困等。像绿色和平运动之类的团体,它们的部分成功正是得益于它们有能力向世界表明,它们所寻求去着手解决的跨国家和跨区域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此外,众多的行为者、机构和组织——从区域性政治组织到联合国——因国际问题和跨国问题的关系而聚合在一起,这也进一步表明了一种不断增长的全球政治的走向。最后,把承担人权义务看作是对各民族的尊严和正义而言所不可或缺的——人权牢固地根植于国际法并得到诸如大赦国际之类的跨国团体的支持,这一点也是对一种新的“全球观”的额外支持。正像有些人坚决主张的那样,这些因素都是一个正在出现的“全球公民社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但是,赫尔德继而指出,以上主张,从某种程度上讲还不够成熟。

同类推荐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为联合国发言

    为联合国发言

    本书将由对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和其工作的界定开始,围绕联合国发言人在纽约总部的典型工作、战争时期的业余活动,陪同秘书长出访,联合国和欧盟的联合发言人、战区的信息市场、新闻发布会、与记者的关系等许多层面一一展开。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白宫内外: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

    白宫内外:美国已故37位总统从政生涯研究

    这是一部有关美国总统和美国政治的成功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值得有关领导、专家、国际关系研究者和政治爱好者学习、借鉴和参考。作者通过美国总统的从政生涯,对美国政治生态、内政外交、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了提炼和概括,清晰准确、深刻生动,对我们客观认识美国国情,正确把握中美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从政箴言

    本书整理收录了古往今来从名家先哲到平凡大众的至理名言、从政体会和人生感悟,在这里奉献给大家自勉。相信这些独具特色、富于启迪的从政名言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清白为官、坦荡做人有着良好的启示作用;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有关要求等也能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古今中外名人贤士的人生格言,以榜样的格言激励人,则犹如春光沐浴,细雨润物,它会随时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读了这些名言能够使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终生享用不尽。只要将它们时刻牢记在心,就一定能够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提高自身的从政能力。
热门推荐
  • 逃离北上广1:北京太势利

    逃离北上广1:北京太势利

    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和说教无关,它读起来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关于北京城的“机关”和“暗道”。 大家曾笑话电影《无极》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实,那是陈凯歌深谙皇城的规则:北京城里就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在这里奋斗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
  • 文明大趋势

    文明大趋势

    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和内在脉络,并将中华文明与西欧、日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近代以来,中华文明为何落后于西方”这个核心问题,并给出了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类文明发源于中东地区,中华文明也是在中东文明的影响之下才发展起来的,相较欧洲中华文明距离中东更远,从源头上说就“落后”于西欧。
  • 天行道途

    天行道途

    天地大劫,灵气渺渺。破笼而出,万界寻道。七情爱欲,途中渐消。哪怕身死,也可愿了。
  • 全民女神养成记

    全民女神养成记

    这是一个低EQ的妹子,在人生低谷之际,获得系统,过五关斩六将(雾),最终出任全(国)民女神,迎娶高富美(大雾),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故事……
  •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

    《糖尿病健康饮食指南》力求贴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是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家庭保健必备读本。健康是生命的基石,没有健康,再灿烂的生命也只是流星一瞬,再辉煌的梦想也无从实现,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享用。远离生活误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家庭医生保健丛书》以家庭保健为主要任务,从预防、就医、用药、生活、饮食、运动等几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似梦红颜》

    《似梦红颜》

    一个乱世,造就一段传奇。往往意想不到的事,却能意外发生。似梦非梦,红颜绝殇!
  • 卓先生的甜美娇妻

    卓先生的甜美娇妻

    真是孽缘!她和他素未谋面却成为他指定要娶的妻子!哈?你说娶我就嫁?那她尊严何在?你说啥你说啥?咱俩曾经是恩爱情人,BOSS大人您老认错人了吧?宝宝活了二十多年可不记得啥时候跟你谈过恋爱好不好!……“请问卓太太,作为卓先生的妻子,您有什么想说的吗?”“作为卓先生的妻子,不需要会上得厅堂下的厨房,但是打情骂俏斗小三是必备技能!”
  • 人偶之歌

    人偶之歌

    “父亲,为什么你不再制作人偶了?”“孩子,它们复活不了你的母亲。”父亲扯了扯僵硬地脸,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低头继续看手中的死灵之书。“哦~”李双目通红地抱起了被父亲丢弃的傀儡之书,心情复杂地看着即将被父亲制作成诅咒尸姬的双子姐妹,“你们愿意和我订下永世不弃的契约吗?我会背负你们的痛苦与不幸,会拉着你们摆脱这生与死的界线,而你们只要微笑就好。”
  • exo游戏爱情

    exo游戏爱情

    EXO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游戏即将开始--司徒樱雪哥哥小心了,我不会因为你们是我哥哥而手软的--欧阳雅梦真想看看你们知道真相是的表情O(∩_∩)O~--慕容思妍
  • 重生之感官人生

    重生之感官人生

    本文已经推倒重写在女网了,新的名字叫《重生之颠倒众生》,叩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