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06

第6章 先行者并不孤独(5)

到出版社工作时,钟叔河正好五十岁,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时时谈论的多是有关《走向世界丛书》的话题,对晚清一些杰出的士大夫如数家珍,仿佛他是一个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物。为了编辑《走向世界丛书》,他先后浏览了三百多种晚清中国人亲历西方的记录,从中选出一百种编成这套后来颇为著名,也给钟叔河本人带来很大声誉的丛书。他在每一种书前写有一篇叙论,评介其文与人,后收成四十万字的一本专著,由中华书局出版。钱钟书先生尚破例为他写了一篇序,且于序言中说:“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中肯扎实,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而且很能引导我们提出问题。”一向以孤傲著称的钱先生此番抬举,使钟叔河有一点惶恐,说“如果把‘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文章’,换成‘《走向世界》这一部丛书’,我倒可以大大方方表示赞同”。在这里钟先生也着实谦恭了一下子,与钱先生的抬举相呼应。这件事很有点惺惺惜惺惺的意味。要知道钟老前辈年轻气盛之时也是十分孤芳自赏的一个人。“早年在《湖南日报》社,年终评语都要说我骄傲自满,年年如此。”他回忆说。事隔多年,做过小工当过囚犯的钟叔河似乎本性难移,仍不能也不想抑制自己的傲气,于是与之共事者怎么评说他的都有。不过,有一点是需要特别说明的,只要看过他发的书稿,他的卡片盒,以及整理得有条不紊只要点名定可随手拣出的资料,那是凡人都要称道的。钟叔河自我调侃说,其实我的特长就是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把有用的挑出来,然后分门别类保管。可是我们都知道,在破烂里挑出宝贝好像更需要眼神好。

因为调离了湖南,有几年没见过钟老前辈了。可正是在这段音讯不通的时间里,每每梳理出过去的人和事来写时,都觉得写一写他大概有趣。不久前回乡省亲,抽空到他家小坐,除探访之外,自然也带了几分采访的目的。

钟叔河已从岳麓书社总编辑的位置上退下来了,独自搞了个“晚清士大夫对西洋事物之认识”的课题,同时编辑一套洋洋六百万言的《周作人文类编》。不用说,都是些须得耐心与安心才能操作的事。因听说他曾两次轻度脑血栓形成,我问起他的健康状况。他说:“还好,就是住在八楼活动太少。”我说:“你可以下去散步,旁边不就是烈士公园吗?”他说:“我最不爱傍晚时去公园散步,碰到的全是跟我一样为苟延生命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彼此看见就像照镜子,相互提醒日子不多了。所以我宁肯去前边看工人修路,那地方尘土飞扬乱哄哄的,但我觉得气氛比公园好得多。小时候我就爱看人做工,家里请了木匠我整天守住看。现在老了,还一样,想看别人建造点什么才开心。”他拿出书柜里一只做得十分精致方正的木工刨子,介绍说是他亲手制作的,又指着客厅墙上两米长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很得意地说,这其实是一本台湾出版的挂历,他精心裱糊之后挂在这儿唬人。这些物品的制作当然与他宁愿看人修路的行为非常吻合,而且全都与他人老之将至时节的感觉和心境大相径庭。对人生三大阶段,钟叔河有他的划分法则:年轻人幻想明天,中年人注重今天,老年人靠回忆昨天生活。就他本人而言,二十六岁那年被打成“右派”,他就已经结束了幻想的时代,提前进入中年;五十岁平反改正之后,一头扎入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之中,实际上进入了老年。

回海南之后,给钟老前辈写过一封短信,交代他托付我的一件小事。他回信竟写错了我的名字。我看着那些字,觉得较之记忆中规整的钟体零乱了许多。钟老前辈到底老了,顾不上处处精致。可在信的末尾,他夸奖海南作协的信封蛮气派的,这句话又让我觉得,他还能寄审美眼光于信封一类的细枝末节,还有很高的兴致发现和享受生活。一个经磨历劫之后提前进入老年的学人,真正步入老年时,反而保持童心未泯的热情,也是件令人称奇的事情。

