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7600000003

第3章 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2)

换了假设的问号作开场白,“假如‘亚视’由我来办……”,却是叫人千头万绪、轻率不得:历朝积弱,人缘(观众)匮乏,信用(心)破产,赤字恒久与我同在——烂账一盘,真要理好,不正是考理想,考眼界,考管理,考识见的一大题目吗?

如是,“亚视”借佛敬花,鼓吹港人食脑。不止,还要双管齐下,《急救香港》。

隔邻台还在歌舞升平哩。汝却于黄金时段警告天下:“阁下的立足地已病入膏肓,再不延医就诊,须知后果自负。”形式容或插科打诨,然而有的放矢,难道会比重复又重复地看一只汤团如何掉入一群艺人的嘴巴更无聊?

事实后来证实,与其起义,人们的抉择是继续被“大台”殖民统治。这个现象,一般归咎“惯性收视”,反为甚少深入探讨“惯性”的虚实——假若从相反的“不惯”入手,可是因为港人最怕面对的现实,恰恰正是“吴征革命”的精神所在?

昙花

一粒沙可以看见整个世界,从本地电视行业的生态,可以了解香港(人)为何只能是香港(人)。

日前提及,在“利益”这块大饼之前,表面你死我活的两大电视台,其实有着牢固的共识——阿二从来不想爬头,阿大也没意思将阿二歼灭,所谓尔虞我诈,不过是把局面维持在有人继续分得大份,又有人满足于以细份糊口,所以节目编排数十年如一日:YOUJUMP,IJUMP.

跟,是策略。然而背城借一也是兵法一种呀——假如知己知彼是生意人开门的第一件事,明知没有条件死跟的亚视,为何依旧屡败屡战,替本台训练跳槽的绵羊,替敌台打造前途无限的明星?

吴征在亚洲电视的昙花一现,几乎打破了两台的“阴谋”——以互相依存之名,实行因循惰怠,剥夺了大众的选择权利。问题在于,表面上备受束缚的人们,原来更怕回复自由身——选择(又名动脑筋)。何况独立于剧集以外的“现实”,向来不受港人拥戴欢迎?

悲观的说法:“电视是师奶才看的(!)”乐观:“港台制作不是渐受支持?”若你问我,两者均是消极的论调——对现状再多不满,也只能期望它自然进化,或,若是老死不变,个人也实在有心无力。

香港人其实都知道“香港”的问题何在,但要大家不做“香港人”吗?难啊!

1999年3月5日—3月8日

谁在“造”电视?

“造”的意思,不是上班打工,是创造。创造者,是将此刻尚未存在的事物、仍未发生的事件、还未诞生的人物、还未出现的现象,从零变有的过程。香港的电视史在过去20多年是“做”多过“造”,引申来说,便是培养了无数的平庸之辈却出不了一个上帝,难怪香港电视早已神话不再——因为电视业界之中,就是欠了“黎智英”?

我的意思是,“黎智英”在出版行业带动香港以至台湾的“文化大革命”,为什么电视中人却没有一个名字足以势均力敌,或抗衡,或较劲,或唱反调,或火上加油?答案只能从过去二十多年来电视台领导人的名册中搜寻——对不起,懂得借助小匣子的魔力呼风唤雨,终究令社会风起云涌的,今天都不再“做”电视了。继续在“做”的,则若不是行外人——电视台高层中有许多是会计师;便是做了很久,都变不出法术的魔法。容许我大胆假设,过去二十多年消磨在电视上的徒劳,都是由于领导和创作班子不像忽然冒出来的“黎智英”:身为传媒,却不明白操控大众的思想、感情以至行为是怎么一回事。

自梁淑怡时代(七十年代的她,不是八十年代入主亚视的她)成为历史名词后,香港电视史便走进了“集体作业”的纪元。换个说法,便是放弃开拓多元,将分流的观众重新汇聚到主流的节目系统,好处是为电视台节省开支,并且让创作规律化,方便营运和管理。假设读者之中有人不知道20多年前的无线电视和现在的分别,当然觉得三线剧集的选择不外乎自拍和外购两种,而很难想象曾几何时,翡翠台周一至周五晚上的黄金时段每晚既有不同主题的处境喜剧,又有自制纪录片集、闹剧、电影评介、游戏等,青菜萝卜,各取所需。

