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1400000013

第13章 胡乔木与《解放日报》(8)

对于《人民日报》存在的问题,胡乔木非常关注,想方设法指导解决。在日常工作中,他从不泛泛而谈,总是针对报纸实际存在的问题给予指点。他的基本方法是评报。50年代中期一段时间,胡乔木健康状况好转,评报活动恢复。胡乔木要求报社编委会每天指派一名编辑,在上午10时到他那里谈有关当天报纸的情况,听取他对当天报纸的意见,在下午的编前会上传达。隔一周或十天,在他那里开小型的报纸评议会。人民日报档案中保存着一份从1955年3月4日至5月5日胡乔木评报所谈意见的选编。从这份材料约略可见《人民日报》当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看出胡乔木关于改进《人民日报》的主要意见。

从胡乔木评报的意见中可以看出,他对报纸的评论和批评特别重视,强调要有党性,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他从分析解剖具体的文章入手进行指导,切中存在的弊病,有助于切实解决问题。

1955年11月2日,胡乔木在报纸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着重谈了加强报纸评论工作问题。他指出,包括《人民日报》在内,“报纸上的评论还是很少”,“这不只是指社论或者编辑部论文,也包括其他版面上其他样式的评论”。

他强调:“除了评论以外,报纸虽然还登其他的东西,那些东西也很重要,但无论怎么说,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党的报纸“要批评一切。这个批评是从广义上说的。说好的也说坏的,对各种事情发表评论,这就是广义的批评。党所以要办报,就是因为要对各种事情发表党的意见,发表评论。”他认为“没有评论就不能算是报纸”。还指出:“报纸需要各种形式的评论,标出‘评论’的是评论,没有标出来而内容带有评论性的也是评论。除了编辑部写的社论以外,还要有其他形式的评论,光是社论一种形式,不能完全解决评论的任务。”他认为:“需要评论的范围、方面是很广阔的。”“应当把报纸的评论加强起来。”他精辟地指出:“不要把评论单纯地理解为批评,也不能仅仅了解为批评和表扬。评论比批评和表扬,在含义上要广泛得多。因为批评和表扬只是在判断的范围内才发生的,除了批评和表扬之外,评论里还有其他的东西,要求、建议、号召、督促等等,这都是评论的内容。”

胡乔木赞扬《人民日报》这年2月起在二、三版上搞的“花边文学”,惋惜它“现在时常断气”;指出“应当把评论的增加作为报纸进步的一种主要的显示”。他提倡搞“评论式的报道”,曾经向《人民日报》建议设置“报道性评论”专栏,“用很少的文字对于地方上的事情加点‘春秋’笔法”,“用三言两语来表示一种意见”。他还提倡写“评论性消息”,在消息中“要加进相当评论的成分”,“消息都可以带有评论的色彩”。写“评论性通讯”,“除了纯粹纪事通讯以外,还可以有穿插着评论的通讯。”要求“通讯要写得有党的观点、党的感情,才能成其为党报的通讯”。

胡乔木同时又强调篇幅要短小。他说:“应当在稿源充足后,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给删去,要把每篇稿子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删到无可再删的程度。”“总之要尽可能地删短,要学会爱惜我们报纸的篇幅,使我们的读者感到满意,感到处处精彩而没有一点掺水的地方。要使读者打开我们的报纸,都感到美不胜收。”他感叹:“现在报纸上题目实在太少了,文章太长了。长文章像一个大胖人那样,一个人一躺就把一张大床占得满满的。”他提出:“应当不让‘胖子’上报。”

胡乔木在这篇讲话中,还针对报纸评论中存在的缺点较为系统地讲解了“怎样写评论的问题”。

他指出:“很多评论的题目都不够具体。”我们写评论“是为了解决群众提出的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所以题目越具体越好。”“报纸不能要求自己的评论是不朽的,而要有使评论和所指出的缺点‘同归于尽’的精神。”

