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38

第38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6)

先生出狱后本应该回报社上班,可他觉得报纸的宣传鼓动、舆论引导规定动作太多,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当发小和难友朱正先生推荐他去湖南人民出版社,他二话没说就愉快应承。朱先生的慧眼识珠,造就了当代出版界这颗璀璨明珠。

先生刚一上班,就提议编一套《走向世界丛书》,他二十多年的收藏积累派上了用场。当时没有电脑,先生就请人抄稿,然后一字一字校对,一句一句标注,还加旁批、做索引,写平均一万多字的导读,付印前看三两次校样。这最初一月一本的出版速度,先生忙得脚打后脑勺却不亦快哉。

丛书自一九八〇年八月初版至一九八六年二月结束,共出版三十六种计八百余万字。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触东西洋文化的这些前驱者,以宽广的视角全面介绍了欧美及日本文化,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宝岛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台北百川书局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繁体字本。海上著名藏书家黄裳先生赞曰:“他的这一套专题书藏确也显示了独特的识解。多年来我也跑跑书坊,也常常遇到这类书,但不能认识其文献价值,都轻轻放过,箧中不存一册,想想又不能不使我感到惭愧了。”

先生打这个组合拳,其目的就是想“为改革开放打打边鼓而已”,“起到一点帮助打开门窗又防止伤风感冒的作用”。他说:“历史无情亦有情,后人的思想和事业肯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迹总可以留作后人借鉴,先行者总是值得纪念的……谨将这套丛书奉献给爱好历史与文化、关心中国和世界的读者,希望它能在中国现代化的事业中,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

丛书甫一面世,立即好评如潮,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湖南省优秀图书特别奖,成为先生出版生涯的扛鼎之作。

乡党李普先生最早主张将导读聚集单独出版。他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八晨三时,半夜醒来不复成寐”时,给先生写了四页纸的长信,“我很想鼓动你干这件事,如何?”并表示书可交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李先生彼时就任新华社副社长,有条件促成此事。

李一氓先生在不知先生为何许人的情况下,就点名先生进京参加学术会议,多次肯定丛书整理编辑工作的学术价值,两次给先生写信:“这套书这样一弄,真可以传之万世了。你写的那些导言尤有意义。可惜搞改革的,搞近代史的,多没有注意及此,是否再搞些宣传工作?”“每卷内各篇你的前言,集合起来,印为一册,尤便翻览,未审尊意如何?”

钱钟书先生亦为丛书所激赏,主动委托《读书》杂志编辑董秀玉女士约先生谈谈,于是先生一九八四年元月与钱先生第一次见面,从此结下文字因缘。钱先生建议将叙论结集单行,并表示愿意为之写序。先生回长沙两月后就收到钱先生所写序言,附信道:“弟素不肯为人所序,世所共知,兹特为兄破例,聊示微意。”其序云:“差不多四十年前,我用英语写过关于清末我国引进西洋文学的片段,常涉猎叔河同志所论述的游记、旅游记、漫游日录等等,当时这一类书早是稀罕而不名贵的冷门东西了。我的视野很窄,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他眼光普照,察看欧、美以及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全面影响;我又心粗气浮,对那一类书,没有像他这样耐心搜罗和虚心研读。”他还手录旧作《山斋凉夜》送给钟先生。

如今,杨绛先生已寿过期颐,她们一家与先生保持了近三十年的书信往来。二〇一一年初夏,先生将杨先生的最近来信给我看,百岁老人的字迹依旧娟秀而流利,只是字里行间有了些许感伤。她信中说:“我十分羡慕你有朱正一般只大你三天的好友,我的朋友都七八十了,百岁老人能有几个呢!你有四个女儿,朱正有三女二子,可惜我只一个女儿,如健在,也有七十了。”杨先生特意提及钱先生作序之事:“他平生主动愿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先生的这些叙论当年都以谷及世(古籍室)、何守中(钟叔河倒念)、金又可(姓名取半)等不同名字发表,如今又纷纷回到先生名下。当时社内舆论“不赞成编辑搭车发表文章”,所以本应由岳麓书社出版《从东方到西方》,作为丛书附册发行,“这样才能起到‘宣传’丛书的作用。可是,它却只能在上海出版。学术为天下之公器,这样固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在我却不免更增加一分对一氓先生的歉意了”。

