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1900000101

第101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17)

2. 三摩钵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三摩钵提”意译“等至”、“至等”、“正受”等,亦属“三摩地”,指注意力已令心理无高下波动和昏沉亢奋地平等运行。此处特用来解释,以所悟的圆觉心,觉知“心性及与根、尘”,即身心与环境,皆是幻化;于是以幻止幻,运用幻化去开悟幻化的众生,由此发明内心的“大悲轻安”,普行菩萨行。由于菩萨行幻,知是幻故,可以不受幻相约束,但却能增长和圆满菩萨行,所以将幻化比之为长苗之土。

其实这里用的全是隐晦的语言。它所谓的起幻行幻,实际就是一般大乘佛经讲的菩萨大悲,以及由大悲推动的菩萨行。在修习过程,是在证得“根本无分别智”之后,遍及尘世一切方面的具体运用,一般名之为“无分别后得智”。上述经文证得的圆觉,相当于“根本智”,此处之起幻行幻,相当“后得智”。

3. 禅那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禅那”略称曰“禅”,是稍习佛教的人都懂得的一个概念。这里的解释也与一般不同,它是把禅那视熄灭一切差别的观念来使用的。按理,起幻行幻已经含有无差别的意思,但幻相还是以有差别为特征,此无差别似乎是回归圆觉自身,但却外化为可受用的“世界”和“身心”,身心世界虽在尘域,却又不受烦恼涅槃等差别的扰碍。由此发明内在的“寂灭轻安”,即是灭除一切差别而令妙觉随顺,与寂静境界的合一。

以上三种方便,皆以“轻安”为鹄的。此“轻安”是一种身心轻松安适的心理状态,表示不论运用何种方便,都不要当做负担。由此结论:“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亦称“究竟涅槃”。

上述三法门可称作“圆觉门”,要进入此门,还需另外的方便,名曰“依于未觉幻力修行”,由此可以从“未觉”通向“究竟觉”之路,总称“二十五种清净定轮”,包揽了《圆觉经》提倡的全部“止观”。其核心内容是修习上述三法门的不同配置。譬如:(1) 单修奢摩他;(2) 单修三摩钵提;(3) 单修禅那;(4) 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5) 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6) 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7) 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8) 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9) 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0) 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11)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12) 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13)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14) 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5) 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和禅那;(16) 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禅那;(17) 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奢摩他;(18) 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19) 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20) 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1) 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22) 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23) 齐修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24) 齐修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于是最后,(25)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很明显,这些内容已经包含在上述的三种修习法门中。可为什么还要搞出个“二十五轮”来,繁琐而贫乏,与整体经文的简明如此不同?这与其静修的特殊方法有关,如经谓:“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唯,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应“渐修”者,“顿悟”者是可以言下便悟的。

四、 世界之性与幻、一与多、不动与动的统一

“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这是《圆觉经》画龙点睛的话。“圆觉”是“净性”,“现于身心”是“幻化”;性即是“一”,幻即是“多”,一即是“不动”,多即是“动”——这众生同一的净性,随众生各自类属而呈现相应的身心特征,差别无数,而它们统统是虚妄幻化的产物。因此,幻与性、多与一、动与不动,就不是绝对隔离、绝对对立的。佛说: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认为既有的身心乃是“实有”,这是愚痴者。佛针对这类人,指出你这“身心”是“幻”是“垢”,对修习达到远离幻垢者,说名“菩萨垢尽”。把实有、幻垢和离垢对立起来,把愚痴者和菩萨对立起来,都是祛病方便之言;若真的实现“垢尽”,“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垢既然没了,说净者也就没了:人、法全无分别,世界就变得一片清净。经谓: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如是“六根清净”,乃至“六尘清净”,四大、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悉皆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等“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佛法清净。故也可以这样说: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由此一切清净,推知“一切不动”;由此“一切不动”,推知“觉性遍满”。结果是: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个“光明遍满”无疑就是《华严经》描述的华藏世界的境界了:一切浸沉在光明普照之中。此处则是“觉成就”者的境界——觉者(佛)眼目中的世界,但行动于其中的,已不是虚幻的来自十方的诸佛和大菩萨,而是生活在现世界中的“菩萨”们: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因此,觉悟就是确立了无差别观念,并以无差别观去认识世界,去处世应事,此谓之“缘觉普照,寂灭无二”。就此而言,经文并无别样新意。但它强调,这种境界当下众生即可以做到,因为众生“本来成佛”,这比其他经籍更加突出: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这番言语,在表达什么呢?至少顿悟者可以这样解读:一切佛教修习,全是多余的。唐宋涌现出的许多禅宗大师自由放任,就是榜样。

东晋以来,凡涉禅的经论无不叮嘱防治禅病。相比《起信论》、《楞严经》等,《圆觉经》所治的禅病,重在避免“邪见”,慎重选择“善知识”上。佛说: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这整段话,是为“善知识”及其“正知见”树立样板的,内容则是《维摩经》的翻版;而要求无条件地供养自己的法师(禅师),不论他是如何现诸尘劳、种种过患,则是《般若》经类的一贯主张。但这样的善知识,必须没有下列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此中“作病”和“任病”,是出于对“圆觉”不生不灭又为生灭之所依的性能不解造成的;“止病”和“灭病”是对“圆觉”作了二乘的理解造成的。经文要求,既不能过分属意于随顺圆觉而行,又不可以放任自流,不随顺圆觉而行;至于息念和断惑,离圆觉更远了。

