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57300000030

第30章 相思相望不相亲(4)

(其一)记录的就是诗人赏画的观感。画面的内容很简单。竹林外边,三两枝桃花绽放。春水泱泱,三两只鸭子戏水。河岸滩头,蒌蒿满地,芦芽初生,这可正是河豚由海入江,逆流而上的早春季节。题画诗,当然充满诗情画意,画意为实,有姿有态,有声有色。诗情为虚,有情有韵,有趣有味。诗中桃花傍竹而开,鲜艳夺目,是静态描绘。群鸭戏水,自由自在,是动态直击。蒌蒿满地,芦芽初生是精描细绘。三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立体直观,形象生动。桃花夭夭,迎春绽放,诗人欢欣。游鸭戏水,水暖先知,诗人惊喜。蒌蒿满地,河豚垂涎,诗人畅想。春之勃勃生机,绽放在枝头,流动在水中,生长在草尖。人之迎春喜悦如桃花怒放,如水鸭欢畅,如野草旺盛,如春水荡漾。浓浓的春意,浓浓的诗情,融汇在画面之中,凝结在形象之上。完全可以说,此诗深得自然之生趣,景物之画意与诗人之深情。是诗画一体,情景相融的佳作。

诗歌毕竟是诗歌,具有绘画无可替代的地方。这首题画诗对于景物的精细传神的描绘,对于诗人的奇妙有趣的感觉的捕捉,对于自然景物的合情合理的推测、判断,都是绘画难以传达的。先看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百花之中,迎春开放,桃花较早,且伸出竹林只有三枝两枝。品种的设置,数量的选取,无一不突出一个“早”字,暗叩题中“晓景”,也折射出春之勃勃生机。要是改为“竹外桃花一树开”,或是“竹外桃花纷纷开”,则“早”意不浓,生机减弱。

叶绍翁有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绽放,不早不迟,春意盎然,有满园春色作背景。此处“一枝”是强调红杏之突出醒目,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苏轼诗中的“三两枝”,亦有此意味,亮眼明心,过目不忘,春之来临,让人激动。唐代诗人齐己借梅言春早,“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开,是为最早,生机最旺。看来苏轼的三两枝桃花,是开得及时,开出了精神的。

再说三、四两句写景,也是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诗人的观察十分精细准确,可谓至纤至悉,毫发毕现。你看,水边滩头蒌蒿满地,芦芽初生,两种植物都在疯长,蒌蒿早已生长了一段时间,达到十分繁茂的地步,而芦芽呢才刚刚开始,短短的,嫩嫩的,十分可爱,满地也罢,初生也罢,都是迎接春天,都是活力见证。正是由于蒌蒿疯长,诗人才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以蒌蒿为食物的河豚,它们由海入江,逆流而上,正想要饱餐一顿呢!河豚欢喜,诗人也高兴,高兴春天的到来,欢喜勃勃生机,诗人的联想很自然,诗人的体验很奇妙。

诗中写得最好,最为人称道,也最惹争议的是第二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妙在何处?画面生动,形象直观,春意盎然,充满情趣。群鸭戏水,自由自在,情绪欢畅。春江水暖,水鸭先知,有情有趣。诗人妙用拟人,移情于物,借群鸭先知,自由戏水传达了诗人的迎春之情和赞春之意。“先知”很有意思,为何先知?先于谁而知?诗人又如何知道?“先知”何事?据清代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五记载:“与汪蛟门舍人论宋诗。舍人举东坡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不远胜唐人乎?予曰:此正效唐人而未能者。‘花间觅路鸟先知’,唐人句也。觅路在人,先知在鸟,以鸟习花间故也。此‘先’,先人也;若鸭,则先谁乎?水中之物,皆知冷暖,必先及鸭,妄矣。”清代诗话家王士桢在《渔洋诗话》中亦引述一次毛奇龄与人讨论此句诗歌时的观点:“毛怫然曰:‘鹅也先知,怎只说鸭?’众为捧腹。”显然,毛氏极力否定苏诗,认为苏诗所述“先知不先”,“鸭鹅同知”,认为水暖先知不仅属于鸭,他物亦知,鱼虾水鸟,花草水藻,无一不知,无不“先知”。毛氏论诗,胶着坐实,成为笑柄,其实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别,不可机械理解,一一对应。

