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6400000019

第19章 回忆(5)

那时,袁水拍在编《人民日报》副刊。有一次,他写了首儿童歌曲,其中有一句“我们的千万只小手高高举”。听说乔木托人带话给袁水拍,孩子们不会称自己的手是“小手”,那是大人的话。这件事我还记得,不仅是惊奇乔木看报刊这样细致用心,并且也从中思索:群众观点不是恩赐式的自上而下,而是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来看事、想事。董边文章中写乔木对《中国妇女》杂志编辑方针的意见,要让妇女来讨论自己切身的问题。我体会这思想在乔木是一以贯之的。

真正和乔木在工作中接触是自1977年他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之后。他到任上班后的第一件工作是带着行政管理局长打扫院大楼的公共厕所。这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旧学部人人逍遥,只顾自己,风纪荡然无存的学部大院里是一种无声的精神动员。当然,乔木更关心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怎样建设的问题。他在为邓小平起草的重要讲话稿中写入不仅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落后,社会科学也同样落后。这对那些以为有了马列主义,就一切真理在自己手中的人是一大触动。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总估计,才使人文社会科学能冲破藩篱而发展起来。尤其重要的是在社科院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扩大会议上,乔木在报告中着重指出,马列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促使人们去不断探索。资本主义社会有它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需要借鉴外国的经验。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两个凡是”还禁锢着许多人的头脑时,提出“解放思想”的响亮号召。后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展开讨论,是这种解放思想的精神产物和继续。乔木不仅奠定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路线,还亲自请费孝通重建社会学,担任社会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使社会学这个学科在1957年被取消之后恢复了名誉,重新建立起来(后听说乔木又有点悔意,那是另一回事),并由此带动了其他许多新学科的建立。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百废待举。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出第一个访美代表团,乔木本来是团长,直到临行前一周,由于医生劝阻,才由他改请当时社科院领导人中最有国际活动经验和世界眼光的副院长宦乡带团出行。在此前后,社科院的两任外事工作负责人虽然有不少外事工作经验,却都因不善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一再受到乔木批评,而终于离去。这项工作后来由宦乡主持,很快便开展起来。对此,乔木是感到满意的。乔木在社会科学院的建树远不止此,对爱护发挥老学者、老专家的专长和培养提拔新生一代,他都亲自作了大量工作,这些是任继愈先生纪念文章中没有提及的。

这十年来,有人在社会上制造一种舆论,称乔木是“左王”。《回忆胡乔木》一书中许多文章作者,其中有老干部(如温济泽),也有党外人士(如萧乾),他们的亲身经历都说明乔木毕生工作,主要着力的是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反对“左”倾关门,反对“左”倾教条,反对政治运动扩大化;对于被错误地遭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尽力帮助平反。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因为在中国国内革命的残酷斗争环境和在国际共运反对斯大林与苏共控制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有长期的历史。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后,引导革命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对知识分子不信任却由来已久,影响很深。革命全面胜利后,毛泽东个人专权的倾向不断发展,导致1957年至1976年犯下严重极“左”路线错误。从外面看,乔木是在权力中心,其实,乔木既不是长征干部,又不曾带过兵,也不曾掌握过一个地区的党政领导权,他只不过是毛泽东身边的一个办事人,而不是政策制定者。他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范围内,他竭力反“左”,直到最后“文化大革命”时,自己被扣上“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粉碎“四人帮”后,建立起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从外面看,乔木俨然成为思想理论方面的“领导人”,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其实他依然只是个“翰林学士”(苏东坡的最高官职),是个散班常侍。对改革开放这样一件新事,即便在赞成的领导层人士之中,也有各种不同主张,这是不足为奇的,而且是健康的,是改变毛泽东时代一人说了算的专权体制,走向民主所必须的。任何人的意见,有对、有不对,也是正常的。15年改革开放,有成就,也有失误,怎样分析评价,也有待时间检验。把乔木骂为“左王”,是一种缺乏严肃善意态度的攻击,是正直人所不取的。吕叔湘先生在书中的端正题词,表达了一个正直老人的心。季羡林先生文中对这种攻击的反驳也是我心里的话。

