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国主李存勖(号称庄宗皇帝,其实充其量是国王级别的),早年领了父亲李克用的遗命,将来要完成大业。李克用给了李存勖三把箭,一把箭代表你将来要扫灭刘仁恭,拿下幽州一带;一把箭代表你将来要北伐契丹,守住北疆;这最后一把箭就是一定要剿灭朱温,把父辈生前未竟之事业继承到底。
三把箭交给了儿子,李克用也就踏踏实实地把最后一口气咽了。
父亲死了之后,咱们简段截说,儿子用了十年时间,三大夙愿基本上已经完成,敌人该扫灭的扫灭了,李存勖建立起后唐政权来,自己当皇帝了。
打下江山来,就应了那句话了,你能马上打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他老人家可没说枪杆底下保政权。
李存勖觉得天下已定就没他什么事儿了,他就不思进取了,可有一样他不知道,如果花100%的努力达到一个成就,接下来不花100%以上的努力,成就很可能就保不住了。就像烧开水,你不持续给它加热,它顶多冒会儿泡就完了。
李存勖当皇帝以后喜欢声色犬马这些东西,尤其是优伶(演艺人员),现在叫演艺工作者了,原来都是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可是李存勖偏偏就喜欢,整天“招呼”一大帮伶人在宫里宫外,跟皇上打成一片,皇宫改戏园子了。
折腾吧,折腾折腾就把自己给折腾进去了。
926年,李存勖部将李嗣源造反有理,被拥立为帝,号称“明宗”。
一般开国君主知道创业艰辛,很难把家直接败在自己这一辈儿上,但是李存勖就是例外之一,本来他这人有一定的能力,可就是后期堕落下去了,没能居安思危。
所以欧阳修如是评价他:“《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新五代史》是欧阳修为了区别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而重新编修的一部同记载五代时期的史学著作。
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的欧阳修当然不能只满足于做官方历史的附庸,他一定要加入自己独到的思想进去,所以他个人的历史著作就带有很强的“创作感觉”在里面。很典型的,在《伶官传序》中他便抒发了个人议论,他一上来就开宗明义,讲:“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在此之前,《史记》的“太史公曰”与之类似。所以,这都属于带有作者主观意志的非官方史籍,同类的著作还有孔子的《春秋》。它们的共同特点便在于:闪烁着知识分子的学术良知与历史责任感的光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