笔者认为,苏子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先知”可作两解,一是与人比较,先人而知,鸭先知,而人后知,鸭欢跃,人高兴,同为迎春,同为生趣;二是鸭游于水,鸟飞于树,鸡栖于地,当然也是“鸭先知”;三是即便同水中万物比较,虽不能说鸭一定先知,但鸭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也是被诗人广泛歌咏的家禽,人们对春天的感知,当然是从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说鸭先知,最能看出人们的迎春之喜,当然比较合适。

当然,如果有人要用庄子的濠梁之辩的难题来比附,问题又变得复杂化了。庄子和对手惠子在渔梁之上游玩,看到水中游鱼自在嬉戏。惠子说,鱼儿游得多么自由,多么开心啊,庄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游得开心,自由呢?惠子反问,你也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开心快乐呢?辩论没有结论,却留给人们有趣的思考。参照此话惠子的思维方式,反问作者苏子一句,你又不是鸭,你怎么知道鸭高兴快乐,最先知道春江水暖呢?对方可能会反问,你也不是我,你又怎么知道我不知呢?其实,知与不知均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奇妙地表达了一种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心情。

清代更有格物学家认为“鸭之在水,无间冬夏,不知冷暖”,以此来否定苏诗的“先知”之说,显然这是不懂得诗歌创作精神,以格物致知,穷究道理的态度来对待诗歌,来理解心灵,岂不迂腐可笑?

总之,这首题画诗,无论从整体来看,还是从局部来讲,还是从诗画对应来说,都有很多地方可圈可点,可评可议,的确是一首充满魅力的诗歌。

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同为赏春,情趣有别。有人欣赏风起花落、笙歌曼舞的热闹繁华;有人欣赏人去影散、柳浪闻莺的清静幽远。宋代诗人吴惟信的情趣属于后者,其诗《苏堤清明即事》就通过形象而灵动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清静之美的向往和热爱。题曰“苏堤清明即事”,颇富内涵。苏堤,杭州西湖的一道堤岸,上植花草树木,尤以杨柳、梨树居多,春到西湖,这里自然成为一道亮丽清明的风景。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太守时筑苏堤,又称“苏公堤”。清明,不是清明节,不同于杜牧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指梨花绽放,柳枝吐绿,风光清丽明媚。几多风采,几多迷人。类同苏轼笔下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看得人生几清明”。即事,表明此诗属于触景生情,即事言趣之作。诗人游赏苏堤,有感而发,有心为诗。

苏堤有怎样迷人的风景呢?诗人写道,每当春风起处,梨花纷飞,杨柳抽叶,风景清明之时,全杭州城的人们,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漫步出城,寻春而去,游赏西湖。而且管弦呕哑,喧嚣一片,真个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人声鼎沸,吵吵嚷嚷。天下游春,场面壮观莫过于此,风雅时尚莫过于此。风吹梨花,朵朵洁白如云,片片飘零似雪,如此情景很容易让人相起岑参的名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呢,抽枝吐绿,丝丝下垂,缕缕飞扬,婀娜多姿,秀美迷人,又是一道奇异的风景。寻春的人们啊,沉湎其中,心花怒放。

诗人用“半城”来夸张游春人数之多,游春之热闹,写足了气势,也写足了西湖苏堤春事之旺盛。诗中“游子”非远离家门,辞别亲友,奔波天涯,辗转漂泊的客子,而是指心怀爱恋,迎春而去,寻春而乐的游人。人在花海中徜徉,歌在绿浪中回荡,风在苏堤上吹拂,春在心灵里欢歌,好一派热闹繁盛的景象。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对春天情有独钟,别有体验。他写过这样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也是寻春,不过非常幽僻清静。白诗人走进深山老林,参观古刹寺庙,突然发现几株桃花绽放,大放光芒。诗人欢喜万分,他感觉到春天像一个机灵淘气的小姑娘,正在和大诗人捉迷藏呢。你看,才几天的工夫,山外百花早谢,山中桃花才开,多么有趣,多么奇妙。诗人满心幸福。因为他找到了春天。吴诗中的寻春场面则热闹得多,艳丽得多,是全城人寻春、游春。还有笙歌伴奏,还有熙来攘往,场面火爆。这令人想起了今天的赏花场面。今春三月初,湖南省植物园万株樱花绽放,花海汪洋,光芒四射。相关管理部门还特别策划了一场樱花演奏会。一些小提琴、大提琴手站立花海,深表演奏,入夜仍然如此,外加灯光斑斓的效果,植物园花海灿烂迷人。一时间,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赏花游春,煞是火爆了几天时间。今天的热闹和宋朝的热闹是相通的,一致的。

