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40900000010

第10章 有谁风雪看梅花(4)

竹为树中君子,象征清幽高洁。早在《诗经·卫风·淇奥》中就有这样的咏唱:“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靡。”“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碧。”君子面容如玉,容光焕发;君子耳坠如星,闪闪发光;君子神彩如金,光彩照人;君子文采风流,堪比萧萧翠竹。魏晋七贤,游于竹林,时人仰慕,王子猷甚至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宋朝文坛泰斗苏东坡亦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唐代诗人白居易撰文《养竹记》对竹之本性推崇备至,“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竹之扎根大地、岿然不动;竹之坚劲挺拔、正直坚强;竹之谦虚坦荡、节节攀升;竹之坚贞不屈、风雨无惧,种种品性,汇聚一竹。

古人咏竹,实乃对君子品性、文人情趣的深情礼赞。钱惟演这首诗中,竹的玉洁冰清,竹的清波留影,竹的清幽绝俗,竹的瘦硬挺拔,竹的摇曳多姿,无不饱含诗人对竹的礼赞之情,无不透露诗人对清高人格的仰慕之意。

闲云野鹤,潇洒出尘,诗中仙骥,风神俊逸,卓尔不凡,自是一道清亮风景。仙鹤,原指仙驾、良马,这里指鹤,因为传说中,仙人往往乘鹤而飞。《相鹤经》云:“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之之颈骥。”唐代诗人崔颢诗《登黄鹤楼》云:“昔人已乘黄鹤云,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苏东坡亦撰文《放鹤亭记》深情歌赞深谷幽水之鹤。鹤是君子的化身,鹤是隐逸高洁的写照。鹤的出现,使诗中画面增加了灵动,增添了幽雅。当然,也暗暗流露出诗人向往自由、崇尚隐逸的生活情趣。

尤有意思的是《列仙传》(汉·刘向著)记载王子乔与鹤的故事:“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石公接以上崇高山,三十余年后……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王子乔驾鹤飞升,绝尘而去,完全一副飘然出尘、清雅绝俗的风采。钱惟演诗中的仙鹤,是容易让人产生这番联想和感悟的。

诗中两词语“瘦玉”“一流”对于表达诗人的心志情趣也很有作用。瘦玉,当然指翠竹,言竹的坚劲挺拔、冰清玉洁,流露出作者的钦敬、礼赞之情。诗中之“瘦”不是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也不是柳永笔下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瘦”,瘦花、瘦身、瘦心,充满了哀怜、伤痛和无奈,钱惟演笔下的“瘦玉”则充满了热爱歌颂之情。“尽是人间第一流”,竹鹤搭配,动静相宜,清风玉露,冷清透亮,此乃人间清品,世上极致。诗人放言“一流”,可见激动喜悦,可见心向神往。竹风鹤露,清幽高洁,入诗成画,入咏成韵,留下一道阴凉,滋润万千文人;流下一道风景,灿烂诗海心空。

普济院藏普济心

普济院

陈尧咨山远峰峰碧,林疏叶叶红。凭阑对僧语,如在画图中。

拜访一座古老的寺院,领略天地如画的风光,体悟人生永恒的真谛。宋代诗人陈尧咨用灵动隽永的笔调在小诗《普济院》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这个寺院名叫普济院,顾名思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超脱苦海,安顿心灵。世俗社会,芸芸众生追名逐利,贪权恋位,劳心劳力,困苦不堪。若能皈依佛门,打坐参禅,诵经礼佛,则可清心寡欲,消除烦恼,让心灵自由清灵,让生命丰盈充实。普度之义或在于此。此诗并未直截了当点破此番深意,而是大笔勾勒,涂色抹彩,让如画风光陶醉你的心灵,让静穆氛围引发你的思考。

诗人赞美普济院,神往普济院,这里风光如画,引人入胜。立足寺院,凭栏而眺,远处的山峰重重叠叠,连绵起伏,颇像一脉流动绿浪的清泉。近处的山林,疏疏落落,片片飞红。诗人倚着栏杆,一边和僧人闲聊,一边欣赏如画的风光,自己也成为一道风景,定格在古老的寺院。远峰近树,纵深推进,层次感强;峰碧叶红,色彩搭配,夺目生辉;峰密林疏,疏密有致,对比奇妙。“峰峰”“叶叶”,叠词对仗,音韵和谐。远峰近树,静态背景;闲语寺僧,动态主体。整个寺院风光犹如一幅布图讲究、色彩鲜明的风景画,立体直观,意味深长。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诗人与寺僧对语的场面,作为动态主体,包含丰富的情思意韵。想想看,有远方如画风光作背景,有近处古老寺院作陪衬,诗人与一位方外之人闲聊,山风拂拂,吹过他们的面庞,吹动他们的衣衫,也吹进读者的心里。那种感觉有多清幽,有多淡远!天地人生不都浓缩进了这场不知名的对话之中了吗?

