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9900000013

第13章 闽文化:由“处边缘”而“主中国”

“闽在海中”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原文是:“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对此,解释颇多。晋人郭璞说:“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闽越即西瓯,今建安郡是也,亦在岐海中。”什么叫岐海呢?明代杨慎(升菴)说:“郭注岐海;海之岐流也,犹云裨海”;明人何乔远在《闽书》中解释说:“按,谓之海中者,今闽中地多得螺蚌壳、败槎,知洪荒之世,其山尽在海中”;也有不少解释说闽这个地方在大海当中。我们知道,在先秦文献中,虽然海时常泛言中国周边的大海,具有海域的概念。然而,一旦具体言及“海”时,大都指海表、海边、海岸线。如《尚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王肃云‘九州之川也。距犹致也’”,“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尚书·禹贡》:“沿于江海”,“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东为北江,入于海”,“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东会于泗、泝,东入于海”,“东渐于海”(《禹贡》引文也见于《史记·夏本纪》);《尚书·君弼》:“丕冒海隅日出,罔不率俾”;《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此外,《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些先秦史籍里的“海”、“海内”也都是海边、海岸线以内的意思。理解“闽在海中”,较合适的意思应该是:闽处于中国周边海岸线的中部,或不妨说成是陆地边疆的中部,说闽越和瓯越均处于陆地边疆的中部,只能理解为这里早期记录历史的人迹罕至,只有大致和模糊的印象。没有文字,便没有历史;没有历史,也便没有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闽”方归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秦在这里设置了闽中郡。但闽人和闽区仍长期被边缘化。尽管闽人曾助刘邦灭了秦,可等刘邦建汉之后,却将闽越一分为三,闽越王无诸仅得其中之一,另两部分分别给了东瓯王摇(后来的温、台、处州)和南海王织(后来的汀、潮州),对闽人实施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说:“吾侪研究中华民族,最难理解者无过福建人。其骨骼肤色似皆与诸夏有别,然与荆吴苗蛮羌诸组皆不类。”或许梁启超道出了中原政权对于闽人长期以来的认识,这一认识就注定了闽的边缘地位。

但是闽文化却是开放的,海洋经济固然是其文明的底色,西晋以来汉人的大量迁移进入迅速改变着闽地的人口结构,中国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由黄河上、中游向东、向南拓展,“闽”这一带有歧视意味的字眼于唐天宝年间被改呼为“福建”,具有了“福地而建”的赞美色彩。薛令之于706年得中进士,成了福建文化起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闽江入海口、木兰溪入海口和晋江入海口区域成为文化发展的先行区域。唐代面向海洋的国策使福建躬逢其盛,在东西方的海洋贸易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宋代统治者甚至认识到“开洋裕国”的重要性,提出了“市舶之利最丰,若措置合宜,所得辄以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的响亮口号。福建人依凭被王朝加以封号的妈祖神成了王朝“开洋裕国”的开路先锋。苏轼在《论高丽进攻状》中说:“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南宋李文敏赋诗泉州:“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船”;泉州知府王十朋的体会是“北风航海南风回,远物来输商贾乐”。福建因海洋经济的发展,文化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乃至在朝廷里形成了让人眼红的“福建子”阵营,在中国版图内的地位之迅速提升彰彰在目。浙人叶适列举全国人文鼎盛之地:“今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过去人们用“闽蜀同风,腹中包虫”来贬低福建人和四川人,到南宋时,四川眉山人宋日隆是苏东坡的老乡,来福建连江做知县。他为《连江县志》作序说:“闽蜀风马牛不相及,前辈乃以为同风,每窃疑之。三载兹邑,目文物之盛,科之勤,习俗之俭,真与吾眉同。”宋日隆将闽蜀在文化上的发展突出出来,无疑实现了“闽蜀同风”向褒义的转化,不能不让人信服。某种程度上,我们能体味到在文化上具有地位的蜀人已有些感觉能与闽并驾齐驱是一种荣耀了。

如今冷观历史,我们似乎能明了这其中由“处边缘”而“主中国”的奥秘当在于:海洋经济是启动器,文化传承与融合则是推进机,二者合力,必势不可挡。

(原刊《厦门大学报》2009年3月8日“千百年眼”专栏)

同类推荐
  • 找不到北

    找不到北

    与其致力于对黑车的清理打击,不如倾力竭力甚而像我们常常做的那样——举全市之力——做好我们的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热门推荐
  • 暖暖一夏