不过,在诗人看来,他更喜欢另一种味道,另一种风情的苏堤。诗人在三、四两句写道,等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游赏西湖的人们纷纷离去,白天的弦唱杂音纷纷散去之后,苏堤又沉浸在一片清幽宁静之中,这个时候,万株杨柳之中,茫茫西湖之上,又传来声声清脆婉转的黄莺鸣唱,格外清亮,悦耳动心。

一个“流”字写出了莺歌之声的浏亮和谐,婉转动人,也点出了诗人的激赏、赞叹之情。一个“属”字妙用拟人手法,移情生辉,万株杨柳的清新绿翠,万株杨柳的万种婀娜,万株杨柳的旖旎风光,全属于流莺,全属于诗人。显然,诗人偏爱这份清新脱俗的自然美,诗人欣赏这种宁静幽雅的风光,诗人喜欢这种清静自然的味道。他厌弃庸俗繁闹,他反感同流合污,他决不追风赶潮,他就偏爱自然本色,情趣本真的风景。风景如此,心志亦然,趣味亦然。诗人这里不仅表露了自己的赏春、爱春之情,更表露了自己不同流俗,别有追求的心声,这或许就是诗人即事明志所在吧。

读者品诗,既要尊重并体会诗人的情志趣味,同时又决不能受诗人情思意韵的拘束。就拿这首诗来说,两种游春、赏春的风光味道,诗人偏爱宁静清新,厌弃庸常浮华,读者自然不必拘泥如此。在笔者看来,清静、本色是美,繁华、艳丽也是美,各显其美,各臻其妙,平分春光,同样灿烂。

菊傍重阳未肯开

秋斋即事

许斐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中秋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于诗人而言,总是有些感触的。对于花花草草,时光流逝,芸芸众生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和留意,可是诗人就不一样,他们关注时光的流逝转移,他们关注花香的浓淡变化,他们关注自我的心灵感受:一句话,节日的花开香散,蜂飞蝶舞都会在诗人敏感多愁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宋代诗人许斐的《秋斋即事》,笔者就有这种感觉,时序变化,节日更替,非常正常,不会引起正常人的注意和重视,可是许斐不一样,他总是有意无意地表露出一些体悟和感触。

中秋已过,桂花香散,重阳快到,菊花未开,这是自然现象。可是,诗人遗憾不满,他感慨,桂花飘香,倏忽易逝,历时太短,怎么中秋一过就消散无踪了呢?这未免太不近情理,太不懂人情味了。诗人希望,中秋佳节,丹桂飘香,长长久久,永永远远。诗人还遗憾,重阳节快到了,菊花尚未开放!菊花绽放,美酒飘香,这是中国人传统佳节的赏玩对象,赏花、喝酒,欢度佳节。可是,没有菊花的重阳节正如没有桂花的中秋节一样,总是令人感到不足和缺憾。

“未肯开”的后面寄托一种希望,希望菊花绽放,娱情悦意,赏心悦目。可是,现实不因诗人的向往和遗憾而改变,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因此诗歌一、二两句,连提到两个节日,两种花香,均是不如意,均是不爽心。不该去的去了,应该来的却还没有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不满、不平、遗憾和不足。

在诗歌三、四两句,诗人则变换了角度,进一步表现这种惆怅、郁闷。几日来,自己书桌上的铜花瓶空空如也,无花可插,无香可闻,这对于一个爱花成痴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烦恼,极为痛苦的事情。据此反推,可以知晓,要是在平时,特别是重阳节、中秋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诗人肯定是该喝酒的时候喝酒,该赏花的时候就赏花,该登高的时候就登高,一切井井有条,按部就班,既是节日的所需,也是自己心意情怀的自然流露。可是,今秋的这两个节日,似乎有点不对头,桂香已逝,菊花未开,有心过节却无花作伴,多少有些遗憾和不满。