针对有些人好写不着边际的泛论,胡乔木指出:“我们的评论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并不是不要原则,而是要原则与具体相结合,而且生动的东西要多一些。”胡乔木对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作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文章写得好不好,“这还不只是个写法和感情问题,而且是个逻辑问题。”“总起来说,就是文章要有变化,有波澜,有辩论,有疑问,有批驳,有激动。没有这些,文章是不会好的。”胡乔木还指出:“文章不生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适当地结合起来。这也说明作者没有反映出客观世界的丰富性。”胡乔木从根本上阐明文章生动性的要义。他说:“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本质是带规律性的,是抽象的;现象是具体的,形象的。……只有全面反映出这种事物的两重性——反映本质,又反映现象,才是生动的、全面的。”他要求:“好的文章应当是夹叙夹议的。”认为“《资本论》就是这样的典范,它是彻底夹叙夹议。其中有事实、有形象、有分析、有议论、有讽刺、有攻击……”他精辟地指明:“思想是抽象的过程。任何的议论,都是从具体的事物抽象出来的,作者要说服读者,就要提出它的结论的相当的根据,让读者享受这个抽象的过程。”同时又指出:“没有具体事实的评论,就是枯燥无味的。”他还进一步申述:“文章要生动,还要有特殊的味道,要有个性。”他要求,文章要写得“议论风生”,“要写得有兴味,不要老板起面孔说一些枯燥的话”。他还强调好的评论要“有一定的幽默”。他说《人民日报》的评论“没有一点幽默,是不好的”,认为“评论里真正的幽默是表现一个人有很高的逻辑的能力,能够把矛盾摆到一个很尖锐的位置上,使评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有了讽刺,有了幽默,就能加强辩论的力量。”他还指出:“不但文章要生动,题目也要生动;题目要生动,就要具体,有感情,甚至也可以有幽默”。

胡乔木是写评论的高手。他常常亲自为报纸写社论和评论,提出评论的选题,审阅编辑部起草的大量评论稿件。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那篇着名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就是经过胡乔木精心修改后发表的。有人做过统计,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十余年间,胡乔木为《人民日报》撰写和审阅修改的评论和文章总计近500篇,其中国际评论约200篇。并说:“他的大量改样在向我们述说着应当怎样写和不应当怎样写的许许多多道理,实际上向我们开了一门没有讲坛的新闻评论课。”

胡乔木谆谆教导说:“要把文章写得好,写得生动,就要下苦工夫,这是没有便宜可占的。”

在胡乔木不断的示范、指导和鞭策下,《人民日报》的工作是不断前进的。但为适应形势的要求,还是非进行改版不可。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改为横排出版,正文用老五号字,篇幅增加,面貌一新。这是《人民日报》改版之前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是报经中央批准、由******通知胡乔木实行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人民日报编委会于1956年3月28日拟订了《关于讨论改进人民日报工作的计划》,作为编委会会议文件,印发给各编委、代理部主任,并报送胡乔木。经听取胡乔木的意见并讨论,作了较大的修改后于4月4日定稿。D编委会决定,立即发动全体同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一次关于改进《人民日报》工作的讨论,以便有效地从根本上改进《人民日报》的内容、形式和编辑部的组织领导工作。工作计划对如何丰富和改进报纸的内容、如何消灭错误和怎样处理版面等三个主要方面列举了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题目。决定除各部、组、处、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外,另组织八个专门小组,吸收报社内各部门和报社外的意见,负责研究八个问题。这八个专门小组及其负责人是:一、改进文章小组,袁水拍、沙英负责。二、改进新闻小组,傅真负责。三、改进版面(包括标题)小组,凌建华负责。四、加快稿件处理和加强稿件文字加工工作小组,钟林、周擎宇负责。五、消灭错误小组,陈维仁负责。六、改进印刷和制版质量小组,程庆丰负责。七、国内报纸经验研究小组,钱湜辛负责。八、国外报纸经验研究小组,胡骑、胡仲持负责。要求每个小组保证每周用八至十个小时进行研究和讨论,并规定各组提出改进措施或研究报告的时间。此外,还成立一个“七人小组”,由张沛(张沛出国后改陈浚)、林聿时、李庄、金沙、汪琦、潘非、凌建华等组成,在编委会领导下,具体组织这次讨论。

