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8500000003

第3章 市井写真(2)

事后才知道,二姐早已在两月前的瘟疫流行中,不幸被染上瘟疫,她那鲜花般的纯洁灵魂,离开了人世,永远埋在黄土垄中了。可能是心悲手足之情的缘故吧,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噩梦,我为了一心要寻找死去的二姐,在迷蒙中不知怎的自个儿来到了城隍庙,在庙廊边木栅后面,见到全是泥塑的十八层地狱,那里刀山、油锅、斧钺、炮烙种种刑法齐全,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在监刑,有无数的狞恶小鬼,将种种不恩不孝、不仁不义、贪财杀生、淫恶乱伦之人,在其颈项上,挂了罪名签,按着头,有的在刀劈,有的在用索绞,有的用火烧,有的水煮,有的磨压,有的油炸……细心看去,并未见到二姐,心想她是善良的人,不该到这儿来的,但觉得阴森森逼人毛发,突然惊醒时,已是一身冷汗湿透衣褥,泪水也已浸尽枕头。

我是个无神论者,从小就不相信什么“死后显灵”之说,但上面所写,却是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这难道是幻觉吗?抑是思念太深而引得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呢?到现在仍觉得是个谜。

记忆中的婚嫁

纳西族的娶、嫁婚礼,一般都需三至四天的时间,第一天称“搭棚子”,就是由小弟兄和亲戚中的青少年来搭婚礼花棚。第二天称“道喜”,也就是亲友们及邻里等齐来道贺之日。第三天才是正式婚礼,男家迎新娘到家,或送姑娘嫁出门。第四天是新娘回门之日,男家待新娘回娘家“回门”后,就操办“酬客”宴席,意即酬谢为婚礼而操劳的亲友。女方也乘女儿“回门”,也操办“酬客”宴席。

通常在第三天正式迎娶之日,由男方在事先专请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穿上衫子马褂的新衣,骑上匹大马,由一大人牵着,到女家去迎接新娘,纳西话把这儿童称“兹若”,“兹”是迎接之意,“若”是男人,意译即成了“迎郎”。

我在萃文小学校读四年级头那学期的冬天里,我们王氏家族中的一个族兄结婚,女方是距离镇上约20公里以外的农家姑娘(拉市给拉坞),如要在正式迎娶的第三天,才去接亲,那来回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那时的交通条件太差,无论多么远的路,除了唯一靠两条腿外,谈不上什么马车、单车,连汽车是什么样,有很多人是从未见过的。所以只好在“道喜”的当天,就提前一天去迎亲了,其间就出现了个难题,如迎郎按惯例只请个五六岁的小孩去,要外宿在新娘家一晚上,显然很难照顾好这孩子,出于两全其便,便破例地请我这个四年级的大孩子去为他们当迎郎。

那天的装束,像现在电影、电视中,清代宫中的打扮,仅是帽子换了毡帽,和胸前没有分官阶的动物绣像而已,由大人扶着跨上一匹大紫马,走在“新郎”座轿后面,在一片吹吹打打和鞭炮声不断的行列中,慢慢走上接新娘的路上。簇拥着我们前去的人群,十有八九都是纳西族“披星戴月”装束的少女少妇,记得在半路上还吃了点糖果,略事休息之后再行前进,下午四点以后才到了新娘家,之后无疑是作为上宾接待,次日将新娘由花轿抬回至新郎家时,也已是下午二时多了,虽然这也只是一件小事,但毕竟也是件“破例”的儿时趣事,至今记忆犹新。

长辈影响

我祖父对我的家庭教育,从念一年级起,就不再教我单字,进一步教我单字与单字、单词与单词的对仗,如星对日,天对地,红花对绿叶等等。慢慢地在学校上课的日子里,每天只讲一首诗,并要求朗读背熟。读二年级后,暑寒假里授《孝经》、《千家诗》、《烈女传》和他所做的关于二十四孝及二十四悌的诗和文章,读到高小时,已开始读《论语》、《孟子》等书了。

