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2800000009

第9章 与权贵相疏(3)

3.杭立武及中英学会

杨宪益对待杭立武,与他对待其他一些跟国民党走的人士一样,提起来大多不大恭敬,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杨宪益所站的立场。比如对罗家伦、张沅长,朱延丰,还有杭立武。他喜欢用动物来形容他们,罗家伦是熊,张沅长是鼬鼠或狐狸,杭立武则是一只兔子。

在自传中,杨宪益对待杭立武,已经较之对待罗家伦、张沅长算客气的了,还是说了一些好话的,比如说他英语口语不坏,很有教养,穿着得体等,可毕竟“坏话”说得分量更重。比如说他向人夸耀是拉斯基的门生;虽然人人称他杭博士,但杨宪益对他究竟是否拿到博士学位表示怀疑,尽管他在自传里也称杭为博士;与罗家伦等人一样,杭立武也“使劲沿着政治阶梯往上爬”;他的面容也富有戏剧性,“脸颊不时地会突然抽动一下”。

1990年6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了一本杭立武的口述自传《杭立武先生访问纪录》,那时杨宪益正在应意大利人之约写自传,不知他看到杭立武的自传没有。

拉斯基是英国著名理论家、政治活动家,社会民主主义和政治多元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1926年起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政治学。杭立武1925年进入该学院,攻读了两三年政治学,可见是有机会拜拉斯基为师的。至于杭立武在自传里说,他1927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担任名誉研究员,是受了拉斯基的鼓励,这算不算一种自我“夸耀”?杨宪益所指的是杭立武在自传里的这一自我“夸耀”,还是杭立武一贯如此,早在当年就喜欢对人作此自夸呢?杨宪益并没有明说。

相比之下,杨宪益对杭立武博士学位的质疑更实在一些。杭立武在自传中谈及留学生涯,也只提到自己获得威斯康辛大学的硕士学位,并未提到博士二字。但是在自传正文之后所附编者所辑《年表》中,却又写有:“民国十七年,获颁威斯康辛大学荣誉硕士学位,旋即返英。民国十八年,获伦敦大学颁授博士学位,完成学业返国。”常情下,口述自传成文后,不会不经口述者过目,正文与年表出现差异,令人疑惑,也令人玩味,很可能杭立武是喜欢旁人称他为博士的。

杭立武在自传中,称他在英国驻华大使蓝浦森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友好组织”——中英文化协会,时为1933年10月。

从资料上看,中英文化协会发起人有王世杰、王星拱、李四光、李圣五、周鲠生、杭立武、陶孟和、陈源、徐新六、梅乐和、张道藩、傅斯年、罗文干等50多人;前三届会长都是王世杰与一位英国人,总干事是石瑛,杭立武第一届时为干事之一,后两届为常务干事之一。当然这多半表明当时杭立武因为年轻,协会需要“望重”的人撑起门面,并不能证明协会就不是杭立武最初起意并且操办创立事宜的。

杨宪益在自传里写到杭立武,杭立武在自传里也说到杨宪益(误写为杨宪宜)。杨宪益写道,抗战胜利他们回到南京后,时任教育部次长的杭立武来找他了:“他跑来问我,能不能兼职担任中英文化协会的秘书长。他现在在担任协会秘书长一职,但部里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想让我——和他一样的英国留学生——代替他当秘书长。”

即使不论副部长的身份,算是老熟人,年龄也大过杨宪益十岁,都不大可能“跑来问”,不过透露出杨宪益对杭立武的轻视。在这一点上,杭立武与杨宪益的态度一致,“胜利后由渝回京……记得当时聘用一位留英同学杨宪益教授任管理员。后来发现他受共产党渗透利用,可是并没有做错事,我只有另找一位助理监视他。”在杭立武的叙事中,“贵”为秘书长的杨宪益被“降”为管理员了。而这管理员似乎并非一般印象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居然还有助理。态度使原本简单的事实变得怪诞。

杨宪益说他之所以接受杭立武的邀请,是因为他当时在南京,无安家之地,栖身之所成了一个大难题,而中英文化协会“有一座很好的大楼,楼后有花园”,他想将家安在那里面。

中英文化协会在成立后的第三年(1935)年初,在南京新住宅区北平路69号(现北京西路41号)购下四亩二分地,用来建造协会会所,确定建筑图案后,招标选定由仁昌营造厂包工承造,会所约于1936年建成。占地面积近35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750平方米,有西式楼房与新式平房各一幢,前者高三层,共14间;后者有4间,另有厨房3间。房子虽好,房间虽多,可是杭立武不同意杨宪益在里面居住,杨宪益只好另觅他处。

