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始终在地球的内侧,是颗内行星。
水星的平均密度为5.48克/立方厘米,与地球相差不多。由此推断,水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差不多,只是水星的铁镍内核非常大,直径约占水星直径的75%,质量约占水星的70%。通常,我们把含铁45%的矿称为“富铁矿”,所以,水星整个就是一座超级富铁矿!
科学家估计,水星铁核外有500~600千米的岩石壳体。
水星表面酷似月球,密布着环形山,还有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环形山是早期陨石撞击的结果,其周围仍有未经大量风化的辐射条纹,说明水星在几十亿年里不曾有过大气。水星表面到处是2~4千米高的断崖,这种地形在其他行星上尚未发现。在水星表面未曾看到被侵蚀过的痕迹,说明它也不存在水。由于没有大气和水,故而水星是个干燥的天体。正午时,长时间的阳光直射使赤道地区温度可达430℃,而到夜晚,长时间的热量散失,致使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80°C。在这种严酷的环境自然不会有生命存活。
水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离太阳平均距离只有5800万千米,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3。
水星离太阳很近,因此它绕太阳公转的圈子就很小。从地球上看去,它始终在太阳身边徘徊,好像一个孩子总是缠绕在母亲身旁似的。
由于水星始终不离太阳左右,经常被耀眼的太阳光所淹没,因此很难捕捉到它。一辈子没有见过水星的人很多,更不要说仔细端详它的容貌了。就连创立“日心说”的哥白尼去世前也曾讲,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过水星。
若要在地球上看到水星,只有“大距”时才有可能。什么是大距呢?通常,在地球上看去,水星在公转过程中与太阳构成最大角度时的位置称为“大距”。这个角度平均只有22度,最大不超过28度。水星处在太阳东边时称“东大距”,在太阳西边时称“西大距”。
东大距时,水星在太阳后边,太阳升起一个多小时后,它才从东边升起。但这时已是白天,它已淹没在灿烂的阳光里,无法看到。而在傍晚太阳落山时,它还在西边距地平线不高处,但这时天还没有全黑,也不易看到。当水星西大距时,水星在太阳前边,太阳还没有升起,它已从东边升起,拂晓前在东方地平线上也能找到它,是观看水星的最佳时机,但每天可见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左右。我国古代称它为辰星。
古代西方人以为水星是两颗行星,在暮色中看到它时称它为黑丘利,在晨曦中看到它时称它为阿波罗。后来知道这是同一颗星,就称水星为墨丘利。墨丘利在罗马神话中是信使和偷窃之神,他神通广大,令人难以捉摸。水星确实行动迅速,神出鬼没,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它会沿着一条奇妙的曲线,从太阳的最东边跑到最西边。
通常我们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叫做1年。按这标准,水星每88天绕太阳一圈,故一个“水星年”还不到地球上的3个月。如果我们能够到水星上生活,很容易地就能活上二三百岁。水星自转周期为58.65个地球日,本身转动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