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21

第21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20)

与钟先生的交往还有一件近事令我小有得意,似值得一提。今年上半年,海豚出版社约他出一本书。因为此前接连有花城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约了钟先生两本书稿,手头已无新作,钟先生遂将多年来给别人写的三十几篇序集合起来,编成一本集子,且自我调侃地取名为《人之患——为别人作的序》(其实钟先生内心是不太乐意为别人写序的)。当时我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可惜我无新书出版,不然趁此机会请你写个序几好!不料钟先生想想说,也行啊,我先替你把序写了,你再出书。我不敢信,说行吗?钟先生说可以的。不几日,钟先生果然为我写了篇短序,并将其收入这本集子当中。我高兴得不得了。

未及三个月,这本书就印出来了。样书收到后,钟先生当即送给我一本,且在扉页上题道:“王平散文序都印出来了,王平散文何时可以印出来呢?请王平先生酌之。”想想,这也应当算得上一件轶事,一段佳话吧——当然,我更应将其视为钟先生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在我眼里,钟先生是一位足以令当代中国某些“国学大师”失色,甚至汗颜的人物。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他编的书,他写的文章,以及他拥有的极其独立的人格。没有什么人可以左右他,这是当今中国文化界所罕见的。钟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清醒而睿智的认识,对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秉性彻骨的剖析,以及他深厚的人文学养和苦难的人生经历,都足以令我对他深深钦佩。

而在钟先生现在所居住的念楼里,我分明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政治的风云史、斗争史,分明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苦难史、奋斗史。

有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夜晚的阳台上,不无茫然地注视着这个越来越喧嚣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万家灯火辉煌。可是,谁还可以在其中哪幢楼房哪层楼上,找到如同念楼这样的地方,结识如同钟先生这样睿智的老人呢?

恐怕很难很难——甚至不再。

(二〇一二年二月《书屋》,二〇一四年九月六日增补)

念楼

胡竹峰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右派”被开除公职,钟先生在长沙市区拖板车,每日劳作归来仍闭门读书。老一辈人用功,学问修养根基扎实。孔子说“敏而好学”,重点是“好学”二字,“敏”是天分,不足挂齿。给周作人写信那年,钟先生不到三十岁,文字和识见却不年轻:“先生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中国读书人最难得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

这些话想必让知堂引为知音,钟先生很快收到北京新街口八道湾的回信,信中说:“需要拙书已写好寄上,唯不拟写格言之属,却抄了两首最诙谐的打油诗,以博一笑。”多少年过去,一些人一些事如梦似幻,周作人作古已半个世纪。秋夜翻《知堂文集》,偶然想起这段旧事,惊觉秋风萧瑟,驿道冷落。

今年初夏,见到钟先生,在长沙的念楼。“念楼”两个字铸在门外铁模上,严肃本分,挂在客厅墙上的竹刻也是“念楼”二字,集的是周作人的书法。知堂的字怎么搭配都好。鲁迅的字也是,我单位高楼外墙上的名字正是集迅翁的字,端的不俗。

敲开念楼的门,钟先生起身而立,头刮得光光的,老来发福,一脸罗汉相。年轻时候的钟先生,从照片上看,身材单薄些,面目中能看见锐气,如今岁数上来了,锐气淡了也少了,都是阅尽千帆,都是不过如此,都是明明白白。钟先生一口湖南腔普通话,十分文言文,浑厚。我说起他当年编的《走向世界丛书》,他指指书桌,说还有些存货,也是那个系列,最近要出,这些事年轻人不想做,趁着身体还好,做点事比歇着强。

晚上钟先生请我吃饭,长沙话叫“洽饭”。王平先生介绍一家馆子有特色,开车绕到城外,我吃了觉得不错,地道不地道我不知道。钟先生后来说感觉抱歉,那个饭馆环境不大好,饭菜的味道也只是过得去。吃喝一事,钟先生不讲究,我更不在乎,这里还是老派人情意重。

长沙别后和钟先生偶然打打电话,互通家常,也谈文论艺。老人家肚子里存货多,常常一说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电话烫手无妨,长见识,我听了高兴。认识五六年,电话联系多,从不主动给钟先生写信,怕他礼数周到,回信伤神。老人家客气,每回新书出版,总要寄来并附手札给我消闲。老派文章读来不累,对着话筒祝钟先生健康长寿,多写几本,老人家那一头声响如雷,说起手头工作一件接一件,我听了高兴。寒舍虽小,书架倒宽敞,老派集子读来是福气,多多益善。

