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顿索性研究了“帕尔默”的历史背景。
早在19世纪70年代,波特尔·帕尔默这个人经营生意,开发房地产。他在芝加哥的商业地段建起了三幢大房子,形成“芝加哥回道区”,后来建了酒店,这就是“帕尔默大厦”的前身。
一场大火之后,波特尔再接再厉,又建起第二座,经营了52年之久。目前这座则建于1927年。波特尔忙着经营,他的妻子则使这里成为当地的高级社交场所。他为求安定,便在湖畔大道另建了一座碉堡式建筑,以享清福。
这位创始人品味极佳,因此名厨佳肴无一或缺,这是“帕尔默”的一大传统;此外他还拥有很多“第一”的特色:“全国第一家装电灯的酒店”“全国第一家每个房间安置电话的酒店”等等。旅客名册上有好几位总统的大名,更不乏达官显贵、知名之士。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也是一个沉重的传统,如今都落到希尔顿的肩上了。
令人意外的是,旅馆的休息室天天拥挤而喧闹,让人十分不快。希尔顿另开辟出一个“临时休息处”,让客人可以暂时休息、洗澡、打电话,同时负责房间的职员尽快地为他们安排住处。
这个措施大受客人欢迎。另外,一间拱形的储藏室也改装成鸡尾酒供应处,5个月之内,收入达20万美元。在伙伴宾士的努力经营下,第一年营业收入达172万之多。
希尔顿到芝加哥,本想发掘一个宝藏,谁知道竟发掘出两个。
希尔顿的酒店有另一种“进步”。1946年5月,“希尔顿酒店公司”成立。一年后,希尔顿的普通股列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旅馆业的股票获得认可,这恐怕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公司组织完成后产生极大功能,在业务上方便多了。统一的管辖和全盘性的计划使得众多旅馆协调统一。
希尔顿的股份最大,当初资本为223.8万美元,公司组织完成后已增至919.3万美元。
希尔顿也以自己的公司和公司同仁为骄傲。魏尔夫当初是“达拉斯”的财务,如今成了公司副董事长,管辖美国中部;宾士是统掌美国东部的副董事长;艾理逊由侍者升到副董事长,管理美国西部;赫尔敦——希尔顿的老搭挡,跟着希尔顿同甘苦共患难,如今任副董事长并兼管财务。佛来德曼是秘书兼总顾问。
两位秘书,魏克曼太太已升任执行秘书;露斯·幸曼接任她的职务。
1946年,公司买下了“五月花旅馆”,这是华盛顿外交旅馆中最好的一家。同年,希尔顿把公司要员、儿孙等都集齐埃尔帕索,为母亲做大寿。她很高兴,埃尔帕索的居民、新墨西哥州、得州等地的老友也都向她祝寿致敬。
某天下午,希尔顿的母亲摔了一跤,擦了点皮,希尔顿冲到她身边,她挥了挥手,若无其事。可是第二年夏天,她犯了心脏病,大家慌成一团,诊断的结果是情况不佳,子女们一一赶来。数日后她又有起色,危机显然度过,子女们也各自回去。两天之后,她在睡眠中逝去,手捧《圣经》,神色安详而满足。
希尔顿护送灵柩至沙卡洛,葬在父亲墓旁。当地报纸曾撰文悼念,其中有一篇最为感人:
希尔顿夫人是地上的盐(语出新约,耶稣比喻信徒当为世上的盐),岁月流逝,曾几何时,大地已失去了咸味。非常荣幸曾有玛莉·希尔顿在此度过一生;又何其不幸,再也没有她这样的一个表率了!
梦寐以求的华尔道夫
希尔顿最后一次和母亲谈话时,她笑着对希尔顿说:“你的酒店如今已遍布全国,你该满意了吧,康尼?”
“不!”希尔顿答道,“我还没有得到它们当中最宏伟的,我要争取。您看着吧!”
