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78200000020

第20章 寂静的祠堂

秋天的福州应该说已经有了凉爽的感觉,但我们从北方初到福州,仍然脱掉了外套,换上了夏装。在马不停蹄地观看了福州市城市建设项目,感受了福州市悦目的城市新貌之后,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傍晚的风携带着闽江的湿润,轻轻地吹拂着,柔和地从脸上掠过,让人感到舒心和惬意。这个曾经重在备战没有什么基本建设的边陲城市,如今开发的新城和改建的老城遥相呼应,已经成为一座新兴的大城市了。傍晚时分,我们被带到老城区澳门路的一条树木葱翠的巷子里,参观了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林则徐祠堂。祠堂不大,参观的人也不太多,与喧闹的街区相比显得有些冷清。巷子幽深寂静,使祠堂在幽静的气氛中更显古意。站在祠堂过庭的廊道上,能听到风摩挲树叶的声音和小鸟的啼鸣,祠堂里显得有些萧疏。也许时近黄昏,喧嚷的人群已经离去。也许这里本来就这么清静。总之,我被浸在这静谧的氛围之中。

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祠堂的每一个部分和林则徐的一生,最后讲解员说:“道光三十年七月(公元1850年)广西农民起义,林则徐带病奉旨驰往‘剿办’,行至广东潮州,病卒于普宁县,享年六十六岁。归葬于福州北门外马鞍山。”同时讲解员幽默的说:“历史成全了林则徐,如果林则徐剿办了农民起义,那么对林则徐的评价就有些复杂。”在寂静的祠堂里,听了讲解员这样平静的讲解,我的心绪却难以平静了。即刻,脑子里就冒出一个很直白的想法:即使林则徐没有病故于剿办农民起义的路途,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了这件公差,他的作为又有什么错呢?林则徐这位生于乾隆盛世,从政于道光年问穷秀才的儿子,他的所学、所思、所为,就是为学致用,报效国家。并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做官的初衷和做官的作为,充分体现了“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可以说,这一思想在当时和现在都没有什么错。从朝廷官员这个角度来说,忠心于朝廷,尽心竭力,尽职守责,是应该做到的份内之事。林则徐按照朝廷的安排做事,作为一个忠诚正直的官吏,更是无可厚非的。倘若官员们见了有利享福的好差事就趋之若鹜,争功摆好;遇到难办的事、苦差事就推托躲避,趋利避害,那国事就难以办好。倘若哪个朝代的官吏们都不按朝廷的意旨去办事,那这个朝代的统治就会从混乱走向灭亡。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历史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

公正地评价历史,是我们冷静地认识现在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清代的中国是农业文明发展和进步,出现过康乾盛世的伟大时代,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但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的自满思想导致了封闭,封闭导致了落后。落后脆弱的农业经济经不住一丝风吹草动,如经不起外来打击的瓷器一样,当西方的工业文明和凶猛的经济贸易忽然间冲击而来时,这个表面坚硬光滑的瓷器顷刻间便粉碎了。自鸦片战争后,大清朝由落后走向衰败直至灭亡。这一过程应该说是封建的政治体制所导致的,是执政集团的执政失败。然而在当时,昏庸的道光皇帝却把鸦片战争的引发,归咎于林则徐的焚毁鸦片和强硬的禁烟措施。如果我们从皇帝的角度思考问题,假若没有林则徐因鸦片惹出的这么一场战争,大清王朝的日子不仍然过得很好吗?至于民众吸食鸦片造成的损失,与动摇江山社稷的战争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

冷静地分析鸦片战争,是不是可以不打呢?现在看是可以不打的。如果当时林则徐不是简单地将鸦片一烧了之,跳出禁与食的思维方式,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上,考虑大清王朝如何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问题,也许中国的发展将是另一种情形。但是,当时的林则徐能具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吗?他能够主导执政集团的思考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千年的封建政治,形成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用人现象:那就是把做官和干事俨然地分离开来。执政者在封官用吏时,想到的往往是听话的,乖巧的,用起来顺手、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愚臣蠢臣;而遇到什么难办的事,麻烦事,苦差事,需要用能干事的人去干事了,这就想到了那些忠诚正直,能办成事,能把事办好的能臣。能臣离执政集团中心远,皇帝们怕这些人靠近他们,怕能臣们看到他们的愚蠢、软弱和无能,看到了他们的弱点和丑陋的暗部。而蠢臣却离执政集团中心近,皇帝们喜欢这些人紧随他们左右,喜欢听蠢臣们阿谀奉承的恭维话,他们感到放松,时时都能找到皇帝圣明的感觉。这种现象使许多本来可以顺利办成的事,有了挫折和难度,使许多本来就不好办有困难的事更加复杂难办了,使许多能办好能办成的事,也办不好,办不成。坏了许多大事,伤了许多能臣忠臣们的心。江山社稷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即使这样,能臣忠臣们仍然忠心耿耿地在艰难的困境中坚守着忠诚,苦心地维护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文天祥的忠义千年传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颂扬和期望。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恰恰就是民族精神的呼应。正是有了这样的呼应,才使我们能够代代相传这种高贵的民族精神。有了这样的传承,就不断地涌现出英雄。

