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65900000011

第11章 司马迁与中国史学的良史思想传统(2)

第二节 会通古今的器局

司马迁作《史记》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中“通古今之变”是司马迁构建其学说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看做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考察从古至今诸多历史经验,探讨历史发展常规,以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把握未来历史的趋势。司马迁会通古今的旨趣在历史思想和方法上对后来史家影响很大。

在撰述宗旨上,历代史家修史都自觉地以“通古今之变”指导史书撰述,使其成为史家撰述宗旨的典型表达。会通的历史观点不断得到阐述和发展,如班固“洽通”的思想,刘知几《史通》强调“通识”的宗旨,郑樵“会通”的观点,直至章学诚提倡“博古通今”的学风,等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司马迁之后,杜佑、司马光、郑樵、马端临等,都以不同的撰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通贯古今、错综经纬的精神。即章学诚所说的“通史家风”。他指出:“总古今之学术,而纪传一规乎史迁,郑樵《通志》作焉。统前史之书志,而撰述取法乎官《礼》,杜佑《通典》作焉。合纪传之互文,而编次总括乎荀、袁,司马光《资治通鉴》作焉。汇公私之述作,而铨录略仿乎孔、萧,裴□《太和通选》作焉。此四子者,或存正史之规,或正编年之的,或以典故为纪纲,或以词章存文献,史部之通,于斯为极盛也。”【11】章学诚对通史之源流演变做了详备的考辨,表现了他对通史著作的重视。他认识到通史著作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很重要:它们往往代表了成熟进步的史学潮流,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总结性史著。【12】因此,章学诚对开创此风的司马迁评价很高,称他是“范围千古、牢笼百家者”【13】。实际上,这种“家风”就是会通古今的学术思想传统。这种思想传统不仅促使历代史家撰写出很多以通博著称的史学名著,还促成史学家从理论上总结对史家修养的要求,使广博会通成为一代良史的标准。

班氏父子最早阐述了司马迁会通古今的良史之才。班彪说:“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14】班固承袭父说,进一步评论道:“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亦其所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亦勤矣。”【15】这不仅肯定了司马迁采集文献的广博,还指出司马迁贯通古今历史,而详于秦汉历史的特点。就是说,司马迁的博古是为了通今。班固撰写《汉书》,也继承了司马迁这一宗旨,说要“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穷人理,该万方”,“函雅故,通古今”【16】。马、班并称良史,能通古今之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近人刘咸□所说:“二人有本学,善观变,知流弊,所以为良史”【17】。所谓“本学”就是历史学,史家可以从历史变动中,观察到历史大趋势,知道现实问题之所出,通于历史之变与当世之变,这正是通古今之变的根本宗旨,是史学之本,也是良史应有的素质。

这一撰述思想,在《隋书·经籍志》史部大序中就被总结为对史官修养的要求:“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在这里,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撰史宗旨,成为评价良史的标准,从而使这种视天人古今、社会历史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观念,更深透地渗入史家思想当中,成为许多史家的共识。

史学史上,明确地提出“会通之义”,并把它作为整个史学工作的原则和史家责任的,是郑樵。郑樵在《通志·总序》中,多处提倡“会通之义”、“会通之旨”、“会通之道”,其主旨一是重视古今“相因之义”,贯通历史的联系;一是重视历代损益,揭示“古今之变”。【18】在此观点下,他一方面推崇司马迁的会通,说他“会《诗》、《书》、《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另一方面,他批评班固《汉书》断代为史,失却了司马迁会通古今之旨,他说:“自《春秋》之后,惟《史记》擅制作之规模。不幸班固非其人,遂失会通之旨,司马氏之门户自此衰矣……由其断汉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19】显然,他这些观点是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历史思想。他撰著《通志》,也是以继承司马迁的会通传统而自居。他在《上宰相书》中说:“虽曰继马迁之作,凡例殊途,经纬异制,自有成法,不蹈前修。”【20】可以说,郑樵在历史观点和历史编纂学上较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司马迁的会通之旨。清人于敏中称赞郑樵:“爰自著此书,推天地之中,极古今之变,网罗数千载之典籍,而才与识足以贯之”,“可谓良史之才也”。

