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7400000011

第11章 命运的档案之二(4)

约稿函件收到,犹豫了好久。因为我并非评论界人,没有写过什么真正的评或论的文章;偶尔从创作体验(个人的)生发出一些近似评论的感触,但也很少形成完完整整的理论性的文字。有少数几篇引起诗歌界的重视,如《诗的新生代》,这篇文章写得苦涩,只因为提出了一个新发现的创作现象竟然当作一个诗歌创作发展阶段肯定了下来,还写进许多文学史之中,如刘登翰、洪子诚的那本新诗发展史就措用了这个提法。其实文章写得平平。1985年冬,《文艺报》一次座谈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现象(与朦胧诗相比较),次年初,我写了《诗的新生代》一文。这次在行文上我作了少许修改。第二篇文章是与郑敏的通信。这篇通讯里我写到文字(语言)与诗创作的互动作用——种诗的生命体验,引起一些人的兴趣。至少有一部分诗人赞同这个观点,郑敏首先赞许。但作为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是一点点的感触和体验。但这种把诗视作生命形态的个人体验,却是我创作的主要追求和特点。世界上也有不少诗人有如是观。第三篇是《诗探索》上的那篇较长的随感性的文字,说来说去,也是有关诗的生命感的体验。这三篇文章,第一篇重要,却平平。第二三篇,是写了一些诗的生命感的体验,虽不成为理论,却是我的真实的创作心态与追求。请你考虑。

近半年,我一直努力地写点东西。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我的两种选集:诗选与散文选,已交稿。安徽的一个出版社约我编一本论诗集《XX论诗》十万字,正在赶写。这套书是刘湛秋编的。大陆与台湾各三四人。从下半年起,我集中精力写自传,作家出版社约稿,30万字,我已答应。我将拼老命把一生的经历(人的,诗的)写出来。因此这两年,我必须潜心写作。只是左眼的视力不行,只靠一只右眼写。

太苦。

向西安的诗人(伊沙等)

问好

1997年2月1日

致吕剑(1999年2月27日)

剑兄如晤:

近好!二月十四日手书已收到许多天。几个月来先后诵悉(友人来信,我一向不是无声的阅读,总要念出了声,而且还调侃地学写信人的声调),我兄数信,早该回复,总是获不到一个完完整整的时间,还有一颗完完整整的心。人活得支离破碎,写一封信往往要拖一两天,跟写一首诗或一则随笔相较并不觉得轻松。杂驳的事务须尽力排挤到一边(它们还虎视眈眈地窥视我),好清出一片安静的只属心灵的境地。太难太难。这正说明我这个人极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今“破五”已破了几天,我却仍没有从困境中突破出来。每次写信照例先宣泄一点真实心情,否则如何“如晤”呢?

作协交下的那个五十年诗选的事情,几乎占了我一个冬天。本来每年严冬,缩在斗室,总要靠着暖气,浴着阳光,写几篇随笔之类的文字,今冬交了白卷。人冬之后,我苦苦地研读了近两百本诗集(有些还得多方寻觅)。当然,有一些集子读得并不觉苦,而且还让我真正地理解了这些诗人的心灵和品性。而且一边读这些诗,一边思考近半个世纪的严酷的历史,深深地思忆到了我们的这些为诗献命的人们生存的境遇,中国伟大新诗的存在与发展多么艰难啊!

付出的代价太大,有泪,有血,但也踏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径。我深知哪些人是如何倒在棒喝下的,也深知哪些如今走红诗人当年的种种行状。我读到了五十年新诗的一页页史迹。或许我的这些感受与想法已成为落后的东西,如今一些评点诗史的大家,我真怀疑他们并没有认真读文本,真正进入历史的内腔。我希望他们比我更清醒,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他们不是不动感情。事实上我的确也看到少数选家的相当严肃的选本。不多,但不是没有。

这是我的想法,事实证明这是近于天真,近于迂阔的设想。五十年诗选的选目,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完美纯正。

我几乎又要辞职不干!两年前当鲁迅文学奖诗歌评委时,我愤而辞职过一回,后来得到一定的谅解,但心里留下了沉重的阴影。这一次,我忍着了,没有发作。但我更深地理解了人生的复杂,以及我个人的弱点。总之,选编得远不满意,可以说相当令人难过。我对不起历史,对不起我热爱的一些真正的诗人!是诗之外的因素所致。但愿历史能在将来弥补这个遗憾。我相信会实现。我拟定的选目经过一次严格的论证与审查,有十来个有实力的诗人诗评家参加,虽然是个应有的过场,却也并非马马虎虎。我很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对一些重要诗人提出我个人的评价,认为过去的评价不完全准确。有几个诗人(如陈敬容、昌耀、西川、欧阳江河、张烨……)我第一次深入认识了他们的诗。有几位影响大的诗人,我过去的认识不全面,人家还是写出一些精美的好诗,并非没有一首好诗。而另一些(不多)过去评价高的老诗人,我却觉得陈旧(比起年轻一代的诗人),我几乎一个诗人一个诗人地抚摩了他们全部的诗句。我真切地看到有些诗人的高尚品德,也看到了另一些诗人虚伪。我也痛苦地看到我自己的许多貌似刚强,实则软弱的表现。