如今她已离开人世,希尔顿突然感觉生活十分空虚。他决定集中心力于购买“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准备了两年,他认为可以有所行动了。1942年以来,希尔顿心里一直钟情于这位“王后”,现在他更心急,非把它要弄到手不可。
不过这回可是难多了。它有“双亲”,必须双方同意,希尔顿才能把它接过来。一位是“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公司”,是酒店的始创者,也负责业务经营;另一位是纽约的不动产公司,拥有酒店的地皮,并已将酒店的身价提高到2000万,对前者持有否决权。因此,如果要买下这家酒店,不但要握有股权,也要得到不动产公司的默许。
策略、权术、耐力、天时,缺一不可。自然,还得有钱。而这些技巧,早在希尔顿在圣·安东尼奥进行第一笔交易,卖一双鞋子给那位盛气凌人的西班牙老太婆时,就已经学到了。
这座巴克塔尼大街上的“华尔道夫”像谜一般神秘,它对经营旅馆业的人微笑,正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蛊惑着考古学家们一样。它已经赚不了什么钱,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酒店。
希尔顿的董事会对他的新构想表示不太乐观,两度谈判几乎成功,但都又退缩了下来。
而另一些握有股权的人士则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华尔道夫”目前是空着,没错!不过那可是留着给世界大人物住的。
他们是在让售,他们也很清楚让售的是世上独一无二之物。“华尔道夫”就是“华尔道夫”,是个无价之宝。
这是什么原因呢?詹姆斯·索勃曾在《索勃的纪念册》上提过,一次,他到俄亥俄州的哥伦布访问,他的母亲这样问他:“下次到纽约,可不可以陪我到‘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吃顿午饭?”
索勃说:“她以前没提过这种要求,是因为她了解我力不能及,免得令我困窘。”
“华尔道夫”这名字就是个谜,象征着豪华中最豪华的。
有个杂志主编撰一篇专文介绍希尔顿的创业生涯。他在文中反问了一句:“希尔顿是什么人?如果要我写他的事,请他先买下‘华尔道夫’。”
这个无与伦比的豪华象征,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今天要再建一座“华尔道夫”,除了政府,没有寻常百姓可以办得到!
说起“华尔道夫”的来历,也是十分曲折的。
纽约的第五街是全市最高级的住宅区,19世纪,奥斯托家族的叔侄两人——威廉·奥斯托和夫人凯洛琳,及侄儿威廉·华尔道夫·奥斯托都住在此。
小威廉角逐国会议员失败,一怒之下,将自己华丽的住宅改建成酒店,以对叔婶和别人未支持他竞选一事泄愤。老威廉宣称,如果小威廉这么做,他就要把房子改建成马房。小威廉不理,径自动工改建。
华尔道夫的第一位经理布尔特是从德国移民来的,他受聘至“华尔道夫”经营管理。经济萧条时代来临时,也正是“华尔道夫”开幕之时。布尔特使出惊人之举,他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慈善音乐演奏会,招待“圣玛丽儿童医院”的孩子们。莅临参加演奏会的人无不是社会名流,许多家报纸争相报道这一华丽而辉煌的盛会。
顿时,“华尔道夫”声名大噪,世界各地的王公、首相、将军相继拥至“华尔道夫”,使之成为纽约的高级社交中心和高级寓所。
小威廉的一个堂弟奥斯托四世看到这种盛况,便在转角上兴建起另一座富丽堂皇的酒店,名为“奥斯托利亚”。后合并为“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交由布尔特一起经营管理。
1916年,布尔特去世,“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被卖给一位将军,经营之责落入了另一位出色的管理人才庞模之手。12年之后,建筑被拆除了,地皮也转售他人,兴建“帝国大厦”。而“华尔道夫—奥斯托利亚酒店”这个名字则售予庞模。
一年后庞模再起炉灶,1931年时,“华尔道夫”在经济萧条的风暴中揭幕。胡佛总统曾亲临,向门外数千民众演说。他指出:“这一幢大厦在此时建立,对于整个国家的勇气和信心可说是一项很大的贡献。”
