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2700000006

第6章 衣

人类逐步告别用树叶、兽皮遮羞御寒的时代,发明了衣裳。我家三姊妹,因为家里穷,一件衣裳大孩子穿过后小孩子穿。我们姊妹互相感受过体温。那是贫穷的年代,也是温馨的年代。

1.我们姊妹三个的衣裳

我小的时候,商店里是没有成衣出售的。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根本就没见到过成衣店。在街上见到的都是布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婚嫁喜庆,谁需要穿新衣了,就到布店里去买一块自己理想的布料,然后到裁缝铺里去请师父做。双方约定一个取衣服的日子,到了那一天就有新衣服穿了。但遇上裁缝店生意好的时候,有不及时的,就要继续等。因为这个,还会出现顾客和裁缝店师傅吵架的事情。

但是,那时候并不是谁想要什么布料就能买什么,想要多少就能买多少的。当时是计划经济,什么消费都要按计划凭票供应,买米凭粮票,买油凭油票,买肉凭肉票,买糖凭糖票……总之,什么都要凭票购买,买布当然要凭布票了。

我记得布票的样子,大概是大手指宽窄的小花纸,上头印着“五寸”、“壹尺”、“贰尺”等字样。布票是按人头发放的,才开始是每人每年九尺五寸,后来增加到每人每年一丈四尺五寸。

因为布票少,妈妈不得不在我们三个孩子如何穿衣服的问题上煞费苦心——到商店去买布,总要事先打听有没有“尾子”布,因为“尾子”布料的布票可以打折,价钱也便宜一些。有很多人为了买到“尾子”布,与商店的营业员套近乎。

我们三个孩子的衣服,都是妈妈亲自动手缝制,从来不去裁缝店做衣服的。一件衣裳,姐姐穿了我穿,我穿了妹妹再穿,只要勉强还能穿,是绝对不会轻易丢掉的。妈妈常说,我们的衣裳是新穿三年,旧穿三年,缝缝补补又穿三年。特别是棉衣,补丁多了,原来是用什么布料做的都找不着了,但还在穿。

因为这样的缘故,妈妈总是给姐姐做新衣。爱漂亮是女孩的天性,姐姐当然爱穿有花色的衣裳,但妈妈给姐姐做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带漂亮花色的。我曾经为了总穿不上新衣,跟妈妈生气,妈妈给我念《朱子家训》里头的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是当时我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到后来稍懂世事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女孩穿花色衣裳蛮好看的,曾经问妈妈,为什么不给姐姐做花衣裳。妈妈笑而不答。

我一直到小学二年级,仍然穿姐姐的旧衣服;再到后来,姐姐要去湘潭老家服侍奶奶,妈妈才开始给我做新衣服,可是妹妹又只得穿我的旧衣服了。

有一年冬天,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穿着一件有小花的棉袄来上学,班上调皮的同学笑话他,他红着脸,不做声,很尴尬的样子。这时候,我终于明白妈妈不给姐姐做花衣裳的缘故。

2.我的呢子大衣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年冬天,母亲把父亲不常穿的一件军绿色呢子衣改制成我穿的大衣。我把这件大衣穿在身上,衣长超过了膝盖,感觉很合身,很舒服,也很暖和。

我穿着这件呢子大衣上学去,很有优越感,我想同学们可能会羡慕我的。因为同学中我还没见到过穿呢子大衣的。

但是,事实与我想象的相反,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有个姓陈的同学对我说:“你这件呢子大衣是你爸爸当伪军官的时候穿的吧?”那时候我还不十分明白“伪军官”是什么意思,我如实地说:“不晓得。”他接着神秘地对我说,他爸爸说我父亲曾经当过国民党部队的伪军官。

回家吃晚饭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和母亲。父亲紧绷着脸,没有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妈妈轻声地说:儿子,你不要听人家这样的话,你只管自己好好念书,自己把书念好了,长大了有真本领,就会有出息,你要争取每门功课都打五分(那时候学苏联,学生的成绩实行五分制),不管穿什么衣服老师和同学都会看得起你。

这是我少年立志读书的起始。从那时候起,我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认真读书,不理睬别人说三道四。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除了唱歌课,我的各门功课都是五分。后来上五年级、六年级、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至今母亲鼓励我发奋读书的话,还记得很清晰。

妈妈亲手给我改的那件呢子大衣伴我读完了小学,后来我长高了,不能穿了,就给妹妹穿了一两个冬天,就烂了,再也不能穿了。

3.我的第一双新鞋

小时候,不仅衣服穿姐姐穿过的,鞋子也一样。但是,我是男孩子,姐姐的旧鞋不合我的脚,我常常拖着鞋子走路,把鞋子的后跟都拖没了。因为这个缘故,我的脚后跟每年冬天都会生冻疮,每到次年开春的时候,脚后跟红红的,又肿又发脓,又痛又痒,尤其是到了晚上,脚在被窝里头暖和了,那痒啊、痛啊,简直没法忍受。