在郑樵认识的基础上,马端临以能否“会通”作为评判良史的标准,从理论上总结了司马迁成为良史的条件:

《诗》、《书》、《春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后之执笔操简牍者,卒不易其体。然自班孟坚而后,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之道,读者病之。【21】

马端临认为,《史记》的会通,在形式上的表现是创立了纪传体这种综合体体裁,内容上能够容纳社会典章制度和古今历史盛衰之变。班固的《汉书》没有继承这一会通之道,因此,只有司马迁当得起“良史”的称号。这使以会通评判良史的标准更加明确了。当然,对于班固是否“会通”,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含义上去理解,即是他的“上下洽通”。这一点,我们不必囿于郑樵陈说。

从总体上看,郑樵、马端临所说的“会通”就是要为历史社会变革描绘一个总的图景,在历史编纂学上则是把各家学术汇而为一【22】。这还不足以概括司马迁的会通之旨,其最重要的魅力还在于能在通的基础上体现一种“成一家之言”的精神。唐司马贞评“太史公,古之良史也”,就是因为他“渔猎则穷于百氏,笔削乃成于一家”【23】,就是说司马迁是在融会贯通百家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关于历史的思想体系,即历史哲学。这使他能够轻松地驾驭历史,表达自己关于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总体认识。这一点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的《申郑》、《释通》两篇中说得很清楚:“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其范围千古,牢笼百家者,惟创例发凡,卓见绝识,有以追古作者之原,自具《春秋》家学耳。”因而他认为通史所贵者,是“卓识名理,独见别裁”。这个要求与前面讨论的史识的要求是有联系的,是章学诚衡量史家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准。

正因为“通”有这样丰富的含义和多方面的要求,真正能在实践中贯彻这一宗旨并不容易。古往今来的史学家大都有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通史之例肇于司马迁……其例综括千古,归一家言,非学问足以该通,文章足以熔铸,则难以成书。梁武帝作《通史》六百二十卷,不久即已散佚。故后有作者率莫敢措意于斯。”【24】尽管如此,历代史家仍为继承这一传统孜孜以求。自章学诚提倡“通史家风”以来,研究和撰写通史就成为20世纪很多史家的愿望和追求。梁启超指出:“总史”的成功,需要几十人分头进行研究,经过“横集”和“纵集”,再汇集起来,才有可能成功。【25】范文澜编写了《中国通史简编》,对通史编纂之难深有体会:“通史的工作是这样的艰难,要认真做好通史,就必须全国史学工作者很好地组织起来,分工合作,或研究断代史,或研究专史,或研究少数民族史……局部性的研究愈深入,综合性的通史也就愈有完好的可能。以局部性的深入研究来帮助综合性的提高,以综合性的提高来催促局部性的再深入,如此反复多次,庶几写出好的中国通史来。”【26】白寿彝追踪前辈学者,不仅在理论上阐释了我国古代史学会通的传统,还在实践中加以贯彻,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可以说是几代史家编纂中国通史的总结性和创造性结合的巨著。这也是我们现代史家对司马迁会通传统的继承发扬。

同类推荐
  • 贞观文宗系统

    贞观文宗系统

    纯洁的少年带着一个文青的系统穿到唐朝武德年,李世民还在当秦王,魏征还在当腹黑太子党,李白杜甫啥的还没出生,初唐四杰也还未降世。身怀系统,看我书生觅封侯。书友群号:414723273败人品的死太监开新书《大宋天子门生》,厚颜求收藏求推荐
  • 天下无双之龙凤重生

    天下无双之龙凤重生

    轻松小文吖作者保证是喜剧大结局啦请大家多多支持!
  • 这样读史更有趣

    这样读史更有趣

    读起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 悍王

    悍王

    贾封原本是强盗,偶然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大明朝的县令,背后更是顶着晋王府的靠山。千里迢迢的来到边塞小城,却不知误打误撞进了一个早就布好局。既然是假冒,怎能甘心当人棋子?受人摆布?在遥远的偏僻之地,我就是王,横刀立马,舍我其谁?
  • 医统三国

