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于清端公任江南总督,推荐他的本家兄弟襄勤公来任江宁太守。两个人名字都叫做成龙,但都不以此为嫌;两个人都以为政清廉有操守、高风亮节而名震海内。可以说是康熙统治时期的一段佳话。襄勤公在京城郊区一带任巡抚时,秉公执法,不避权贵。过去演戏中有《红门寺诛奸僧》这一节,虽说事情有些牵强附会,但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他的孙子紫亭先生,名叫宗瑛,甲戌年入的翰林院,人品清高飘逸,能诗善画。我在戊申年在虞山游玩,紫亭的儿子静夫明府当时在昭文任宰令,拿着《来鹤堂诗》出示给我看。其中如《题画》诗中有:“江河岸边秋虫鸣唱不止,透着些许寒意,萧索的荻芦连结一大片,在秋风中摇曳。淅淅沥沥的雨刚刚歇住,月亮从云中刚刚移出,孤独的篷屋还在滴沥水珠。”《游民氏园》中说:“隔着密密的树木,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沿着溪流走忽然竟已到了门前。”《折杏花赠某》中又说:“红灯摇摇映出人的身影爬到花枝垂垂的芳树上,随着手动,花瓣飘落了一身。”《归车》诗中说:“骤雨大作,狂风四起,碧绿幽深的潭水翻搅起来;悠悠浮云,潺潺溪水也都向东流去。”这些诗都是风骨奇清,飘逸超脱,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静夫说清端、襄勤二公,也有诗集,等到他日捡寻出来后,给寄到我这里来。
同类推荐
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本书是一本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学基本知识的读物,收录了古代中国文学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大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教益,既梳理了了历代的文学精华,又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鉴赏性,可作为广大青少年语文教育的有益读本。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热门推荐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特别的爱AND特别的你
离婚大叔关树明带着上高中的女儿,为求那位高冷的女画家收徒,用尽法子也不管用,却不料,在与前妻的一次激烈争吵中,小愿望实现了。于是,无钱、不帅,却有心的中年大叔的生活,一下子就有声有色,别样缤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