妈妈找来一种叫“凡士林”的软膏给我涂抹。还想了一个办法——在姐姐的旧鞋里边塞一些烂棉花,烂布条,告诉我如何穿,不要拖着鞋子走路,免得冻坏了脚后跟。

我看得出,妈妈特别想给我做一双新布鞋,只是苦于没有布料没做成。有一次,妈妈在给我的脚后跟涂凡士林时对我说:“儿子,妈妈一定会想办法给你做新布鞋穿的。”妈妈说这话时眼里噙着泪水。我对妈妈说:“不要紧,等天气暖和了就好了,我就能打赤脚上学了,我最喜欢打赤脚的。”

我以为我这么说妈妈就会高兴的,没想到妈妈听了我的话,眼泪终于流了出来。妈妈没再说什么,赶紧起身走开了。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终于给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新鞋的面料是青色的哔叽尼,鞋底有白色的出边,挺好看,又合脚。

我穿着新鞋去上学的那天,已经是临近寒假了。早上,天气阴沉沉的,但既没下雨也没下雪。没想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居然下起了大雪,不到半个小时,地面白茫茫的一片。

我望着白雪越盖越厚的路面,看看脚上的新鞋,心里犹豫不定,实在舍不得踩坏妈妈第一次给我做的新鞋。

眼看着天色渐渐地晚了,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离校回家了,我打定主意打赤脚回家——我脱下鞋子,戴好帽子,卷起裤脚,一路奔跑起来。

学校离家大概有三华里,我回到家时,父母亲正在等我吃晚饭。看我这个模样回来,母亲赶紧打来热水给我泡脚。父亲连忙起身制止。他说,这种情况不能用热水泡的,说着走到屋外,捧回一大捧雪,把我的脚放在他的大腿上,不轻不重地给我擦、搓,直到双脚发热才停下来。

吃饭的时候,妈妈又给我讲了很多道理,要我以后别再这样。她说,鞋子固然值钱,但总比不上身体重要,如果为了鞋子冻坏了身体,病了还要花钱吃药,那就更不划算了。

4.父亲的衣裳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似乎一辈子都没穿过新衣裳,尤其是请专业的裁缝师傅用“洋布”(那时候我们称机制的、需要用布票买的布叫洋布)缝制的那种“客气”的衣裳,我可以说没见过。

父亲去世时是夏天,那年我已经19岁。我特别清楚地记得,装殓父亲时,母亲给父亲找出平时不太舍得穿的土布衣裳,上身穿了两层,里层是棉花本色的衬衫,外层是自染的青色外套,都是那种旧式的布扣子。下身也有两层,一条短裤,一条长裤,都是自染的青色。母亲配合装殓的师傅装殓父亲。整个过程母亲都显得比较平静,直到装殓完毕,母亲才极悲痛地抽泣起来,继而大哭。母亲哭父亲一生的苦难,那些言辞,我至今都记得,但不能写出来,我太心痛了。某些特别的日子,比如清明、父亲的忌日,我会情不自禁地记起父亲穿得那么单薄离开我们,我的眼泪会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掉下来。

我用冬夏两个不同的季节来回忆父亲生前的穿着。父亲在世时,夏天经常会穿一件用蚊帐布做成的衬衫。因为那种蚊帐布只需两寸布票就可以买到一尺,父亲做一件短袖衬衫,只要三尺蚊帐布。就是说只要六寸布票就可以做一件短袖衬衫。夏天来临的时候,母亲花一尺二寸布票去买蚊帐布,给父亲做两件短袖衬衫,轮流换洗。父亲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蚊帐布短袖衬衫,风趣地说:咯号“褂子”穿着又凉快又便宜,还蛮好看的。其实那种蚊帐布寸衫既不吸汗,也不避炎夏毒热的阳光,更易变型,父亲如此说,不过自嘲而已。

