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500000026

第26章 爱情是最美的结局(3)

恋爱是求生意志的表现,求生意志的永存性是产生恋爱行为最持久、最深刻的根源所在。人类生存意志的核心是难以打破的,而且只有这种本质核心,才是种族永存的直接保证。如果在认识上以这本质的永续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掉以轻心,加以蔑视,那当然是极大的错误。也许你以为种族的持续是生存于我们所不能置身,也不可知道的未来。要知道,这只是对种族的外貌而言,就其内在的本质,是永久性的并存或是续存于各色各样的个体之中,内在的本质完全相同,这就是切实渴望生存和永续的求生意志。它是不可能被扭曲,不可能被销毁和改变的。

恋爱充分、直接而又非常具体地表现出这意志的实在性。它将随意志而永存延续,却永远也不能驾驭人们解脱人生。那么,怎样才能使个体从痛苦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呢?那就只有否定意志,使个体意志脱离种族的枝干,停止其生存。除此之外不可能再会有什么解脱人生的妙计了。

佛教曾把对生存意志的否定称为“涅槃”——指根绝了人生种种欲望所达到的一种至高至乐的境界。这是人类一切认识能力所永远也达不到的境地。实际上,这也没有使人生得到任何解脱,因为生命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的求生意志所表现出来的恋爱行为,只是人生解脱的叛徒,而绝不是助手和朋友——你绝不会因恋爱而解脱人生。

哲语沉思: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即使是爱情,也无法消除这种孤独,但正是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我们在人生黑暗中并肩前行,各自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彼此是否会走向同一个圣地。然而,怀揣着的同样的朝圣热情却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

91 甜美的体验

在爱的世界里,个人就是一切,因此最冷静的哲学家在叙述一个在自然界漫游着的幼稚心灵从爱情之力那里所受到的恩赐时,他都不可能不把一些有损于其社会天性的话语压抑下来,认为这些是对人性的拂逆。因为虽然降落自高天的那种狂喜至乐只能发生在稚龄的人们身上,虽然那种令人迷惑到如狂如癫,难以比较分析的冶艳丽质在人过中年之后已属百不一见,然而人们对这种美妙情景的记忆却往往最能经久,超过其他一切记忆,而成为鬓发斑斑的额头上的一副花冠。但是这里所要谈的却是一件奇特的事(而且有这种感触的非止一人),即人们在重温旧事时,他们会发现生命的书册中最美好的莫过于其中某些段落所带来的回忆,在那里,爱情仿佛对一切偶然与琐细的情节投射了一种超乎其自身意义并且具有强烈诱惑的魅力。

在他们回首往事时,他们必将发现,一些自身并非符咒的事物往往给这求索般的记忆带来了比曾使这些回忆免遭泯灭的符咒本身更多的真实性。但是尽管我们的具体经历如何千差万别,一个人对于那种力量对他心神的侵袭总是不能忘怀的,因为这会将一切重新造就;这会是他身上一切音乐、诗歌与艺术的黎明;这会使整个大自然紫气冥蒙,雍容华贵,使昼夜晨昏冶艳迷人,大异往常。这时某个人的一点声音都能使他心惊肉跳,而一件与某个形体稍有联系的卑琐细物都要珍藏在那琥珀般的记忆之中;这时只要某个人稍一露面就会令他目不暇接,而一旦这人离去又将使他思念不止;这时一个少年会对着一扇彩窗终日凝眸,或者为着什么手套、面纱、缎带甚至某辆马车的轮轴而系念极深;这时地再荒僻,人再稀少,也不觉它荒僻稀少,因为这时他头脑中的友情交谊、音容笑貌比旧日任何一位朋友(不管这人多纯洁多好)所能带给他的都更丰富和甜美得多;因为热恋对象的体态举止与话语并不像某些影像那样只是书写在水中,而是像浦鲁塔克所说的那样,“釉烧在火中”,因而成了夜半时分爱人梦想的对象。这时正是:“你虽然已去,而实未去,不管你现在何处,你留给了他你炯炯的双眸与多情的心。”

哲语沉思:

人们常常认为往事有如流水,会随着时间的冲刷而付诸东流。但人生中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仿佛愈经岁月冲刷就愈加鲜明,始终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生前守护着它们,死后便把它们带入了永恒。