人们以为我很顽强,实际我常常处于胡涂的不清醒的状态中。有时我表现得很不冷静、租糙、不成形。我这一辈子已不可能修炼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的诗也如此。但是,我所承受的这些苦痛,我生命中形成的无法愈合的无以数计的创伤,我的单纯的愚昧、美丽的幻想,我的这一切一切,正可说明历史和人生一直如此严酷和真实。我的值得自慰的“美德”是没有回避与溃灭,为此我承受了极大的灾难。而痛苦与灾难,却多情地教化了我,使我真正地重新获得一个人应有的品性,“重新做人”,多么快活!上面这些感悟准备另写一篇文章,题目就拟定《重新做人的快活》。谁知道能否写成。

今年(1999)我有两件大事,一是我与武汉出版社订了合同,写一本散记,主要写牛棚到干校的这十年的经历,要细细地忆述几位人物,如雪峰、老聂,还有郭小川,还有另几位作家.当然主要写我个人的经历。我有信心写好。另一件事是,答应河北教育出版社编我的“文集”,初步想编成四本或五本:两本诗,两本散文,一本诗话诗论以及其他。我这一生写的太少,十分愧疚不安。自传远远还没有完成。

希望今年我不生病,顺顺当当完成上述两个人生课题。

听到我兄不久前又病了一场,心里非常惦记。只愿我兄的身体和心情平平安安,不断地写出新的文章,还有诗。

越写越乱,就此打住。

祝春天快活!

愚弟牛汉1999年2月27日

致艾砂、乙亚(1999年2月2日)

艾砂、乙亚诗友如晤:

近好。

本月23日手书收悉。《香稻诗报》收到已有多日,编者和作者里有不少熟朋友,看了倍感亲切。当今的诗歌界正缺乏你们这种朴实纯正的创作风气。诗报此刻不在手边,记得刊有王尔碑、木斧等的小诗,见诗如见人,真切地听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声息。我怀念这些久违的远方的诗友们。诗本该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牡丹》近几年没有见过。刘以林文未读,不敢妄加评说。与刘文同时刊出了我去年在一次诗会上的即兴发言,文本无误。“爆发”一词是唐晓渡先我而讲的,我赞赏这个具有强烈动感的词。这个词,并非“后现代”诗人新创。从古至今,不论中外,有不少诗人的创作实际显示的势态,都能从“爆发”一词去联想和把捉其艺术个性。它,就我的体验来说,是从里到外,从下到上,从近到远,有时什么都不顾的狂奋不羁的那种诗情。杜牧序李贺歌诗,说李诗“鲸吸鳌掷”、“牛鬼蛇神”,李诗创作的奇特的情状,似与“爆发”的内涵相近似。法国诗人瓦雷里称之为“精神振荡”。不知二位有何看法?我的一些诗(不是全部),就是从内心(生命深处)突然爆发出来的,是久久沉聚和冲荡在胸间的无法再抑压的情绪,它多半是地火似的灼烈。不可能一丝一缕吐诉而出,是不由己(诗人)的一次性发作。过去在一些说诗的文字里,我表白过我的这个创作经历。有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是,发自生命的创作的爆发点是如何出现的,须进行深人的审美的探究。我不谙理论,我只晓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的难点。

我的《华南虎》《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麂子》等小诗的创作过程,与上述的情况非常的一致。有些诗,有些诗句、情境与词语的出现,不是作者技巧地思考出来的,它们仿佛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第一次听到的共鸣,大概就是常说的“神来之笔”吧?

以上这些随想,仅供诸位参考。我常常说傻话,这次又很痴傻。

视力极差,字迹不清,请见谅。

春安

牛汉1999年2月27日

致韩小蕙(1999年12月15日,北京)

小蕙:

你好!

好久未向《文荟》投稿,有愧。

今年一直过得不轻松,编了三本诗选:两本为五十年诗选,一本是《新诗三百首》。作家出版社那本五十年诗选已问世,编后不顺心,该人选的佳作奉命删汰,而不该人选的劣诗却塞了进来。但有三五个人的诗我坚不收入,最后向我让步,他们深知我的脾气,看来脾气不能没有一点。其实,这绝不是什么脾气,是一个严肃的是非问题。另一本五十年当代诗卷正在写序文了,一时尚不能问世,这套书总主编是季羡林前辈,我为诗歌卷主编,这本诗请林莽、刘福春担任副主编,在三本诗选中编得较为满意。《新诗三百首》是我与谢冕充任主编,有二十几位编委。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行,下月10号可问世。序文是在三五天之中赶写出来的。写得过于“个人化”,与常见的大型选本之序文的规矩相去甚远,我不善于写那种具有权威性与教化意义的大文章。但我自认为写得真诚,尽力排除了流行的正确的套话。

