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2800000013

第13章 译事(1)

杨宪益是以翻译工作立身于世的,他一生的最大成就也是翻译,所以在任何地方、出自任何人之口的对他的介绍,排在第一位的,就永远是翻译家,著名的翻译家,其次才是学者、诗人等等别的身份。

杨宪益虽然译作等身,但他并不愿意把译事看得过重,晚年接受采访时他还说:“翻译没有什么,翻译就跟做木匠一样”。甚至于拒绝翻译家的称号,说,也许有人是翻译家,反正我不是翻译家。谁要做翻译家——有人愿意当,闹得很热闹——让他去做好了。杨宪益如此,固然是谦虚,但也并非完全是虚言。如果当时生活道路的选择可以随心所欲,如果生活可以重来,他不会选择将翻译作为一生的主业,这就是他“谦虚”的真正原因。

1.与卢冀野的友情

杨宪益翻译生涯的正式开始,大概要从他被梁实秋请到国立编译馆去算起。

杨宪益入编译馆,介绍人是学者、诗人、江南才子卢冀野。那年戴乃迭不被中大分校续聘,杨宪益很生气,当然他也不可能再愿意接受该校的续聘。他们的一位姓张的邻居,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先生,新创办的贵阳师范学院本来要聘他去做英文系主任,可他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再跑远劳力费神,就来问杨宪益愿不愿意代替他去做那个系主任。杨宪益想了一下,同意了。

杨宪益与贵阳师范学院一接触,就像遇到一个一见如故的人,简直无处不满意:中央大学分校地处农村,他妹婿陶醉的田园风光,在他却觉得踏着泥泞的道路上下课实在讨厌,而贵阳师范是在城里的;中大分校的政治气氛太浓,贵阳师范浓的是学术气氛;在他看来中大分校只有一些好教师,但没有优秀的学者,而贵阳师范却有一些学识渊博、很有教养的教授。总而言之,他说:“从重庆来到贵阳,我似乎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代:再也没有政治阴谋,没有流言蜚语。”

在那些与杨宪益颇为相得的教授中,中文系主任尹石公与他特别要好。他与杨宪益一样,也十分喜欢中国古典诗歌,他还定期与校外当地的一些学者举行诗歌聚会,杨宪益后来也加入进去,偶然与卢冀野相识。卢冀野年长杨宪益十岁,对他很赏识。

当时在重庆北碚,还有一个国立礼乐馆,可以说是国立编译馆的兄弟文化单位,卢冀野在那里做顾问。杨宪益到国立编译馆任编纂,住的宿舍是礼乐馆的一个小楼,也是卢冀野给他安排的,与两位音乐理论家杨荫浏、杨仲子合住。三人既都姓杨,杨仲子取古语“三阳开泰”之意,笑称这座小楼为“三杨楼”、“三阳楼”。杨宪益说那几年是他一生中除了牛津大学留学以外最愉快的时光,工作环境也舒心,与生活在周围的朋友相处也很好。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妻子陈廉方曾经做过杨宪益儿子的书法老师,她家住在北碚附近的小镇天生桥,当时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她回忆了最初见到杨宪益夫妇的印象:

“在靠近北碚的那段公路上,我经常会遇到一对在散步的异国伉俪,他们边走边谈,总是面带微笑。男的穿长衫,女的是外国人,穿的却是布旗袍,十分朴素。因为她是外国人,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由此也可见杨宪益夫妇当时的物质生活虽然清苦,毕竟还是安逸的,心情不错。

杨宪益与卢冀野的友情一直持续到卢冀野逝世。他们在北碚,经常来往,读书,喝酒,吟诗。那时,杨宪益翻译之余,常将他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感想及考证分析而写成的文章投给报刊发表,卢冀野的鼓励使他写得更有劲。

后来文章多了,他把它们合成一集,1947年就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零墨新笺》还是由他的卢兄给取的。

