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处于学习阶段的时候,你那些仍陷在平庸状态中的朋友正在看着你,你甚至无意间就在指导他们;当你处于完善阶段的时候,你身后那些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家人也在密切关注着你的进度,你的进步能鼓舞到一些人;当你处于精通阶段的时候……我想你明白我想说的是什么。我们有5个阶段要走全部完成这些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我个人在指导方面并没有很高的建树。九年级的时候,我在前往参加一个教会青年组织领袖会议的路上,在商店行窃被抓,这可能是我最糟糕的时候了。(我在生活中有点儿你可能会称为“虚伪”的毛病。)那通警局打来的电话对我和我当牧师的父亲而言一点儿都没有趣。不过自那儿以后,我学会了如何克服以下这3条谬见,它们往往会毁掉大多数处于指导阶段的人。
谬见1:准备好之后再去指导别人
有一天我碰到视觉艺术家,他想要做些新项目。他跟我说:“我想帮人们制作有关基督教的电影,但我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我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说:“我为电影《变形金刚》系列做了很多动态影像设计,现在自己有一家规模50人左右的设计公司。”我努力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变形金刚》?你都已经为《变形金刚》制作动态影像了,却还觉得自己没有经验来为基督教电影制作动态影像场景?”
我立刻给我的朋友斯科特(Scott)打电话,他在达拉斯主持名为ECHO的一个神职人员联合会。没过几天,我给他推荐的这个新朋友肖恩(Sean)预计就要取得突破了。为什么肖恩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具备资格并且也准备好了去指导别人呢?因为没人能对自己这么确定。我们最难认清的才能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正如作家德雷克·西弗斯所说的一样: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对自己来说平淡无奇”,可通常“别人却觉得不可思议”。你意识不到这点,是因为你就算不是一辈子,也已经这样看待世界好多年了。可别人呢?对他们来说,你的成就非但新鲜,也很值得分享。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去做指导吗?没关系,大家都没准备好。总之,去指导就是了。
谬见2:你只能分享你的成功
有时候我也会失败。每当这时候,我会说4个字:“这也发帖。”要是过去我会说“这应忽略”,但后来我学到了一点,那就是要和我的博客读者分享我的失败,人们会对这些失败的经历产生共鸣。有可能他们有自己的失败经历,也有可能他们以为自己是唯一遭遇失败的人,他们也能从你的经历中学到东西。如果你肯坦诚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那么人们通常就能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如果你跌进一个坑里受了伤,而你愿意提醒别人别再跌进那个坑里的话,这就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当然,只分享成功的做法依然很有诱惑力。无论你是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站在台上做演讲,还是作为邻居给别人发邮件,讲述一个自己做了明智决策的事件总会感觉更舒服些。这让你看起来像是个很不错的人,你成功了。要抵制这个诱惑。我们已经受够了那些只肯讲述自己20年前所犯错误的指导者,而在Facebook上晒自己完美生活的人已经太多了。有越来越多的名人精心炮制虚假的真实生活,已经超出我们能够忍受的极限了。我们现在所期待的,是那些能在失败时说出“这也发帖”的人。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他们不是对自己的失败进行戏剧化的描述,或加以美化,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加以过度宣扬,而只是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也许可以拿来帮助别人?”你也不需要一个博客来“发表”。发篇文章在你那里也许就意味着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或者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我们每天都有机会,可以用无数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每一天。
现在,别在这一点上走极端,别相信“失败是学习的最佳途径”这种谎言。指导包括同时分享你的失败和成功。事实上,成功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最有趣的途径。问题在于,你在成功之后必须问上一句:“怎么做到的?”那是怎么起作用的?又是怎么成功的?这样一种胜利是如何取得的?相比失败,你加以改进并与他人一起分享的胜利成果总会是更好的导师。
失败能给人以巨大的启示吗?毫无疑问,能。但是别相信我们的文化喜欢到处寻找的那种被浪漫化的失败经历。失去自己唯一的客户很可怕,失去自己的房屋很可怕,被炒鱿鱼很可怕,你肯定能从这些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可如果事业成功,工作顺心,并且拥有一大堆有成就的客户,这些将会教给你的要远比失败所教给你的多得多如果你能停下来追问一下怎么做到的,然后与你要指导的那个人分享这些成果的话。
谬见3:人人都应该采用完全相同的指导方式
在过去的3年里,我每个月都会跟我的朋友麦克·福斯特(Mike Foster)打一通电话。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比我领先几年,在我们通常会持续1个小时的通话中,他都很慷慨地跟我分享他的智慧。大约在两年前,我开始觉得也许我应该传递这份善意。也许我需要和那些比我年轻的小伙子开几次电话会议,然后像麦克指导我那样指导他们。我那个比我聪明而且还比我高半英寸的妻子问了我一个问题,这是我在本书中已经问过你们无数次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麦克是这样指导你的,所以你觉得自己也应该要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指导别人?你讨厌电话,你也不是很能按照约定行事。要顺利完成那种持续多年的长期工作任务,你的能力往高了说都不够,你的能力在于帮助很多人来启动。要发挥你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麦克擅长做的事情你并不在行,那就别去模仿。”
她说得没错。有时候,我们渴望传递爱心,会觉得必须以自己接受爱心的那种方式来传递爱心。可是,指导阶段,就如同本书所提到的其他阶段那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如果你需要指导他人,也许可以采用那种持续很长时间,每周在一起喝一次咖啡的方式来给予指导。你用以分享学习心得的博客也许就是你进行指导的途径。也许与一个6人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讨论就是你进行指导的方式。你提供指导的方式可以有无数种,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最适合你的,然后就去做吧。
方式有无数种。
如何指导
人在取得成功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帮助别人的那种渴望。不幸的是,善于指导并不是成功的副产品。就像在其他领域那样,指导也是需要方法和智慧的。
如果你已经摆脱了这些谬见,并觉得已经准备好帮助他人沿着他们通往成功的道路行进,那么有3个很简单的启动方式:
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一定想要在某个新事情上面遭遇失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试图在第一天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虽然我们可以从诸如跑步这样的体育活动中就看出这个方法的荒谬之处不可能会有一个从未跑过步的人忽然在某天醒来之后,到了下午就能跑完整个马拉松了可在其他方面,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就将速度从零飙升到每小时100公里。
这就是指导阶段会出现的事情。我们之前从没指导过谁,不过觉得某一天会有这个必要。我们查看指导的定义,然后自己在那儿盘算:我只需找到一个需要我给予意见和鼓励的人。在接下来的60年里,我们每天早上都会一起喝咖啡,经营出一段会让你们愿为对方挡子弹的友情,然后当我们死后,将会在同一个墓地里相邻而居。他不是负担,而是我的兄弟!