这时,人民日报编辑部共有373人。其中编辑以上干部102人,国内地方记者33人,国外记者5人。有49人是1937年、1938年参加工作的。他们中不少人参加过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更多的人参加过40年代抗日根据地报社增强党性、反对“克里空”运动。

2.作改版动员报告

4月6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召开改版动员大会。胡乔木作动员报告。他正式宣布党中央决定《人民日报》改版,增加版面,筹备出两张八版。胡乔木分析了目前《人民日报》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报纸工作的办法。

4月6日动员大会后,全社人员分部门进行了热烈讨论。报社内刊《编辑部生活》出专辑“刊登编辑部讨论乔木同志在动员大会上的报告的时候提出的意见”。

胡乔木的动员报告鼓舞人心又发人深思。讨论中,国际部的同志说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大会开得很好,发扬了民主,展开了民主。这在人民日报是空前的。乔木同志的指示对大家有很多启发。大会对改进工作起了鼓舞作用。”许多同志联系中央关于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保守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要求,检查人民日报的工作,揭露人民日报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有的说:《人民日报》“对真理报教条地搬用”,“对真理报各方面的经验,不加分析、不根据我们的情况就接受”。有的说:“我们的报纸没有生气,缺乏战斗性。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很差”,“我们的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枯燥的、古板的,文章标题不通俗、八股,格调一致。生动的通讯太少”,“我们的报纸反映的实际东西太少,绝大部分来自上面的指示,报告,总结”。有的批评报纸存在“脱离群众的老大作风”,“编委会上领导空谈风气盛行”。有的建议“增加自己记者写的新闻,使版面活泼起来”,“我们要办好报纸必须培养各色各样的写作人材,如评论人材,采访写作人材”。

通过讨论,报社上下都充满信心,认为只要解放思想,广征博取,把抗日根据地的、我国抗战前后的国内报纸的优点集中起来,并借鉴国外着名报纸的长处,《人民日报》是可以办好的。

与此同时,又切实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的方案。

七人小组很快制订出《搜集读者对报纸意见的计划》,要求各专门问题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于是,各专门问题研究小组利用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访问、信函征答等方式,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报纸编辑部、中央高级党校新闻班、各大学新闻系、各大新闻单位、艺术团体以及知名作家,征求对报纸内容、形式和报社群众工作、发行工作的批评建议。国外报纸经验研究小组还征求了我驻外使节对报纸特别是国际宣传的意见。

八个专门问题研究小组从各自特点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改进新闻小组,对《人民日报》1956年1月1日至4月30日刊登的新闻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这4个月每天刊登国内新闻30-40条,平均约9000字,所占篇幅相当全报纸(对开4版)的1/5,其中半数是会议新闻。小组建议改版后每天新闻增到25000字,并适当压缩一般会议新闻、公告和涉外新闻。改进文章小组分析了几年来报纸上发表的理论、政论文章,认为有不少水平不高。“四平八稳”,语语有出处,字字有根据。不能有一点“经典着作没有讲过”的新见解。该小组建议:扩大选题范围;改进选稿标准,不能只是“没有错误”,要有新鲜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增加体裁品种。国外报纸经验小组选定一些国家的主要报纸40多种,译出版面、标题和主要文章、新闻,作参考借鉴。他们不仅整理出一份国外报纸简介,还办了一个国内外报纸展览会同大家见面;国内报纸经验小组撰写了《解放前国内报纸的特点》,供改版参考。

同类推荐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每天读点曾国藩(全集)

    每天读点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用自己的经历真正意义上践行了儒家几千年来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认定,曾国藩身上的众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当然,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不需要深刻钻研,去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是批评家,不需要做出鉴定,给曾国藩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也无法再现那个毛泽东眼中“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我们只能撷取关于曾国藩的只言片语,从中窥知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想法和作为。
热门推荐
  •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

    《本届政府的承诺》作者在平时研究的基础上就政府承诺的各改革事项进行阐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初期一些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现在已到了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时候,大到行政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等改革,小到吃的住的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改革,其难点何在?出路何在?
  • 唐人街教父