钟叔河预告说,《周作人文类编》将是他经手编辑的最后一套书,从此便要金盆洗手了。对周作人的学识,他极尽佩服之辞。他说:“周作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最早一个知识分子。”我就此请教他:士大夫与知识分子究竟区别何在?他解释说,知识分子的英文本义,是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而中国的士大夫,是一些依附于统治阶级的读书人,不能形成独立的阶层。他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是以知识自食其力,不必依附什么人而独立存在的阶层。钟叔河是否从年轻时代起,便矢志当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知识分子,为保持自身的独立人格才不幸落难的呢?纵观他的大半生经历,也许真是如此。

(原载一九九四年三月《今日名流》。收入本书时,经作者同意作了必要的修订。)

长访钟叔河

黄成勇

长沙有一位钟叔河,是出版界、读书界尽人皆知的。

钟先生隆鼻、大耳、短平头,长长的手臂和手指,指甲修剪得整齐、光滑。穿一件石磨蓝衬衣,里面是一件黑色圆领衫,看去皮肤显得更白晰。是浓重的湘音:“气色好对高血压病人不一定是好事。去年因为这个住了几个月医院。没有其他的病,那些年拉板车,当搬运工,身体不好就不行了。”闲闲的口气说沉重的往事。

“那些年”形诸文字的也只寥寥几句:“历经丧乱,夏日秋风,书剑飘零,形神俱敝。”或者“引车卖浆”,“力佣为生”。其实,苦难的历程始于一九五七年,直到一九七九年,阿·托尔斯泰所谓清水、血水、碱水都已泡过、浴过、煮过了。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几乎大致相同,但凋零的、枯萎的、开花的、结果的,各各不同。对有些人来说,人生苦痛有时可以成为一笔巨富。钟先生如果没有经历几次劫难,包括九年牢狱之灾,当然有可能成为报纸知名编辑、著名作家,却不一定成为卓有成就的出版家、编辑家并获得韬奋出版奖,也不一定具备过人的胆略、超凡的识见而成为当今图书编辑的一个范本,说不定是一个“遵功令作文,按模式思想”的庸常之辈亦不可知。倘没有钟先生的努力,《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周作人的一系列著作也许会由别人出版,但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房子装修,四处零乱,我失掉了观赏藏书的机会。在唯一一间可以工作、活动,也权充书房的屋里,放着一大堆已打包的书。一个独凳上放着高把工具箱,里面装有刨子、锯子等,据说这便是他“那些年”力佣为生,自己制作的谋生工具。据说先生的夫人原是报社记者,到了平反时,已是一个五级木模工了,现在正在美国短住。我坐在一张逼仄的床上,一腿之间是他的书桌。他顺手拿起桌上一叠校样,说:“现在正忙这个,快完了。”是《周作人散文类编》,他正在校《读〈孔子集语〉》。“我喜欢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写点文章,编自己喜欢的书,再就是对历史有些偏爱。”

“嘟嘟”的电话,装修工人的请示,锤子声、锯子声……钟先生忙了这样忙那样,刚刚坐下意欲再说,电话又响了。我遗憾地感到又要丧失听他聊书的机会了。先生却执意赏饭。既推辞不过,又得到聆教的机会,我是乐而从之。

中间的空隙,由他女婿王君陪着去了不远的博物馆。看了那具著名的女尸和她的五脏六腑,看了置放她的巨大棺椁,闷得一身汗。出门顿觉清爽,远远便看见先生立在天心酒楼的道边。绿荫之下.闲闲散散的样子。

读过他编的《知堂谈吃》,吃的场合当然要谈到周作人。

“周作人是有远见的,‘文革’之前他就把很多手稿转移出去了,现在搜集起来,有很多困难。他的很多论点,关于妇女的,关于儿童的,现在看来也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周作人散文类编》出来后,你就会发现,文学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周作人首先是思想家、启蒙家。”钟先生与周作人五十年代开始通信,八十年代开始编辑周作人著作,现在的十卷本散文类编,是目前国内搜罗周著最全的文集。连知堂的亲授弟子也表示钦佩。周作人终其一生,有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三十年代沦为汉奸,终为国人唾骂。但他在“五四”期间作为一名骁勇的战将,其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作用,放到现在,仍然具有不灭的光芒。不少人(包括一些散文选家)把周作人当悠闲、闲适作家看待,实在是太片面了。也正因此,钟先生这套书便在更高的层次上具备了认识价值。几百万字的周作人著述行将问世,世人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又好像非钟先生莫属。不过,仅仅在几年前,对周作人著作,还有曾国藩著作的辑集出版,都给钟先生招致了麻烦。世事变化起来还是很快的。

