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16

第16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15)

关于酷夏的记忆,常常乏善可陈。不过,去年夏天,于我,却特别,因为有机会登“念楼”,访钟叔河先生。

勉强算个读书人,读过的书,并不多,其中,大约只有成长途中的阅读,才毕生难忘。读大学时,两套“走向”丛书,名动天下。以我个人兴趣而言,更爱读钟叔河先生编的“走向世界”。买得多的,却是“走向未来”,毕竟便宜。而钟先生编的书及其遭际,让我初识出版家的眼光和不易。

渐渐地,阅读趣味趋向固定,对少数几位的书,常常不看内容不问价钱就入手,钟叔河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写的、编的书,积了很不少。夏天里,我拖着一个拉杆箱,装满他的书,登上“念楼”。

去之前十天,打电话请示钟叔河,说了带书去请他签署的请求。先生的长沙官话节奏感极强,语句简洁,逻辑缜密,一如他的文字。他说:“欢迎你来。不过,年纪大了,未知因素多,请你来之前再确认一下。”去长沙前一日,我再致电。先生这才告诉我详细地址,连出了电梯如何走,也交待得详细清晰。于是,毫不费力,依言寻到了“念楼”。

那日,长沙烈日似火,拖着一箱子书,走几步,一身汗。一进“念楼”,暑意顿消。开着空调,自是一端,更因那样一屋子书,让人心静。

有时候,读一个人的书,读多了,作者于我,便似老熟人。关于“念楼”之种种,也熟:“念楼”之竹额,为知堂书迹;架上的竹筒,是先生手制;还有客厅中央那张大大的台球桌,就是钟夫人朱纯女士在《老头挪书房》一文中说的……虽是第一次登门,却并无陌生之感,静静地坐着听先生聊天。

钟叔河说了很多往事,在他的书中大多写过,也熟,于是,我这个后生小子,便似不那么无知。大概也因此,先生谈兴甚浓。本来只拟小坐片刻的我,有幸跟先生聊了两个多小时。那些在书里读过的往事,听先生用长沙官话缓缓道来,别有滋味。令人赞叹的是,年逾八旬的钟先生记忆力极佳,说到许多往事,竟将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说得一清二楚。先生清健如是,自是敬爱他的读者之福。

钟先生一生坎坷,吃尽运动之苦,甚至身陷囹圄达九年。可是,如今道来,却云淡风清。大概,对读书人来说,终于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便大可以自安自得了。倒是有一件事情,钟先生颇有些耿耿于怀:一九六三年,先生在长沙拖板车,曾与周作人通信,还求得知堂写的一个条幅,书“儿童杂事诗”二首,在“文革”中,避祸转移时所托非人,被此人隐匿占有了。去年,有一幅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在嘉德拍到三百多万元。先生说,写给我的条幅上有我的上款,此人大概不敢拿出来拍卖,我的子女和年轻的朋友总会注意它的。

说到字画,钟先生又引我观赏了挂在“念楼”的墨宝。那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钱钟书、杨绛、沈从文、黄永玉……先生并非藏家,这些墨宝,其实记录着先生与一代文化大家的交往。先生正在写一个专栏,曰“念楼壁上”,说的,正是这些书画的故事,那,又会是一本有趣的书罢!

终于,钟先生笑着说:“办正事吧。”于是,我打开拉杆箱,请先生在书上一一签名。先生一边签一边又说:“感谢你读我的书。”签毕,先生还赐我一本新版《儿童杂事诗笺释》,并题:“李天扬君喜读余书,远道来访,赠此以为纪念。”

临别,钟先生说:“拜托你一件事,请你转告大家:我最怕有读者将书寄来,要我签了名,给他寄回去。有时,一寄一大包,我哪里拿得动,只好原件退回。我八十多岁了,除了理发,基本足不出户,实在没有力气做那些事。”

为完成钟先生交办的这一任务,正是我斗胆写这篇小文的缘起。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文汇读书周报》)

“钟叔河,你出周作人,要适可而止啊!”