诗人参访得道寺僧,欣赏如画风光,自己也成为画面的内容之一。静美淡远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寺僧的仰慕,对佛理禅念的向往。他们在聊些什么呢?诗人为何要到这深山古寺来参拜寺僧呢?寺僧在这如画的地方又告诉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真谛呢?他的生活、他的心情也如眼前远山近树一样清逸轻灵吗?诗人没有回答,诗句也没有一个字直接点示,但是那些风光会说话,它们会暗示读者,心想而悟,体察而知。这是远离尘嚣、远离名利之地,这里风光如画,景色迷人;这里生活耳根清净,万念俱空。心是宁静的、自由的;生命是愉悦的、欢畅的。

诗人来自尘俗,来自名利场,与世沉浮,苦苦挣扎,或为了科举功名,辉煌事业,或为了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于是孜孜以求,疲于奔命,几乎没有一天轻松的日子,几乎没有心灵自由的时候。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这些沉重烦琐的身外之物,还是为自己的心灵自由?探访寺院,走近寺僧,或许诗人会明白一些什么,或许读者也会从这个场景中领悟到一些什么吧。无欲无求,亲近自然,放飞心灵,挥洒性灵,让生命欢畅,让灵魂飞扬,这或许就是普济院寺僧拯救世俗之心的一剂良药吧。

诗人把自己写进诗中,把自己嵌进画里,让我们认识到,诗人欣赏寺院风光和寺僧雅韵,我们也欣赏诗人的风采和那场古老而永恒的闲聊,因为风光如诗,陶冶我们的性情;因为对话精彩,充满了生活的智慧,点破了人生真谛。和诗人一样,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的我们何尝又不是身心疲惫、灵魂沉重呢?又何尝不是身心受到拘束,自由早已丧失了呢?因此,找个时间,走进山林,参访寺院和寺僧闲聊,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受一下佛门的清净和淡泊、朴素和古雅,也许对我们的自我救赎有所补益吧?

记得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先生写过一首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人站在寺院闲聊赏景,我们站在诗外看风景。其实,诗人所求和我们所想完全一致,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怎样摆脱呢,哪怕是暂时的?笔者的建议是,抽点时间,放下忙碌,放下所有的杂念,让心灵亲近古老的寺院和永恒的自然。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到墓地走一走,你会觉得很多东西我们带不走;到寺院走一走,你会觉得很多东西我们要放下。诚哉斯言!

梅妻鹤子竹林情

竹林

林逋寺篱斜夹千梢翠,山磴深穿万箨干。却忆贵家厅馆里,粉墙时画数茎看。

宋代诗人林逋生性淡泊,无意功名,常年隐居于杭州西湖之畔,终身不仕亦不娶,唯好植梅养鹤,寄托情志,人称“梅妻鹤子”。其诗清雅高逸,如其为人,诚如贺裳所云:“林处士泉石自娱,笔墨得湖山之处,故清绮绝伦,可谓人地两不负也。”(《载酒园诗话》)据说他吟诗自娱,写罢便随手散去,从不留稿,人或问之,答曰:“我不欲取名于时,况后世乎?”可见诗人不合流俗,不屑声名,清高淡远,风采自铸。其诗《竹林》则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示了诗人清高自许、孤傲不俗的风骨。诗歌描绘了三种竹,绘姿绘态,见情见性。第一种竹是古寺幽竹。古老而幽僻的寺院,篱落纵横,翠竹森森,交相掩映,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幽深古雅的气氛,给人以神清气爽、心性沉静之感。“寺篱斜夹千梢翠”,一句之中,三写翠竹。“寺篱”点出生长环境,深山古寺边,纵横篱笆旁,远离了滚滚红尘,远离了熙来攘往,远离了乌烟瘴气。森森翠竹,居远而性静,庄重而不俗。“斜夹”写竹篱相映、相得益彰之态。千竿翠竹,郁郁葱葱,绿影婆娑,生机勃勃;道道篱笆,古雅素静,庄重自持,千年无声。竹林掩映篱笆,篱笆装扮竹林,构成一道深幽、宁静的风景,迷醉诗人的心灵,陶冶诗人的性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从陶诗人咏篱之后,道道篱笆都被赋予了一种淡泊宁静、不涉名利、无关官场的文化内涵。林逋诗中的古寺竹篱更是远离尘俗,自成天地,自见风采。光影色态,隐隐约约,我们似乎可以窥见诗人的淡泊性情和高洁心志。