舍弃多元,是变相强逼有不同专长的创作人配合公司的制作方针,走到同一条路上。我碰巧在梁淑怡时代刚结束,邵逸夫时代还未正式开始的交接时期在无线写过剧本,当时的长剧制作方式是一个编剧搭档一个编导,合作三集为一单元。我被分派到过的一位合作编导,便因不甘受制于工厂般的制作模式而尽量争取个人创作空间,结果除了换来“创作组”以“玩嘢王”的称号把他调侃排斥,还遭到一段日子的雪藏。

幸好这位编导的自信爆棚,他的创作欲望和视野没有因为无线的阻挠——如果不叫阉割——而受到打击。今天他已是无人不识的一位电影工作者问林奕华。我猜对他来说,无线给他最大的扶持,到底还是技术上而不是创作上的吧?——直至此刻,他和很多才华不能跟他相提并论的导演一样,都像等待戈多般,等待好的剧本。

我是不是离题了?当然没有。香港的电影、电视、电台、舞台、广告,以至学校里的戏剧小组都像等待戈多般等待好的剧本,这是无线自七十年代末期放弃制作多元化节目后香港人必须面对的后果。而无线当时的决策人之所以能够大刀阔斧地把黄金时段的枝叶砍去,剩下戏剧独沽一味而没有受到社会的质疑或反对,则是香港文化的一大特征:谁叫我们如此被动?

被动的香港人在无线的巨大身影笼罩之下变得更被动——不是有个充满民间智慧的说法:“无线节目使人愈看愈蠢吗?”——但吊诡的是,无线强化了被动的社会风气,却同时让自己也变成最被动的一方。在过去的日子里,香港人不单看见它多次被逼抄袭别人的成功(如《一笔OUT消》之于《百万富翁》),又会不断重复地自己抄自己——别说桥段,就是对白,在不同剧集中听到相同的对白模式如:“你记唔记得嗰阵时你/我××××”——用意是带动情感和记忆——你知道无线编剧用得问林奕华“此君是谁”,答曰“王家卫”。——编者按有多滥、多公式化?致使它在节目创意与编排上就算偶有火花,最终还是功败垂成于它所制造出来的“社会的错”:(一)《残酷一叮》后劲不如节目早期,是因为报名参赛者的类型不够多元,以至制作单位要把搜罗范围扩大至境内、海外的华人地区;(二)《百法百众》本该以大众发言为主,结果是当镜头对准那一百位现场观众时,若不是传来旁述仁兄的声音:“因为观众没有意见发表……”便是人们的声音变成噪音——在镜头面前的大众每多前言不对后语,牛头不搭马嘴。

无线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建立的角色,有点像粤语片在五六十年代在电影史上的贡献:演员、艺人出产不少,若论艺术成就,却只有凤毛麟角。但我们今天提起粤语片,大多会在前面加上“老好”二字,既是感情因素加的分数,也因为昔日社会的情怀叫我们总是先有怀念,再有想象。故此有时我也会有那么一点的动摇——是不是再等十年十五年成为过去,我(们)再回看现在那些“不堪入目”的无线剧集如《窈窕熟女》,也会感叹将来的东西比不上今日,是必然的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

答案可以有两个。消极地看,似乎只能接受“怀旧”是消费主义时代情感的唯一出路。像我最近和一群大学生一起看《网中人》,这出在26年前曾被我嗤之以鼻,认为它是为煽情而煽情的劣质肥皂剧,今天竟然渗出了《创世纪》一类向上爬戏剧所没有的“人情味”!原因?是当年尚被允许的缓慢节奏让人物的情感和彼此关系有足够的篇幅发展成“戏”。而在今日,“戏”早已由情感的凝聚变成情绪的爆炸,观众再不欣赏编导如何引导观众进入人物心理与情感,却是追求一场比一场强劲的发泄,而不惜摒弃逻辑和情理。

当大学生们对着《网中人》中的周润发说不出话来时,我才肯定了怀旧是更新之前必须造访的一站。年轻人固然觉得凡事慢三拍的整体气氛十分难捱,但荧幕上的那张脸还是足以压场。他们愿意在那标致的五官上耐心静候表情的变幻,表情的变幻又为面孔带来不同的景观。眼泪未流鼻子先红,让人对受了委屈的他心生怜惜;被奸人所害,与皮笑肉不笑的对方四目交投,他的全身绷紧,不发一言,看上去十分美,是坚忍、尊严、不可轻侮的美。虽然同类情节后来也在罗嘉良身上被搬演无数次,但在真迹之前,我看见了年轻人的神色犹如第一次在卢浮宫看见大卫像。