幸好,不幸之中有万幸,诗人发现,那个空了数月的花瓶,似乎上面还留有花香,敏感的蝴蝶闻到了香味,竟然飞入窗户,扑瓶而来!它们不知道会空扑一场,它们也不知道会过节无花。芳香已散,它们凭借本能,凭借它们对节日物候的经验来了,和诗人打了个照面,又悻悻而去。它们也遗憾,它们也困惑,怎么今年的重阳节,爱花的诗人书桌上的铜瓶里竟然没有一枝菊花?菊花到哪里去了?它们也会蒙受什么委屈吗?它们怎么也不事先跟我打声招呼呢?蝴蝶的懊恼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诗人的失望和沮丧。

同类推荐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热门推荐
  • 约会大作战之当士道遇上宇明

    约会大作战之当士道遇上宇明

    一场暴风雨,似乎是旧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从那之后,世界线被神秘的未知力量分裂成两条,一个只有精灵存在的世界,一个只有人类存在的世界。和平至上。十香、四糸乃、琴里……她们都去哪儿了?宇明站在天宫市的街道旁,平静地看着这个只有精灵存在的世界,不断地在找寻回去的道路。士道徘徊在来禅中学的各个角落,不断地寻找着精灵们曾经存在的足迹。——究竟……究竟怎么了?他们还能回到原来的世界吗?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帝国梦

    大明帝国梦

    游牧民族的铁蹄,一点点踏碎了一个文明的希望,一个无比优秀的民族在铁蹄下下受尽屈辱,渐渐失去了笼罩在他头上的光环任人奴役。他不能忍受这一切,他说:“为了我的民族,我愿意献出我唯一的生命。”他呼喊:“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洗雪头上的耻辱,战吧。”人们心如烈焰同呼:“为了民族,为了头上的耻辱,战吧。”他没有选择,只有选择战争。用那千万勇士之血,洗涤那不尽的耻辱。
  • 跨世之恋:废柴华丽转身

    跨世之恋:废柴华丽转身

    废柴华丽转身,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打得了流氓,休得了夫。烧得了皇宫,骂得了皇帝。揍得了小三,惩得了贱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怎么滴,我就横了,你管我?)(不敢不敢~)
  • 你的专属四叶草

    你的专属四叶草

    呆萌宝遇上高冷腹黑男某男:“诺!给你!”某宝:“什么啊?”某男:“这是象征爱情的~四叶草~”某宝目光呆泄的接下。。“既然收下了,那就跟我回家吧!”某宝傻乎乎的被人拽走,【不对呀!我什么时候答应和他回家了?】四叶草花语是"等待爱情出现"四叶草象征爱情,希望,信心与幸运;FourLeafClover幸运草第一片叶子代表真爱(love)第二片叶子代表健康(health)第三片叶子代表名誉(glory)第四片叶子代表财富(riches)
  • 微光之初见倾心

    微光之初见倾心

    我有着童颜,只希望你不离开我。"-金珉锡”你说我的眼睛很漂亮,它永远只看你一人。“-鹿晗”我只对你一人笑。”-吴亦凡“你是公主我是骑士。”-金俊勉“我是治愈独角兽,永远在你身边。”-张艺兴“你说我是光,什么时候才能照到你心里。”-边伯贤“我主唱的灵魂就是你啊。”-金钟大“我爱笑,但对你才是真的。”-朴灿烈“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对你发呆了呢?”-都暻秀“我愿和你一起到海边散步。”-黄子韬“你是我的唯一。”-金钟仁“关于你的事情从不退让。”-吴世勋
  •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花落花开是花的一生,滴尽了碧绿,泛起了微黄,随秋风萧瑟,落寞于她的锄下,质本洁来还洁去,葬花,葬心,葬泪人。前世欠的泪已尽,今生欠的情怎还?冷眼望着旧物化作清烟,飘飘洒洒的泣尽泪绝。炉中物已不在,眼前人心惶惶……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花魂逝作凝望的目光,该,何去何从?
  •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交融,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电子商务的系统结构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互联网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标志着互联网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经济管理领域一门极其重要的实用性学科。
  • 村民委员会建设

    村民委员会建设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战略部署。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民主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 三叶草的约定

    三叶草的约定

    曾经在那三叶草海中的约定,还在吗?安紫潼和凌梓熙曾经的诺言有被仇恨洗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