卢冀野还给杨宪益的一本翻译苗族的创世史诗取名为《苗本事谣》。他俩还合作翻译过印度古代剧作家迦黎达沙的《沙恭达罗》,那是一本英译本,卢翼野不通英文,但对此书很有兴趣,于是即由杨宪益口述,卢冀野执笔整理,译成中国传统式传奇。工作进展速度很快,只几天便完成了,由卢冀野取名为《孔雀女重合金环记》。

1951年春,卢冀野因病逝世于丁家桥铁路医学院,年仅46岁,杨宪益曾前往悼唁。1996年,卢冀野家人为他印选集,女儿特地从南京到北京,请杨宪益作序。杨宪益欣然应允,在序言中深情回忆了他与卢冀野的友情,称卢冀野为他“半个世纪前非常要好的老朋友”。

2.在国立编译馆

杨宪益到了编译馆,梁实秋问他,想译些什么?他的回答凸显他的个性,令梁实秋不禁莞尔,竟是:“随便。”梁实秋想了想说,《资治通鉴》至今还没有英译本,你是否就来译它?杨宪益答应下来。

杨宪益与夫人合作,翻译了《资治通鉴》从战国到西汉的部分,翻译了《老残游记》,翻译了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与《彷徨》,翻译了当代诗人艾青、田间等人的诗,翻译了当代戏剧家郭沫若、阳翰笙等人的戏剧作品;汉译作品有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代表作《伊利亚随笔》中的两篇,爱尔兰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格的几部独幕剧,英国骑士派诗人罗伯特·赫里克以及其他英国近代诗人作品。

工作之外,杨宪益还翻译了陶渊明、李贺等人的诗、温庭筠的词、唐代说唱佛经的底本(变文)、从佛经典籍《法苑珠林》里选出的梁武帝时代沈约、范缜等人有关“神灭论”的辩论、苗族神话叙事创世诗等古籍。

杨宪益的小妹杨苡后来回忆起杨宪益夫妇翻译时的情景,非常生动:

“他们是一个人对着书不停地打着字,一个人不停地念着,有时两人各自坐在书桌前埋头写着,有时他们又拿着书本在严肃地讨论,我早在40年代就曾看见我哥左手捧着一卷线装的古书,右手用手指顺行一行行地往下溜,嘴里用英语飞快地口述,我嫂嫂不停地打着字,好像他们在比赛速度,有时停顿一下,但很快地又在埋头‘比赛’。这样就完成了他们的初稿。我也见过杨宪益独自坐在书桌前,眼睛看着左手旁边一本中文书,

右手一只手指在打字,这样就打出译稿的初稿。初稿出来后,两人反复研究推敲,修改,辩论,往往反复多次,最后由乃迭打出定稿。”

1947年,杨宪益的英译本《老残游记》由南京独立出版社出版,翌年,又由伦敦Allen and Unwin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近代英国诗抄》。总是因为战乱,杨宪益又与他人译了《资治通鉴》的南北朝部分,就未能继续下去,后来也未见出版。

抗战胜利后,国立编译馆回迁,杨宪益偕妻子来到南京。在此他们一直待到解放。

1950年,出于对外文化交流的考虑,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局长洪深建议创办一个外文版杂志,向西方社会系统介绍中国文学作品,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扬也极表支持,即由刚刚从英国回来的作家叶君健负责筹备。

1951年10月,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创刊,受叶君健之邀,杨宪益夫妇开始为该杂志提供译作。杂志虽然名叫“中国文学”,但实际内容却是“中国文艺”。文学之外,还有古今绘画,只不过文学的内容更多,除了译载新中国看重的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有译自《诗经》以来的古典作品,还有一些译自国内报刊书籍的文艺评论。

这年,杨宪益自称给他一生留下美好印象的国立编译馆被撤销了。

3.独特的翻译观

杨宪益的翻译生涯自国立编译馆正式开始,“非正式”则始于他的中学时代。那时他一度非常喜欢读外国作家的作品,因喜欢而读,因喜欢而译。最初是把一些外国诗歌译成中国旧体诗,有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弥尔顿的诗,有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朗费罗的诗,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诗,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的片断。

