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200000002

第2章 涉世(2)

可是对于一个行将朽木的老太婆来讲,哪还顾得这么多,只要跟自己对撇子,感情好就行。

何况还有一帮趋炎附势的大臣们在鼎力支持!

于是,一顶小轿,趁着夜色,把赵佶接到皇宫。

宋徽宗继位了!

3、太学有个秦长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秦桧书读得正来劲,却发生了两件意外的事件,给他原本坦荡的人生增加了几许坎坷。

一件是秦敏学因病去世。他一生官运不畅,始终在县一级混,升迁无望,郁闷异常,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加之当时医疗条件太差,虽然中医已经很是发达,但是和西医相比,中医局限性太大,很多现在吃几片药就能摆平的小病,在当时,就是皇帝老子得了,往往也治不好,到头来只能是两腿一蹬,等死!

另一件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汪伯彦不负众望,考了个进士,入朝做了官,小小的“英才馆”早已成为他的过去时,剩下秦桧这帮学生,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对秦桧打击最大的是少年丧父,老师走了,可以再请,可是作为一家顶梁柱的父亲没了,这个家就彻底的垮了。

在古县,秦家的日子已经没法过了,秦敏学一死,经济收入就没了,只能坐吃山空,可是原本秦家就是中等人家,一大家子人这么吃老本,没多久就入不敷出了,秦家又是客居古县,没有亲戚照应,最后只能是沦落到家徒四壁,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天无绝人之路,这里活不下去,那就打道回府!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秦桧的母亲王氏带着一家人回到老家江宁的乡下。在那里日子过得仍然贫苦,秦桧也慢慢长大了,有时候为了几千钱,他不得不四处借贷。

好在秦桧书读得不赖,有点名气,经别人的介绍,他实现了就业,做了一名乡村教师。

教师?好职业,名利双收。要讲荣誉,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什么默默奉献的园丁……要讲利益,现在哪个人不怕老师啊,即使再有钱有权,老师的一个电话过来,不也得跟三孙子似的去陪笑脸送小费,老师办的补习班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家长的钞票铺天盖地而来,腰包岂能不鼓!

秦桧发达喽!

然而这在当是只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当时的教师的职业,就是“臭老九”,比要饭的没强到哪去!俗话说:家有三斗米,不做孩子王。老百姓认为,堂堂一个读书人,整天和几岁孩子混在一起,那叫什么出息!教师不是一种光荣,反倒是一种耻辱,读书人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从事这种职业的。

秦桧也看不上这个职业,可是没办法,谁让自己现在穷得叮当响呢?

这个郁闷啊!

满腹牢骚的秦桧,对教书并没有什么兴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心不在焉。每天放学回家,路过大户人家的水田,总要感慨一番:“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人不能可一棵树吊死,工作不如意,就得琢磨着另寻出路,出路在哪呢?读书人的出路也只有读书了。

宋徽宗赵佶继位后,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太学招生人数,同时在崇宁三年(1104年),废除了科举,只从学校中选拔人才。

太学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是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进入太学,成了众多读书人的追求目标。

按照当时的教育制度,太学的学生分为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的制度,称“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

太学生主要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秦敏学生前正是从八品的官员,作为官员子弟,秦桧正好符合太学生入学条件。

科举废了,就只能玩太学了!

秦桧在祁门读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回到老家江宁后,又干起了乡村教师,虽然身份卑微,但学识还是众所周知的,按考核等次来讲,绝对算是个优秀才人。

够条件,够资格,人又优秀,这太学的入取通知书该到手了吧 。

辞去孩子王,上学去喽!

上太学真的有这么容易吗?当然不是。你想想整个大宋国就这么一个太学,而其名额有限,只招三千八百人。在人丁兴旺的大宋,和秦桧一样优秀的人,何止三千八百个?

