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16700000024

第24章 我也是佛(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恕,不能宽恕他人,便无法获得别人的宽恕。当有人怨恨我,跟我产生敌意的时候,要布施宽恕与谅解,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著,尤其不能让仇恨一直在心里发酵,否则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我是佛

佛陀成道时说:“人人皆有佛性!”既然如此,那么人人都应该直下承担“我是佛”。

“我是佛”这句话,对吾人有很大的利益,有很大的贡献。因为只要你能承认“我是佛”,就不会抽烟喝酒,就不会为非作歹,就不会作奸犯科。“我是佛”,多么明理,多么高尚,多么自在!

承认“我是佛”究竟有些什么好处呢?

一、我会改过迁善。一个人能直下承认“我是佛”,怎能不改正过失,怎能不努力向善呢?改过迁善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现在我既承认“我是佛”,更应该要能做到。所以承认自己是佛,对自己最基本的贡献,就是改过迁善而能获得大利益。

二、我能见贤思齐。我既然承认“我是佛”,怎能不向“如来行处行”呢?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能没有慈悲吗?诸佛菩萨的大智大慧,我能没有智慧吗?“我是佛”,我就要向佛看齐。

三、我有包容雅量。佛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陀的度量能包容天地,我能没有容人雅量吗?我既承认“我是佛”,我就不会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不会念念都是别人不对,自己才对;我既承认“我是佛”,就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四、我能随缘放旷。随缘的人生多么美丽,放旷的人生多么豁达。我对于“诸恶莫作”的发心,要能随缘;我对“众善奉行”的作为,要能实践。我放大自己,开拓前程,我朝着菩提道努力前进,奋勇作为,我在随缘放旷的生活里,能够担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

五、我能无私无我。“我是佛”了,过去的私心执著,我会根除,过去的颠倒妄念,我会谢绝。我以“无我无私”的心做人处事,我以“无执无求”的态度服务人群;既然无私无我、无执无求,我会尊重别人,我会包容一切。或许我一时的作为难以十全,但我会以恒心、愿力,经常祈求“我是佛”,让我心中之佛慢慢地发光,逐渐在我心中点亮明灯,让我的自私、我执,都能在净光下消除。

六、我能自觉行佛。“我是佛”了,我会自觉别人的教导只是一时的启发,今后我必定要自觉。我自觉内心的烦恼深厚,我必须要勇敢地去除;我自觉我的计较、得失、妄想很多,我也得奋力去对付。我自觉我的做人不够圆满,我自觉我的学问不够厚实,我自觉我的专长太少,我自觉我利人的方便不够,所以我要努力充实自己。我不但“自觉”,还要“行佛”,因为“我是佛”,怎能不行佛呢?佛陀的慈悲、般若、解脱,我都能奉行,以期我能像佛陀一样的解脱自在,因为我已承认“我是佛”了。

“我是佛!”只要你敢如此自承,当下已然走上成佛之道,还怕没有成佛的一天吗?

有关出家

唐太宗李世民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为僧,就如现在的人,有的人志在投身军旅,有的人向往航空服务,有的人有心经商务农,有的人立愿开发工业,有的人希望讲学弘道。当然,也有的人发心出家学佛。

出家的意义,如唐朝沩山灵佑禅师说:出家者,非为衣食也,非为生活也,非为安逸也,非为逃避也;出家者,乃为弘扬佛法也,普度众生也,了生死也,断烦恼也!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人所容易达到的目标。

在西方,天主教的修士、修女,就如中国的比丘、比丘尼,他们大都是经由父母鼓励,希望杰出、优秀的儿女从事宗教救人救世的工作。反观过去的中国,有些出家人属于小乘根性,出家只是为了逃避世俗,过着舒适安逸、不管世事的生活,这种人曾被佛陀批为“焦芽败种”,不是法器。

及至现代,情况有了改变,很多有志的青年,舍亲辞家入佛,在佛教里,以弘法利生为职志,弘扬“人间佛教”,佛教因此大有进展,广受社会重视。

说到出家,确有分别。根据《大宝积经》所说,出家分有四种:

一、身心俱出家。这是指发心剃除须发,身披三事云衣,如法修行,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悲智双运,福慧双修,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僧侣,是为身心俱出家者。

