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2200000020

第20章 和光同尘·创作谈(6)

当我必须给笔下的人物命名之时,这个中国男性司空见惯的名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成了我的选择。毋宁说,“刘晓东”是自己走入了我的小说。我觉得他完全契合我写作之时的内在诉求,他的出现,满足、甚至强化了我的写作指向,那就是——这个几乎可以藏身于众生之中的中国男性,他以自己命名上的庸常与朴素,实现了某种我所需要的“普世”的况味。

时代纷纭,而写作者一天天年华逝去。我已经毫无疑问地迈向中年,体重在增加,查出了心脏病,为孩子煎熬肺腑……追忆与凭吊,必然毫无疑问地开始进入我写作的基本情绪。那些沸腾的往事、辽阔的风景,几乎随着岁月的叠加,神奇地凭空成了我虚构之时最为可靠的精神资源。或者我的生命并无那些激荡的曾经,而我相信的只是,岁月本身便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仿佛大有来历。在我看来,一个小说家,必须学会依仗生命本身的蹉跎之感,必须懂得时光才是他唯一可资借助的最为丰满的羽翼。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来路;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归途。他在来路与归途之间凝望,踟蹰和徘徊的半径才会相对悠长,弹指之间,无远弗届;那种一己的、空洞的、毫无意义并且令人厌恶的无聊书写,才有可能被部分地避免。

天下雾霾,我们置身其间,但我宁愿相信,万千隐没于雾霾之中的沉默者,他们在自救、救人。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中的某一个,披荆斩棘,正渐渐向我走来,渐渐地,他的身影显现,一步一步地,次第分明起来:他是中年男人、知识分子、教授、画家,他是自我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他失声,他酗酒,他有罪,他从今天起,以几乎令人心碎的憔悴首先开始自我的审判。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最长的弯路也是最近的归途

——《跛足之年》后记

“在这个早晨,马领生了冻疮,长出了粉刺,体内滋生出一股生肉的气息,而这些玩意儿早就不应该属于他这个年龄了,只有血液黏稠的少年才可以毫不惭愧地拥有它们。”

这样的状态,似乎是我修改这部小说时的镜像,因此,这部小说神秘地与它的作者的现实对应了。以前的写作,我似乎总能够置身于小说之外,即使有瞬间的恍惚与混淆,整个人的情绪也不至于完全被小说裹挟而去。但是这一次,我却在年近不惑的时候,生了冻疮,长了粉刺,体内滋生出生肉的气息……

这部小说动笔在九年前,就是说,如今已经是它孕育的十年之后了。在这里我强调了时间,因为当我用“那一年……”开始讲述时,“时间”便成了这部小说最不可或缺的一个词。十年来,它始终在成长,几易其名,不时往另一番模样去发展,其古怪,有时候连我都会大吃一惊。它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所遵循的,只是岁月,是岁月凶猛地改变着写作者观念、好恶,乃至世界观的那种剧烈的程度。但它的劣根始终纯正,那就是,它始终保持着一种潦草的愤怒与粗鲁的忧伤。这不难理解,它孕育在我的十年之前,孕育在那个当时看来似乎意义非凡的“千年交替”之际,青春迟暮,时代叵测,情绪不免是潦草与粗鲁、愤怒与忧伤的,生着冻疮,长着粉刺,体内滋生着生肉的气息……

然而此刻我的写作已经日益倒向一个“中年作家”那样的四平八稳,千禧之年也早已被我们甩在了屁股后面。就是说,世界依然,我们却已不再如故。在最后一番修改这部小说的时刻,扑面而来的那种耽于虚构、杜撰、臆造,并且不惜为之犯规的热情,令我不免坐卧不安,乃至几度丧失信心。在我那颗文学审美已经似乎日趋周全的大脑里,它显得那么可疑——它是庄重的吗?符合文学的教养吗?它饶舌描述着的,无外乎只是一张周而复始的、疯癫的鬼脸。但我终于还是坚持着完成了它。因为福柯有言: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因为“最长的弯路也是最近的归途”①。还因为,我依然从中读出了写作之事的那些最根本的价值。

