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6400000027

第27章 目光长远,稳操胜券(1)

1

眼光如炬,看破大局

“要让外商欲求(丝)一斤一两而不可得。”胡雪岩曾这样说道。

胡雪岩曾经这样表述他的商业思想:“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胡雪岩是一个大商人。商人的眼光,主要是指不断发现、开辟自己财源的眼光。正如要取水必须有水源,要赚钱也先要有财源。立足商界,先要在商场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范围,从商业上讲,也就是要能发现并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财源。

发现财源,首先要求商家有精明的生意眼光。商家的眼光第一要准,也就是能够在五花八门的生意行当中准确发现既适合自己去做,又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财路;第二是要远,也就是不能总盯着一门一行,把眼睛盯在眼前利益上,而且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要能在商海变幻莫测的复杂形势中看出有利于自己的大方向,按照这个大方向来经营好自己的财源。看得准,才能发现财源,看得远,才能把发现的财源经营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财源。

胡雪岩的生丝生意还没上手做,就看到了将代理湖州官库的银子贷到杭州,脱手后再解“藩库”银两的商机,可谓之“远”。湖州的公款本来就要解往省城杭州,交付“藩库”,先垫支一下,买丝到杭州变成现银之后再交付“藩库”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死款变成了活钱,用它作本钱为己所用,何乐不为呢?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有看得更远的。在丝茧生意还没开始时,他就想到了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即当时所谓的销“洋庄”。可以说,胡雪岩不同一般的眼光,在他起步之初就为他今后的发展证明了光辉灿烂的前景。

胡雪岩的生丝生意,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成为他仅次于钱庄、典当行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以外贸为主。

据《光绪实录》记载,“光墉所营以丝业为巨擘,主营出口,几乎垄断国际市场。”1872年,在新丝将出的时候,胡雪岩特地派人去各地收买生丝,江浙各州县无一漏脱,这一年他为了垄断市场收购生丝投入了2000万两资金,使外商“欲求一斤一两而不可得”。胡雪岩的确是把生意做到了世界。他的垄断,对当时欧洲的纺织市场影响很大。

香港船王包玉刚经过几十年经营,在上世纪60、70年代成为世界船王。其船队总吨位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在70年代航运业正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却毅然将大笔资金投入香港地产业。包玉刚详细考察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后断定,国际航运业务在70年代以后会有一段低迷期,而这时香港经济开始腾飞,九龙、新界的地价不断上涨,发展潜力看好。这时他把部分航运业务卖掉,精简机构,筹集资金,在香港地产大战中成功购得“九龙仓”,由世界船王转变为地产大王。包氏企业集团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就在于包玉刚及其后续者能不局限于一时的利益,眼光长远,判断准确,使企业能在各行业稳步前进。

2

深入典当,鸟飞高天

胡雪岩认为,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

生意人的眼光,不能只盯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仅仅盯着自己做的那一行,即使你看得再远,也只能发展这一行,终究要受到限制。所谓“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是那巴掌大的一块天。无论它在井底怎么跳跃,总逃不脱井口的限制,坐井观天,总是眼界有限。

因此,一个生意人的眼光,除了看得准、看得远之外,还要看得开,要能在360行中找到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行当,即商人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胡雪岩做成第一笔销“洋庄”的生丝生意之后,立刻就注意到有桩生意在乱世之中和乱世之后,都能给他带来滚滚财源。这桩生意就是典当业。胡雪岩之所以要投资典当业与他对当时各种生意行当的了解有关。

在战乱频繁,饥荒不断的年代,居于城市之中的人,不要说那些穷家小户,即使稍有些积蓄的小康之家,也会不时陷入困窘之中。急难之时,常要借典当以度难关,以致当时典当业遍布各地市镇乡埠。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仅京城就有当铺一百余家。以胡雪岩眼界的开阔,他不会看不到这里一个可为的行当。事实上,胡雪岩真正产生进入典当业的原因,是他与钱庄下属朱福年的交谈。