许多文章里都提到乔木也有他的错误不足,但都是“为贤者讳”的笔法,在目前情况下或者不得不如此。从后人向历史学习来说,人物功过是非总要还他本来面目。乔木也有随从执行“左”的路线的时候。我以为正如不必向红卫兵算“文化大革命”的账一样,因责任在毛泽东。近十五年里,乔木与周扬、王若水的对立,我看恐怕乔木是有错误不当之处的。乔木反对提“社会主义社会中同样有异化”,反对提“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在理论上,恐也未必对。每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给予的局限性,乔木也是如此。而且他有时还有一种认真到了天真程度的执著。他一方面说自己精神经常处于自我批评状态中(沙健孙文中援引),一面又还会坚持一些错误的看法和做法,这比自认一贯正确的人,我以为还要高一筹。有的人说乔木善变,把这看作乔木个人品质的问题,我一直不敢苟同。袁鹰文中说乔木的本色是诗人,这是一方面;刘大年文中列举乔木作为历史家、思想家的思想探索,这是又一方面。两方面合起来,都是乔木的本色。他以诗人的炽热感情和思想家的严肃探索倾注于所献身的革命事业,又由于风云际会而厕身于复杂的权力中心夹缝里,亲身经历、亲眼看到各种复杂错综的高层政治斗争。我想,这不能不在他内心引起巨大的痛苦。力群文章中说:“乔木确实是忧国忧民,忧得很深……几十年来,没有看到他放声大笑过。”我想这不仅如力群所说,和他的性格有关系,而是埋藏在他心底的、为革命事业感到的痛苦。他对毛泽东既忠诚敬佩,又痛感在最后二十年里的错误在全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在他心灵里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他逝世前几年认真思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为什么会长期犯“左”倾的错误?仅仅是提出这个问题就需要多么大的思想勇气!按说已经有了关于党的历史的两个决议,在一般人会觉得已经交代得过去了,但对参与起草这两个决议的乔木来说,这个历史的巨大痛苦一直压在他心上,不然,他不会去想的。作为思想家的大胆探索,他的思想在辩证地运动,有时会今天否定昨天的想法,这是常有的事(他的文章一改再改,也就是思想认识在发展变化),以此来责备他善变是没有道理的。在复杂的环境里,他先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又为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而不得不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在他身上“士”和“仕”的矛盾。在形而上学者眼中,人不能有矛盾,有矛盾就证明不真实。其实,恰恰因为有矛盾,才更反映真实。如果乔木一心做官,就一心“唯上”好了,也不会矛盾。有矛盾就引起痛苦,这个痛苦既是巨大的,又是具体的。谷羽文中说到乔木为聂绀弩、沈从文、邵荃麟的夫人……以及萧乾文中提到的许多人,或是政治生命被剥夺,或是生活中、工作中各种困难,乔木总是满腔热诚,尽力帮助解决。在这满腔热诚中,使人感到乔木的心在痛,但是他的官场身份不容许他心痛,这只能更增加他的隐痛,使他“严肃、不苟言笑”,难道不是这样吗?

乔木曾请戈宝权帮他查找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扉页上援引题词“我已经说了,我拯救了自己的灵魂”这话的出典。为什么这句话如此触动他的心呢?使人不禁要想:这岂不也是流露出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吗?

从1990年初起,乔木把他一生中最后的精力倾注于写作一部回忆毛泽东在40年代和50年代思想与活动的著述,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项工作,希望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留给后人。在考虑酝酿这项工作时,乔木的心情也是极不平静的。他曾为友人手书条幅,端庄工整,笔力遒劲,宛如其人,而又全然不像是七十几岁的老人;录、写的是宋无名氏《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篓。银艾非吾事,丘壑已磋跎……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回首望霄汉,双泪坠清波。”而后讲,“词作者盖生于北、南宋之交,悲歌慷慨,一唱三叹。写后,自己也深受感动。”这是乔木内心的一角,是人们难得去体会的。

写下这些,一是不能自已,向乔木献一瓣心香,二是历史人物往往盖棺后,评论才刚开始,或许有朝一日,大家会想再写点什么。

(本文节录自作者写给邵东方君的信。《读书》杂志1995年第12期曾由编者拟题发表。在发表前作者作了修改和增补,该刊未及采用。本书按作者的修改稿收录)