相比之下,此时此刻每晚在翡翠台播出的《佛山赞师傅》却像一幅《诸神的黄昏》。单凭名单可说是一时无两的大卡士制作,最后却落得一众名角如元彪、梁家仁、刘家辉等,角色或与年龄或与戏路不相称。你可以说,周润发的幸运是在他年轻时遇上同样年轻的无线,甚至,如果用他作为隐喻,那些青春得使人连正视一眼都有亵渎之嫌的日子真是一去不返了,而相对于他当年的耀眼,今天的新人便显得分外黯淡——步入沉闷中年的电视台,又怎会有条件帮助年轻人把青春挥发?

我认为香港的问题是只有一个媒体强人,所以才出现“传媒治港”。偏偏所谓治港的传媒,还不是指家家户户都有收看的无线电视——没有人会不知道,高踞收视率遍及港澳以至广东省的电视台,近年的节目内容和格调均以“苹果”和“壹传媒”的取向为依归。即是说,即使拥有制作节目的自主权,它的影子主人,却几乎已是“黎智英”。

当然,括号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意识形态。我们之所以不能凭一个人名来形容无线的风格——例如很“方逸华”或很“邵逸夫”,是因上述两个名字极其量显示了商人的普遍特质,但“黎智英”却包含着更多的符号有待被译码。“他”是推崇民主抑或鼓吹民粹?“他”是奉行尚智还是实行反智?“他”走向中产还是迎合草根?“他”是提供娱乐还是利用娱乐?“他”是带领群众还是利用群众?

而我们最多市民“拥护”的一家电视台甚至不会就上述问题抽丝剥茧找出答案,抑或是不敢?因为“黎智英”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比特首更超然,没有他便会令几百万人失去了精神支柱?——如果抄袭壹传媒旗下刊物的杂志便是香港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指出的是,无线呈现的强弩之末(也就是本地电视),一半是它的因循老化所致,另一半则是因为受到一个具有个人领导风格的传媒机构猛烈冲击,根本无法追上它所制造的市场需要,所以才不得不在各方面以该机构的品位和形态为制作方针的依归。表面上无线仍紧执香港电视第一大台的牛耳,实际却是受到别人的遥控。对于这个“别人”,无线高层当然可以用漂亮的门面说话来作下台阶:“支持无线的广大观众。”

电视可以用来娱乐,但娱乐不是电视的全部。或扭开电视,或关上电视;或驻足在某个节目之前,或受不了某些节目、某些频道而不断转台,都是基于有些东西被我们预设为可被接受,甚至期待,又有另一些只能以忍受来形容,或干脆不想看见。一切跟习惯、爱恶挂钩的选择都是意识形态的反映,而当电视台一味以市场法则作为理由来限制人们的选择时,政治便从娱乐的台底浮上台面。

我一直替香港人叫屈的,是我们的谈话节目在数量和种类上已远远落在大陆和台湾之后。谈话节目不一定句句金玉铿锵,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确实能够打开人们的耳朵,然后让人们自由决定要不要进一步敞开心灵。我想我到今天仍对在香港“造”电视抱存幻想,便是因为访谈节目在我们的电视文化中仍是有待开发甚至有潜质的一块“地王”。

2005年11月18日

三十年不变

香港人看电视就是看“无线”。“无线”本来不是符号,它只是无线广播。但由于一九六七年TVB开台带来第一个无线电视广播频道,以后便开启了“无线胜有线”的悠悠四十年,即使之后无线广播再不是TVB的专利。前身叫丽的呼声的亚洲电视,也在一九七三年投入无线广播服务,奈何“为时已晚”,因为大众早与提供免费娱乐的无线产生感情,任那其实更早在香港登陆的电视台如何穷其反攻的心力,它的老板和股东换了又换,但收视率依旧低迷,它的地位维持“弱台”(或俗称“二奶台”)数十年不变。

“无线”不只在精神上垄断一种广播的称号,还稳稳掌握观众的心理。早期是借助大批从粤语片过档的老牌演员——七十年代国语片(邵氏、嘉禾)与外语片(荷里活)终结了粤语片的七日鲜时代,转业加盟TVB的除了中年演员,更有青春偶像如萧芳芳。只不过萧芳芳志不在电视圈发展,客串主持了单元节目《芳芳的旋律》后,她便负笈美国升学。