至于冬天里父亲的寒衣,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一件起了很多皱的羊皮夹克,灰不溜秋的样子,从没穿过棉衣过冬。每年冬天一到,父亲总是叮嘱母亲说,要省下一些布票,给我们三姊妹多做一些寒衣,冬天小孩子坐在教室里特别清冷,要穿厚实一些。1963年的初冬,农村里已经收割完晚稻,田野里不时降下了白霜。有一天,一位邻居捎口信到我家,说我家有一个邮包。母亲让我赶紧到大队秘书手上去取。我仔细地看那邮包上的邮戳,有“湘潭·石潭”字样,我知道这是湘潭大姑姑郭庆云寄来的包裹。缘由是这样的,先年冬天,父亲曾经领着我和妹妹回老家湘潭。这是父亲1950年漂泊到益阳之后,首次回老家。我们父子三个到了大姑姑家。父亲照样是穿的那件破旧的羊皮夹克。大姑姑见了,很是心痛,但没说什么。那时候,大姑姑会做衣服,她默默地量了父亲身材的尺寸。次年的冬天,大姑姑就把父亲的寒衣寄过来了。我到邮局取回邮包,内有大姑姑亲手给父亲做的一件棉衣,一条棉裤,还有一顶人造绒冬帽。父亲穿上很精神。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父亲穿上新寒衣。当时父亲和母亲都说,大姑姑对我们真好,要我们姊妹长大后晓得回大姑姑的情。

2013年8月5日,大姑姑因病与世长辞。我与妹妹赶去湘潭向大姑姑的遗体告别,我跪在大姑姑的灵前,往事一件件呈现出来,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心中祈祷大姑姑能在天堂与我父亲相见。

5.一块“灯芯绒”布料

1969年临近春节的时候,大队分给我们生产队两件计划物资:一双长筒橡胶雨鞋;一块五尺长的“灯芯绒”布料。

母亲获得这个消息后,很想得到那段灯芯绒布料。因为那时候我正准备与国秀订婚,而灯芯绒是当时农村婚嫁最时髦、也是最紧缺的东西。要到了这块灯芯绒布料,也就有了给国秀的订婚礼物,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母亲当然特别地祈盼。但是,她很怕丢面子,不敢去找队长请求,就请外公去找队长讲讲好话。一天晚上,生产队里开会,人到得很齐。在正式开会之前,我见到队长招呼其他几个队干部到一边细声地商量了一下子——商量些什么,因为他们的话很小,我没听清楚。

正式开会了,队长首先引导大家学习了毛主席语录,有“关心群众生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几条,然后一本正经地宣布:“党中央、毛主席,上级领导十分关心我们贫下中农的生活,为了让大家过好革命化的春节,给我们生产队分配了两件计划物资,一双长筒靴子,一块灯芯绒。”队长咳嗽了一声,稍停了一下,接着说:“队委会商量了一下,这双靴子给陈折桂同志,灯芯绒就给再喜二爹的外甥吧,因为他外甥就要订婚了,大家没意见吧?”队长话音一落,就把那张盖有公社供销社公章的白纸条子给了我。看样子,队长也没有真要征求大家意见的意思,因为那时候物资实在是太紧缺了。当时我们生产队上还有好几个年轻姑娘都想得到那段灯芯绒布料,只因为队长抬出了“再喜二爹”,又经队委会领导集体商量了的,所以会场上没有人当面提出不同意见。

得到这块灯芯绒布的指标后,妈妈特别高兴,赶紧凑够了钱,把布料买回来。国秀来我家时,妈妈亲手给她量了身材,并亲手给她做了一件得体的衣裳。这件衣裳国秀一直穿到不用布票的时候。

6.穿西装的感觉

1985年,我担任大海塘建筑公司经理。市乡镇企业局组织乡镇建筑企业负责人去山东烟台参观学习,返回经过杭州时,同行的李昌港建筑公司经理戴启庭提议每个经理买一套西装。同行的9个人只有3个赞同,我是犹豫不决的。

当时我们看的店里每套西装40元,这个价格我还能接受,就是觉得这洋装从没穿过,穿在身上感觉别扭。但在同伴的鼓励下我还是买了一套。那西装店的老板还送了我们每人一根领带,一枚领带夹。

那时候,我像所有的人一样,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四个口袋的“国防服”,颜色也很单调,不过青、蓝两种。记得当时有一个传闻,某县新来的县委书记是省城下派的,第一次登台作报告穿了西装,系了领带,结果招来很多的非议——有说崇洋媚外的;有说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那县委书记终于呆不下去,只得调走了事。

我去山东参观学习是穿着军绿色的制服去的,还很有“文革”的遗风。回到家里,我把买来的西装穿上,系好领带,对着客厅的大玻璃镜子,问站在一旁的国秀“怎么样?”国秀说:“不像农民了,蛮像流氓了。”我再仔细看了看自己的行头,虽然不是很接受国秀的观点,但终于没有勇气把西装穿出去。