杨宪益第一次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译成英语,是在留学牛津后期。他在女友戴乃迭的帮助下,把屈原的《离骚》译成英语,而且译成在18世纪英国诗坛占主导地位的“英雄偶句诗体”,并且特别模仿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的诗风。

英雄偶句诗体又称“英雄双韵体”,与中国讲究对偶的古典诗歌形式相近,特点是每行由十个轻重相间的音节组成,每两行押韵,隔行换韵。这种押韵方式不但使形式整齐美观,而且音调抑扬和谐。

杨宪益这样做虽属别出心裁,但也并不奇怪。他对中国古典诗歌情有独钟,自然容易接受和喜欢英雄偶句诗体。虽然不奇怪,但是译者仍然显得大胆,以至于上世纪50年代初,杨宪益的《离骚》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读到后,幽默地说杨宪益的译文在精神上与原著的相似程度,可以用一只巧克力做的复活节鸡蛋与一只煎蛋卷来相比。

杨宪益听了,哈哈一笑,并不以为忤,但后来他在翻译中也就不再采用英国格律诗体,而改用自由体了。原因却也不是他认为不好,而是觉得“吃力不讨好”。

除了《离骚》,杨宪益在这期间还翻译过屈原的《九歌》、《招魂》,翻译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翻译的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发表在牛津大学的一个学生杂志上,还翻译过鲁迅的《野草》、《阿Q正传》。

1952年,杨宪益到北京参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此期间见到了外文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刘尊棋。当时,该社刚刚从中国文学出版社手上收容了《中国文学》杂志,刘尊棋便当面向杨宪益发出了邀请,请他去做外文社的专家,一来支撑《中国文学》,二来计划系统地翻译中外文学名著。

随后,杨宪益夫妇从南京迁至北京。他们在北京的第一个的家,安在了东城区的南河沿十一号。河沿,北方话是河边的意思。南河沿的意思并不是南河边,而是河的南端的岸边。河即原来的御河,是元朝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的故道。北京到处是古迹,这对于喜爱中国历史文化的杨宪益夫妇来说,可谓适得其所。

1952年《中国文学》只出了一辑,上面有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鲁迅的《阿Q正传》;在1953年的《中国文学》上,载有戴乃迭翻译的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年年底,杨宪益和文艺界、科技界人士应邀会见毛泽东主席。

杨宪益是一位生活态度相当恬淡的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恬淡表现得相当彻底。即使在他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也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因自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精力付之于某件事情,就把那件事情的价值看得过重,说得过重。

1993年,香港大学同时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特里莎修女、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杨宪益三人名誉博士学位,称赞杨宪益“对开拓学问知识和人类福祉有重大贡献,在文学和历史学上有杰出的成就”。

应该说,社会对于杨宪益的成就有目共睹,也有口皆碑,但当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主持人就此询问他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成就时,他的回答可以说是极其轻描淡写,他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什么事都做了一点,但都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绩”。

主持人显然不肯接受他如此简单的回答,认为他过于自谦,于是进一步点明他英译了很多中国古典作品,并且高调赞为“可以说这是一桩功德无量的事情”。换了个人,也许会欣然笑纳,会微微颔首。可杨宪益却仍然不肯有一点点顺然,说:“我在翻译方面做的事情也很少。比如说国家外文局希望我翻译一百种古典名著,我大概也就翻译了三四种。”故意避重就轻,用数量来冲抵主持人所说的价值。

杨宪益如此,并非故作谦虚,因为这与他平时的一贯为人相合。

那天毛泽东接见他们,跟每个人握手。轮到杨宪益时,周恩来给毛泽东介绍说,杨宪益同志译过《楚辞》。毛泽东于是问他:

“《楚辞》能翻译吗?”

