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200000016

第16章 “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四“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无数的因素推动着人的感觉、思维和行动。谁能说清,在现实给定性的向度上,具体的、个别的人,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尽管曼殊抱定了坚心事佛之志,遁入空门,但“以情求道”注定他成不了得道的高僧……

广东蒲涧寺。

怀着逗子樱山村情殇后的深哀巨痛,曼殊悄然离开日本,绝意在此出家。

掌寺的长老正在禅房闭目诵经,他抬起眼皮瞅了一眼面前的这个面容忧戚的少年,沉缓地问道:

“你愿皈依莲座,永赞三宝否?”

“是,弟子愿随我师,参证禅理,坚心事佛!”曼殊跪拜于地,垂首作答。

“你小小年纪,缘何徒兴事佛之念哪?”长老显然对曼殊的发愿有所怀疑。

“大师,弟子自幼历经苦劫,有难言之恫。我师慈悲,至祈能收纳弟子,化被佛光,脱离茫茫苦海。”

“噢?”长老双目微启,又仔细打量了曼殊一眼,旋又闭上。

“请问,你是何方人氏哪?”

“香山人氏。”

“姓名。”

“贱名苏戬,乳名三郎。”

“父母安在否?”

“弟子自幼失怙,形同孤儿,畸零一身,托踪于茫茫天地,父母于我何有哉?”

“岂有此理!佛门弟子虽弃家修行,断却尘缘,然一点毛发体肤究为父母所赐,而你居然口出此言!这佛门本为清静之地,岂容尔等忘恩负义之辈扰乱清规?待我唤徒儿们将你赶出山门!”

闻听此言,曼殊脸色大变,“扑通”一声跪在长老座前,颤声道:“请大师容弟子细细道来!”

接着,曼殊便一字一泪地诉说了自己幼年的悲惨遭际,听得长老也有些动容了,说话的语气也平缓下来。

“你读过书吗?”

见长老怒颜稍霁,曼殊便用手撩起衣襟,擦了擦眼泪,如实地答道:

“弟子7岁在沥溪老家入乡塾,习国学。13岁随姑母去上海,拜西班牙罗弼•庄湘博士学英文,15岁去日本入大同学校就读,故弟子稍通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对梵文也略知一二。”

“噢?”长老微微颔首,又对曼殊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其实,长老一开始就看出眼前这个少年绝非凡俗之人;但他眉宇间透出的那种惨伤忧愤之气,又使长老暗暗忧叹,他深知,眼前这个尘缘未断、魔障未除的少年,不过是由愤世而离世,这是无法潜心修行的。更令长老担心的,是这个孩子那副忧深痛巨的神情,说不定是个情种胚子;这对灭情弃智的出家人来说,可是最要不得的。于是,他本着慈悲的情怀,告诫说:

“佛门乃清静无为之地,岂能收六根未净之人。你如此年纪,尚未谙世事,若仅凭一时之念,便隐遁空门,恐怕太过轻率吧?”

但曼殊此次已抱定了坚心事佛的决心,他声泪俱下地向不愿为其剃度的长老祈求道:

“大方家请勿吝此区区一席地,容我潦倒残生。不然,我将刎座前矣!”说到这里,曼殊的声调哽咽酸嘶,那刚刚揩干的眼泪又汩汩流下。

此时,长老的鼻头发酸,心底涌出一种莫名的悲悯之情,他说道:

“山门清静,你又无保人作中,本不当收容。念你身世畸零,不无可悯。可你知否,人世之荣华富贵固如云烟过眼,然亦足为六根未断者牵累。你既决意皈依空门,自当遵守寺规。从今而后,你能断尽一切欲念痴情早证佛果否?”

曼殊听罢,立即跪拜于地,俯首答道:

“弟子誓愿坚心事佛,了断尘缘,永为灵山护法。自今日起,弟子即开始闭关,以示皈依之诚!”

“善哉!我佛慈悲,本师决意收你为徒。”

长老的话刚一落音,曼殊便“咚咚咚”地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哭号道:

“我佛慈悲,我师慈悲,感谢我师不弃之恩!”

“且慢!”长老的声音透出几分威严,“你既入空门,自当与凡身断绝。本师赐尔法名曼殊,尔记住否?”

“感谢我师为赐法名,弟子已铭记于心!”

长老微微颔首,然后猛然喝道:

“知事们,准备法衣、度牒、净水、香火,为新度师弟曼殊,剃——度!”