娴雅举止下心底的热焰——回忆胡乔木纪事

朱元石

我很有幸,于1975年到了以胡乔木为主要领导人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

我们年轻人,早已知道胡乔木是毛泽东的秘书,不仅心仪已久,而且有神秘感。一见倒很平常,文弱书生模样。

胡乔木温文尔雅,性情平和,说话细声细气,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听他讲话,只要能一字一句记下来,就惊奇发现,即是一篇如同已经经过字斟句酌、神工斧削的文章。

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工作热火朝天,但是中兴波澜。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不久便被说成是“右倾翻案风”的黑风口。“四人帮”和“四人帮”的投机分子,以为有机可乘了。胡乔木又一次陷入了政治危机。

同类推荐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立贵的故事、郭刚琳的故事、曾贤生的故事、胡觉三的故事、赵崇德的故事等。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热门推荐
  • 全职骑士

    全职骑士

    进能肉身抗boss,退能翻手上buff;欺牧萨于水道,戏贼猎于刀锋,伤屌战于八码之外,斩残术于须臾之间作为一个全职骑士,他是否能夺回曾经的荣耀,重返巅峰...
  • 查看名胜古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查看名胜古迹(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气御星河

    气御星河

    一本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玄幻的真科幻作品,内容有都市、有修真、更有超级科技与星际战争,请相信本书真的是一部纯粹的科幻作品。科学是一门宗教,让我们一起信仰它吧。
  • 再好不过你

    再好不过你

    我是张空空,我的生活就和我的名字一样空,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怎会因此就被打败呢?…………
  • 花开半夏不倾城

    花开半夏不倾城

    她13岁,长在农村,面临被养父卖掉的危险,他20岁,已经学成归来,接受公司。命运的齿轮就这么把不相干的两个人绑在一起,然后,再没分开……
  • 女神的极品公子

    女神的极品公子

    从部队休假后,生活节奏瞬间加快,刚当上保镖就有人送房子,只要感觉对,美女随我追——我的理想是,夺完天下少女心,探遍世上美女情。而我这第一目标,就是号称京城第一美女的苏黛儿!§么?她的未婚夫,是京城第一大少?§而那又如何,一掌拍死就好了!
  • 我那么爱你,你知道吗

    我那么爱你,你知道吗

    我的好妹妹,你觉得你逃的掉我的手掌心吗。从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就已经说过你是我的。所以不要妄想逃出我的手掌心。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我都能抓到你。
  • 无良野医

    无良野医

    一颗灵丹走天下,疑难杂症莫要愁,丹药法宝我都有,看我神医来显灵!
  • 夙婴

    夙婴

    李山泽来到英国留学,与奇特的“家人”团聚,认识新的朋友,走进新的一段恋情。热爱学习,开朗友善的她符合大家心中优秀中国留学生的形象,并很快融入新的群体。但是危机也如跗骨之蛆追赶上来,嫌弃,突发的背叛,以及任务、秘密、奇幻的生命、杀戮的血腥。命运的缠绕来源于灵魂的轮转,如无法斩断的流水,而这正是一个斩断缠绕的历程。
  • 盛婚掠爱:偷吻国民男神

    盛婚掠爱:偷吻国民男神

    “喂,你不是喜欢我吗?那就帮我离婚怎么样?”她叫夏以薰,自从认识他,她就发誓要睡到这个单看外貌就能让人犯罪的男人;男人眯起眼眸,“帮你离婚可以,我有什么好处?”看着女孩迷茫的俏脸,男人脸一沉,“没好处我干嘛帮你?”“你要什么好处?”“追求我,如何?”夏以薰……他,凤家才貌双绝、手段过人的太子爷,一跺脚,举国震动;一次相遇,从此,他被莫名纠缠上,失了初吻,失了心,最后却惨遭抛弃。两年后再遇,他依旧是炙手可热的钻石单身汉,而她,却成了不得丈夫宠爱、整天都想尽办法离婚的豪门怨妇,完全把他挤出世界;凤公子冷笑,“女人,这次,我赖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