这套丛书原计划出一百种,后来先生精力不济,便将所剩藏书转让给岳麓书社,留给他人付梓。先生认为,这些先哲们的笔记很有文献价值,比许多有思想有文才的学人游记更有价值。

二〇〇八年初,先生偶巡书市,发现丛书所收的薛福成、张德彝诸人著作被某出版社明目张胆地翻印了,误排失校形成的错字也一字不易地照错。他反躬自省,认为丛书未能及时重印乃翻印者这样做的客观原因,“于是,从书市回来,我就拨通了有关的电话”。二〇〇八年十月,岳麓书社修订重版十卷本《走向世界丛书》,售价已从最初单本几元钱涨到全套一千二百元。这跟先生当年“让读者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出版理念相去甚远,也与他希望再版当年读者喜欢的小本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他还是希望这套丛书“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能够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我想肯定会的,先生的第三代开枝散叶,不早已呈现出“走向世界”的局面了吗?

第二套组合拳,《周作人散文全集》。

我藏《知堂序跋》,先生跋之曰:“肖跃华君正编,钟叔河壬辰春前。”这是我一九八九年执行首都戒严任务间隙,闲逛书店的偶然所获。我一口气读完此书,划了很多横线,根本没有注意编者是谁,哪能想到廿年之后我会成为此书责编家中常客。

先生很早就读周作人先生的作品。一九五〇年暮春,他读到《鲁迅的故家》这本厚书,不禁为作者周遐寿的文章《一幅画》叫好。后来他又读到《希腊的神与英雄》,译者也叫周遐寿,书里面神的译名,像爱神维纳斯、宙斯、阿波罗这些,都跟以前译本不同。于是,他给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写信,问为什么换译名。出版社将信转给周先生,周先生给出版社回了信,出版社又把信转给先生。就这样,先生知道周遐寿即周作人,也知道了他的地址,于是就给北京新街口八道湾十一号的周启明先生写信。

“……二十余年来,我在这小城市中,不断搜求先生的各种著作,凡是能寻到的,无不用心地读,而且都爱不能释……我一直以为,先生文章的真价值,首先在于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度,乃是上下数千年来中国读书人最难得有的态度,那就是诚实的态度——对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国家,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都能够诚实地,冷静地,然而又是积极地去看,去讲,去想,去写。先生对于我们这五千年古国,几十兆人民,芸芸众生,妇人小子,眷念是深沉的,忧愤是强烈的,病根是看得清的,药方也是开得对的……”

此信落款“十一月二十四日”,当写于一九六三年,周作人日记此年此月此日记载:“上午得吉光二十五日信,钟叔河二十四日信”。先生这个时候拉板车养家糊口,买不起像样的纸笔,只好到街头小店买了一分钱两张的材料纸,一角二分钱一支的毛笔和一小瓶墨汁。周先生很快回信,还赠送先生书法条幅和签名书。“如果没有这封回信,谁会相信在那个蒙昧年代,一个穷困潦倒的三十出头的青年,竟然会与素昧平生、年近八十的知堂老人通过信?谁又能料想到二十年之后我还会编周先生的书呢?”

先生重操旧业后,首先想到的是重新出版周先生著作。他与周先生儿子周丰一先生取得联系。丰一先生整理先父遗物时,偶然发现先生寄来的那封信,遂将影印件寄给先生,原信赠送鲁迅博物馆。

周先生在中国学海军,在外国学建筑,于学无所不窥。魏晋六朝,晚明近世,妖术魔教,图腾太步,释典儒经,性的心理,印度日本,希腊罗马,家训论衡,狂言笑话等,无不从人类文化学的宏观,以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传统的思想,妙言要道,鞭辟向里。先生慧眼识珠:“在我所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周作人可算是写得最好的。”

英雄所见略同。斯诺书面采访鲁迅先生,问了三十六个问题,其中“最好的散文家是谁?”鲁迅先生写了“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鲁迅)、陈独秀、梁启超”。巴金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说:“周作人的文章写得好……人归人,文章还是好文章。”胡适先生晚年亦感叹:“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

于是,先生第一个吃螃蟹,一九八六年四月出版了建国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新书《知堂书话》。他于序尾说:“我所明白无误确确实实晓得的,也就只有这两点:第一,周作人‘已死’;第二,‘他读得书多’。至于别的方面,还是留待能够说和愿意说的人去说吧!”这本书一版再版三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偏爱。