    暖暖一夏

    十六岁以前的夏暖暖是幸福的,她有一个智商爆表的竹马,一个温柔知性的姐姐,一对恩爱有加的父母,十六岁那年随着姐姐的车祸意外,一切幸福似乎都停止了。十年后的回归只是为了了结这些年藏在心底的感情,只是似乎.......傅思翰:你可以狠心做到十年不回来,可我却做不到十年不见你。我曾发誓,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离开我
  • 神枭正传

    神枭正传

    爱人已逝,神枭远游为再见挚爱之人,为寻找起死回生的失落古道术,神枭踏上旅途,从此遨游在茫茫鸿蒙大陆……刀惊一万里,驭火三十年百炼身如铁,横行天地间我是山洪中不倒的浮萍,我是暴雨中冲锋的山鹰,我是黑暗中最亮的孤星我是霍真,神枭霍真…………
  • 女王驾到之嫡女逆袭

    女王驾到之嫡女逆袭

    这篇文文写聊斋。在500年前的仙界,有一个叫露仙儿的仙子。她生心善良,美貌乃仙界第一,人缘极好,几乎仙界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本因该就这样辛福的过完这一生,可偏偏出现了一个让她爱的心甘疯癫成魔……
  • 天钟

    天钟

    一株草,一粒沙,都是道的体现,此生我愿踏破诸天万界,只为再见你的温柔
  • 至尊九重天

    至尊九重天

    神奇血脉的家族,被诅咒的血脉,一次次的机缘让小凌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九祖~九天~九主,生活在九重天中的人群,一次次的超越极限。九重天之后将会是何种局面?沧溟之战~九九归一。世间只准许一位尊者,尊者的头衔会被谁摘取。神奇的天道本源。姜小凌一生追求极限,他能够超越尊者吗?他能够看到尊者之后更广阔的天地吗?天生身负诅咒血脉,如何破解?血脉的真正潜力带来的无穷好处。从一个最底层的空间到那九祖的世间,一次次的超越极限,最终达到那无人可想象的境界。斩天斗地,天道由他而生。
  • 行寻的生灵

    行寻的生灵

    鱼用鳍鸟用翅人用脚寻找着自己梦里的心灵家园,他们坚定隐忍美丽。改变创造形成着新的乡村新的城市新的世界。他们也将奠定新的世界的形成和格局的改变,甚至未来的宇宙。
  • 海豚会唱歌

    海豚会唱歌

    是谁的歌声经久不息地回荡在我的耳畔,那样清澈,那样细腻,仿佛是你在我耳边呢喃。海洋的颜色淹没了渐渐沉寂的心跳,那声音却像穿透了海水,穿透了时空,穿透了僵硬的身体,来到了我的心底。亲爱的,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我。
  • 圣龙的传奇之旅

    圣龙的传奇之旅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风雨大作.防不胜防.残墙断壁.倾刻瓦解.死里逃生.惊恐万状.血肉横飞.尸横遍野.骨肉分离.惨不忍睹.水断粮尽.肌寒交迫.人间地狱.鬼哭狼嚎.杳无音信.万念俱灰.生不如死.束手无策.救死扶伤.绝处逢生.主角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评价票!!求印象!!!求评论!!!希望大家看完就跟自己的好友推荐下,新手不容易,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就看你们的了
  • 暗战绝杀

    暗战绝杀

    这是一个发生在湘西境内,以前无人涉猎的故事。这是涌动在湘西边陲的“暗战”,是呼啸在沅水江边的“风声”,是飘逸在古镇弄巷的“旗袍”!寒光血腥与巫风傩同舞,高格伟德在偏锋走剑时展露。要读懂神秘湘西,窥视人性秘笈,请翻开这部长篇抗日谍战传奇。
  • 雨中的小孩

    雨中的小孩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自己吗?还记得最初的那份悸动吗?那些难忘的故事,那些难忘的人,也许只是时光深处的惊鸿一瞥,却足以让年少的我们沉醉于一个华丽的梦境。年少时候的情怀,是那么纯粹,仅仅是因为某一时刻的心动,便会暗暗喜欢一个人很久,不表露,不张扬,把对方默默的藏在心里,藏在心里并不是因为不够喜欢,而是因为太喜欢,所以不想破坏心中的那份美好,纯纯的,暖暖的,你把他变成你心里面的一个秘密,永久的保存在今后漫长的时光里,让最初的那份懵懂成为年少时的一个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