这个任务感觉分量很重,事实也的确如此,因此我们甚至没有开始就放弃了。
不过你不会,我也不会,我们不会像这样进入指导领域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问别人一个问题。
有人曾跟我说保持谦卑的秘诀在于时刻记得它并不是围着你转的。这里的“它”指的是世界,每一天,复印机旁的闲聊,你所遇到的堵车,等等。
我的朋友说为了让自己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必须得相信人人都比你更值得关注。宾馆里帮你清扫房间的人,路上和你并排行驶的那个人,飞机上坐你隔壁的那个商人等等,所有人。
我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坦白点说,这种建议显得有点儿愚蠢。这听起来像是内心很自负的人在拼命假装谦卑时所说的话。每个人都比你值得关注?得了吧。我遇见过无聊的人,你肯定也是。你怎么会觉得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比你更值得关注呢?
这看起来就很愚蠢,即使诸如吉姆·柯林斯之类的聪明人也在讨论这个话题。吉姆·柯林斯曾经向斯坦福的教授吉姆·加德纳(Jim Gardner)寻求智慧,想要知道如何成为更优秀的教师,后者对他说:“吉姆,在我看来,你花了太多时间试图让自己变得引人注目,可为什么你不多花点儿时间来保持关注呢?”
不过,那时我仍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后来,有天晚上我坐在从丹佛出发的飞机上时,忽然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会这样?好吧,我一直都有办法来接触自己。我无法摆脱自己,我每天24小时都和自己在一起。可如果飞机上有这样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大学老师呢?她正要飞回家中,与她的孪生姐姐以及其他家人一起欢迎她那个在伊拉克当战斗机飞行员的弟弟归来,我可能将再也不会见到她了。
她的故事很有意思,可如果不是我问了她一个问题,然后开始倾听她所有的故事的话,我将永远再也听不到了。
你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大多数人,都只能与你有1秒钟或者1分钟的交会。接着,他们就会消失,被清除到这一天的剩余时间之中。你只有片刻的时间听取他们的故事,在你繁忙的生活中1秒钟的停顿足够来听取其他人的诉说,也许甚至还可以对其做出一点指导,当然你所能了解到的是极其有限的。可我敢保证,它们要比你自己的事情更值得关注。
这里涉及的是与陌生人的交会。对于那些我们一直都能见到的人又会怎样?同事、朋友、家人,为什么说他们如此值得关注?
因为你已经对自己的故事了然于胸,听无数遍了。而他们又有可能告诉你些什么?好吧,那个看起来很尖刻的同事,实际上他是脾气不好你认识他吗?你办公室也有这样的人吗?我办公室里就有一个。当你在吃午饭的时候问起他最近怎么样的时候,他哭了,原来他正试图走出第二次离婚所导致的悲惨境地,独自承担这一切让他筋疲力竭。这真的很沉痛。如果你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世界是围着你转的话,他一定乐于和你谈及这些。
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
如果你问人们一个问题,通常他们将会告诉你一个故事,它将令你感到震撼,或是令你或笑或哭,或是做出其他种种事情。通常情况下,你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将会开启一次交谈,无论是在飞机上与你将永远不会再见的那个人所进行的交谈,还是与你已经认识好些年的同事所进行的交谈。而指导,则始终是从一场谈话开始的。
想去指导别人吗?那就问别人一个问题吧。
把指导和你已经很感兴趣的事情绑定
几个月以来,我的朋友斯蒂芬和我总想定期共进早餐。我们现在处于相似的人生阶段,彼此都能给对方一些指导。可是几个月以来,我们都没能达成所愿。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每周的日程安排得太满了,甚至这件事都难以进入到我们的常规日程里,直到我们将进行指导的这个时刻与另外一件未曾预料到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那就是去健身房。
我们决定不再计划共进早餐,而是一起去锻炼。我们决定每周健身2到3次,每次早上6:15在健身房碰头。我们花45分钟的时间一起聊天和锻炼。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小变化,可它的成功率却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