我父亲从我八岁念二年级时开始,已不再去省立中学任教,而被聘任为县教育局局长。大约又有了些儿空闲,在暑寒假的夜晚,每当晚饭后点上盏油灯,全家人聚集在堂屋里,他就大讲《说唐全传》、《薛仁贵征东》、《精忠说岳》及《包公案》等小说,从头到尾地细细跟着书目讲,我听得入了迷,有时为古人鸣不平而流下同情的泪水。那时我太羡慕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民族利益而身先士卒的爱国情操了。我曾为岳飞被奸贼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的事鸣不平,甚至痛哭流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公然踏入了中国,全国上下都包围在水深火热的战火中,当时丽江由于地处西南边境,交通通讯等极端落后,由于战争影响而起的最大变化,就是丽江一时间变成了一个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由丽江开始,用马帮驮运货物如茶叶、土杂等到拉萨或印度出售后,再由拉萨运回印度和英国等出产的布匹、香烟等到丽江,再转运到昆明、重庆等城市销售的商业网络,几乎是以丽江为中心的,所以云南较有名气的字号,远到省外的一些商人,也纷纷云集丽江。

1940年秋,我考入丽江县立高小二十九班,为小学五年级生。由于边区那时知识太不普及的原因吧,在县小的二大门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横匾,上面大书“高等学堂”四个大字,一到这里,使人自不由己地产生些儿肃穆感,一般人把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尊称为“秀才班”或“大学长”,从这里读了三年后毕业出去的学生,如果是农村的,就通常在其大门旁大贴喜报,以示祝贺,有的还要在家中大摆筵宴,请上几天客,接受亲友和邻居们的祝贺呢!

我所景仰的两位画家

在读五六年级的这两年间,有很多文化界知名人士,也来到丽江,有的到省中和南口国立师范任教,有的则做其他艺术和研究工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李晨岚(李晨岚据说是河南辉县人)、李霖灿二位先生了。他二人原是杭州西湖畔国立艺术专校的学生。艺专由于受到日本侵华的影响,受命南迁昆明。国立北平艺专也由于北平成了沦陷区迁到昆明,于是这两个名牌艺专联合成立了“国立西南艺专”。两位画家那时刚毕业,由学校派出到边区,作艺术调查和研究工作,来到了丽江,被招待住在县教育局二楼靠北的一间宿舍里。由于学校离他们住处很近,我常常到教育局去玩,不数日就跟二位画家混熟了,有时睡午觉也睡在他们的床上。他们是真正的艺术追求者,一到了丽江,立即就被玉龙雪山的美景所迷恋,爱雪山爱得竟像发了狂,游雪山第一次,一去就是15天,回来后只见他们废寝忘食地大画特画,甚至夜以继日。后来因为留恋雪山,他们一住就是四年,不仅组织人员亲上雪峰各处观赏临摹,还特别组织了一队马帮绕雪山一周,细致观赏雪山全貌,每到一处不是走马看花,而是坐下来实地写生。我对书画见识很贫乏,但据言李晨岚先生曾为要在中国画坛上新创一个“雪山派,”独树一帜而独占风骚,为之奋斗了终身,并在画技的皴法上,创造出了不少笔法,终成为国内对画坛有新贡献的着名画家。李霖灿先生原是画西洋画的,他每次去观赏雪山,归来时总是带回来很多画满写生轮廓的硬卡片,一回到住处,就扑在了旅游途中画的写生雏形画上了。最后听说,李霖灿先生深深感觉到,他的笔触和才能,无法表达出玉龙雪山的纯朴、自然、晶莹的神幻般的美妙画境,决心忍痛将他的全部作品,与画囊一道,埋葬在雪峰深处,改学东巴文化,终至成为东巴象形文字学者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权威人士。

纳西族有很多骚人墨客,对玉龙雪山充满了爱心,但像他们二位那样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雪山全貌的人,我想是寥寥无几的。

我常去跟他们玩,碰到他们高兴时,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较满意的小件作品送给我。李晨岚先生往往送我一些翎毛花卉画,李霖灿先生则送我硬纸片上的西洋画。

现在回想起来我才真正领会到:一个在事业上的成功者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奋斗,以及充满了独到眼光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啊!