1989年3月,我去深圳参加特区学习班,来自全国的同行聚集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大多数人都是西装革履,我顿时觉得自己非常的“老土”,学习结束回来后,我穿上西装,不仅不觉得别扭,反而觉得很有精神,认为西装是让人举止文明的礼服,而国秀看我穿西服,也说:不晓得为什么,你今天穿这西装又不像流氓了。

同类推荐
  • 嗲女林志玲

    嗲女林志玲

    她并不拥有最迷人的声线,但却是最懂得如何使用它的人。“嗲”是林志玲的代名词,也是她的成名武器。谁都可以嗲,但能嗲得大红大紫的,恐怕只有林志玲一人而已。某时尚杂志曾以“无坚不摧的柔软”来褒奖她,这大概算是对一个女人最高规格的赞誉。
  • 沃伦·巴菲特全传

    沃伦·巴菲特全传

    本书从“巴菲特的风采”、“巴菲特投资传奇”、“追踪巴菲特投资思维轨迹”、“股神的现在进行时”四个部分着手,重点讲述巴菲特怎样成长为一代“股王”的传奇一生;也通过他人眼中的巴菲特,细致阐述他在投资经营中的魅力。阅读《股王之道——沃伦·巴菲特全传》,相信正在股市迷茫的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收获巴菲特的投资股票经,提高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必胜信心。
  •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迷路

    迷路

    天下人都知道温州人有钱,知道温州富人多。可是,谁看见温州富人们的哭泣了?谁知道温州的富人们为什么哭泣?谁知道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装着的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未必知道。哲贵说:“但是,我知道,他们的人生出了问题,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们的,也是中国的,可能也是人类的。”“他们是成功者,也是失败者”生意红火的女主人公麻妮娅心情却越来越差。之后,随着麻妮娅放下生意、一路费尽周折进入深山寻找失踪的朋友,寓言式的故事情节徐徐展开,最后通过一个登山者的铜哨子点明她所有行动的深意:“招魂”。
  • 似锦年华醉颜水

    似锦年华醉颜水

    一朝穿越,从受宠万千的乖乖女,沦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后院小姐,本以为嫁赐给赫赫有名的‘战神’王爷,便可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怎知,新婚之夜竟然将新郎官儿揍成了猪,大怒之下,接下仇恨,于是一场不凡的生活开始展开,为逍遥,开始逃亡……
  • 轮回千寻:倾世桃花妃

    轮回千寻:倾世桃花妃

    本文每天七点半保底两更,评论加精的加更一章,欢迎收藏!都说神界花神千梦倾城绝色,一袭白色绣绯色桃花的衣裙恍若曼陀罗丛中的桃花精灵。那一年,他赐她一袭嫁衣和亲魔界,她将手中最后一碗慕君酿奉上,说:“从此世上再无慕君酿,再无花神千梦!”他只是看她一眼,将碗中的慕君酿一饮而尽……他想护她,谁知她还是在他怀中魂飞魄散堕入轮回!“上一世,你在三途河边送我轮回,凝视我转世的容颜,这一世,换我守护你的一切可好?”她抱着怀中毫无气息的他,喃喃自语。不管多少个五百年,你要记得,我在那片曼陀罗花中的桃花树下等你。这一世,我只愿做你的倾世桃花妃……
  •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格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格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南有玄凤

    南有玄凤

    南有玄凤又名三生劫之南有玄凤南有玄凤,得以为曌。一句西楚天师的八字预言,改写的左相府嫡女的人生。仅仅一天,便嫡变庶,庶变嫡。十年后,母亲重病缠身,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堂堂相府小姐难道便要这样终此一生。十五岁那年方绮月,得知了那个可以完成任何事情的地方————青玄阁,怎奈却误打误撞身受重伤危在旦夕。随后一神秘女子将其取而代之,左相府的秘密也随之被不断地挖掘出来,整个天下也因这一女子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名为命运的齿轮也终于开始了转动,引领着那两个人的相遇。本文一对一,有虐有糖
  • 修真之沉睡万年后

    修真之沉睡万年后

    一个渡劫中期的修士,在沉睡了万年后,决定出山寻求顿悟来突破瓶颈。在机缘巧合下,他得知了有关至强者和玉盘的传说。为了在修为上更上一层楼,他踏上了寻找玉盘的道路。却不知这条路也让他走向了修真的巅峰……
  • 穿越农女也幸福:清朝生活记录

    穿越农女也幸福:清朝生活记录

    想知道清朝农村的风土人情吗?想了解清朝时期下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吗?请关注《清朝生活记录》,给你不一样的生活画面!
  •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五部队

    第五部队

    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的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请每一个中国军人,牢牢记住那个时代的英雄,留给我们的两句话:宁为战场亡魂,不做亡国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