够条件的多,招收的少,供远远大于求,矛盾就凸显出来。这就和当今的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情景一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矛盾十分尖锐。

有了矛盾,就得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高校招生、公务员招录采取的考试办法,一考定终身,几张考卷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是上还是下,是胜还是败,是进还是退。

其实啊,这考试更有点像赌博,比的不是学识,而是运气。运气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在考卷上;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自己会的题全不在考卷上。

那么太学招生是否也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录取生员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太学招生上,大宋采取的举荐制度,就是由当地的官员、乡绅、名士、儒生等各界代表,联合向朝廷举荐,说某某人,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品学兼优,是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应该进入太学重点栽培一下。

举荐的奏折一上,朝廷一批,这太学的大门就敞开了。

这是规定的程序,不走不行!

在江宁乡下,老秦家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算是书香世家,世代都读书,在当地是远近皆知。再加上,秦桧这个乡村教师,虽说心有不甘,但也让七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秦敏学的三儿子,书读得不赖!

名气不一定大,有点就行,到了举荐的时候,起码大家能想到你。

另外,为了入太学,秦桧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发动各种社会关系,什么族人啦,什么亲戚啦,什么父亲生前的朋友啦,什么自己学生的家长啦,总之,只要是能攀上关系的,他都去攀了。

那个时代,乡下的读书人本来就不多,像秦桧这样又有点名气又善于拉关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切都朝着有利于秦桧的方向发展。

举荐会如期开始,由地方官员牵头,乡绅、名士、儒生们跟着附和。

秦桧,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余下的事情,就流于形式了,奏折报上去,朝廷批下来。

太学,我来了!秦桧激动万分!

秦桧首先进入的是太学外舍,这仅仅是太学之路的第一步,前面的路还很长。要想进入内舍、上舍,举荐已经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格的考试。

老百姓常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考验秦桧的时候到了!

太学是公立学校,不但吃饭住宿不花钱,每月还给点补助费。

秦桧的吃饭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就要埋头苦读,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下去,从外舍到内舍,从内舍再到上舍,直到官袍加身为止。

奋斗!奋斗!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学生虽是各地来的优秀人才,但比起来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水平是参差不齐。又因为都是一群年轻人,就好比今天的大学生,凑到一起,少不了要吃吃喝喝,嬉笑玩闹一番。年轻人天性好动,经常成帮结队出去游玩,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秦桧也这样随波逐流吗?不,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深知自己的今天来之不易,只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实现人生飞跃。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秦桧在太学生中算是一个另类。

大家喝酒唱歌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大家吹牛扯淡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大家游山玩水时,他埋头苦读,不为所动!

这么说来,秦桧应该是一个呆头呆脑的书呆子,除了读书就是读书。但事情又不是那么绝对,秦桧脑子很活,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放松一下。他读起书来,可以旁若无人,放松起来,也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

秦桧和同窗们在一起游玩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快,跑前跑后为大家伙张罗吃的喝的玩的,乐此不疲。

时间长了,大家送他一个外号:秦长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学校里都有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之类的规章制度,当时的太学也是如此,条条框框的规矩很多,稍不留意就有犯规之嫌,轻则训诫,重则开除。

秦桧周围的同窗中,偶尔有犯错误的,不久就会有管事的找上来,挨一顿训斥。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纳闷,管事的耳朵也太长了吧,背后说话做事他都知晓。

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秦桧经常背着大家伙,跑到管事的那里嘀嘀咕咕一番,似乎在报告什么。

莫非秦桧在打小报告,怪不得大家干的事,管事的都知道,原来是他干的!

一传十,十传百,这个爆炸性的新闻迅速在太学生们中间传开了,从此秦桧落得个卑鄙小人的口碑。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事既有好的一面,也坏的一面,关键在后人怎么看。

如果秦桧日后成了名垂青史的英雄,那么这事就应该视为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大胆举报揭发,积极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贡献。这种精神正是现在所缺少的,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和国人的麻木不仁、胆小怕事、爱惜情面有很大关系,如果大家都能像秦桧这样,那么我们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个很大的改善。

如果秦桧日后成了世人唾骂的奸臣,那么这事就应该视为卑鄙猥琐、出卖朋友、暗箭伤人的罪证,为后人诟病。

历史是人民写的,功过是非,自当由人民来定!

可是,人民又是谁呢?