祈雨

1941年的夏天,天旱无雨。到了端午节,天上仍然一轮炎炎赤日,连片云也无处寻觅,田里的小麦,眼看着就要枯死,多少人们心急火燎地盼望着一场甘露能骤然地降临人间啊!有一天,突然见到有一很长的农民队列,个个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响声中慢慢前进着,队列前面,有四个穿着都非常整齐的青年,抬着一顶柳枝扎的轿子,轿前挂有白底红字“祈雨”二字的一块布匾,四个抬轿人也都戴着用柳条扎就的帽子,轿子周围也挂满了很多参差不齐的柳条叶在随风摇摆,在轿子后面紧跟着一条飞舞着的柳龙,龙的头和尾用的是旧历春节时耍龙灯用的玩意,其余的十二个龙节,都是用柳条枝编结起来,每节上的每个人都舞得很卖力。那天可能是个星期天,我被好奇心驱使,想看它个究竟,于是顺便约了几个同学,跟着队列前进,不久来到了南郊祥云村的寺庙前,这庙俗称“靴顶寺”,原不知何由有这么一个名字;但见扛轿人将柳轿歇在寺门前后,同时见到该寺的大殿上,两个年轻人将那靴顶菩萨请了下来,并放进了事先已准备就绪的盛着半盆清水的大铜盆内,将大铜盆连菩萨一起抬进了柳轿正中央。那靴顶菩萨原是由青铜铸就的小菩萨,高只有一尺五左右,头上顶着一只酷似古代戏曲里英雄们所穿的靴子,仅用一只脚像“金鸡独立”般站立在圆形铜鼓上,在他腰间束着一根飘带,系带五零四散地似在狂风中飞舞状,面部表情奇形怪状,像突遭暴雨袭击,现出忙里不知如何适从的表情,又具幽默诙谐、玩世不恭的神仙一类人物情态,铸工精致极了。这该是件古代出于名艺术家精心雕铸的稀有文物艺术精品。

队列在一片锣鼓喧天和舞龙、人声连路的嘈杂声中,慢慢地行进在往龙神祠去的方向。当队列到了龙神祠大门前,由几个像是领头人,衣着绅士打扮的人物走在最前头,载着靴顶菩萨的轿子,也抬着搁置于殿前,由领头人带头,极为虔诚地向殿正中默然坐着的龙王塑像拈香、叩头,祈求降雨拯民,队列的人众也纷纷向龙王叩头求雨,行礼如仪后,重新抬起柳轿往回走,浩浩荡荡的人马重新行进在大研六坛的道路上。这时路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潮,有的善男信女们,手持纸火香烛,口中念念有词在旁边搁着盛满了清水的桶,当柳轿和柳龙舞近身边时,用瓢舀了水,用力往那柳轿和柳龙猛泼,几个回合下来,简直把那些抬轿人和耍龙的人满身遍地都是水,几乎变成“落汤鸡”一般,那条柳龙也几被水洒得遍体鳞伤,也已变为一条“落汤龙”在飞舞了。

费了近两个小时的列队游行,来到了白龙潭,据言将在这里稍时休整后,即将把菩萨送回原寺云云。像这样万人空巷的“祈雨”仪式,我至今记忆犹新。

上面这种祈雨仪式,我仅见过那一次,那天似乎真的被感动了上苍,当晚便为纳西族洒下了甘霖,那奇怪的靴顶菩萨,可能只是纳西族所崇拜和专有,因为在汉族地区,还未听说过有这样奇怪的一个菩萨名字。