这部小说,与我的儿子同岁(如果算上他在母腹中萌动的日子,在那里,他曾经一度颇像蔬菜,还颇像鱼②)。完成了它,那些冻疮、粉刺、生肉的气息,便扬长而去了。这多么令人伤感。对此我们毫无办法,倘若我们能够选择,我敢说,还在那个幽暗却又不乏温暖与安全的子宫里时,我们便会决定永远做一棵蔬菜或者一条鱼,而不是变成一个婴儿,钻出来,渐渐成为这么一副样子:在某个以整数纪年的年份降临时都满怀动荡的祈盼,或者徒劳的悲观,或者徒劳的乐观,直到明白岁月本身几乎是毫无差别的,变来变去的,只有我们这些被造之物。

应当感激的是,在告别了蔬菜、鱼、青春,这些最具“前景”的造型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依靠虚构、杜撰、臆造来重塑自己——这些美妙的能力,毫无疑问,源于神赐。

①②这些绝妙的比喻来自C.S.路易斯的《纯粹的基督教》,这本杰出的信仰之书,陪伴了我最后校订这部小说的日子。

2009年4月23日

小说中的木牛流马

——《春秋误》后记

领了任务,写长篇历史小说。

——怎么写?

动笔伊始,方才懊悔自己的草率。

好的小说,以实写虚,首先需要还原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一准则,说起来千般简单,落实起来,万般的难。诉说一段心曲远远要比描摹一盏烛台要来得容易。正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我们经历着的这个世界,一旦要诉诸文字,在纸上将其准确地还原成所有人共同的经验,又要强调出个人独具一格的眼光,最是考验一个作家的能力。在抵抗陈词滥调的同时,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实在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活儿。

——何况,现在要写的,是将近两千年前的三国。

从来没有过,写作于我,这般地成了一个工程。

“历史”总是大的,而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却着眼在“小”上。小说以其“小”,来折射尘寰的“大”,就好比一颗360度映现着世界的朝露。

在这“大”与“小”的落差与辩证中,就是文学的张力。

然而怎么“小”,又如何“大”?

《红楼梦》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教科书。在那些不厌其烦的药方与菜单、鸡零与狗碎之间,伟大的曹雪芹犹如一颗剔透的朝露,为我们折射与映现了世界整全的图景,并且,以一个准确的、文学性的、谶语般的字,为这个镜像做出了庄重的定义——梦。

现在,我需要一些三国时期的药方与菜单、鸡零与狗碎。

遗憾的是,我所领受的这个写作任务,只允许我气喘吁吁地一口气把话说完。篇幅是有限的,宗旨是既定的,这些,都在排斥着舒缓的、“小”的企图。

更为遗憾的是,在这个仓促的时代,我发现,自己也没有耐心,乃至没有能力去经营那些时空距今千年万里的“小”。

但是,我依然渴望将这部小说写得琐碎一些,写得“物化”一些,渴望在这些琐碎与“物化”之间,抚摸那掉头成空了的“历史”。

这太难了。

它非但在态度上考验一个写作者的诚实,而且还在体力上重捶一个写作者的筋骨。我得承认,这一次的写作实践,自己远远没有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差强人意,我却在这二十万字内,重温了一个小说家最应当具备的品格——对写作之事那种巨大的敬畏。

在有限的时日里,我用自己有限的笔,描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创造出的那着名的“木牛流马”,描述了刨花新鲜如伤口一般的芬芳和将近两千年前的风云雨露。氐族姑娘身上的“衽露”,汉家女子发间的“步摇”,粗鄙的“馓饭”,古雅的“绿绮”……我知道,恰是这些事物,成了我写作之时的趣味所在。是它们,让我写作这部“历史”小说时,不至于流入大而无当的乏味情绪里,让我在猜度古人的时候,不至于专断蛮横。也正是因了它们,我才觉得马超与姜维,这两个千年的英雄,在我的鼻息里,有了人的气味。

是的,人的气味。

更重要的是,我想将这两位千古英雄嗅出凡人的气味。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此言不虚,我还渴望在这两个英雄的身上,嗅出当代凡人的气味,让他们,成为那个他们可能成为的他们。如此,古今同慨,进入了他们,也许才是进入了那个时代的核心。

而承载着这些愿望的,只能是那些迷人的药方与菜单、鸡零与狗碎了。

同类推荐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

    白山诗歌,多是我过去一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所作,在那里我学到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写诗的安静和感觉。
  •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

    本书正是在关注和研究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前沿问题的基础上,对美学界、哲学界、文艺界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这是当前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要追问的是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会不会消亡的问题。中编为“观照文艺学学术史”,主要关注并深刻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美学学术史等前沿问题。下编为“美学的沉思”,这实际上是百年美学学术史的缩写,是在总结以往美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价值美学的构想。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热门推荐
  • 鬼骑楼