中英文化协会1949年迁往台湾,杨宪益为它工作即到此为止。据杨宪益回忆,协会里的工作人员连他只有四人:一名兼管财务的行政秘书,一名年轻的会计,一名负责收拾房子及其他杂务的园丁——不知这三人中,哪一位是被杭立武派来暗中监视杨宪益的。

其宗旨是“促进中英文化关系及中英两国人士友谊”。工作内容为:聘请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及介绍中国学者赴英国讲学;举行有关中英文化讲演,出版相关刊物;指导国内人士赴英留学、考察游历事宜,招待来华留学、考察游历的英国人士;设立图书馆,交换中英书籍;定期举行各种集会、游艺活动。

协会实行会员制,“凡我国人与旅华之英人士,对于两国文化有相当研究而感兴趣者,均可依照本会会章参加为本会会员”。协会经费来源一是会员交纳的会费,二是热心中英文化事业的人的捐助,三是两国政府及两国文化机关团体的补助。事实上经费来源除会员所缴会费外,多由教育部、外交部按期补助。

杨宪益的具体工作他自己认为很简单,就是差不多每个月为中国教授和会讲英语的中国官员以及外国朋友们(主要是外国使馆人员)组织一次报告会或鸡尾酒会,他还组织过一次古玩字画拍卖会。

解放临近,国民政府忙着大逃亡、大迁徙,社会一片混乱,经济也面临崩溃,许多有工作的人拿不到薪水,没工作的无人救济,大家都在挨饿。杨宪益所在的国立编译馆情况好些,编译馆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工资由教育部直接下拨。但职工们仍不免担心,哪一天会突然拿不到工资了。赵馆长已经不辞而别了,教育部会不会也拂袖而去呢?众人推举杨宪益为馆长,其缘由固然是杨宪益自己认为的“人缘好”,也是“人好”,大家才予以信任,但也不排除是人们知道他与杭立武的关系——杭立武在国民政府大陆倒台前“临危受命”,刚于1949年3月由教育部政务次长(1946年10月起任)升任为教育部长——寄希望于杨宪益在教育部的活动能力。果然,当编译馆的同事听说杭立武将赴台湾的消息后,便请杨宪益去找杭立武,请部长给编译馆“留些钱”。

杨宪益去了,到了杭立武的办公室,向他说明编译馆职工的生活窘困,请予照顾。杨宪益笔下的杭立武非常爽快,马上开了一张支票给杨宪益,而且数额不小,足够支付全馆人员三个月的薪金。接着,杭立武又热切相邀,说他第二天就要乘飞机去台湾,请杨宪益一家与他一同走,杨宪益婉言谢绝了。

实际上,第二天飞台湾的,可能只是杭立武的家属;那天杭立武起飞,也许并不是飞台湾,而只是飞离南京。之后他在西南忙着文物迁台工作,直到1949年12月,才由成都飞去台湾。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4月下旬,杭立武走后没几天。

杨宪益的自传里,写有那天杭立武劝他去台的一段对话,颇有意思。

杭立武说:“你是不是准备赶快离开南京?”

杨宪益回答说,他不准备离开,也许会待一段时间,看一看共产党来了以后情况会怎样。

杭立武说:“不过你应该知道,共产党是不会容忍知识分子的。我们已经获悉,就在几天以前,他们在北京大学开了专门针对知识分子的斗争会。”

杨宪益没有争辩,只是微笑着说,他不是国民党党员,共产党也许不会把他当成阶级敌人。何况夫人是英国人,所以她也不致有什么麻烦。

杨宪益在晚年,还清楚记得40年前他与杭立武的这段对话。

当他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不时有人问他相关问题,即是否后悔当初的人生选择,他的回答从来都很明确:一,他是中国人,理应生活在中国,理应同祖国一同赴难,所以他从国外回来了;二,国民党在当时,已经非常腐败了,所以他唾弃它。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艺妓卷)

    情说历代非常女性(艺妓卷)

    她们是沦落风尘的女子,她们是漂在水中的浮萍。她们满足了情场失意男子的情感慰籍,可她们却宛如一朵落花,再也上不了那个枝头。 她们拥有绝世的美貌。乌发如云,眉山如黛,肤如凝脂,明眸善睐… … 她拥有绝世的才艺。她们的舞姿曼妙如天外飞仙,她们的歌喉婉转各夜莺百灵,她们弹奏出来的曲子宛如天籁…… 不过,究竟有多少人能读懂她们的美?又有多少人能尊重她们的美?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原来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之义”。
热门推荐
  • 球途