求佛

我忆起了那年夏季暑假来临的一件小事。在萃文街我姑妈的铺面旁,紧挨着一家姓赵的先生,开铺子做生意。姓赵的那位先生跟我姑爹年岁相近,与我姑爹一样,都是抽鸦片的瘾君子,晚上又都宿在门市里,所以他二人简直以秤不离砣般随时相对,打横在货架背面的床上,相互推让着吸鸦片,一面吞云吐雾,一面从天上谈到地上,真成了莫逆之交。

姓赵的那位先生,在前几年生了一个儿子,到那年已是七岁,而终是咿咿呀呀地,发不出语言中应用的音节,无论他父母和家人,如何耐心地教他言语,他总仍是咿咿哑哑,于是急坏了赵先生,只好到处求神问医,恰值暑假,不知赵先生在何处问得的巫或神,说是要领那孩子到文峰寺,请那里的喇嘛,做上七天七夜的道场。消消灾难,将会逢凶化吉,才能慢慢开口讲话。于是赵先生便动员我姑爹去做伴,我又放假待在家里,姑爹便把我和一个他们族中孙辈名宣的孩子同时带去,可能一来是有两个孩子同去,可为他们稍解寂寞,二来又怕我孤独,带上宣以陪伴我玩耍之意。

文峰寺是藏传佛教的一所名寺院,因位于文笔峰麓而得名,藏名桑纳加卓林。

据说原为灵寿寺故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番僧噶立布在此讲经,修了一所茅屋,乾隆四年(1739年)四宝法王至丽,求知府倡议募捐建成寺庙。道光八年(1828年)经扩建后才称为文峰寺。寺后有“灵洞”,洞外有静坐堂“灵文阁”,又叫安乐吉祥林,上有大宝、四宝所题“圆通冠顶”的匾额,静坐堂是滇西北十三大喇嘛寺的喇嘛静坐修行的地方。在这里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诵佛经书。”静坐学经三年三月三日三刻后,才算取得“都巴”的学位,才能在喇嘛寺里有升迁的机会,处居活佛曾主持该寺。

在寺里的七天,也无非是听听诵经声,更主要的还是与宣东游西荡。在要做完道场,准备明日回去的头天黄昏前,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满山满坡的洪水,灌得房前屋后变成大河。夏末的大雨说来就来,一瞬间又竟天朗气晴,一轮新月爬上树梢。那晚突然我觉得肚子有些儿痛,于是一个人爬到屋后解手,刚蹲下去,见到一只像蛤蟆,学名蟾蜍的虫,蹲在我前面,它大得竟有个大土基大,大睁圆眼,大嘴微动,像是怒气冲冲般直瞪着我,我尚未见过这么大的蟾蜍,使我大吃一惊,立即站起,赶紧抱起了块大石,尽力向那怪物掷去,眼看着它被压在了石头下面,回头就跑……那次被吓致使我大病了近月余。

同类推荐
  • 城墙边

    城墙边

    以独特的视角,轻松的笔调,幽默的风格,描写生活在城墙边的老成都人的故事,历史跨度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事情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有些真象永远是个谜,但作者本人并不是刻意去追究,去问责,而是以凡人的故事给人予启发......
  • 盗清

    盗清

    国际大盗张飞扬带着超级金大腿来到了清末太平天国时期,他立志要重新做回国际大盗,继续自己的大盗生涯。日本天皇:“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经济财富。”荷兰国王:“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南洋领土。”英国首相:“我要向国际控告,张飞扬盗取了我们的整个印度。”而这时候,大清的咸丰皇帝看着那几位,马上哭诉道:“各位,张飞扬盗取了我的大清,你们要为我做主啊!”张飞扬叉腰哈哈大笑说:“我就是传说中的窃国大盗!”
  • 九重墨