二、身出家,心未出家。有一些人,虽然身披袈裟,现了僧相,但他心里仍有世俗的烦恼、牵挂,乃至尘缘积压,不容易进入到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里。此等人虽然也有慈悲,也有行善,但未发菩提心,未立菩提愿,持戒、修道都不圆满。这种人只能说身出家,心未出家。

三、心出家,身未出家。这是指社会上,真正学佛的在家居士,他们参禅念佛,布施行道,护持佛法,利济群生,虽未着衣剃发,但心已经出家了。像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像胜鬘夫人行大乘法,在宫中化导青年儿童,普度群生,令入佛道。像现在的国际佛光会,以及许多佛教在家社团,他们弘法利生,不比出家的专职僧侣差,这些人都可谓“心出家,身未出家”也。

四、身心俱未出家。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身既未接近佛教,心中也没有信仰佛法,只是在五欲六尘的生活中,贪恋世间,追求欲乐,不知提升性灵生活,不知重视内在修养,对于利人利世,缺乏热诚,对于自我享受,贪得执著,无所不用其极。此种人生,到了一期生命终了要结账时,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向未来报告!

“出家”是世间各种生活形式之一,出家人不是逃避世俗,只是借助出家,希望达成自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志愿。出家人的性格,有的人实修苦行,不乐世俗,也有的人为人类社会牺牲奉献,不计利害。一个出家人,能把人人喜爱的五欲六尘,弃如敝屣,一心一意从事佛法真理的传播,以慈悲智慧、道德真心来服务社会,修正自己,这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大家应该尊之、助之,才是和出家法相应。

学佛四层次

学佛如同上楼梯,一层一层,按部就班;又如登山,循序而上,不能躐等。在佛法里,也像学校一样,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例如小乘佛教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系大乘,则有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十一位。但是不管怎样的学佛,其共同点就是必经下列四个层次,不可稍懈。

一、信心--以信心体验佛道。宗教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以“信心”挂帅。如《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学佛的人只要以信心为基础,信心里面的世界可以扩大,信心里丑陋会净化成为美丽,委屈可以成为公平,贫乏可以变得富足。

二、慧解--以慧解深入法海。佛法是“智慧”之学,不管你是专家学者,还是村夫村妇,一进入佛教,则如“三兽渡河”、“三鸟飞空”。佛法的智慧,从外界的万象,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内心;从复杂的人事,可以明白单纯的道理;从执著假象,而能了解苦空无常;从忧悲苦恼,而能获得法喜禅悦。

三、行持--以修持广结善缘。佛法不是嘴上说的,重在“实践”,所谓“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一切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佛的人平常重视广结善缘,你有迷惑,他为你解谜;你有苦难,他为你救苦。佛教徒的修持,有抄经念佛,有朝山礼拜,有参禅打坐,有诵经自课,这些都只能说是自利。另外,凡佛教徒多少都有菩提心,总想给人利益,因此学佛除了自利以外,也非常重视利他。例如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等,每次的灾情,佛教徒都能感同身受,出钱出力,从不落人后。

四、证悟--以证悟实践佛法。佛教都是讲究实证,不尚空谈,空谈之谈玄谈妙固然有之,不过,过去佛教所谓老实念佛、老实打坐,一切都是切切实实,一板一眼。甚至从佛教的历史看,很多高僧都是陆沉丛林,从事行单工作,一做就是几十年,如雪峰禅师在洞山座下任饭头,灵佑禅师在百丈座下任典座,庆诸禅师在沩山座下任米头,道匡禅师在招庆座下任桶头,义怀禅师在翠峰座下任水头,晓聪禅师在云居座下任灯头,或是临济锄地栽松,仰山开荒牧牛,洞山锄茶园,云门担米等。总之,学佛的人总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从事行单培植福慧,或是念佛往生、参禅悟道、修密相应等;存有目标,必有动力朝此目标迈进,所以佛法无量法门,以实践最为重要。

学佛的层次,从信心而慧解,从慧解而行持,从行持而证悟,所谓“信解行证”,是为学佛循序渐进之次第也。

学佛十二门论

佛教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学佛的道路,条条大路通佛国。只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才能进入佛法堂奥,如何才能得进佛国?不能没有入门之道。甚至学佛多年的人,也要确认方向无误,才能达成目标。以下“学佛十二门论”,提供参考:

一、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利济世间,还是为了自我了脱?