钟先生一九三一年生人,老民国,比鲁迅、周作人、胡适他们小了好几辈,每回来信,毛笔字竖写在漂亮的八行笺上,秀雅刚健,不像八十多岁老人的手笔,裱起来就是一帧小品。我这个看横写植字长大的晚生,亦觉得顺眼养心。请他给我写过几首周作人杂事诗,一手行楷,又劲道又文气,朋友们喜欢,讨走好几件,如今手头只剩来往信札与一本册页了,钟先生宅心仁厚,想必不会怪我。

早年给钟先生写过书评,钟先生居然存了一份样报,可惜文章太幼稚太肤浅也太潦草,底稿还在电脑里,不好意思再翻,惭愧。钟先生文章学知堂,比知堂随意轻松,因疏朗而淡,因坦然而明,因豁达而温,因清明而达,字里行间有精细有辽阔,涉古深又不深,处处是老派读书人本色,对世事清清楚楚,篇篇好看。懂写作的人一看钟先生的东西,就会肃然起敬,老辣得可怕,不动声色,沉稳诚恳,悲天悯人,练到这样的中文太难了。

钟先生认真,喜欢改文章,送我《念楼小抄》一书的大样,圈圈点点都是精益求精。给我大陆版集子《衣饭书》作序,手写两遍,改了又改,今年收录进《人之患》一书,笔墨间又动了番干戈。

前些时《作家文摘》转了我写周氏兄弟的长文,钟先生看见了打电话表扬我文章越来越好,但观点他不赞同,说鲁迅性格太偏激,容易被人利用,周作人冷静深思,他的书需要通读。钟先生年纪比我大了快六十岁,他的文章、他的论点我向来尊重。

钟先生,本名钟叔河,现居长沙,平江人,和写武侠小说的平江不肖生是亲戚。

念楼,二十楼也。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安徽商报》)

念楼的苦茶

邓左民

二〇一一年深秋,梁由之来电,说将去长沙做“三老集”的一个活动。那时我依旧闲士一个,而长沙也多年没去,当即报名参加。蒙梁兄特批,遂有幸在念楼喝茶,并当面向钟叔河先生致敬。所谓“三老集”,是梁由之主编、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三位老前辈的书:沈昌文《八十溯往》、钟叔河《记得青山那一边》和朱正《序和跋》,而且这一年,三位老人正好八十。因此长沙的活动,也就有祝寿的内容。

那天上午,与梁由之访钟叔河于念楼。钟老家住二十楼,是通常的商住楼,门外悬一方竹牌,上刻“念楼钟寓”,漫不经心地显示出一个文化人的存在。进门后,引进书房落座,给每人泡了一杯绿茶。印象中也没有高端家具,沙发也像是木头的,倒是三面墙的书柜,书柜里的书在说着主人的故事。窗边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几本书,靠窗还有一窄案,高齐写字台,上面是一些彩笔、剪刀、胶水之类,是很实用的摆布。八十岁的主人端坐写字台后,窗子很大,光线很好,我端着茶,看着念楼主人,他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既不算年轻,也不特别显老。传说中的钟叔河并没有把传说写在脸上。

梁由之从包里将新书取出,呈上。《记得青山那一边》的作者平静地翻翻,表示满意。能让一位资深出版人认可,自是一种不易,何况老先生温和中从来就不缺乏冷峻。然后,就听到了一个建议,说是一本书如果能自然摊开,任何一页不会自己翻回去,那就更好了。这个标准,后来也成了我对书籍装帧的一个评价指标,只是不知是不是装订工艺的原因,满意的并不多。然后是请钟老签书,待给梁由之签完,我赶忙把一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七年版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呈上去,请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也写上几个字,钟叔河先生于是写下“依然有味是青灯,此周作人句也,写赠左民君”,并钤上一枚闲章,章有图文,文曰“青灯有味”,图是一盏油灯。油灯是用灯盏的那种传统款式,是中国读书人挑灯夜读的良伴,没有一盏好灯,所有夜晚就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了。因为这枚闲章,后来我也找了一盏此款油灯,放在书架上,想像那些没有灯的夜晚。

从念楼可以俯瞰到几处标志性建筑,印象中我曾经在一个秋日经过。那是日暮时分,我经过岳麓书社读者服务部,玻璃橱窗内,展放着一列周作人的书,都是精装的。服务部已经下班了。记得当时抄了门牌号码,想回到家后,写信让他们服务一回。但也不知什么原因,终归是没有写信。此时此刻,我正想着这些事情,念楼主人则在说其经历,自幼年到“右派”,到劳改,到总编,到离休,后来就说到那些书的故事,当然,他不知道曾经有个读者在那些书边徘徊,我也没说。钟先生谈兴渐浓,从书柜里取出各种版本的知堂图书,除岳麓版周作人图书、湖南文艺的《周作人文类编》、广西师大版的《周作人散文全集》等皇皇阵势外,还有一些难得看到的民国版的周作人集子,接下来,可能就要看到他在六十年代拉板车的岁月里与周作人的通信了。