然而,《走向世界丛书》却使先生成为学术界知名人士。丛书编辑的是清(主要是晚清)人出国笔记,近代中国人从闭关锁国到走向世界,他们的见闻、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国人目为天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西(外)比较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的相形见绌。这套书动议于一九八〇年,出版于八十年代初,从一个十分独特的领域对改革开放产生了良好的作用。版本学家李一氓、大学者钱钟书都对此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丛书收在每本书前的钟先生所写的长篇叙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见地,充分显现了先生的深厚学力。他的狱友朱正先生曾著文说许多史籍包括这些清人出国笔记,大多是钟先生一九五七年以后读的,即使是后来劳改,也是只要有机会就读书,“他是抱着使自己弄清楚一些问题的目的而读书、而思想的。在广泛的阅读中,他越来越把兴趣集中于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方面,这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思”。几个月前,我得到先生赐赠,有了这套丛书的叙论集《从东方到西方》,是十分考究的精装本。他说:“这本书是出版社赔钱出的。在这之前,中华书局出过一本《走向世界》,可以说是这一本的姊妹篇。”

钟先生对烹调也是十分在行的。这使人想起出版界关于图书装帧的一个说法:“北有范用,南有钟叔河。”范用先生刚好也是喜欢此道的。装帧比之烹调,犹如美味佳肴的色和形,钟先生的著作和编著装帧都以朴素淡雅取胜。而校勘之细,注释之精,少有人及。最近他为海南出版社主编的一套“父亲看了儿子还要看”的书,叫“人人袖珍文库”,第一辑二十种,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曾国藩家书》,到《呼啸山庄》等。一律四十八开本,精编精校精印,我已得着一本样书,光看样书也是很舒服的。

从烹调说到吃的环境,先生说这家酒楼菜过得去,但主要是空气好,能看得远。他挪开椅子示意我往外看,我一侧目,果然看见长长的林荫大道和远远的蓝蓝的天。

(一九九四年八月六日《十堰青年报》)

学人之缘

马力

癸酉之夏,钟叔河先生为编一套书,来京查阅相关资料,住翠明庄。我们见过面。出门,我给张中行先生去电话,告以钟先生到京事。这样做,是此前我知道他们二位曾有过往,大约也只是纸笔之缘,能见一面,最好。像是在第二天上午,钟先生打来电话,说已和张先生联系过,定好,这就去见他,从翠明庄到沙滩,不远,想走着去,希望我也能同往。我,一是忙于看稿,二是也不愿相扰,就客气地推谢了。后来知道,他们不只见了面,还吃了晚饭。晤谈之情,虽未见,却不难想象是颇如意的。根据是从张先生不多日后写的那篇《书呆子一路》(收入《负暄三话》时,易名为《钟叔河》)中获得的,几乎是专为钟氏其人绘形传神了。据此,不妨想见钟先生平日里的声音笑貌了。他们的相见,可谓半面之旧,张先生事后的成文,却很快。凭一时之思或者倚马千言之功?细想,是,又不尽然。原因,更深的,还应该来于相印之心。看经历,在读书和写作之外,两位常年所操劳的,都是编辑和出版,身务同业,心就不能不怀有同感。引古典,是《尚书》中的成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这种情,如涓涓之水,流淌于文章字句间。像上来这一段:

“钟叔河先生住湖之南,我住河之北,相距弱水三千,只今年夏他北来,住东华门外翠明庄十许日,我们在我的城内住处景山之左见一面,招待他一顿晚饭。他著作等身,如果连编印的也算在内,就要‘超’身,可是我手头只有两种。其一是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是掏自己腰包买的,其二是《书前书后》,是他北来过访时当面送的。见一面,相聚不过三四个钟头,即使是长舌妇,又能谈多少?总之是很想多了解而了解并不多。可是我仍然想写他,是因为,即使只根据皮毛,也觉得很多方面,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或者退到家门之内,专打自己的小算盘,与我臭味相投。所以,也曾沉吟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写。”

这段话,虽只是开场白,却耐咀嚼,犹似杜少陵《春日忆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意境。

同类推荐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解放襄阳

    解放襄阳

    国军数万劲旅,6月9日从延安向西北扫荡,占领保安、青阳岔、卧牛城等处,到达共匪中央首脑部所在地。毛泽东一行正冒雨向北逃窜,又据当地人士透露,共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共产党中央书记任弼时在雨夜逃逸时摔下山沟,粉身碎骨……;在此次追剿行动中,美国测向仪的准确事达百分之百……
  •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痒痒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本书为作者几年来所写杂文集。作者认为杂文是民意的载体。本文所写文章批评了社会的阴暗面,讴歌了社会的新风尚。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你如热雪,从未妥协