    医统三国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在他手下依然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在他眼里已经死了。手握三寸银针,我欲医统三国。这是一个奇迹,但它就是发生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PS.吕布:他说他可以有九种方式杀我?你信么?刘备:卧龙凤雏,二人学医,可安天下。曹操:治病还是致命?是个问题。孙权:不管如何他都得叫我一声哥!————请各位支持老张,新建个群,122811521。有时间过来聊天。
热门推荐
  • 冰火恋之命运之轮

    冰火恋之命运之轮

    他,修练千年得到成仙她也是仙。她,花灵之仙。仙是不能相恋的。月仙将命运之轮开启时,就住定了他们的命运……“爱,恨,情,仇”是她们的必经之路。他,天山弟子。她,魔界小姐。当他们再一次相遇……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 齊天小聖

    齊天小聖

    天道無情,人亦有終。頑猴出世,遭天戲弄。手中隨心鐵幹兵,隨吾舞動。我要這天道不寧,佛道停止紛爭。我不是五彩石裡蹦出的齊天大聖。我叫做齊天小聖。
  •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英雄联盟之英雄的荣光

    绝代皇帝横空出世,远古仇怨再次掀开序章,德诺两大军团,无畏先锋,雷瑟守备,陈兵恕瑞玛,是携手退敌,还是一决雌雄,掌握着大陆命运的伊泽瑞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迷失在国家和自我之间的锐雯将如何面对,瓦罗兰的命运陷入怎样的困境。
  • 魔法冰雪奇缘

    魔法冰雪奇缘

    本作作为电影《冰雪奇缘》的同人小说,只可惜迪斯尼的编剧并没有将艾莎的高冷气质和安娜的活泼性格体现地淋漓尽致,更没有将可能发生在阿伦黛尔一场巨大危机叙说出来。现在我们跟随着女主角爱情的脚步,在童话里,去寻找一个史诗般的冰雪世界。
  • 爱情追追追

    爱情追追追

    我以为求婚了,就会成正果?没想到,还有考察期这一说,我莫名其妙地进入了所谓的“考察期”!何为考察期?就是戒指收下,人待定!这还真是个挑战!此书是《爱情跑跑跑》续集,谨以此书,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七夕节快乐!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天锁龙狱

    天锁龙狱

    龙咒破,狱龙重生。三界之中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厄难。这里,有久居茫茫鬼海之内的九节海域龙,有那通天死火山的红眼焰刹龙,有蛰伏于毒气沼泽的泡核欧虞龙.......渊古时期的各大狱龙一族经过百万年的潜伏计划终于要使它们的王重临这片大地。作为屠龙者最后血脉的少年东方墨踏上了屠龙斩妖的修仙大道。“我的一顿饭是百万的上仙!”重生归来的狱龙之王的食欲让人闻风丧胆。
  • 末世培育师

    末世培育师

    在世界末日,一杆枪、一个人、一株变异的植物、一条狗、一座坚实的房子,构成了一段故事......
  • 六界生死录

    六界生死录

    六界至尊,昏庸无道。为推翻天帝的腐朽统治,白允与神界之祖幻神签订三万年之约。三万年后,水岸花开。神人魔三界的三位青年不负众望,凭借坚定的爱情与真挚的友情催动七彩神石唤醒七情花,最终成功推翻天帝的统治。
  •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婚礼前的半小时身为新娘的她因一个莫名电话丢了性命。再次睁开眼才得知她已被选为神眷者并在另一个空间里重塑了生命。在这个神秘的空间,身为神眷者的她只有不断变强,不断挑战艰难的任务才能活下去!为了能够复活并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婚礼,她又将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这又会是一条怎样的强者之路?
  • 四明尊者教行录

    四明尊者教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