五、 附记

宗密在调和宗(禅)教(经)关系,将华严与禅宗统一起来方面,是个开创式人物。他对《圆觉经》的疏解,则是这种调和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圆觉经》实际意义的一把钥匙。裴休的《大疏序》说:“禅师既佩南宗密印,受《圆觉》悬记,于是阅大藏经律,通《唯识》《起信》等论,然后顿辔于《华严》法界,宴坐于《圆觉》妙场,究一雨之所沾,穷五教之殊致,乃为之疏解。”此说也可以看做《圆觉经》体系的思想来源:《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和《华严经》是它的主要参照系。其中未及《楞严经》,其实《楞严经》也不缺少这些资源。

裴休的《大疏序》,表达了宗密对《圆觉经》的理解,这对于我们今天把握《圆觉经》的思想特质和文章色彩,颇有帮助,值得一读。

同类推荐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我的皇后(下)

    我的皇后(下)

    在江湖中靠赏金为生的凌被卷入金陵世家钟家的血案中,从中解了一个在江湖中新崛起的帮派凤来阁,并和钟家大小姐钟无杀以及凤来阁的首脑之一慕颜一起,揭发了这起血案的真相。就在此时,凌见到了凤来阁的阁主白迟帆,惊喜发现白原来就是并没有丧生的萧……
  •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世界十大文豪)

    高尔基(1868~1936)是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纪元,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腹黑三小姐

    腹黑三小姐

    墨兮兮,一个典型坏女人,看到美好的东西总想要破坏。一朝穿越,原身的懦弱、草包全部消失,凤凰浴火重生,她秉承“拿了我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的原则,誓不做别人中的好人,只愿做无愧于自己的逍遥人!
  • 碧宛清如初

    碧宛清如初

    你说师父为什么这么漂亮?呸,是倾国倾城。嗯……基因问题,师父上辈子铁定是楼里的花魁!你说二毛为什么有耳朵和尾巴?嗯……卖萌专用,下次再看见他抓自己尾巴就给他剪掉!你说团子为什么老想回天界?嗯……一定是他想带二毛回去见公婆,男男拜堂成亲!小碧啊,我待你不薄你居然这样说我!小碧……人家的尾巴这么漂亮,你舍得剪吗?小碧,我都说了我是公的!!!我不是断袖!(其实本文内定有两个名字的,一个叫碧宛清如初,一个叫月夜清昙~)
  • 穿越之逗比嫡女记

    穿越之逗比嫡女记

    她是二十一世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市民,却无意中穿越成古代将军的嫡女,上天似乎有些太眷顾她了吧!前世穷的掉牙,今世富可敌国,还有美男子相陪伴,这是走了大大的狗屎运的节奏啊!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七曜

    七曜

    异世之路,她走的坎坷却坚定,只为那痛彻心扉不再重演。可是有一天,世所罕见的天赋,和足以傲视的实力,却在一夕之间全部变成了笑话。曾经的努力,曾经的崇拜,曾经以为的世界,不过是可笑的坐井观天。那些俯视着他们的人啊,是否正讥笑着他们如同小丑般的表演。不要流泪,因为对内心来说,那是身体的败北。不要彷徨,因为不管是什么,都无法改变你的世界。不要害怕,因为命运的轮回,就是最深的羁绊。世界七分,五司式微,退居幕后,由苍执掌七曜。千年之前,廷乱起,上三界封闭,主世界纷争不断,放逐之地自身自灭,恶渊中的神罚谷裂,虚妄界再现时间。忒拉奇山顶的钟声已经敲响,以鸮之命,挥下手中的刀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只尺仙涯

    只尺仙涯

    一部偷盗天地气运的法诀,一方聚集无数武技的玉尺,一个孤独修行的少年……郑禹在被逼上绝路的时候选择接受了这样的传承,在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修炼速度的同时,他也渐渐的发现了这部法诀的弊端!父亲的叛军之谜,蛊教的出身之谜,仙兽的化身之谜。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呈现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却在强大与孤独的夹缝中煎熬着……他到底会怎样抉择???!!!
  • 隐藏职业克星

    隐藏职业克星

    隐藏职业克星!功能一:对隐藏职业(玩家/npc)的伤害增加十倍!管你是龙战士还是龙骑士,都得被我踩在脚下!功能二:达到指定级数后,在特殊情况下击杀隐藏职业(玩家/npc),可获得当前的职业的部分技能!从此以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功能三: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人情世故、应酬与礼仪,我们编著了这本《二十几岁要懂的应酬礼仪》。本书挑选了一些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人情,懂得世故,通晓基本的应酬与礼仪。本书除了阐明一些道理、点明一些现象外,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帮助我们提升交际应酬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我们不仅能轻松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帮助,也能消除他人的嫉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希望本书能给迷茫的人们一点启示,给还沉浸于美好幻想中的人们一些提醒,给不知所措的人们一些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