    鬼骑楼

    一座南方滨海小城的老街深巷;一栋半新半旧的阴森骑楼;一个不信有鬼却又希望有鬼的市井小人物;一桩神秘诡异的恐怖命案。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世间本无鬼,有鬼自人心。究竟是谁让“鬼”现身于这栋骑楼?
  • 幻梦遗境,世界

    幻梦遗境,世界

    关于以前的一个脑洞。我总会想,我们真的存在么?我们的世界真实存在么?我们也许只是活在一个人的大脑中,活在一个故事中,一个梦中······这个大脑,故事或者梦赋予了我们所谓的生命,也许这个人突然死亡,故事结束,梦醒等等,都会是我们我们消失的时候。所谓的神经病人也可能是感知到了这一点,并能和所谓真实联系的人,然后“神经了”,要相信神经病的话-
  • 冷王的火药萌妃

    冷王的火药萌妃

    原是无亲无故无人疼的黑道孤女,穿越一回搅起多少风浪?结束了每天都提头饮血的生活,上天给她补偿,不但给她很多疼爱她的人,还甩她一个冰山男票。唉……这个冰山男人有点怪,怎么是个话唠!喂喂喂!那些敢动本大姐头东西的人当心了,谁敢动我东西,就让男票剁了谁的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阮园

    阮园

    他从不敢将自己的感情直接言明。多么抱歉啊,因为曾经见过彼此的深情,所以认定对方的一生是与他人相爱的一生竟无从反悔。倘若我没有见过你的深情呢?是否就不会辜负这大半生的良辰美景?
  • 女神的微笑
  • 我的虚拟不现实

    我的虚拟不现实

    由于物质文明发展到达瓶颈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形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出现了第六种全新的形态——虚拟化社会。虚拟化社会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们已经彻底【宅化】,甚至有的人把自己冷藏起来,只维持脑部的活动。少年苏一,由于疾病无法使用虚拟网络,是被虚拟社会彻底边缘化的人物。心灰意冷的他向神灵许下了【虚拟世界去死】的愿望,而神灵也似乎给了他某些回应……
  • 王爷魅惑:娘子要乖乖的

    王爷魅惑:娘子要乖乖的

    她,雁冷兮,穿越已有两年之久,为人冷酷无情。为何在她一出阁以后,她的桃花就好的数不清了,在这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帅男,到底众男之中谁才是最真男主?到底谁能融化她的心?到底谁会为她跪到在地唱征服?她的至理名言:不是我愿这世界,而是这世界怨我,如果我爱你到最后真的变成我碍你,那我愿用痛来融化自己那最脆弱的一角来供你伤!请相信,我不是冷,而是需要你的热。大千世界,风华绝代。千百成韵,汝能长守?只求一心人,相伴于厮守。??:放心,本文不虐,速点速点。汐汐等着童靴们哦!
  • 世界之海

    世界之海

    有多少人在夹缝中寻求着生存,又有多少人因为挫折失去了希望,又有多少人拥有着无解运气或者是显赫的家世,还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奋力的拼搏着,努力着,被打倒了无数次又站起来?这些看起来很无聊,或者很励志,但是,在自然面前,人人平等。
  • 修仙不能高调

    修仙不能高调

    “刘洁,今天晚上的捉鬼行动就交给你了”“为什么又是我,上次就是我去的啊。这次该你了。”“你确定?我的手里可是还有你那次果奔的照片哦。你确定吗?真的确定我去吗?”
  • 彼岸花魂之青魂

    彼岸花魂之青魂

    她叫青魂,是一个往来在黄泉路上的一缕鬼魂!她没有前世的记忆,阎王爷说她是他的一口气幻化出来的,所以阎王爷是她的主人,她要听从阎王爷的!她的工作就是引渡世间上那些为情而枉死的女子,将他们摆渡到奈河的彼岸,经过奈何桥下!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她和黑白无常的工作是不同,黑白无常只是奉命哪魂,可是她是有义务帮助那些个有怨气的鬼魂平息怨气的。正应为是这样,她比其他的鬼差看到了世间的冷暖之情!在成百上千年的无休止的工作后,她也想有个人引渡她到彼岸去。。。。命运的纠缠让她遇见该遇见的人,当一起拨开重重的身世之谜后,回荡在一起的是前生今生来世的三世情缘。问一句:你知爱的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