朱福年原籍徽州。是丝业巨商庞二开在上海的丝行的“档手”,胡雪岩在联合庞二销“洋庄”的过程中收服了他。

在中国历史上典当业的管家,即旧时被称作“朝奉”,朱福年的一个叔叔就是个老朝奉,从小耳濡目染,自然熟悉典当业的行情。胡雪岩从朱福年那里知道了许多有关典当业的运作方式、行规等知识,了解了典当业利润丰厚,而且典当业无论时局好坏,都有生意可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

这一番交谈坚定了胡雪岩投资典当业的想法。他让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当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在杭州城里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典”。其后几年,他的典当行发展到20多家,其范围包括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南大部分省份。但胡雪岩开办典当业,并不只是因为开典当行风险小,利润大,他认为:“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自己开典当行是为了方便穷人,而且典当行利润丰厚,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当时的当铺资本称为“架本”。按惯例不用银两而以钱数计算。1千文兑银1两,1万千文即相当于1万两银子。一般的典当业,架本少则5千文,多则可达20万千文。平均也达1万千文左右,20多家典当行仅架本就达20多万两银子,而如果以“架货”折价,架本至少要加一倍。这样胡雪岩的20多典当行架本至少是40万两。40万架本以每月周转一次,生息一分计算,一个月就可净赚4万两银子,一年就有至少48万。而当时典当行架本周转一次,绝不止一分息的利润。就当时的记载,典当行取息率至少在2分以上。因此胡雪岩深知,只要这几十家典当行经营好了,自己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看来,典当业是胡雪岩为自己找到的一条新的、能够赚钱道投资渠道。像胡雪岩这样始终向前看,向远处看,不断寻找投资方向,不放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而且看得准,才真正是有大作为的商人。

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鲁夫为公司在计算机业界树立起领袖的威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对计算机发展的成功预见使英特尔公司的产品左右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他曾经谈过他的预见妙法:要想预见今后10年会发生什么,就要回顾过去10年中发生的事情。

1985年因为当时日本众多公司的密集“轰炸”般地倾销,葛鲁夫毅然放弃了已经非常成熟的存储器市场,转而掉头发展微处理器。

此后,英特尔发展极为迅速,1992年英特尔一举超越了日本的NEC,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计算机领域内信息瞬息万变,要判断其发展趋势非常困难。80年代中期,葛鲁夫把英特尔从存储器泥潭中拽出来,进入了微处理器领域。这次转变被葛鲁夫本人称之为“战略转折点”。

到了1992年,英特尔在微处理器方面的巨大战功使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甚至超过了当年曾在存储器业务上打败过英特尔的日本公司。“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所必须经历的最大磨难。”(葛鲁夫语)

1990年左右,葛鲁夫开始推动英特尔从计算机制造商的角色变为该行业的领导者角色。葛鲁夫不仅在微处理领域里推动着英特尔遥遥走在世界之先,他还推动着这个世界对他的微处理器保持着永远不断的需求。

对网卡的推出、对数字成像的投资、对系统集成的投资、对众多小公司的投资等都大大刺激了对运算能力的市场需求。

虽然出头鸟必有被枪打的危险,但葛鲁夫也绝不想充当追随者。因为他认为追随者没有前途,“在雾中驾驶时,跟着前面的车的尾灯灯光行路会容易很多。‘尾灯’策略的危险在于,一旦赶上并超过了前面的车,就没有尾灯可以导航,失去了找到新方向的信心与能力。”

英特尔公司由30年前的一个小公司发展到今天在全球拥有6.5万名员工的大企业,销售收入在1977年达到251亿美元,其成功秘诀在于英特尔公司的领导者如摩尔、葛鲁夫等人善于把握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因而英特尔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它在全球微处理器领域里占据高达85%的市场份额,其股票每年返还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在44%以上。英特尔的主打产品微处理器是信息产业王国里的技术核心。它的发展牵引着所有信息产业王国,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推动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3

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胡雪岩觉得善于发现,必定可以满载而归。

胡雪岩为丝生意在上海逗留。这天,他到裕记客栈处理生意上的事务,顺便在客栈客房小憩,他躺在客房藤躺椅上,本想考虑一下自己生意上的事,无意中却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的一段关于上海地产的谈话。