    球途

    一个疯狂的想法,一个冲动的决定。胡绍将一群街头少年凝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和对足球的狂热,他们击败各种强大的对手,经历种种考验。最终成为一匹光耀世界的黑马,在足坛缔造出一个永世的神话。
  • 网游之我是叫花子

    网游之我是叫花子

    花童梓,26岁,十足的宅女!狗血的重回十年前,必将把游戏重写,玩玩游戏顺便调戏正太被反扑!“天冷了,小正太快来给姐姐暖床啦,手机号是XXXXXXXXXX”“姐姐,我就在你门口。”“真的?姐姐马上开门,等姐姐哟,嘿嘿嘿。”“呀,叶子希!我要退货!不要小正太了!”“已经迟了!”就这样花童梓被小正太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了……
  • 追随你是我的妻

    追随你是我的妻

    一场大战,身受重伤的她只能寄生,一切都被封印了。醒来时,没有任何记忆,不受家人喜爱的她在爷爷的帮助下得以继续读书,只是这一个个的“祸害”是怎么回事,现在盛产美男吗?女子不解的问,“我们以前认识吗?”男子冷酷邪魅的眸泛着柔光,宠溺的看着女子道,“你是我的妻。”
  • 星球开垦攒钱买枪

    星球开垦攒钱买枪

    很乱的文章。如果这样都能看得下去,那真是位了不起的人。谢谢。上一话的马呢?怎么消失了?类似这样的疑问如果出现了,说明您记忆力惊人。如果发觉某一话用词还行下一话却写得不及小学四年生,那是您语感好。如果看着看着发现什么跟什么都不挨着,本来已经结束的故事完全不加修改又接着重写,天上地下时空穿梭,僵尸操纵88炮,蟑螂穿着雪白道袍,所有东西包括垃圾桶都会开口说话,如果这样您都能抱着鼓励的态度看下去的话,真是心地善良。轻松搞笑异想天开,就几百字,而且第一卷每回都不挨着。其实把带O(∩_∩)O标志的几话看看就好。-----涂鸦流初段,大地伤迹。
  • 无影无踪

    无影无踪

    物理老师周华,正准备与未婚妻登记结婚,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周华突然发现未婚妻离奇失踪。一同消失的,包括她所有存在过的痕迹,经过反复寻找和思索,周华怀疑自己的未婚妻极有可能只存在于自己的梦境和记忆中。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周华在苦苦的追寻真相。。。。。。。。。。。。。本文是短篇科幻,1万字左右,文章短小便会精悍,我会努力斟酌每一个词句,给大家一篇好看的文章!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已完本!本书已完本!不知道是不是创世第一部真正完本的小说,哈哈。
  • 流年知我未老

    流年知我未老

    他是她的信仰,是她的动力,是她的执着,是她想要穷其一生追寻的背影,原以为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她一个人的独白。后来的后来,回首时,却发现在不经意间,她已经不再是一个人。
  • 鬼妻大人

    鬼妻大人

    民国五年,张二,被打发下山的半吊子神棍,在槐树村却遇到了他平生最难忘的事情——结识鬼妻,正是因为这鬼妻的身份,使得他从一个半吊子神棍走向了一个真正的道士。
  • 废柴召唤师之腹黑王爷追妻路

    废柴召唤师之腹黑王爷追妻路

    繁华的大街上,一老一少正投入地表演。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身旁出现一位气宇不凡、衣着华丽的男子:“老伯,请问这姑娘怎么卖?”“本小姐卖艺不卖身,你可以滚了!”某女双手叉腰,非常气愤地说道。“包吃包住,若你表现得好的话不仅有钱拿,还有房……”“真的?”某女两眼冒火花,激动地抓住男子的长衣袖。“真的!”最后,一老一少屁颠屁颠地跟在男子身后;就这样被拐了。
  • comgingsoon

    comgingsoon

    曾经的爱情不过是我们青春祭坛上的祭品:那些哭过的、笑过的、热烈过的都在激情的烟火过后烟消云散在黑色的夜空中......上一个世纪的恋人千僖年后在异国他乡重逢,他们之间那些没有完成的故事还会继续吗?曾经被爱情伤害过的女孩在爱她的男孩面前是否还会相信爱情?他们的结局又会是怎样?......
  • 不逝流星

    不逝流星

    穿越到修仙世界,没有功法,没有师承,唯一的亲人不久也羽化飞升。前世的经验在这里没有半点优势,我改怎么做?即便做一颗流星,哪怕燃烧自己的生命,我也要散发出自己的光芒。即便做一颗流星,闪过天际,我也要人们记住我的辉煌。那就做一颗流星吧!做一颗不会逝去的流星,让他们仰望才能看到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