同类推荐
  • 声音低低说生命

    声音低低说生命

    本丛书收入“写郑州”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以体裁分类,分长篇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集、纪实文学、民间故事集等册。本册为长篇历史小说,记述了中国最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
  •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本书是周国平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至2010年间。周国平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概括地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因此,本书就用《把心安顿好》做书名。
  •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这部《绿的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它代表着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它里面的《自传》系列、《关于男人》系列,以及论教育的系列杂文,特别是《我请求》、《无士则如何》等,以及像《病榻呓语》、《霞》等散文名篇,都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这里面不但有一位世纪老人的过人的智慧、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活力,还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气息。它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掀开了历史的全新的一页。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为了心中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

    作者高文瑞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用神经觉触及社会,体察纷繁的生活;用身心走出家门,接受大千世界的雨露阳光。笔者深入到社会的各层面,《为了心中的梦想》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真情中体会社会,品味艺术人生。《为了心中的梦想》是“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英雄泛大陆战争

    英雄泛大陆战争

    林风穿越到游戏世界中,有惊人的天赋,丰富的知识,知道未来的走向。林风觉得自己终于能成为世界的主角。不过林风做为一名常立志、小富即安、志大才疏、善谋乏断的人物,异界之旅艰辛啊!
  • 血兽仙踪

    血兽仙踪

    我们将僵尸和吸血鬼统称为血族,正如你所经历的,血族进入第二个生命形态才算是真正的血族。他们必须在第一生命死亡之后才会进入第二形态,然后喝血。一开始的第一形态与一般人无异。你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进入第二生命形态,一般来讲,血族的寿命为三百年,也有一部分会在中间选择沉睡以延长寿命,睡十年就像过了一年,当然这都是针对纯种来说的。就像西方吸血鬼家族往往在其子女成年后让他们进入第二生命形态,然后大约百年后选择沉睡延长存活期。而非纯种的血族寿命和能力就差得多。当然,主人公天涯是一个非常的存在,因为种种缘故他算是一个修真的血族。
  • 武极战皇

    武极战皇

    末武时代,武道凋零。强者之路,可有坦途?以武者之躯硬撼天劫,誓要武道齐天!武极大陆,武者为尊。前世狂傲,异世再来!踏万千强者之身崛起,永远天下为尊!
  • 苦涩并快乐的青春

    苦涩并快乐的青春

    这次作品,主要讲述了叶千寻与林紫菡两个人在武汉大学的相遇,叶千寻第一次向她表白。一年后,叶千寻与林紫菡又相遇在武汉大学。此时,叶千寻想起了那些年,那些事来,还有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 幻旅游仙

    幻旅游仙

    发生了什么,这是哪里?我只是个游戏玩家而已,修真是什么?当游戏招式和修真功法交汇的瞬间,故事才刚刚开始!
  • 太美,怪我咯

    太美,怪我咯

    李太美重生成为章天爱之后才知道有钱人不全是暴发户,她以为上天留了她一命是让她好好生活,没想到是惩罚她,以为自己为爱连命都丢了,便不再会爱,谁知任你铜墙铁壁,李嘉恒硬是春风化雨的在你心口开了条缝,悄悄地钻了进去……李嘉恒:我爱你,是一辈子,谁跟你玩啦!我:……不会写呀,不会写,自己为什么要写个大长篇呀……
  • 商女钱规则

    商女钱规则

    被前男友活埋而穿越,有了温柔的母亲,专情的父亲,疼爱她的祖父,本以为今生终于有幸福的家。但,一夕之间,母亲出卖她,父亲更是因此一蹶不振。本欲做个平淡古人,无忧一生的她,从此以后爱财如命,嗜权如血。努力争当上流社会有钱人,誓要嫁给专职公务员。但王爷就免了吧,她还想平安顺遂,不想被搅进权力争斗。某王爷哀怨:“夫人既已污我清白,为何又要百般嫌弃于我?”
  • 双子公主未来式

    双子公主未来式

    两位从小被恶毒的姐姐赶出了家,受尽了一些的折磨,十年过后华丽归来。遇见了小时候的他,而她并不认识他。他花心却并不花心,也只是说对她专一。却因为一切的考验来回分别重逢。故事的结局又将如何?
  • 鸿蒙之神在人间

    鸿蒙之神在人间

    初入神界的赵飞没能打成鸿蒙怪兽,却悲剧的被怪兽吞噬,灵识附身到人间一个大学生的肉体上。未来的日子该如何,赵飞不知道,只是眼前大学最后的时光似乎比危机四伏的神界更有趣,那好,一切就从此开始吧。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