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非常熟悉,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设计、建设与中国的差异,甚至中国人是常常先做好市面、住了人之后再修路,而这种修路,多半是自发的,顺其自然的,没有谁会特别重视修路这一事情。先把市面做起来,人也就走动的越多,这样便就有了路。但以这种方式进行市面开发,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往往等到必要拓宽一下马路时,自然形成的道路两旁已经被市房摊贩挤占,无法扩展。而洋人的办法是先开路,有了路便有人到,市面也就自然拓宽了。当时上海的市面就是这样开发的。

因为洋人在这里,他们的意见占了支配地位。在谈到上面情况之后,其中一个说道:“照上海滩的情况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的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苇塘、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一开到那里,就可以乖乖的坐在家里等着发财了。”

这里谈的是实情。比如今天仍然是上海最繁华的也是老上海标志的外滩,就是修路修出来的。自1843年到1850年上海被迫开埠初期,外滩只有一条从黄浦江边泯滩到外国人聚居区西边界的土路,这条总长约500米的土路主要是为外国人跑马溜缰修筑的。也就简单地称之为“马路”。这也就是今天南京东路外滩到河南中路一段。

1850年到1853年,这条土路开始向西延伸至现在的浙江中路,路面亦由黄土路面,黄沙石子路而铺筑成为煤渣石路面,并加宽至75米,时称“帕克弄”或“大马路”。

1862年,“帕克弄”继续西筑至现在的西藏中路外,由此大体完成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南京路的修建规模。更重要的是,随着这条路的不断扩延,以“帕克弄”为轴心,出现了东西向,南北向干道各十二条,终于形成了直到今天也仍然让老上海人骄傲的外滩。

1864年初的《北华捷极》就宣称:“新马路或已开辟成功,或正在修建之中,外滩已经出现一种看来非常繁荣的外貌。”

两个隔壁人的一席谈话,引得胡雪岩一下子就躺不下去了。也许出于商人的神经敏感,他顿时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但苦于自己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于是等他从湖州带到上海跟自己学生意的陈世龙一回到丝栈,他就马上雇了一辆马车,拉上陈世龙和自己一起,由泥城墙往西,不择路的走,去实地勘查,而且在勘查的路上,就拟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乘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比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

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之间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靠这一次偶然的机会,眼光就盯到了海的地产生意上,为自己发现了一个绝对可以大发其财的财源。胡雪岩“进军”上海之时,正处上海开埠开始发展的时候。

当时虽然太平军正顺江东下,试图一举占领浙江一带富庶之地,但英法等国为了自己在华利益,朝廷为了借助洋人对付太平军,他们之间已经心照不宣定下了“东南互保”的策略。联合起来坚守上海,当时上海成为其实没有受到多少太平军炮火影响的“孤城之一”。而由于太平军的进攻,从东南逃难至上海租界中的人却越来越多,上海市面也随之更加兴旺。

事实上,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房地产生意高潮到来前夕。到19世纪初期,上海每亩地价已由几十两涨至2700两,其后数年间,上海外滩的地价甚至一度高达每亩30万两白银。这样一档子买卖,可不就是一本万利的大财源吗?

在这里,一个偶然的原因,使胡雪岩找到了一条财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是:“这世上不是缺少美丽,是缺少发现。”指的就是人只要用心去找,必定可以成自己。“发现”,就是找到自己的财路,为此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必定可以满载而归。

后来,胡雪岩采取了请古应春帮忙的办法,打听到什么地方的路近期就要修,就赶快在路边买下了大批田产,为此狠赚了一笔。

同类推荐
  • 西点法则

    西点法则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
  • 卖故事

    卖故事

    哈佛商学院最受推崇的MBA营销课程!IBM、微软、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营销必修课程!让企业快速发展,让产品急速火爆,教你挖掘并打造最值钱的故事!让你的事业伟大而完美!
  • 销售员口才技能训练