林则徐这位能臣忠臣,他的命运和历史上许多能臣忠臣的命运一样,也是皇帝遇到难事、麻烦事才能想起的人。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同清朝官吏、商贾勾结,走私鸦片,残害了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白银外流,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在“禁”与“弛”的争论中,林则徐持主禁的观点,疾呼:“若泄泄视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道光皇帝有了禁鸦片的念头,想到了多次为朝廷分忧解难,督办河道海防等棘手事务的林则徐。在道光十八年寒冷的冬天,道光皇帝八次召见林则徐议禁鸦片之事。林则徐提出禁烟六策,表示了禁烟的决心。道光皇帝在犹豫中下了禁烟的决心,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督办鸦片,并命节制水师。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二月,限令英国人缴出鸦片。四月,在虎门销毁鸦片20283箱。严令外船入口必须检查,凡夹带鸦片者,人即正法,货即充公。态度是坚决的,措施是具体的,收效也是明显的。但是,好景不长。因为通商和闭关锁国在当时的世界大形势下,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自己不打开国门,侵略者就会强迫你打开国门。在第二年六月,英国的坚船利炮便打到天津大沽口,威胁着北京。道光皇帝发怒了,斥责林则徐“办理不善”,革职调往浙江军营效力。不久,又责令遣戌伊犁。林则徐轰轰烈烈的禁烟举措失败了,大清朝的江山也开始动摇了。自鸦片战争始,中国的历史就有了割地赔银的记载。

林则徐在这样一场大剧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在新疆呆了三年的林则徐被皇帝赦回,那时陕甘、云贵一代回汉矛盾突出,皇帝又想到了林则徐这位善办苦差事的能臣,命其为总督,办理回汉冲突事,剿办汉族地主的武器,镇压回民起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林则徐告病还乡。这一年,林则徐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退休还乡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干了一辈子苦差事的林则徐不得安宁。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已是六十六岁的林则徐又被道光皇帝想起,那时广西农民起义,朝廷又需要他出力了。可是道光皇帝也许忘记了,这时的林则徐已经是一个垂暮老人,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无力为朝廷分忧解难了。我甚至为林则徐暗暗地庆幸,如果他不病死于路途,他又如何面对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呢?他又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呢?这一切我无法想象,更无法推测。但我想,其实林则徐早已预想到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更不去计较祸福得失,更没有计算史书的品评。他是一个效命于朝廷的清朝官员,他只能做他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作为一个封建官吏,他无怨无悔,生死无憾!

当我走出寂静的林则徐祠堂时,暮色沉重。我匆匆地回首,看了一眼那座带有浓郁的闽南建筑特色的祠堂大门,紫红色的墙壁上风雨留下的渍痕,犹如流泪的诉说。在暮色中祠堂显得更加幽静,像站立在幽静处的一位孤独的老人,宁静地守望着遥远的海天。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寂静了。

晚上在浙江卫视的某纪实新闻中,看到了这样一条报道:杭州某公安派出所,将一批外地来杭州打工患艾滋病的青年,收容起来集中管理,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有报复社会的倾向。这些打工青年大都是因吸毒而患艾滋病的,患病后丧失了劳动能力,不得已返回家乡,而乡村又不能接纳他们,受到歧视,因此返回城市集聚在一起报复社会。同时报道说:在杭州吸毒人群中,有100多人患有艾滋病,占吸毒人群的70%以上。受害人群大多数是低收入人群,还有学生。这个报道使我又想起了林则徐祠堂,又有了那种寂静的感觉,电视上的声音逐渐遥远了,图像也成了彩色的光斑。我恍惚地意识到,虎门硝烟仅仅是付出了惨重代价的早期预警。

同类推荐
  • 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本书是一套中学生课外读物,收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等,共18册。
  • 乡情(下)

    乡情(下)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热门推荐
  •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 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
  • 精神界

    精神界

    2075年!科技事业枝繁茂盛,智能机械必然能独当一面!环保事业自然独树一帜!外际太空欣然迎刃而解!人文和平俨然大道共处!既然如此,人类还追寻什么?追寻的就是那不知的法则,未知的再一空间。那时,中国人才辈出,众孤苦就冷兵热器扬血沙场,更有智者独创精神空间,破解宇宙生命之谜。繁华届时,谁得道主宰沉浮,覆手翻云?谁顺命指兵点将,号令天下?命,我有!道,我亦有!我同我命中注定,共创山河!我与我志同道合,同解星云!一切谜难解开后,原来生命不止是生命。
  • 圭塘小稿

    圭塘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狼特种兵在都市

    血狼特种兵在都市

    “雷霆行动”之后,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内地毒枭大多数都落入法网。参与此次行动的秘密雇佣兵商天雄为了缉捕代号为”老大“的境外贩毒组织首领,化名“血狼”,以卧底的身份潜入其中,伺机将该贩毒组织连根拔起。
  •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把心安顿好(珍藏版)

    本书是周国平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主要写于2006至2010年间。周国平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概括地说便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因此,本书就用《把心安顿好》做书名。
  • 你的形象价值无限

    你的形象价值无限

    形象如同天气一样,无论是好是坏,别人都能注意到,但却没有会告诉你。——乔·米查尔(领导学形象专家);这是一个只有一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罗伯特·庞德(英国形象设计师);只有留给人们好的第一印象,你才能开始第二步。——海罗德(勃依斯公司总裁);形象意味着一切。——安德鲁·阿加西;穿着不当和不懂得穿衣的女人永远不能上升到管理阶层!研究表明,穿着得体虽然不是保证女人成功的唯一因素,但是,穿着不当却保证一个女人事业的失败!—乔恩·莫利(形象设计大师)
  • 台湾旅行记

    台湾旅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盛世容华

    盛世容华

    三千盛世,倾尽容华。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容华”二字不仅有盛世繁华的寓意,也指美丽的容颜。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师父,为了你,我愿倾尽容华,换你今生三千思念。”“容儿,师徒授受不亲……”“亲不亲?”“呃……亲!”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通通都来吧!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