4、双喜临门

宋徽宗继位头两年,表现得还算可以,积极为哲宗时候贬黜的大臣平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提倡节约,褒扬正直廉洁的大臣……

莫非大宋的中兴时代来临了!

错,大错特错,千万不要为宋徽宗这种假象所蒙蔽,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两点原因:一个是三分钟热血,新皇帝新气象,刚一上来,难免要作作秀,让百姓们尝尝鲜!二是向老太后还活着,他不敢由着性子胡来,不管怎么说,他是在向老太后的抬举下,登上的皇位,地位还没有稳固,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好好表现的话,向太后一句话,也可能把他拿下来。

还是忍一忍吧!徽宗!

也是大宋的晦气,这向太后在徽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撒手归西了。

向太后一死,徽宗长舒了一口气,这下子可自由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幸福了一个皇帝,坑苦了一国百姓。

从此,徽宗舞文弄墨的时间多了,处理朝政的时间少了;吃喝玩乐的时间多了,体察民情的时间少了。

大宋的末日不远了!

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手下,总要有一群贪官污吏来辅佐,上下互动,方能祸国殃民。

老百姓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道理就在这。

徽宗的下梁是谁呢?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足与谋。能和皇帝穿一条裤子的人,自然也就和皇帝有着相同的嗜好。

纵使不喜欢,也要投其所好,故作喜欢,方能讨得皇上龙颜大悦,大赏特赏,大封特封,驶上了升官发财的高速路。

皇帝的需求,就是臣子们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很少,能够抓住机遇的人更少。

童贯就是这更少中的一个。

说到了童贯,不得不简单说说他的来头。他是个宦官,也叫太监,是个被阉了的男人。

童贯刚入宫的时候,还只是个少年,被安排在大太监李宪手下打杂。这个李宪很受神宗器重,让他担任监军,带兵在西北前线跟契丹人打仗,立了不少战功。童贯跟着他混,学到了不少治军本领。

按理说,人要是有了本领,就得用;有了能耐,就得使,人尽其才嘛!

再者说了,童贯和李宪还是同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问一问老乡,你有啥忙需要我来帮?

有了这层关系,童贯还愁得不到重用,准备好升官吧!

童贯是这么想地,但李宪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童贯的是个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诈小人,这样的人,一旦得志,那天下岂不大乱?!

所以,在李宪的压制下,童贯进宫二十多年,仍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宦官。

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什么前途,老老实实的等死吧!童贯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了。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了童贯的思想主流。

物极必反,机遇往往出现在绝望的一刻。

童贯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人就是徽宗赵佶,满脑子的艺术细胞,很喜欢古玩字画。

为了满足自己兴趣爱好,徽宗让成熟老练的童贯担任供奉官,南下杭州收罗古玩字画。

供奉官是专门为皇帝采购物品的官员,级别不高,但却是个肥缺。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关键是要把事办好,赢得皇帝的欢心,谋取升迁之道。对这个油水很大的差事,童贯有自己的看法。

为了迎合徽宗,童贯在杭州四处搜刮,强取豪夺,不择手段,恨不得网尽天下所有奇巧珍品,来满足徽宗的胃口。

在这期间,另一个深得徽宗赏识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蔡京,一位在徽宗上台后的三把火中,被贬黜了的革新派官员。

蔡京这个人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墙头草,随风倒,哪派得势就依附哪派。

神宗的时候,重用王安石,实行革新变法,蔡京一见有利可图,就站到革新派一边,为变法摇旗呐喊。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连连升官。

等到神宗死了,高老太太掌权,守旧派东山再起,革新派全面失势,蔡京一见形势变了,立刻转向守旧派,投靠到司马光一边,攻击起了变法。不过,对他这种两面派的做法,守旧派并不买帐,很快就把他贬逐出了朝廷。

同类推荐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李书福印象、13岁吉利收购83岁沃尔沃、穷小子变成千万富翁、勇闯造车禁区、低价杀进汽车十强等。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百年出,风流忆千载,他们都是俗世间的神。效之,不神也仙。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力求从立体的角度,即正史为主、野史笔记为辅,再加上文人视角,来解读史上又代表性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现象,透射某种规律或规则,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及通俗性于一体。陈雄的笔端机智且人性化,他的视角能跳出常态,不同流俗,他以体贴心体已心审历代才子才女们,使他们不再古板冷冰,犹如走回历史现场。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天玄长空