姜子健

“八十年代的中国,就像一个封闭了三十年的房子,突然被打开了一扇窗户,有一些新鲜空气进来,大家还是有点兴奋的。”一九七九年钟叔河从监狱出来并被平反后,再没有回到报社。他想做些自由一点的事情:出版。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国内出现了“书荒”的现象,“文革”对书籍的大量破坏让求学若渴的青年压抑太久。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些禁书开始解禁,国内一时兴起了读书的热潮,书店里的书常常销售一空。

钟叔河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时机,他想去编一些好书。

在做图书出版的近十年时间里,他并不是一个“听话”的人,在他编的书中,不少饱受争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界受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干预仍然普遍存在,自由也只是相对而言。“当时最畅销的书,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一类,但是就连这样公开出版过的书,很多出版社还是不敢印。”

起初公开出版《红楼梦》的是人民出版社,因为属于上级单位,地方出版社担心侵犯版权,便不敢涉足。

钟叔河想到了一个法子。首先他找到前苏联的一个《红楼梦》本子作为底本,然后在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里找出一些错误的地方放在那里,“《红楼梦》的原著没有标点符号和段落,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里很容易找到错误”。如果人民出版社来质问,他打算拿出来给他们看。钟叔河还给这些古典小说加了一个“古典名著文库”的标语,在媒体上刊登了一条广告语:“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当时印刷了几次,《红楼梦》《三国演义》印了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非常畅销。”

当时社会提倡全民阅读,这让钟叔河很反感,“没有全民阅读这回事,阅读和思想纯粹属于个人的事情,我出什么书,首先我自己肯定要喜欢”。

人民出版社并没有来找茬,随后许多地方出版社才开始出版。“当时没有谁规定什么书不能出版,只是出版社自身太过忧虑。”

有一次钟叔河想印刷一百多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送人,但是岳麓书社的翻译工作做完后,社里觉得不能印刷,另外几个人就想去出版。最后那几个人遭到了处分。“但这事不能怪我,按照我的办法,是在一个出版社印刷上半部,一个出版社印下半部,最后再到另一个出版社装订封面;不直接卖书,先卖书票,再凭书票领书;定价也不要定八块,要定八十块。他们不按我说的做,不然也不会受到处罚。”

编《走向世界丛书》的念头源于钟叔河“文革”期间坐牢的日子。“在牢里我就想,我们这些人没有犯罪,没有强奸、杀人、放火、妨碍公共秩序,为什么要坐牢?我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出问题,是这个国家出了问题”,他意识到矛盾就在于当时中国文明跟世界文明的脱轨,“这个我们就可以公开讲,一个世界一个梦想。原来讲‘四个现代化’,我说没有‘四个现代化’,只有一个现代化,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什么的,那还可以搞很多,交通、国防需不需要现代化?还可以有一千个现代化,这语义和逻辑上都是不通的。‘四个现代化’还有个语境就是说有些东西不能搞现代化,政治不能现代化、文化不能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后来也不讲了”。钟叔河觉得最重要的,便是让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接轨。

这套丛书的编写并没有受到太多干扰,但是他在编周作人和曾国藩作品集的时候,却引起了很大争议。

《曾国藩全集》付印的头一本《家书》出版后,《湖南日报》发了一篇大文章《如此〈家书〉有何益》,公开申讨钟叔河。还有人向省委告发,说曾国藩是刽子手,岳麓书社为何如此热衷曾的文章,却不出他们的“学术成果”。

钟叔河对社里的同志们说,要沉住气,不必和个人去争论,不然就会没完没了,什么事也干不成。

在北京的某个大机关里,有一位他并不熟知的副部长,大声叫住他说:“钟叔河,你出周作人,要适可而止啊!”钟叔河便知道这件事已经在中宣部“挂了号”。后来胡乔木力排众议,才拿到了一个批文。

事实上省里的官员和负责审读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周作人的书,他们甚至没读过周作人的文章,只是在乎“上头”和全国舆论,觉得不应该出“汉奸的书”。后来“上头”和舆论都没有否定周作人的作品,质疑之声才开始被压了下来。

钟叔河拿到的批文带着一个框框,说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编辑,如果由他来编,周作人的书是可以出一点的,但是不能够出全集、文集,只有抗战前和解放后的书可以出。所以钟叔河觉得结果并不真正理想,“虽然‘突破’了一点框框,仍不能完全摆脱约束”。

“当时很‘流行’找些不能做事的人来领导一些能做事的人,笑话!越能干越不找你做事,他们要找听话的人,然后说这个人是在某某人的领导下做出怎样的成绩。”钟叔河一直认为自己离经叛道,但也一直相信自己是对的。