是为了现世安乐,还是为了未来往生?

二、学佛的生活:是应该自力生活,还是受人供养?

是应该清淡刻苦,还是乐修法益?

三、学佛的感情:是应该淡情去爱,还是长养慈悲?

是应该绝尘离俗,还是升华道情?

四、学佛的修持:是应该律己明心,还是应该培福度众?

是先自度后度人,还是先度人后自度?

五、学佛的力量:是以佛法出世为力,还是以积极入世为力?

是以慈悲喜舍为力,还是以荣华富贵为力?

六、学佛的利益:是去除贪嗔愚痴为重,还是入世随缘为好?

是获得身心轻安为重,还是增长福德为好?

七、学佛的知识:是研究世间法理为先,或探求戒定慧学为要?

是重视人我世情为先,或无我无人无相为要?

八、学佛的心境:是必须包容世间所有,还是应该心无挂碍?

是必须分清是非善恶,还是应该荡尽俗虑?

九、学佛的伦理:是待人老幼无别,还是处众应有尊卑?

是重视佛法方便,还是应该以戒为师?

十、学佛的形象:是性格柔和好,还是择善固执好?

是克己礼让好,还是依法行事好?

十一、学佛的经济:是重视世间财富,还是体证修道法益?

是追求世间净财,还是享有出世法喜?

十二、学佛的成就:是讲究自觉悟道,还是注重佛力加持?

是重视究竟解脱,还是增加法喜禅悦?

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学佛首先要有“正见”,如果见解错误,念头不正,没有好的因,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上述“学佛十二门论”,就是要我们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加以厘清,从学佛的目的,到学佛的成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明确的方向。尤其是佛法里有“解门”与“行门”,解门有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行门有四摄法、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等,如果都能一一做到,所谓“解行并重”、“福慧双修”,则何愁学佛不成。

寺院是什么

“寺院是什么”?你说呢?

有人说“寺院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其实不然,每一个寺院都要有“常住三宝”。寺院是“三宝”所居之地,也是信徒所共有,岂是僧侣所专有?

寺院是什么?有人看到寺院红墙黄瓦,无比庄严的殿堂,认为寺院就是供奉佛菩萨的地方。其实非也,寺院乃有缘人的家乡故居,寺院是十方大众所共有,是真正公有之财物也。

寺院是什么?从寺院的功能来看,寺院是:

一、寺院是学校。世间的学校,传授的是知识学问;佛教的寺院,提供的是般若智慧。知识是外来的,是世智辩聪的学问;智慧是内证的,是生命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即是生命,因此世间的知识容易求,佛法的生命智慧不容易学。

二、寺院是百货店。生活里,缺乏日用品要到百货公司购买;精神上缺少力量,百货公司就无法供应了。寺院道场是信仰的中心,能供应我们精神所需的粮食,是购买生命资粮的百货店。

三、寺院是安心处。一般人的心,每天都安住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境界上,六尘一动,心就不得安宁了。寺院道场让我们把心安住在“真如自性”上,让我们的心有所依靠,找到真正的安心处。

四、寺院是聚会所。寺院在地方上就是公共场所,是大众聚会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到寺院商谈会议、喝茶论道等。而寺院的僧侣是自然的老师、当然的主席,随缘为大众解决问题,减少社会的纷争。

五、寺院是因果法庭。过去的社会,地方上有了不平、纷争之事,只要到土地庙,在土地公面前一跪,任何不平、委屈,都能得到解决。佛教讲“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是最公平的裁判,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在因果之前,没有不平,没有委屈,所以寺院是仲裁是非的因果法庭。

六、寺院是艺术中心。佛教有很丰富的文化宝藏,尤其是佛教的雕塑、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都是人类共有的财产。佛教的寺院里,许多的佛像雕刻、绘画,乃至寺院建筑本身,都充满了艺文气息与艺术之美,俨然像是一个艺术中心,有助于陶冶性情,提升性灵。

总说,寺院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其重要性不是只供居住,或是一时的集会之用,它是我们一生修身养性、增长智慧、善友共聚、广结善缘等多功能的所在。因此,寺院是什么?就看你如何善用它了。

寺院的功能

有人问:寺院、教堂,对人间究竟有什么贡献?