真希望这篇序文能在你主编的《文荟》刊出。这序文我以为并无什么违碍的地方。请你审正。如能采用,盼能尽快见报。不用,请退还我。

这序文十分不好写,采用随笔来写,也是一种“狡猾”的手段。但文字并没有直接批评那些仇视当前新诗的人;可也不能写一句违心的话,只能说真话。

匆祝

文健牛汉 1999年12月15日

同类推荐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优雅地生活

    优雅地生活

    幸福是什么滋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尚未尝过,尚未感受到,或是你早已遗忘,请走进本书吧!本书收录了作者精心雕琢的作品,他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渲染,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温暖和感动的人和事,一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触动人性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根神经,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
  • 张闻天译文集(上)

    张闻天译文集(上)

    这些译文,大多散见于当时报刊,因为环境复杂,译者不得不常常更换笔名,有的译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公开发表。由于编者们的努力访寻、搜集、整理,今日终于产生了这个译丛。我可以想象编者们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中求索、考证的辛劳。这种填补空白的文化积累工作,其功绩是不言而喻的。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热门推荐
  • 末日无期

    末日无期

    有时候,我们都在排斥着自己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怎么逃避,它都会换着一种方式再次摆在你的面前让你面对,我们或许会从一两件事上体会到成长一星一点的意义,但真正的长大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经历。
  • 我的绝色嗜血王妃

    我的绝色嗜血王妃

    前世,她被人背叛,这一世,她要精彩的活下去!
  • 乱世殇璃茉

    乱世殇璃茉

    在几万年前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天我们将回到过去鉴证那奇迹般的战火时代。
  • 娶一赠一,老婆别闹

    娶一赠一,老婆别闹

    新文:十年如故,裴先生你火了(文名暂定)http://novel.hongxiu.com/a/1285510/喜欢的亲可以先加入书架,等过段时间填坑。腹黑教主裴靖远的故事。。。暗恋三年,结婚一年,还是逃不开离婚的下场。“这是给您的一点补偿,总裁希望,您永远不要对第二个人提起这段婚姻。”大雨,高烧未退的她被赶出别墅。五年后。再度重逢,他依然高高在上、万众瞩目。而她,跌落尘埃,曾经的乔家大小姐为了一千块,带伤追贼跑了六条街。“乔默,你这又是演哪出?”......醉酒,他不顾她的意愿将她强留在房间。翌日,他冷漠的拂过她小腹上的伤疤,眼底蕴藏着万年冰川的寒意,“我记的五年前我并没有碰过你,别告诉我,这是子宫肌瘤留下的。”乔默倔强的仰着头,“是,我生过孩子,剖腹产。”一个月后,他与夏家千金的婚期被提上日程,第二天,关于他和她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慕锦年,你什么意思?”他将她抵在昏暗的楼梯上,“告诉我,乔乔是谁的孩子。”“与你无关。”“乔默,我等你主动告诉我,但记住,我耐心有限。”翌日,报纸上登出了她和他出入酒店的照片。
  • 各自安生

    各自安生

    与黑衣组织对决终于结束,生活依然要走下去。有些人仍囿于剧情的影响走不出困局,有些人却决定放手远离。男主角不是只有热血的侦探少年,女主角也不应千篇一律是温柔的天使少女,感情更不只有青梅竹马的模板公式。我想写的是四年时光所带来的改变,以及那些从未改变的初衷与坚定。脑补有,OOC有,CP不定,慎入。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 蜉蝣三十四区

    蜉蝣三十四区

    〖一名人类军官的月记〗2017年1月外太空生物于1月13日入侵地球,1.13入侵炸毁了整个南非,它们在南非上空约1500处建立了军事基地——『蜉蝣』。1月18日UNA组织(对抗外来生物的世界组织)成立,在全世界范围征兵,并且在原有的普通兵种上,新建立了黎兵(Asunne)与夜兵(Direy)。UNA将入侵的外星生物称为阿比亚(Arbea),阿比亚的入侵拉开了人类与外星人第一次战争的序幕!而战争背后的的阴谋究竟是……
  •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大辰时代之醉陌泪晨

    天地何用?唯有热血最强!天下英雄谁敌手?醉陌!!万里山河!她一笑,化作绕指柔!男人的梦。唯一的泪晨!风际会,战云漫天的乱世,他们前生注定的不死情缘,今此用天下人的历史去续写——
  •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暖阳倾城

    暖阳倾城

    失去的本就不属于自己,只要珍惜自己真正拥有的便好,未来很美好,因为有你陪我一起看尽世间的暖阳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