《知堂书话》出版后,社里内部反映总编辑不应该亲自编书。可先生一不爱做官,二不爱向上打报告对下作报告,三又缺乏参加没完没了各种会议的精力和兴趣,于是又紧锣密鼓出版了周先生的《儿童杂事诗笺释》《知堂谈吃》等,还为陈子善先生出版的《亦报随笔》《知堂集外文》等作序,仿佛是周氏著作的“总经纪人”。

同类推荐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值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以彰显历史,缅怀前贤,昭示未来,意义深远。《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荟萃了一批优秀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凝结了四川省图书馆人的集体智慧,生动再现了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彩画卷,将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收入宋烈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62篇散文,精短的散文笼罩着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观察、沉思和内省。沉郁冷静、思辩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使得这些散文更像是漫长岁月深处的一支深沉的歌。
  • 梦的叫喊

    梦的叫喊

    分为北风吹动、山高水远、岁月的灯火、镜里镜外四辑,主要收录了结局或开始:门、梦的叫喊、水上夜晚的光、纤夫、在秋林、春夜的沉思、灯光、仰面看天、倾听水声、春雪入长安等作品。
热门推荐
  • 求真·立论·献策

    求真·立论·献策

    本书收录了《关于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发挥其在长三角作用的调研报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关于我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流动人口中女职工劳动权益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的报告》等。
  • 我的公主缨萱大人

    我的公主缨萱大人

    在一个名叫玛尔拉西亚的国家中有着一位叫白缨的公主,她和她的姐姐白萱是男生追求的偶像不辛的是。她的姐姐去世了……
  • 楼主日记

    楼主日记

    这是一个欢乐向的高中日常故事。故事内容就当是虚构吧,若有雷同,不用怀疑,是我在抄(gao)袭(xiao)\(=v=\)+另外呢,这也是本略微蛋疼的周更小说。祝喜欢本书与不喜欢本书的朋友们,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o(╯▽╰)o
  •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中体西用”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四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诗词选

    从苏轼2700多首诗、330多篇词中精心选取了诗词精品,依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并详加注解。读毕斯编,于苏轼诗词,可称观止。苏轼为北宋文学大家,在诗词文等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一起,被目为“宋诗”的代表;词则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成为词界革新的领袖。
  • 窃听阴阳

    窃听阴阳

    窃阴阳,窥天机。看面相,观气色。转气运,改命轮。三眼看尽天下运。两语道破世间事。二十年碌碌无为,死后,有人帮我逆天改命,助我重生,成为局中人。从此崛起,踏入阴阳道。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不一样的风水世界,看不一样的风水大师。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们是兄弟

    我们是兄弟

    80后的追忆,90后的崛起,那些兄弟那些年,时光荏苒,江湖老去,当王龙从王越手中接过大旗,燥动的青春被热血点燃,爆发出新的羁绊,祭奠那段光辉岁月。曾几何时我们一无所有,从今以后一定出人头地!如果还有明天,哥几个一起大喊:我们是兄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恋爱写真

    恋爱写真

    他是华丽的贵族,是痴心守护爱情的王子,上帝的一次玩笑,却让他变成生活在情感回忆中的假面王子。她是奢华的钻石,是褪下虚荣光环的公主,命运的一次邂逅,却让她最终扮演在感情纠纷中的替身玩偶。对他们来说,这是上帝赐予的邂逅,又是上帝茶余饭后的玩笑。他们坚持各自的信仰,却能让对方泪如雨下……
  • 帝极独尊

    帝极独尊

    亿万里原始古域,仙神盘踞,妖魔横行,人族式微,屈居天地万族之下,苟延残喘。唐天机缘转世重生,化身万古神话,灭巨妖,战至尊,夺气运,逆天命,成就不朽传说。
  • 裸奔的钱

    裸奔的钱

    资本,就像裸奔的钱。你可以追逐它奔向幸福天堂,也有可能被迫裸奔着通往残酷地狱。韩子飞稳重谨慎,稳扎稳打;东方俊头脑灵活,野心勃勃。性格迥异的两人从共同创业到分道扬镳,巅峰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低谷是不见曙光的惨败。他们用沉痛的人生代价去体验投资的惊喜与惊险,用全然不同的投资方式展现股市、期市人生的跌荡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