著名人物接踵而至,世界的大人物把这里看成了麦加圣地,若不能朝觐一次,实在是终身遗憾!出于这些原因,希尔顿非得到它不可的心态,也是顺乎常情了。
希尔顿有的是灵感,愿继布尔特和庞模之后,再度使它更加辉煌。因此,尽管希尔顿的董事们看了账册后齐声抱怨,他仍然耐心地和他们详细研商。希尔顿深知它对自己的地位大有影响,拥有它,才是真正的“酒店大王”。
如今回想起来,希尔顿的事业正可以此作为分界——“华尔道夫前期”“华尔道夫后期”,及“磋商的过渡期”。
在这段磋商时期里,希尔顿第一次做祖父。巴伦娶了一位以前邻家的女孩玛丽莲·贺莱。婚后巴伦和朋友合办“维他包装公司”,专售冷冻榨橙汁,收益很好。他和玛丽莲忙得既紧张又快乐,5个小孩相继出世,似乎有意刷新希尔顿父母的纪录。
希尔顿的“酒店家族”也在此时向外扩张。早在1942年开创“瓜拉西奥希尔顿酒店”时,希尔顿就梦想着,有一天全世界都有“希尔顿酒店”出现。希尔顿深信,酒店的建立有助于增进全球各民族间的了解,并使猜忌、敌对消弭于无形。
“波多黎各工业公司”——一个官方机构,写信给美国六七家酒店老板,请他们协助其建造现代化的大酒店。希尔顿满怀热诚回信,乐意竭诚相助。
董事会说希尔顿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都认为谁也不能预料将来的事,“战争”“革命”“通货膨胀”等皆是问题。在希尔顿的坚持之下,他们勉强同意希尔顿另组一家公司,并提供有限资金。因此,“希尔顿国际酒店公司”宣告成立,成为“希尔顿酒店公司”的一个附属单位。
希尔顿自组董事会,并任命胡赛为新的副董事长。希尔顿在波多黎各圣璜市建起“加勒比希尔顿酒店”。随后他到欧洲作了一趟旅行,观察国外各地的情况与需要。
英国在战后饱经忧患,旅馆全都破旧极了。希尔顿看上伦敦一处地方,那里原是王室医院所在地,但有意他迁,希尔顿询问还要等多久,答案是5年到10年,希尔顿知难而退。巴黎、罗马、马德里,他全跑遍了。
在马德里,希尔顿发现该市有一家私人投资的酒店已在兴建,但工程拖了3年都没完成。希尔顿觉得可以在这里创设欧洲第一家希尔顿酒店,名字定为“卡斯特兰那希尔顿酒店”。
希尔顿派胡赛继续在罗马和马德里寻找合适的地点建造酒店,他本人则回来追求“华尔道夫”。
倾心于“华尔道夫”的人不止希尔顿一个,他碰上了另一个有钱的劲敌,如果不抓住机会,落入他人之手,以后就再也不会有挽回的机会了。
董事会无动于衷,希尔顿决心用自己的钱买,另组一个承购集团分担费用,这样就没人管得了。希尔顿去华尔街请教一位行家,表示要做交易。这个行家要希尔顿下午一点半过去,希尔顿准时前往,买下了“华尔道夫”公司24多万股,每股13美元,未收盘的共36万多股。希尔顿等了48小时,开一张10万美元支票作保证,获得控制权。现在,只剩下300万美元现款需要缴清。
董事会见希尔顿赌注已下,便答应“希尔顿酒店公司”参加承购集团。伊利诺伊州摩林城的第二公司董事长亦答应出25万,现在只剩50万了。宾士在费城找来一位可以投资的人,没想到他到最后变卦了。次日克朗抵达纽约,希尔顿和他见了面,谈了一会儿。希尔顿建议由他们两人共同分担这50万美元,他一口答应下来。
1949年10月12日,希尔顿成为“买下‘华尔道夫’的人”,董事们一见“华尔道夫”实在具有深厚潜力,便又回心转意,把这家酒店纳入公司体系之中。慢慢地,希尔顿将债务偿清,大功告成。
数月之后,在波多黎各的“加勒比希尔顿酒店”落成,他们邀请国内若干显要前去参加狂欢会。唯一没有同去的是尼克,因为他的注意力全被好莱坞的一位年轻影星吸引,她就是伊丽莎白·泰勒。他打败了旁边所有的情敌,赢得了这位世界最美丽的女郎,次年春天宣布结婚。
婚礼出色极了,连伊丽莎白自己也说,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尼克的母亲,希尔顿的前任妻子玛莉也参加了婚礼。他们都认为这对新人才貌相当,没有人可以比拟。
可惜悲剧是无可避免的,伊丽莎白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功和声誉使她无法和普通人一样。
新婚期间,摄影记者、影迷紧紧在身边跟着,没有一刻放松过。尼克脾气一向不好,这时更显出公开的敌意,报刊杂志开始批评:“尼克想把她变成他一个人的。”
他们刊登一切消息,好的,坏的,真的,假的。尼克迷惘而又痛苦,他们毕竟还太年轻,在成熟得足以应付所有问题之前,他们决定分手,缘分只持续了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