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郭元钎,字于宫,是江左十五才子之一。他在乡试的文卷上,偶然发现错了一字,就在错的地方挖个小孔,再用纸补上重写,收卷官认为这是违例,不许他人考场。于宫就作《挖孔》诗说:“我感叹我多年修成的道行,遇到‘仰之弥高’这样的难题,没想到就是这个错字,补不了女娲补成的五色天空。眼底直冒金星站立不稳,年年用的玉楮都快被磨穿了。海山之上的仙侣都飞走了,惭愧的是偏偏把我给遗漏了。”“一个小洞抵得上那宽阔的大海,为功名奔波让人心寒。世上事吹毛求疵实在容易,早知如此何必下笔那么用力呢。糊里糊涂去弥补良心可鉴,挖空原来的地方就是为修补这个目的。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差错,却劳累诸位考官反复地看。”又有一首:“谁知那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也会夸张地去做那挖洞的工作。”“可叹可笑自己的身世,一生都误在那一锥大小的地方上。”这些诗真不愧是才子才能吐露的心声和感受。
同类推荐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花非花 梦非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宝钗的高明,不在于进取,而在于退让,懂得何时收敛锋芒,悠然而止。她的进退有据、行止得体、是一种高明的政治家素质。宝玉深恨别人劝他留心仕途经济。宝钗和湘云都曾因此碰一鼻子灰。而黛玉则因从未如此劝过宝玉,而让他更加敬爱,引为知己。在少女时代,我一定会站在黛玉一边,但现在,经历过职场和人情世故的种种之后,我想,我也会那样劝宝玉,至少,是让他求得安身立命的一样本事。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爱恨都会渐渐变得圆融起来,就连悲哀,也会消磨成偶尔的怅惘。红楼梦人物分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