也常听人说,把建寺院的钱省下来建学校,不是更有用?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热门推荐
  • 念魂好似秋千索,爱如空

    念魂好似秋千索,爱如空

    亲王家,情浅薄,念魂好似秋千索。爱如空,情如索,天下苍生敌不过。“玄烨,就是太过爱你才要放弃你。我知道你这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你会为天下苍生做很多很好的事,但是没有我,”若梨的脸上两行清泪留下来看着接近狂躁的玄烨。玄烨大步上前一手将桌上的物件挥倒在地“纳兰若梨,爱我才放弃我,这些统统都是屁话!如果真的爱我就跟我回去”
  • 华凤九天上

    华凤九天上

    【绝言篇】我只记得,当我睁开眼的第一眼,看见的是青炎洞内的冰天雪地,而没有我期待的那个白衣长裙的女子。就像我睡了那么久,醒来却发现丢失了我至生所爱一般,心里空荡的厉害。我试图抬手捏诀,却发现我半点神力都没有,丹田处有一股熟悉的气息封锁着,不让我的神力出来一星半点。那一瞬间,我犹如遭受了九天荒雷一般,整个人从上到下都失了血色。“主子。主子!”我听得洞外那如血如泣的叫唤,而我的鼻尖依稀闻到了独属于她的清香,和浓烈不已的血腥..........是你吗?涣离?【苏阡涣篇】我只求他还在就好,这世上从来都少不了一个苏阡涣。紫府犹记得她那日的话,像一段梦魇一般在耳边回。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命运在齿轮

    命运在齿轮

    一个女孩的继母想让她死,父亲知道了把女孩送进孤儿院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国绝色:废柴逆天下

    倾国绝色:废柴逆天下

    韩沫儿,二十一世纪的精英杀手,却因一个错误的选择,在这一世陨落。得上天庇护,阴差阳错的穿越到苏府的废柴七小姐身上。父亲的无视,嫡母的怨恨,兄弟姐妹的欺辱让这个身体的原主香消玉损。韩沫儿在这座身体里重生,不善待她的人终将不得好死!
  • 天运阴阳

    天运阴阳

    修道之人的报应,五弊三缺我犯鳏弊,千年僵尸,红衣女鬼,更甚至地府的鬼差都会在那些个最不合适的时间登场。然而在这个时间里一个天运与真运的掐架在人间拉开那令人蛋疼的帷幕。
  • 邪魅复仇殿下的禁忌爱恋

    邪魅复仇殿下的禁忌爱恋

    “你离我远点!”独孤樱蒂大声的吼着,她受不了这种背叛。“樱蒂,相信我好吗?我怎么会这样对你,不要离开我好吗?”宫俊影伤心的恳求独孤樱蒂。“证据就在眼前,你还想怎样!”独孤樱蒂强忍着眼泪不让它落下。
  • 贪婪彼岸岛

    贪婪彼岸岛

    官方版本:一个胖子的【贪婪岛】的卡牌冒险之旅,筹集彩虹七色套牌归家,打倒所有强者,收集传奇卡牌,学会【气】和【念】坐拥佳丽三千,这是一场脑洞大开的冒险,不免会遇到生活艰辛的白痴们。第一人称版本:本故事纯粹需要一个胖子的YY,要好多好多妹纸【妹纸控】、Money【伪土豪】、各种美食【吃货】,最好能有一点超能力傍身【超超人】,所有人都在变贪婪,胖子铭只是稍微多一摩尔数量级而已,彼岸,欢迎来到【贪婪岛】。PS.本书具有自动淘汰读者的能力,入坑需谨慎,点击需勇气,读下去得靠非人类的逻辑。PS.【贪婪岛】地理:【布莱德福】、【暴风城】、【白塔】、【黑夜高塔】、【玛莎多拉】、【天空竞技场】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