    我们一起牵手,手持爱与热情,和未来相遇!没有穿不透云层的阳光,没有无法到来的以后。世间所有的遇见,都值得珍藏。献给那些正用这份单薄的青春,触摸世界的你们!
热门推荐
  • 大道之荒

    大道之荒

    荒灭衍生,荒:毁灭之源,衍:创造之力,道之始,极之致,法之巅,究竟两种力量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故事……
  • 穿书女配有点懒

    穿书女配有点懒

    赵央央很懒,所以当她穿越到一本末世文里并且变成与她同名同姓的女配时,赵央央知道她没有女配逆袭女主的野心,所以她也不贪心,只要把本来就属于女配的空间霸占了就好。但……不是说好的异能四阶怀的几率渺茫吗?苦逼的看着自己一个月就小有凸感的肚子,这是肿么回事,这不科学啊!
  • 契约娇妻:豪门闪婚慢慢爱

    契约娇妻:豪门闪婚慢慢爱

    你不是问我怎么样才肯放过你吗?”他附着在她耳边,轻轻呼着气,用一种蛊惑人心的声音,“为我生一个孩子,我就放你自由。”他冷血无情,她却不由自主沦陷于他一瞬间的温柔中。她坚强隐忍,他却选择忽略真实的情感冷漠以对。在这场名为婚姻的交易里面,她从来都别无选择,却没有想到,最后不仅身子给了他,心也输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精尾巴

    妖精尾巴

    本作品纯属瞎编,是某某乱想的。表拍我....
  • 三国忠义路

    三国忠义路

    三国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舞台,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曹孟德,不知真情还是假意的刘玄德,以及拥有三江之险的孙氏家族,本书主角原本是个混黑道江湖大哥,对关二哥基本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晚三柱香的敬拜,因为他认为出来混讲的就是义气,而当他穿越回去,却成为了冢中枯骨袁术的异姓兄弟,他能阻止袁术称帝,阻止小霸王征战江东嘛,在三国时代会遇到自己的一生至爱嘛,一切尽在三国忠义路。
  • 浪漫青春成长梦

    浪漫青春成长梦

    五个性格各异的姐妹,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同一所学校,遇到了那个“他”,他们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恩恩爱爱,唧唧歪歪,在青春年华中体会到了成长。
  • 妖孽们你们表过来
  • 搜神烈传

    搜神烈传

    自元始天尊设封神榜开始,诸神归位。但神魔之间的较量却从未停止过,红尘中的功名利禄像药引子般,让经历过的神们无不凡心胎动。封神台又岂能阻挡三魂六魄的离散?魔界各幽灵所神往的封神台却是诸神们迫切想逃离的泥潭。一个个交换从此开始,神和魔演变出一场场亦敌亦友,非敌非友,可敌可友的惊天动地道术故事。人身在世时为功名利禄争夺不休,死后竟还重复着生前之种种,比贪恋中的奢华红尘更加地激烈角逐,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者,生前所做的一切罪孽以及还未哗变完的贪嗔痴最终在六道轮回中上演超级霹雳无敌大争霸。
  • 真如

    真如

    八千万年前,一代妖修魅族未水合根骨绝佳,天质绝颖于一体,成就修炼天纵之质,于真如境界,厚积而薄发,瞒天过海,一步悟道,位入巅峰强之列。然而,未水所某甚大,并不愿进入修炼一途最后一步的合道修行,位列天道之下,而意欲代天道而取之,志在天地。因而,未水悟道之后,突发奇兵,一拳贯穿天地,崩溃天地法则,但同时也受到天地法则反噬,身受重创,进而又遭到当时仅有的三大合道高手的围攻,一战过后,四人尽皆身死道消,从此,世间再无合道者。此后,由于天地崩坏,中洲(天地之名)大乱,正魔两教初成并且形成对立格局,两教之中,战乱不断,斗争不休,一直延续整整八千万年之久……
  • 穿越之世界之巅

    穿越之世界之巅

    张阳在一次意外中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他穿越了,并且穿越到了一个顶尖家族的少族长身上,修炼绝世功法,站在世界之巅,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