“千梢翠”写竹之色彩,苍苍翠翠,生机无限,“千梢”成林,苍翠欲滴,是色彩在流泻,是生意在勃发。每一竿竹都是一副刚强正直的风骨,每一抹绿都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同时,“千梢”之语,夸张造势,苍翠生情,又给人以恢宏深远、卓异风发之感,无疑也使诗人心中的竹林增添了迷人的风姿。

第二种竹是空山幽竹。诗歌第二句换一个角度写竹,大概是写诗人穿山走林、探访古寺的沿途所见。山势险峻,石径蜿蜒,两边尽是茂密繁盛的竹林。诗人看见,这山中的竹啊,根部全都穿上一件件枯干灰暗的笋壳,激动不已,浮想联翩。

诗中的“箨”是竹皮、笋壳的意思,意味着这满山满径的翠竹都是拔地而长,破壳而出,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具有节节高升的美好希望。特别是“箨”之前又冠以“万”字来限定,自然更看出山竹的气韵和生机。“干”字固然是说笋壳枯干,却从侧面烘托出新竹初长、不可遏阻的力量。登山的石径弯弯曲曲,诗人一路前行,有翠竹相伴,环境气氛至为幽静。

笔者读到诗中这些万笋枯干、万林空寂的场景描写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夏秋之交的时候,还是儿童的我随母亲一起进山捡笋壳。我提着一个小竹篮,带一把镰刀,走进深山竹林繁密处,把那些脱落在地的大张笋壳捡拾起来,放进篮中;把那些附在竹根的笋壳割下来,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整张笋壳。不用多久的工夫,就可捡拾到一大篮子笋壳。采集这些笋壳何用呢?原来母亲用它们来剪裁鞋底式样,一线一线缝制鞋底,这种鞋底挺扎实,挺耐穿。小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所穿的布鞋,鞋底都是母亲用笋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现在农村有了足够的布源,早已不再用笋壳做鞋底了。但我仍然深深怀念那时候的经历,那段经历交织着辛苦与甜蜜,融汇着好奇与乐趣。

当然小时候的我不是诗人,也不谙人生之道,不懂得竹林长势冲天、生机无限的特点。但那些经历,无疑使今天的我对林诗人笔下的描写领会得更深切。

第三种竹是粉墙画竹。诗人面对山寺如此清幽的自然美景,忽然想起富贵人家的高堂华屋之内,雪白的墙壁上也时常装点着竹石幽趣的图画。画竹图呈现的是艺术美,简笔勾勒,形神兼备,气韵沉雄。每一竿青青翠竹,都流泻着一段生命光芒。

山寺竹是自然美,原姿原态,苍翠茂盛,自有勃勃生机。自然之竹与画图之竹,各得其宜,各擅其长,各见其美,都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都折射出诗人的清高人格与清洁情志。不过,诗人把这幅画竹图挂在富贵人家的厅堂墙上,这就大有深意了。至少在笔者看来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暗示富贵人家附庸风雅,其实不谙竹性,不懂竹画;二是表明诗人不屑风雅,不齿富贵,倒是乐意真真实实走近自然,投身竹林,充分感知、欣赏竹的风姿神韵。当然,这并不排斥诗人对画竹之作的欣赏和青睐。

所有的翠竹都一样风光,所有的文人都一样爱竹。竹,在传统文人心中,向来是清雅和气节的象征。东坡尝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更有甚者,有人与竹形影不离,相亲相恋。《世说新语·任诞篇》载:“王子猷尝暂住人空宅处,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还有唐代诗人王维深情咏唱“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境界之清幽宁静,心情之闲适自由,令人羡慕,令人神往。

林逋是隐士,静观翠竹,独赏丰姿,细描细绘,比较议论,生发了一种人生体悟,也宣示了一种诗心傲骨。完全可以这样说,竹立古寺,竹长山林,远离红墙绿瓦,远离珠光宝气,自有清幽脱俗风采。竹如诗人,诗人如竹,山林之间,天地之间,站立着一个两袖清风、眉宇清高的诗人,他就是林逋先生!