在任职岳麓书社总编辑期间,一位副省级干部有一次让秘书给钟叔河带了封信,约他去谈谈。他没有去,只在电话里问什么事,答复是领导有一本诗集希望他帮忙出版。

钟叔河说“岳麓书社只出死人的书”,拒绝了这个在当时看上去“很好的机会”。“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从不看‘官’们的脸色,从不拍‘官’们的马屁,顶多不当这个总编辑就是了嘛,这实在无足轻重的”,他觉得如果答应了一个领导,以后其他的领导就很难拒绝了。

原先省委宣传部对岳麓书社每年有四万元的补贴,钟叔河却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好处。“我说我不要这个补贴,但是你要允许我出书。我要是能赚钱就不止赚四万块钱,但是我要拿了,今天出这个领导的书明天出那个领导的书,我赔的还不止四万。这个钱拿不得。”

那时候他得罪了很多人。但从事出版行业的职业生涯里,钟叔河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在他编写的书中,也没有被删掉的内容。“当时的领导不会关心书本身,他们只会去枪毙你的选题,只要选题通过了就没有问题,他们也不懂书。”

在钟叔河看来,最悲哀的是编辑人员自我阉割得太严重。“当时很多出版的从业人员就像主人养的一条狗,狗比主人更凶,主人还没说这个叫花子不能进门,它就狂吠了。他就是怕自己头顶上那个小小的乌纱帽。至于这个书好不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会有任何文化担当。有的人会说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书,但是现在还不能出。中国古代的士还有点原则,现在的知识分子原则都没有了。”

这是钟叔河一直到今天仍然最为忧虑且最感悲哀的事情:知识分子的奴性太深,领导没有说话,他就先做,甚至做得更过分。“今天讲改革开放他就讲改革开放,明天要是讲‘反右’他又‘反右’,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原则。”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让很多工厂“松绑”,但是出版行业仍然没有走上市场化路线,这是钟叔河所困扰的:既要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又叫你“不要忘记宣传教育机关的责任”。

钟叔河说:“八十年代不能算为黄金时代,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允许私人办出版社,我自己肯定会当一个大老板。我也不认为胡赵新政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中国的问题只要同世界文明接轨,接受共同价值,就能解决了。”

对于当时的出版环境,钟叔河感到不满,“党政不分,按理说应该文化部门管就够了,宣传部门也要涉足”。

在资金上,出版社也并未享受到好待遇,甚至在上交税利和各种附加的指令性计划上面临各种窘境。他拿出一份八十年代某个年份的计划指令,上面写着:岳麓书社今年总产值三百七十一万元,利润总额三十万元,上交税款要十万五千元,还有“能源交通建设基金”三万两千元,再除去规定提取留存的“后备基金”“补充流动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剩下用于生产发展的钱只剩下七万多元,其中又要向省出版局上缴百分之八十五。算下来,岳麓书社编印三百七十一万元的书,才能留得一万元发展自己的事业。“省里不仅不给出版部门财政支持,还向出版社伸手要钱。”

从事出版行业以来,钟叔河一直在呼吁出版自由。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人民日报》采访了他,文章标题是《岳麓书社总编辑钟叔河呼吁——从政策上资金上保证出版自由》。彼时钟叔河便希望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和财务支持发展出版业,这至今仍然只是他的一个梦。

(二〇一三年六月五日《晨报周刊》)

钟叔河的深圳缘

姚峥华

钟叔河与深圳有缘,在深圳的我跟他也有缘。这不,昨晚还在写关于他老人家的文章,正惦念着他呢,一早大侠就接到钟老电话,讲完事情后,他说,帮我问你太太好。

我在深圳见钟老就多达五六次,我们一起吃过饭,聊过天,我约过钟老的稿子,在报纸版面上推荐了他的新书,通过电话,做过采访,并在微博上通过网友互相问候。更巧的是,钟老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孙女孙女婿,竟然与我们同住在坂田一个小区。四五年前,钟老来深圳,笑谈间,我们还约他冬天来过春节,与孙女一家和书友齐聚呢!