但在电视上看到的芳芳并不是银幕上的芳芳。同是青春少艾,她在粤语片里再时尚,也还是草根阶层眼中的“时尚”,但在《芳芳的旋律》里,她唱的不是中词西曲而是直接演绎披头士;跳的舞不是迎合大众口味的阿哥哥而是现代舞;她还不用硬滑稽的“扮鬼扮马”来证明自己有喜剧天份,却是跟年纪相若的拍档——包括许冠文、许冠杰——互相交流,撞击出以幽默来引发笑声的小品。换句话说,萧芳芳与草创期的TVB如鱼得水,是个人与社会皆趋向开放、洋化和崇尚中产的结果。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游思无轨

    游思无轨

    凸凹散文集,有的是研磨历史,有的是冶炼哲理。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多工序蒸馏,有的是对人生真谛的多层面思考。作者将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用质朴的文字,娓娓道来,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第三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5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热门推荐
  • 泰坦之遗

    泰坦之遗

    万年底蕴的神诗大陆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帝国,在这片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大陆上,原本身为十大【泰坦】之一的朴焱,再一次抵抗【边境帝国】的行动中,被【路西法】所杀死,却发现自己竟然时光逆流回到了三十年前,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大祭司】选定成了新晋【泰坦】的【侍护】,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誓死要改过当年的悔恨,却又在不断的进步中,一点点的揭开了自己时光逆流的原因。拨开层层迷雾,披荆斩棘,却不曾想崇高【大祭司】与【泰坦】以及这片神诗大陆背后的秘密,出乎预料......
  • 女警闯西汉:将军赖定你

    女警闯西汉:将军赖定你

    谁说当警花不会遇到追杀;谁说女人年华逝去不复还;菜鸟警花狗血穿越,一朝醒来,爸妈不见踪影,却成了西汉卫家的“卫昭雪”?穿越定律百试百灵,引得桃花朵朵开,左有卫青保驾,右有雷放护航。纵马长安,驰骋草原,狗血八点档开始上演,“怎么样,年轻将军,咱俩一起闯西汉!”
  • 夜将破晓

    夜将破晓

    这是一段传奇的旅程。幸运女神张开了怀抱,迎接他的到来。夜将破晓,黎明初显。
  • 寻找斯格拉菲

    寻找斯格拉菲

    两个女生在不同国家看似有着完全平行线的生活,却因为一次意外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交集,北京和伦敦,两段虐恋
  • 蛇魅

    蛇魅

    未婚夫背叛、闺蜜陷害。我意外怀孕,孩子的父亲却不是人!可怕半蛇人的追杀、恶鬼凶灵阴魂不散,这一切,到底是有人加害还是命中注定?我只知道,那一天,我看清了自己深爱的人和信任的人的真面目;那一天,我爱上了一条蛇……
  • 论腹黑男主攻略日常

    论腹黑男主攻略日常

    一朝获得穿越技能一枚,老天不公平!!说好的美男呢?表告诉我是这只单身千年的‘贱人’,圣兽??你说的是这只蠢萌的吃过吗??别搞笑了!!某女仰天大喊:“老天我不服!”。看苏小爱如何崛起,“我决定了,我要走高逼格路线!!”每天吃饱睡,无事再调戏调戏美男。“还有谁不服”某女再次仰天大喊,”众美男无辜躺枪(本人也素新同学,表虐太惨哦)前方高能警戒,一大批美男正在来临,快卧倒!!
  • 谁主沉浮之天涯寻芳踪

    谁主沉浮之天涯寻芳踪

    一代霸主封子剑,一怒为红颜,仗剑走天涯。只为追寻她的影子,一个与他前妻一模一样的女孩!在不断的寻访过程中,他体察民情,铲除恶吏,惩治贪腐,整治朝纲,使自己由一个专治的霸主成为一代明君!(本故事纯属虚构)
  •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拟两晋南北史乐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浴火重生腹黑才女太妖娆

    浴火重生腹黑才女太妖娆

    她是杀手界的猎杀之王。浴火重生,成了尚书府的嫡女,未来的安王妃。要命的是、、、、、、这是一个闺阁大小姐!才女之名不可舍去,只能去欺负欺负未来夫君了。
  • 龙骑士的悲歌

    龙骑士的悲歌

    这是个小人物的英雄史~虽然~他完全不象英雄~虽然他和龙族之王有主从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