人生唯有读书好

四时读书乐(其一)

翁森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

    本书选文皆为当下时文,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着重突出情感美与诗意美,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文化百科丛书:古文观止(图文版)(套装共4卷)》行文曲折,波澜起伏,结构严密,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体现的思想,闪烁着进步思想的光芒,对今仍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热门推荐
  • 灵婚女巫

    灵婚女巫

    梦里缠我的男人,竟然真有其人?!邪恶力量的扩张下,我被迫与其成婚;各种恶灵事件不断袭来,百死一生后,我越挫越勇!可天下没有白来的爱,当我被绑上祭台时,才恍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他手里的一纸符咒罢了!等他昔日恋人死而复活,我就变成了多余小三?可惜,灵婚不是一纸合约,他灵魂都在我这里,还想把心给出去?门儿都没有!
  • 销售大师之乔吉拉德

    销售大师之乔吉拉德

    本书通过13个章节的精彩内容阐述,逐一向读者介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本人在推销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方法以及策略,并辅以推销大师本人以及其他人推销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旨在帮助所有推销员能不断提升自我的销售能力。
  • 恋爱之匙

    恋爱之匙

    什么是爱情?这是一个问题。怎样才算爱情?这又是一个问题。主角为了寻找自己所不明白的爱情,经过无数岁月来到后世寻得爱情的故事。当寻得爱情之后,主角开始变回本性,及其腹黑!爱亦有爱,情亦有情!(不喜勿喷!谢谢!)
  • 做最好的执行者

    做最好的执行者

    本书兼具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源于众多优秀员工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并精选了大量经典、实用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对一般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都提供了具体的、可供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技巧。本书将帮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助你尽快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自己的人生飞跃。
  •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你也喜欢我对吧!我知道的!”六月拿钢笔戳了戳站在身旁的少年,少年蹙眉训斥:“老师就在里屋呢,你收敛点儿行不?”六月凑到少年耳边低下声音窃笑着说:“我知道你喜欢我,你别装的一本正经了!”温热的气息拂过少年的耳后,惹得他脸颊微红,他推开六月撇过脸正色道:“赶紧整理试卷!”“让时间说真话!”当年的六月只留给了宁瑾瑜这一句话,之后她的喜欢便成了一个遥远的无稽之谈。宁瑾瑜直到后来才知道了那句话的下半句—“虽然我也怕。”
  • 守护甜心之紫银蝶恋

    守护甜心之紫银蝶恋

    当酷毙火毙的日奈森亚梦变身世界首富的女儿南宫伊梦对抗景园幻雨怎么办?面对朋友的不信任和家人的背叛,她,又会带来这样的故事?
  • 末世之梦幻龙帝

    末世之梦幻龙帝

    末世突然降临,让全球人类大半变成了丧尸!原来只是人类食物的各种动物也发生了未知变异!人类李龙却因为玩游戏,而被梦幻西游私服附身!杀丧尸和变异兽居然能得到经验,从而升级。还能爆出游戏中的物品,和各种技能!咦!居然还有仙灵店铺,在里面可以买到梦幻西游中的药品,武器和召唤兽!草!这个变异王八居然爆了本永不磨损的特效书!嘿嘿!不知道永不磨损能不能用在现实的物品上!比如某人的小弟弟……PS:新人不容易,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请喜欢本书的朋友多多支持一下!非礼拜谢!
  • 惊世神兵

    惊世神兵

    人字两笔,一撇一捺,你可以理解成相互扶持也可以理解成相互利用。相互扶持,兄弟义气,夫妻情义,君臣之道,尽孝之道,比比皆是。相互利用,兄弟不义,夫妻不合,君臣不心,不孝不仁,处处可见,无论相互扶持还是相互利用皆逃不过‘人性’二字。江湖之人,侠义为先,却也抵不过人性的扭曲。贪婪,自私,虚荣,金钱,权利,美色,各种欲望不断腐蚀着人的本性,而怀揣正义,勇敢,智慧,善良,仁义的人们又该怎样行侠仗义百姓为先呢?善恶一念之差,万物皆由心生。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气御破天

    气御破天

    是痴狂,还是就此平淡?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却有着一群不平凡的存在——修武者。一个弃徒之子,丹田禁锢,无法修武。偶然间,巧遇邋遢老头后,一步步走入了第一修武宗派,成为辈分极高的“太师叔”。然而,一场阴谋却也正在悄然进行之中……医药师、本派师姐、魔教教主、圣姑,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他的人生中,在爱与恨中,汇聚成仙侠爱情。蛮人、汉人、兄弟情,在一场变幻莫测的算计中,编制出一幅国仇家恨的旷世画卷。到最后,谁是好,谁是坏,却又再难分清!唯有破天一决,终成江湖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