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0600000017

第17章 德国十年(2)

我同乔冠华曾到中国饭馆去吃过几次饭。一进门,高声说话的声音,吸溜呼噜喝汤的声音,吃饭呱唧嘴的声音,碗筷碰盘子的声音,汇成了一个大合奏,其势如暴风骤雨,迎面扑来。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国。欧洲人吃饭,都是异常安静的,有时甚至正襟危坐,喝汤决不许出声,吃饭呱唧嘴更是大忌。我不说,这就是天经地义,但是总能给人以文明的印象,未可厚非。我们的留学生把祖国的这一份“国粹”,带到了万里之外,无论如何,也让人觉得不舒服。再看一看一些国民党的“衙内”们那种狂傲自大、唯我独尊的神态。听一听他们谈话的内容:吃、喝、玩、乐,甚至玩女人、嫖娼妓等等。像我这样的乡下人实在有点儿受不了。他们眼眶里根本没有像我同乔冠华这样的穷学生。然而我们眼眶里又何尝有这一批卑鄙龌龊的纨绔子弟呢?

我们从此再没有进这里中国饭馆的门。

但是,这些“留学生”的故事,却接二连三地向我们耳朵里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很多留学生同德国人发生了纠葛,有的要法律解决。既然打官司,就需要律师。德国律师很容易找,但花费太大。于是有识之士应运而生。有一位老留学生,在柏林待得颇有年头了,对柏林的大街小巷,五行八作,都了如指掌,因此绰号叫“柏林土地”,真名反隐而不扬。此公急公好义,据说学的是法律,他公开扬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替中国留学生打官司,分文不取,连车马费都自己掏腰包。我好像是没有见到这一位英雄。对他我心里颇有些矛盾,一方面钦佩他的义举,一方面又觉得十分奇怪。这个人难道说头脑是正常的吗?

柏林的中国留学生界,情况就是这个样子。10月17日的日记里,我写道:“在没有出国以前,我虽然也知道留学生的泄气,然而终究对他们存着敬畏的观念,觉得他们终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国留学生。然而现在自己也成了留学生了。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生,每人手里提着照相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谈话,不是怎样去跳舞,就是国内某某人做了科长了,某某做了司长了。不客气地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人’。

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留学生的真面目!”这都是原话,我一个字也没有改。

从中可见我当时的真实感情。我曾动念头,写一本《新留西外史》。如果这一本书真能写成的话,我相信,它一定会是一部杰作,洛阳纸贵,不卜可知。可惜我在柏林待的时间太短,只有一个多月,致使这一部杰作没能写出来,真要为中国文坛惋惜。

我到德国来念书,柏林只是一个临时站,我还要到别的地方去的。但是,到哪里去呢?德国学术交换处的魏娜(Wiehner),最初打算把我派到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Knigsberg)大学去。德国最伟大的古典哲学家康德就在这里担任教授。这当然是一个十分令人神往的地方。但是这地方离柏林较远,比较偏僻,我人地生疏,表示不愿意去。最后,几经磋商,改派我到哥廷根(Gttingen)大学去,我同意了。我因此就想到,人的一生实在非常复杂,因果交互影响。我的老师吴宓先生有两句诗:“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这的确是很有见地的话,是参透了人生真谛才能道出的。如果我当年到了哥尼斯堡,那么我的人生道路就会同今天的截然不同。我不但认识不了西克(Sieg)教授和瓦尔德施米特(Waldschmidt)教授,就连梵文和巴利文也不会去学。这样一个季羡林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呢?那只有天晓得了。

决定到哥廷根去,这算是大局已定,我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到处打听哥廷根的情况,幸遇老学长乐森先生。他正在哥廷根大学读书,现在来柏林办事。他对我详细谈了哥廷根大学的情况。我心中的疑团尽释,大有耳聪目明之感。又在柏林待了一段时间,最后在大学开学前我终于离开了柏林。我万万没有想到,此番一去就是十年,没有再回来过。我不喜欢柏林,也不喜欢这里那些成群结队的中国留学生。

哥廷根

我于1935年10月31日从柏林到了哥廷根。原来只打算住两年,焉知一住就是十年整,住的时间之长,在我的一生中,仅次于济南和北京,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哥廷根是一个小城,人口只有十万,而流转迁移的大学生有时会到两三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大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德国学术史和文学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都与这所大学有关。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到处都是。让你一进城,就感到洋溢全城的文化气和学术气,仿佛是一个学术乐园,文化净土。

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

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绿如春。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来没遇到过大风。既无扇子,也无蚊帐,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刷洗人行道,已成为家常便饭。

在城区中心,房子都是中世纪的建筑,至少四五层。人们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世纪去。古代的城墙仍然保留着,上面长满了参天的橡树。我在清华念书时,喜欢谈德国短命抒情诗人荷尔德林(Hlderlin)的诗歌,他似乎非常喜欢橡树,诗中经常提到它。可是我始终不知道,橡树是什么样子。今天于无意中遇之,喜不自胜。此后,我常常到古城墙上来散步,在橡树的浓阴里,四面寂无人声,我一个人静坐沉思,成为哥廷根十年生活中最有诗意的一件事,至今忆念难忘。