“主席,什么东西都可以翻译,《楚辞》也不例外。”杨宪益不假思索地答道。

同类推荐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

    《克林顿:白宫外的总统》是作者在采访了150多位前总统的好友、同事和对手的基础上创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他的私生活内幕及其大张旗鼓宣传的人道主义成果,将带领读者亲历克林顿任内的最后时光,并一直追溯到他的妻子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台前幕后,让你充分领略比尔·克林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 不一样的胡雪岩

    不一样的胡雪岩

    胡雪岩身上存在着传统式商人常有的巴结权贵、骄矜浮躁、奢靡享乐等致命弱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打入冷宫。相反,鉴其兴衰沉浮,察其长短优劣,正可使当代商家引以为戒。
  •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

    文章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108影响人类的著名人物》精彩书集。
热门推荐
  • 可爱少女遇见花心男少

    可爱少女遇见花心男少

    女主李亦彤,清纯可爱,花心男少:高铭,与女主李亦彤成为了一对欢喜冤家,其中黄婷婷,在这里倍受挫折,激怒后,便离家出走。遇上李亦彤,成为好朋友,共拍《夜蝶》这部MV,加入SNH48。
  • NPC生存指南

    NPC生存指南

    小说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巧合?为什么主角奇遇不断,各种危机为什么都是要等到主角赶到才能够完美解决?因为,这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罪恶都市,就是负责这一块的机构,也被称为平行世界的中转站。而之所以叫做罪恶都市,是因为这里的人,都是负责扮演反派的NPC。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更何况是穿越?别人穿越都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测漏,美女江山尽入囊中,再不济也有漫天神仙指点,最差也送神器什么的。主角王焕,穿越之后没有虎躯,也没有王霸之气,而是穿越到汉末,变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重走人生路。作为一个艺术生,穿越重生在汉末,白手起家造豪车,招兵买马征战天下。
  • 落生劫

    落生劫

    “劫”停止了旋转,像是古老的预言应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无数的人集结在它的面前,等候着——王的审判!
  • 九怒诀

    九怒诀

    一怒哭,一怒笑,痴癫本是人生道。一怒亲,一怒叛,佛理千古终难辨。一怒生,一怒死,念念心魔永不止。怒尘寰,怒苍天,再怒因红颜。
  • 宿主大人求求您

    宿主大人求求您

    悠然死了,她的灵魂飘了半天也没被鬼差领走,于是她想,自己是要重生呢还是穿越呢?结果以为得了一个系统,要进行的是快穿文,没想到自己才是系统!她只是一堆宝藏的看门人罢了。还得尽快找一个宿主,不然要被抹杀。天下有像她那么悲惨的孩纸吗?某系统:“宿主大人求求您,快做任务吧”某宿主瞥了一眼系统,默然不语。“宿主大人,其实,其实我可以以身相许的。”
  • 快穿之征服萌妻不用拐

    快穿之征服萌妻不用拐

    萧宸作为四大家族的继承者之一,并且是响当当的痞子。一场意外让他穿梭个个界面,完成界面任务,从此过上了不同的生活…………
  • 女人趁早要知道1:女人一定要学会说“不”

    女人趁早要知道1:女人一定要学会说“不”

    “坏”女人让人难以捉摸,充满活力,外表绚丽而内心坚强,她们是享有特权的女性,有着强大的实力,懂得如何在爱情的竞争中与男人成为平等的对手,她们既伶俐幽默,又锋芒毕露,却偏偏让男人们 如痴如醉。乖乖女没糖吃,“坏”女人有人爱。如果你想成为情场的“功夫熊猫”,把男人掌控于股掌,那么请从这一刻开始,和“乖乖女”说byebye!自信、自立是女人自强的前提。无论你长得漂不漂亮,你都要昂首挺胸地生活。牡丹虽美,但有人却嫌它张扬俗气;菊花虽雅,但有人却嫌它冷酷骄傲。只有自信、独立才是女人美的“妆容”。
  •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相识,相知,相离。伊子莫的命运好像逃不了这样的诅咒。爱,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她会这么的痛苦;被爱,本来是件幸福的事,为什么她会这么的内疚。她觉得对不起他们,她觉得对不起自己。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