    天玄长空

    盘古一斧创天地,看我一剑镇八荒,我炎黄子孙在异世,能否碌碌无为,苟活于世?不能……那便仗剑天涯舞不平,醉卧世间历尘缘……活出个大气磅礴出来……
  • 伪善面具

    伪善面具

    我不高尚,也不纯粹,道德是什么我也早就忘到脑后去了,但我可以说自己曾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至少我撕下了他们的面具!
  • 非剑主宰

    非剑主宰

    震天的喊声,飞扬的尘土,在这散发着浓郁血腥气息的绯红土地上,以为持剑而立的少年站在那里,面对着无数的敌军,他不为什么,只为守护心中的人。
  • 穿越之俏妃来袭

    穿越之俏妃来袭

    一块玉佩吸引着女主来到异时空,从此开始了一场漫漫的追爱之旅,她遇到他是无心的邂逅,还是上天的安排?---田梅深呼吸,这次她就豁出去了,把脸凑到皇甫羽的面前,小心地挪到他的耳边轻吹着热气:“等会,我会占你便宜,你别介意啊!”在犯罪之前必须打个预防针,何况这也是他愿意配合,可不是自己强迫的,以后要真算起账来,也可赖一赖。眼角余光扫视周围的人们,投射过来嫉妒的眼神简直要把自己湮灭。谁怕谁啊,不是要看吗?她就让他们看个够,惊喜可是在后头等着他们呢?双手突然勾住他的脖子就亲了上去。。。。。。。------其实爱情本就不是选择题,一旦明确,义无反顾!
  • 我愿你知道

    我愿你知道

    仙剑伏魔,风云再起!当你最爱的人成魔,是杀了她还是陪她一起成魔,或着一起死;最大的敌人,其实是心魔!没有最好的选择,每一次挥剑,都记着你我修行的美好岁月;多年以后,希望你还记得:笑室山下,御剑齐飞!
  • 简而言之刚刚好

    简而言之刚刚好

    钟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简言的,是学校的军训,还是回家路上的孤独背影。他只知道,简言很少说话,可是他说的每句话刚好敲进钟昕的心里,简而言之刚刚好。
  • 高毒王子的超拽公主

    高毒王子的超拽公主

    冰冷如她,温柔如她,可爱如她。他们是六大家族的千金,同时也是黑道女皇。是第一跨国集团的总裁。冰冷如他,阳光如他,花心如他。他们是六大家族的少爷,是第二跨国集团的总裁。当他们相遇,遇到自己最爱的人,3位公主和3位王子,就此展开一段爱恋。
  • 魂梦兮

    魂梦兮

    夜空几星闪着,衬着残月,夜风吹着街巷,清冷弥漫。一座破败的庭院,荒草拂动,尽显凄凉。百里云昭站在院门前,看着散发着淡淡清冷光辉的残月,一脸哀思,眼中那浓浓的思念积淀的已成愁思。“羽梦,已然三载,你到底在哪里?”喃喃间,映着月光的冷泪滑落......妻子突然消失,百里云昭数载相寻,只为那执手之爱......
  • 送君千里

    送君千里

    “你可知孤是谁?”他半眯着双眸,微笑地看着面前十三、四岁的女孩,和气地问。“不清楚,但看大哥哥长这么清秀,应该不是坏人吧!”程舞蝶说完,从衣袖里取出一串糖葫芦,自顾自的吃了起来。“你多大岁数了?”“为何要跟你说?”“因为孤比你老啊!”“十四!大哥哥你呢?”“小屁孩,孤……”他没说完,程舞蝶就不见了,他暗想:她竟然不知孤是何人!
  • 无限穿越之二次元纵横

    无限穿越之二次元纵横

    一个在现实世界普通的宅男悲催的被雷劈了,然后他意外的得到了一个穿越系统,从此他踏上了征服二次元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