我初到哥廷根时,人地生疏。老学长乐森先生到车站去接我,并且给我安排好了住房。房东姓欧朴尔(Oppel),老夫妇俩,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大了,到外城去上大学,就把他住的房间租给我。男房东是市政府的一个工程师,一个典型的德国人,老实得连话都不大肯说。女房东大约有五十来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妇女,受过中等教育,能欣赏德国文学,喜欢德国古典音乐,趣味偏于保守,一提到爵士乐,就满脸鄙夷的神气,冷笑不止。她有德国妇女的一切优点:善良、正直,能体贴人,有同情心。但也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比如,她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寡妇,两个人经常来往。有一回,她这位女友看到她新买的一顶帽子,喜欢得不得了,想照样买上一顶,她就大为不满,对我讲了她对这位女友的许多不满意的话。原来西方妇女——在某些方面,男人也一样——绝对不允许别人戴同样的帽子,穿同样的衣服。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是难以理解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这位女房东小市民习气颇浓。然而,瑕不掩瑜,她是我生平遇到的最好的妇女之一,善良得像慈母一般。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只有一对老夫妇的德国家庭里住了下来,同两位老人晨昏相聚,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一住就是十年,没有搬过一次家。我在这里先交代这个家庭的一般情况,细节以后还要谈到。

我初到哥廷根时的心情怎样呢?为了真实起见,我抄一段我到哥廷根后第二天的日记:

终于又来到哥廷根了。这以后,在不安定的漂泊生活里会有一段比较长一点的安定的生活。我平常是喜欢做梦的,而且我还自己把梦涂上种种的彩色。最初我做到德国来的梦,德国是我的天堂,是我的理想国。我幻想德国有金黄色的阳光,有Wahrheit(真),有Schnheit(美)。我终于把梦捉住了,我到了德国。然而得到的是失望和空虚。我的一切希望都泡影似的幻化了去。然而,立刻又有新的梦浮起来。我梦想,我在哥廷根,在这比较长一点的安定的生活里,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现在又终于到了哥廷根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梦。其实又有谁能知道呢?

从这一段日记里可以看出,我当时眼前仍然是一片迷茫,还没有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

道路终于找到了

在哥廷根,我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指的是梵文的学习。这条道路,我已经走了将近六十年,今后还将走下去,直到不能走路的时候。

这条道路同哥廷根大学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在这里要讲讲大学。

我在上面已经对大学介绍了几句,因为,要想介绍哥廷根,就必须介绍大学。我们甚至可以说,哥廷根之所以成为哥廷根,就是因为有这一所大学。这所大学创建于中世纪,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欧洲较为古老的大学之一。它共有五个学院:哲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医学院。一直没有一座统一的建筑,没有一座统一的大楼。各个学院分布在全城各个角落,研究所更是分散得很,许多大街小巷,都有大学的研究所。学生宿舍更没有大规模的。小部分学生住在各自的学生会中,绝大部分分住在老百姓家中。行政中心叫Aula,楼下是教学和行政部门,楼上是哥廷根科学院。文法学科上课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叫大讲堂(Auditorium),一个叫研究班大楼(Seminargeb ude)。白天,大街上走的人中有一大部分是到各地上课的男女大学生。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在历史上,大学出过许多名人。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就是这个大学的教授。在高斯以后,这里还出过许多大数学家。从19世纪末起,一直到我去的时候,这里公认是世界的数学中心。当时,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虽已退休,但还健在。他对中国学生特别友好。我曾在一家书店里遇到过他,他走上前来,跟我打招呼。除了数学以外,理科学科中的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地质等,教授阵容都极强大。有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这里任教。蜚声全球的化学家A.温道斯(A.Windaus)就是其中之一。

文科教授的阵容,同样也是强大的。在德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格林兄弟,都在哥廷根大学待过。他们的童话流行全世界,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们的大字典,一百多年以后才由许多德国专家编纂完成,成为德国语言研究中的一件大事。

哥廷根大学文理科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在这样一座面积虽不大但对我这样一个异域青年来说仍然像迷宫一样的大学城里,要想找到有关的机构,找到上课的地方,实际上是并不容易的。如果没有人协助、引路,那就会迷失方向。我三生有幸,找到了这样一个引路人,这就是章用。章用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老虎总长”章士钊。外祖父是在朝鲜统兵抗日的吴长庆。母亲是吴弱男,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名字见于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总之,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书香名门。

但却同我在柏林见到的那些“衙内”完全不同,一点纨绔习气也没有。他毋宁说是有点孤高自赏,一身书生气。他家学渊源,对中国古典文献有很深的造诣,能写古文,做旧诗,却偏又喜爱数学,于是来到了哥廷根这个世界数学中心读博士学位。我到的时候,他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六年,老母吴弱男陪儿子住在这里。哥廷根的中国留学生本来只有三四人。章用脾气孤傲,不同他们来往。我因从小喜好杂学,读过不少的中国古典诗词,对文学、艺术、宗教等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乐森先生介绍我认识了章用,经过几次短暂的谈话,简直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他也许认为我同那些言语乏味、面目可憎的中国留学生迥乎不同,所以立即垂青,心心相印。他赠过一首诗:

空谷足音一识君

相期诗伯苦相薰

体裁新旧同尝试

胎息中西沐见闻

胸宿赋才徕物与

气嘘大笔发清芬

千金敝帚孰轻重

后世凭猜定小文

可见他的心情。我也认为,像章用这样的人,在柏林中国饭馆里面是绝对找不到的,所以也很乐于同他亲近。章伯母有一次对我说:“你来了以后,章用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他平常是绝对不去拜访人的,现在一到你家,就老是不回来。”我初到哥廷根,陪我奔波全城,到大学教务处,到研究所,到市政府,到医生家里,等等,注册选课,办理手续的,就是章用。他穿着那一身黑色的旧大衣,动摇着瘦削不高的身躯,陪我到处走。此情此景,至今宛然如在眼前。

他带我走熟了哥廷根的路;但我自己要走的道路还没能找到。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曾国藩(全集)

    每天读点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用自己的经历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认定,曾国藩身上的众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当然,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不需要深刻钻研,去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是批评家,不需要做出鉴定,给曾国藩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也无法再现那个毛泽东眼中“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我们只能撷取关于曾国藩的只言片语,从中窥知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想法和作为。
  • 东条英机传

    东条英机传

    本书全面讲述了“东方希特勒”东条英机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步成为一个疯狂的军国主义巨头的经历。他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合集)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 诺贝尔 居里夫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诺贝尔 居里夫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侧重讲述诺贝尔和居里夫人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明四家传(上下册)

    明四家传(上下册)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热门推荐
  • 最强打工仔逆袭

    最强打工仔逆袭

    因女友的一次车祸,颓废三年,一次意外让他获得了特殊能力,从此从一个收人微小的打工仔变成都市的高富帅,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为救活女友穿梭古往今来。
  • 大梦仙途

    大梦仙途

    此生缺憾,老骥伏枥,功名利禄,到头成空。黄粱一梦,魂归乡兮……一事无成的老书生杨舟,大梦一场,重回年少,他会怎样选择,让自己的人生不留缺憾?大梦春秋,梦仙大道,道途茫茫,以身渡之。睡神仙,睡神仙,大梦如真是神仙!
  • 异界蓝胖子

    异界蓝胖子

    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非精英人士陆雨。在一个极不靠谱的蓝胖子的帮助下,穿越到一片名为神眷大陆的世界。在剑与魔法的世界里,他使用机器猫的神奇道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佣兵成长起来。诸如大陆闻名的召唤师,首屈一指的炼金师,风水双系大魔导师这些光环纷纷笼罩在他身上。这里没有信仰之战,有的只是掌控一切的贪欲。他继承了上古人类大帝的传承,从懦弱的宅男到直面神明的英雄。是的,他做的了。他和小叮当是如愿以偿的回到地球,还是在异世界称王称霸。这一切,将在书中慢慢揭晓;注,本书女主较少,出场较晚。11帝请绕行。
  • 渡劫师之神弃大陆

    渡劫师之神弃大陆

    你可曾听过,密林深处,那一声声凄哀悲惋的鸣叫,其实是一只灵兽,不甘一生为兽的怨吼;你可曾想过,每当天地暗淡,乌云漫天,惊雷遍地。那是神灵因为某只灵兽妄图忤逆天威而震怒;你可曾见过,神兽白虎,鬼魅双头蜥,七彩灵蛇,貔貅,麒麟,这些曾经横行古华夏的神魔异兽。让渡劫师江少伦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华夏古大陆。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 兰柯一梦

    兰柯一梦

    欧阳馨儿高考后毅然决然选择离开生活近20年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宁波,在这个陌生的现代都市,欧阳馨儿一改以前高调的生活态度成为大学里的“冷漠公主”可望不可及。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了他,在命运一再的捉弄下,他们能否走到一起?
  • 改僵

    改僵

    仙中凡,凡中仙。火中取栗,涛中取莲。被心中狂热所驱使的王钦,变成了僵尸。红衣教教主神情纠结:你是僵尸。王钦冷笑:我不是僵尸,老子是改造僵尸!于是,王钦开始了他的求生之路。求——长生之路!
  • 漫漫求仙道

    漫漫求仙道

    漫漫求仙之途,充满坎坷崎岖。在这个残酷异常的修仙界,谁也不会完全相信除自己外的任何人。穷苦人家弃儿易冷,心智坚毅,巧合之下走上不归途修行路,步履维艰,斗智斗勇,终成大器。
  • 废材逆袭,天才召唤师

    废材逆袭,天才召唤师

    二十一世纪的冷血杀手,一朝穿越,废材身不说,还人见人打。废材是吗?这世上还没有什么能束缚我的!既然老天不公,那我就偏偏逆了他!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