……

自此,蒲涧寺又多了一个小沙弥。

然则,曼殊毕竟不同于那些心如止水的僧侣。一日,一位云游的和尚见曼殊心绪不宁,神色忧戚,遂问道:“披剃以来,奚为多忧生之叹耶?”

曼殊答道:“今虽出家,以情求道,是以忧耳。”

既然是“以情求道”,曼殊便注定成不了得道的高僧。皮相地看,他很沉静,少言寡语,但他的心思却似天上的浮云,常常飘动、变幻,又如穿过棱镜的光线一样光怪陆离。他的神经是异常敏感的,所以他的欢愉、愁闷、爱憎乃至对人生的感受力、领悟力,都超过常人数倍。

大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失恋而在内心激起的轩然大波已稍稍平复;也可能是他那喜欢新奇、追求刺激的心,无法恒久地固定于一点;或者从根本上说,是无数的复杂因素推动着人的感觉、思维和行动。谁能说清一个人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他悄然离开了蒲涧寺,返回横滨。

在横滨大同学校毕业前夕,19岁的曼殊又考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中国留学生部。在此求学期间,由于曼殊在经济上仍依靠天性吝啬的表兄林紫垣的微薄供给(每月仅补助10元生活费),故只能寄居在牛込区夏本町的一间最简陋的学生公寓里,以白饭为食,甚至为省火油费,夜晚竟不燃灯。“同寓者诘之,则应曰:‘余之课本,日间已熟读,燃灯奚为?’”

然而,物质上的贫困能捆缚住心灵的自由么?

同类推荐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杜鲁门传

    杜鲁门传

    本书共分九章,包括:拓荒者的后代、开始从政、“意外的总统”、和平时期的总统、与苏联较量、反败为胜、内外交困、最后的努力等。
  •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南宋初年名相研究

    本书是在坐着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全书通过对南宋初年三位名相李纲、吕颐浩和赵鼎的探讨,主要介绍名宰相的为政思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措施,论述了李纲、吕颐浩和赵鼎在南宋建国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可供南宋历史研究者参考。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热门推荐
  • 我在你的世界里成就一场回忆

    我在你的世界里成就一场回忆

    我们就像是一群卑微无助的浮游,永远都在这个城市的中心角落徘徊,我们把每一场的风花雪月当做故事,却不知道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过路人变成命中注定,我们在晚安前道好,却不能在离别前珍重,我们在回忆里停留,我们在时间里谈爱情······
  • 妖兽奇谭

    妖兽奇谭

    他们不是人类,也不是吸血鬼、狼人、精灵或你所熟知的任何生物。但是,万千年来,他们一直存在于人类的世界中。他们早已潜伏在你的身边!他们在哪儿?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人类与异族的唯美爱情故事;潜藏千年的惊天机密;颠覆想象极限的恢宏画卷。书友QQ群:209264793。敲门砖:妖兽奇谭
  • 天价私宠:帝少的重生辣妻

    天价私宠:帝少的重生辣妻

    "前生萧安宁被情敌轻飘飘一句话,便死无葬身之地。意外重生,回到特工生涯关键晋级时刻。她挑眉含笑:既然一切重来,自然要有债还债,有仇报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寰宇:千秋记

    寰宇:千秋记

    瀛洲烜朝国运衰退,练气登仙被景帝严禁!星辰变幻,天下将乱!看谁能重开登仙力挽狂澜!
  • 七幻虚空

    七幻虚空

    浩瀚虚空,一名黑色长发青年凌空负手而立,眼神飘渺的看着下方那些整天在生死之间徘徊只为寻求生存或一心想着登顶巅峰的各类生命。低头用手轻轻摩挲着右手食指上那枚非常古朴的黑色戒指,思绪又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 穿越成了仙官

    穿越成了仙官

    我有一个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灵死注生的大靠山!当然,仗着大靠山的圣眷,同时我也是人界无数山神、土地神、城隍神,冥界各司、案、曹、鬼王、将军、阴帅的大靠山!
  •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只狐妖不靠谱

    这只狐妖不靠谱

    一个不小心没注意,竟然被一位狐妖附身了!肿么办?哎!只能凉拌了!咦?这个狼妖又是什么鬼?不带这样玩的,为什么只有爷这么倒霉……某人的身世迷雾重重,原本只是普通人的她,周身却有着妖才会有的灵气!(本书宗旨:高端大气上档次,狂拽炫酷叼霸天。简称:装逼。)读者群:523924516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