    唐人街教父

    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一座纸醉金迷的城市,在这里,有无数的美梦成真与破碎。拉斯维加斯的唐人街有一个不能为外人所道的秘密,唐人街自建立起以来,一步步走向繁荣,这和其背后的黑道势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黑帮,通常称作“仁义社”,他们的首领则被称作大当家,也就是拉斯维加斯唐人街的教父。这位唐人街教父,在这梦幻都市里,会留下怎样的传奇呢?
  • 缘来世你

    缘来世你

    天哪!我竟然爱上一个结过婚有个女儿的离婚男子!13岁的差异能让我们在一起吗?我该怎么办!!会有奇迹吗??高一女生陶欣洁陪着好友见网友,被网友追求,拒绝后,连遭2个负心男打击,身心受挫的陶欣洁想到了网友莫浩天,想好好谈一场恋爱吧,才发现,原来对方是个比自己大13岁,结婚了10年,还有个女儿准备离婚的男子!在别人眼里,她是罪魁祸首,她是小三。想要离开却发现自己已深陷爱河,无法自拔!这该如何是好?是天意?是命运?他们会有结果吗?
  • 异位面之高举王座

    异位面之高举王座

    奥丁穿越了,他的灵魂不明不白的穿越漫漫星路来到了新位面,好巧不巧地融合在了魔力世界的土著男孩身上,魔法和混乱也随之接踵而来。当意外来临,原本只想混吃等死的奥丁,被迫扛起浸满了血的战旗,背负起种族的命运,向着未知的远方发出滔天的战吼。本是地球普通人的奥丁,如何才能在魔力世界高举他的王座?如何才能活的更好?
  • 男装混校园

    男装混校园

    简单的校园生活,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没有异能,没有修炼,唯一的卖点就是女扮男装和曲折的感情路线
  • 惹火烧身

    惹火烧身

    都说一入豪门深四海,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婚后生活多姿多彩,上有英勇好婆婆,又有封家大将好公公!“姓封的,难道你不知道么?遇到你之前我的世界是黑白的”?“嗯,知道,那遇见我之后呢?”“我靠,尼玛全黑了”?
  • 三界天明传奇

    三界天明传奇

    前世没有做到的事情就让后世来完成吧,天明:“前世啊…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交给我吧,我会带着你的意志继续活下去,怎么…你不相信我?”,境界划分,入道,半道,得道,天境,真境,玄境,太清境,天地境界,万物境界,以及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创世境界!作者的话:“求读者精神上的支持,来支持我的意志”
  • 霸王偏爱小萌妃

    霸王偏爱小萌妃

    当她好不容易洗完脸上的妆,发现镜子里竟然还是个脱俗的小美女,皇帝也惊了不小,倒不是因为她美得有多惊人,而是因为皇帝第一次见到他的皇后竟然看起来那么清纯。灵魂莫名其妙的飘到了历史上没听过的王朝,还自以为是在帮导演爸爸拍古装剧。这样也就罢了,没事还飘成一国之母。当皇后是挺威风的,不过,一入侯门深似海。但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偏偏去了深宫,还是个皇帝连瞥都不愿瞥一眼的皇后。哼!她柳飘絮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让她乖乖去当深宫弃妇?noway!
  • 双生道

    双生道

    仙道茫茫!一场阴谋?还是一场布局?陆成是一个被带到修真界的婴儿?还是被抛弃的婴儿?被捡到的陆成一步步的寻找着自己的身份,而又卷进一场又一场策划出的布局。
  • 都市之召唤战争游戏

    都市之召唤战争游戏

    买不起跑车,家里有虎式坦克;买不起游艇,家里有小炮艇和鱼雷艇,未来还有战列舰和航母;买不起私人客机,那个B29暂时凑合着用;要是有人敢找麻烦,亲,你冲的过撕布机的弹雨再说吧。黑帮红帮又怎么样,你有几支手枪或步枪又怎么样,劳资这里子弹管够,虽然都是二战武器,秒掉你们黑帮也够了。你说英雄连基地在都市没什么用,开玩笑,和黑帮械斗就靠他们了。咱是什么人,是文明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