    销售员口才技能训练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取得成功,离不开一副好口才,销售工作尤其如此。口才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将商品推销出去。拥有一副好口才,会让你的销售之路越来越平坦。本书总结了销售过程中需发挥好口才的诸多方面,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销售人员从细节方面把握与客户沟通时的说话技巧,从而让其销售之路越来越宽广。
  •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朱元璋的创业经历古今少有:从牧童到孤儿,从孤儿到和尚,从和尚到士兵,从士兵到普通将领,从普通将领到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从坐镇一方的军事统帅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帝王。这一系列在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角色转变在朱元璋身上变成了现实。而朱元璋的功绩也可圈可点。从统一中国到与民休养生息。从澄清吏治到倡导简朴……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犯下了很多错误,比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用八股文扼杀儒士和文人的思想……但是。今天的创业者仍然可以从朱元璋那段映衬着刀光剑影的史诗般的创业史中得到启示:创业需要技巧。更需要智慧。
  • 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本书作者以丰富的理论研究结合亲身实践积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以人的身体器官和四肢及其功能为喻体,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逻辑顺序来论述现代领导者应当具备的领导素养、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本书提出了体现领导者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的12个标准,既涵盖领导者能力、思维、眼光、信念、胸怀、意志、心态、品格、涵养等基本素质,也涉及观察、分析、决策、统御、用人、沟通、协调、平衡、激励等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的内容,视角独特、选材新颖、语言生动,富有创意。
热门推荐
  • 那片星海有你在

    那片星海有你在

    明明是富家千金,谁料却在四年级时被自己的姐姐亲手葬身于大海之中,醒来后早已失去记忆。不过幸运的是被现在的养父给解救并且收养为女儿,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也凑合,养父供她上了新的学校,在那里交了自己的第一个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了音乐,蓝颜去了艾尔斯学院,后来养父为了供自己上艾尔斯不惜去借高利贷,这才让她成功上这所高中,艾尔斯学院是专门打造明星的高中学院,主打艺术。命运安排她在这里,就注定她不会平凡,在这条看似简单的明星之路,却藏着种种杀机和密谋。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恢复记忆,在她看来,但是,所有事都不会如她所愿,当她恢复记忆时,看到某个人,她会做出什么选择?这条成名又会有怎样坎坷?请看章节。
  • 玄阳天尊

    玄阳天尊

    “天下悠悠众口何以能尽数堵住,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无胆鼠辈,当吾君临天下、主宰四合八荒之时,万物皆为刍狗,世间蝼蚁岂敢议论分毫?”面对天下人的非议,他如是说。
  • 惊怖世界

    惊怖世界

    也许是因为我是一名恐怖游戏主播,所以被选中来到了这里。诡秘、恐怖、惊悚、极怨,这个包含着一切负面元素的地方究竟有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揭晓,惊怖世界!
  • Abraham Lincoln

    Abraham Lincol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光尚好,何言忧伤

    阳光尚好,何言忧伤

    昔日的他,再回首,发现以有些高冷,而她的心却从未改变,殊不知,在多年之前,她早已喜欢上了他,而他却只当是陌路。而相爱或许是件很奇妙却苦涩的事情,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爱上你,不容易,放弃你,怎会容易。
  • The Blue Flower

    The Blue Flow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足

    天足

    足?何为足?足为世间百态,足为人世炎凉,足为万物之源,足是一切一切的开始。足始于荒诞,失于世乱云变,蒙于乾坤序劫,清于天启之选。足于荒芜中始起,于破败中求生,于寂灭中崛进,于冰羽中复苏,于五方中救赎。九天变,天足现,启生死,辟阴阳,执古纪,披长几,足中怒啸,一问天下,谁是英雄?
  • 必学的作文描写

    必学的作文描写

    这套“中小学生语文爱好培养”丛书,包括《必用的好词好句》、《必懂的常用词语》、《必用的成语经典》、《必用的谚语荟萃》、《必用的歇后语精选》、《必用的古文名句》、《必读的语文故事》、《必学的作文描写》、《必听的语文之谜》、《必知的语文学家》十册,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同居新时代

    同居新时代

    国际大都市着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之公子周月明乃一英俊潇洒、热情浪漫、幽默风度、才华横溢之人,天生固执己见、洒脱超俗,不愿意生活在有亿元家庭背景的阴影中,大学毕业后毅然留在一座小城市,打拼着自己的生活,不愿孤单的性格招人合租自己简单的小屋,不料却命遇桃花,在公司里又遭美女同事的死缠烂打。。。本作品用清新自然、幽默洒脱的语言反应了介于80与90这个特别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的思想,希望能给大大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小餐。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