至今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一次,钟老身边没有老伴朱纯陪伴,习惯了朱纯在他身边,大家心里空落落的,都不敢提这个话头,怕老人伤心。

同类推荐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热门推荐
  • 暴君专宠:独爱小天师

    暴君专宠:独爱小天师

    招鬼体质狗皇帝+视财如命小天师=财源滚滚来!天分极强早早就自立门户的天师慕华,在众人眼里是个‘钻石王老五(女)’,除了有点爱财之外,堪称完美。但是,在碰见了一个穿越男之后,她的生活忽然间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慕华:既然你是个皇帝,怎么着我也该是个宠妃吧?某男:你……(上下扫视,最终停留在上半身)呵呵。
  • 星辰之空

    星辰之空

    想摘下天空中属于你的那颗星辰吗?如果可以,请跟我来吧
  • 贴身冒牌神医

    贴身冒牌神医

    不懂中医,不懂西医,非医学专业毕业,没有行医资格,却能治愈大病小病,各种疑难杂症。医学界斥其冒牌,众患者赞其神医。叶一凡:“我从没说过我是医生,不过找我治病的注意了。男性隐疾请绕道,妇科疾病请三思,因为我的治病方式需贴身。”
  • 异界装备贩卖系统

    异界装备贩卖系统

    这是一个胡扯的小说,一个胡扯的系统,一个胡扯的猪脚......这个系统包含了.......自己看!多兰之刃,的卢马,水晶靴,狂暴的光剑,破旧的太刀......“嘿!哥们!新出炉的魔界巨斧要不?要不看看这个......哎~别走啊!”“美女,这本智慧之书要不?更高级的?我看看今天到了什么新货......天残卷!更高级的?......风神杖来一个!”“精灵美女,这把.......额~生命之水?我这没有要不要看看生命药剂?复活药剂也有的哦~”
  • 魔女幻梦之黛玉魅天下

    魔女幻梦之黛玉魅天下

    不一样的黛玉,不一样的传奇,原本是21世纪的魔女却一朝穿越成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家毁人亡,寄人篱下,遭人横刀夺爱,凄惨离世?要她在重复林黛玉的故事吗?怎么可能,她,要活出精彩人生,改写精彩传奇。
  • 公主泼妃

    公主泼妃

    她本穿越而来,为南越国长公主之女,身份尊贵,却爱上寒门出身的冷莫寒,决然下嫁尽心倾爱,全力辅佐,却没想他一朝称帝,却是她的死期身陷绝境,他拼死相护,为她而亡她立下若有来生,定嫁与之为妻之誓逆天重生吃了她的给她吐出来,拿了她的给她还回来而她欠他的,就让她用一生的爱来偿还还以为废了渣女,灭了渣男,王子与公主永远可以幸福的生活,却不想,平地又起波澜势力再强,权力再大又怎样,上天入地,两情不变,生不相离,死亦不弃
  • 尊魔为仙

    尊魔为仙

    把世界变美丽的仙人,但改变世界是魔头的工作,不想变成嘴上说着改变世界,最后改变自己的虚伪之人,所以我放弃了人的身份,变身为了魔。当然这是我能做的所有事,当然也没有后悔过,我一定会回来的待我重新回来之时你要和以往一样什么都别说静静地待着静静地
  • 暗涌成伤

    暗涌成伤

    她以为他不认识她。他亦以为她不认识他。可他们偏偏一见钟情,将对方深埋于心底。再遇时,他已婚配,她伤痕累累的回来;他痛,她恨;他进,她退;他累,她走。当尘埃落定,蹉跎了岁月,南木才明白在那漫长的时光里,他们都欠了彼此一句“好久不见”。
  •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

    这是一本应用功能性食物防治糖尿病的科研成果荟萃,是防治糖尿病的指南,为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或肥胖者、脑力劳动者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等糖尿病易发人群必备的生活用书,是糖尿病患者的守护天使。
  • 溺宠之牛叉无良妻

    溺宠之牛叉无良妻

    唐逸,A市房地产的龙头老大,邪魅勾魂,高贵神秘,富可敌国是他的代名词。他的人生却只有一个执念:一定要把夏彤占为己有。她,夏彤,黑客界里鼎鼎大名的大神人物,畅游无阻地穿梭在网络世界里,各国的高层人物对她又爱又恨,却始终找不到她的踪影。现实生活中,她以怯弱胆小,沉默寡言的一面出现,却只是为了一个承诺。婚后,他宠她如命,可她发现,他娶她其中隐藏着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