    九重墨

    处在蹂躏别人与被别人蹂躏状态的即墨绯羽人生最大的信条不是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也不是称霸武林,而是只想过着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米虫生活,怎料老天嫌他日子过得太清淡,直接把他丢进了王侯将相深宫庭院的争斗之中,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接憧而至的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就算你算计了我又怎样?!!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身为辛子又怎么了?有本事你也给我生一个!当战争叩响门扉,伤了至爱之人,即墨绯羽收敛的锋芒再也无法遮挡:男儿应杀人,杀人不留情。杀一人为罪,屠百万为雄。雄中雄道不同,杀的千年仁义名……
  • 血腥的盛唐(全7册)

    血腥的盛唐(全7册)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热门推荐
  • 倚天一笑

    倚天一笑

    黛眉浅浅描,梅花朵朵香。凌寒独自开,不与人争春。明月照清酒,对影可忆奴。修得神仙身,自与鬼神通。清风可有足,雁语两茫茫。深宫飘绣带,共君赴瑶池。一如东风来,护花使为泥。人间有无常,生死两地伤。洛阳牡丹花,一开如西子。云中谁敲鼓,子悲落凡尘。风寒冷画屏,哭笑尽无人。雨打窗棂上,响声如故人。解却芭蕉泪,妾本薄命身。无情还多情,花影多雨痕。女人之间的斗争,兄弟之间的冷酷无情,永远是最让人心痛的事情……而这里,是残酷的故事发源地……我写的,不过是人世间中一个关于一个爱情和因果的故事……
  • 恶魔总裁横行霸道:逃婚小女人

    恶魔总裁横行霸道:逃婚小女人

    新婚不过两日,他便抱着他的情人出现,对着她一脸鄙夷怨恨,“才结婚就迫不及待出去鬼混,你这样的女人,你以为你凭什么能配得上我?”她被扣上了水性杨花的帽子新婚三个月,他便公开表示,他有自己心爱的女子,只是不得已才娶她!所以要和她结束关系。才刚刚结婚三个月,他就视她为垃圾,弃之而不及……
  • 无涯令

    无涯令

    “结我所爱,弃我所爱;结我所恨,弃我所恨。时不复返,万念俱灰。承罚受戮,谢我大罪。”灵采之魂就是一个执念,诛执去念,了了无涯。月灵族在很久远的岁月里因为参与洪荒之乱而被神族重创,后又被魔族侵吞而灭族,几乎全族灰飞烟灭,灵采一心一意想要光复月灵族荣誉,挽回往日的时光,夺取妖界之主的位置,并胁迫寒山四境,以壮魔界力量。再上中曲山,盗取玲珑小月,挑起仙魔大战,上蓬莱开启元华进入秘境,重铸月灵族,却最终摧毁了5大仙境,凡听四分五裂,妖、魔界亦受重创,缥缈而去·······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
  • 十三杀

    十三杀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天神们不在是规则的制定者,人,鬼,妖、魔纷纷在这乱世之中陆续登场,混乱虚伪的世界当中是甘于平凡还是一飞冲天直冲云霄?
  • 万界游尘

    万界游尘

    少年云凡从此出发踏上寻仙之路。长生大道永无尽头,唯有初心不变
  •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霜录

    影霜录

    古冢狐,妖袅袅,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云霓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古冢狐》天生没有灵力的少年印项原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只集合魅惑、贪吃、爱玩、喜好恶作剧于一身的妖狐,缺点万千,好处却无一……且看这个懵懂少年在一只六尾狐妖的帮助下成长为绝世灵师……
  • 一舰倾星

    一舰倾星

    上过学堂进过班房,发过传单摆过地摊,炸过油条拉过皮条,脚踏N船却船船皆翻。大战过后,星际世界人类对于未来走向趋于迷惘,我们是谁,要去向何方?但谁也没想到,引领新世界方向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来自异世界的无良灵魂?一舰倾星,天下无双。
  • 传说的背后

    传说的背后

    一个作家闯入各种奇怪的事件,却在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一些人为了各种目的而编织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