人在世界上行走,在时间中行走,无可奈何地、不由自主地就会迷失自己。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们极力挽留却终究只是一场虚空,但是我们还拥有一件至宝——记忆,我们可以用记忆来留住逝去的人和事。

92 爱情的真相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只能说:“在灵魂中,爱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激情;在精神中,它是一种相互的理解;在身体方面,它是我们对躲在重重神秘后面的、被我们所爱的、一种隐秘的羡慕和优雅的占有。”

如果有一种不和其他激情相掺杂的纯粹的爱,那就是这种爱。它隐藏在心灵的深处,甚至我们自己也觉察不到。

爱情不可能长期隐藏,也不可能长期假装。

当我们根据爱的效果来判断爱时,它更像是恨而不是爱。

爱情只有一种,其副本却成千上万,千差万别。爱情如火焰一样,没有不断的运动就不能存在,一旦它停止希望和害怕,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爱情的坚贞不渝实际上是一种变化无常,这种变化使我们的心灵相继依附于我们的爱人的各种品质之上,迅即给予其中一个以偏爱,又迅即转到另一个。因此,这种坚贞不渝不过是发生在同一主体中的停而复行的变化。

爱情的坚贞不渝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我们不断地在我们的爱人那里发现可爱的新特点,另一种则不过是我们想获得一种坚贞不渝的名声。

在爱情中,常常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比那些我们知道的东西使人们感到幸福。

用来抵抗爱情的那种坚强有力,同样也可用来使爱情猛烈和持久,而那些软弱的人们,总是受激情的影响,又从不真正付诸行动。

情人们只有在他们的如痴如醉结束时才看到对方的缺点。

明智和爱情并非相得益彰,当爱情增加时,明智则减少了。

当我们爱得太深时,确认别人是否停止了爱我们是不容易的。

既然我们在爱或停止爱的方面是不自由的,情人们就没有权利相互抱怨对方的轻浮和变心。

当我们厌倦爱时,我们很容易忍受别人对我们的不忠,以便我们解除忠诚的义务。

当我们没有爱时去获得爱,比当我们有爱时想摆脱爱更容易。

在爱情中施与很少的爱,是保证被爱的一个可靠手段。

哲语沉思:

当他的目光穿过你心灵厚厚的屏障,直抵你内心最美丽、最火热、最深的地方时,你的目光穿过他的双眸直落在深深的湖底,洞见了他和你一样的情感。彼此怦然心动,一切都重新开始——这便是爱情。

每个人对于爱的诠释和演绎不尽相同,但忠于灵魂和自由是必需的。正如幸福是无法复制的一样,每个人的爱本身所彰显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看世界的眼光。当然,更多的是我们在爱的路上历经风雨时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内心道德的尺度。毕竟,爱从本质上说是两颗心灵之间的一种承诺和盟誓。

93共度爱的四季

婚姻关系就像经营一座花园,想要花草繁盛就必须定时浇水,依不同的季节和不可预测的气候给予特殊的照顾。同样的,要永浴爱河也必须了解爱情的四季,为爱情的特殊需求勤灌溉。

恋爱就像春天,我们觉得好像会永远快乐,无法想象自己会不爱另一半。这是天真无邪的时刻,爱情是永恒的,每件事似乎都很完美,每件工作的完成都不费吹灰之力,和爱人似乎是天生一对,两人融洽地一起跳舞,享受美好时光。

在整个爱情的夏天中,知道伴侣不如想象的完美,我们必须为婚姻关系努力。伴侣不是另一个星球的人,而是会犯错、有缺点的凡人。

挫折与失望提高了,杂草必须连根拔起,烈阳下的植物必须加倍浇水。爱与被爱不再那么容易。快乐并非永远,也非一直都能感受到爱,这现象和想象中爱情图像不同。

许多的爱情在这时破灭了,他们不愿意为这份关系效力,只是不切实际地期待永远都是春天;他们谴责伴侣,放弃努力;他们不知道爱情并非永远是那么轻而易得,有时需在烈日下辛苦工作才会有结果。在爱情的夏天里,我们必须灌溉伴侣的需求和向对方要求我们需要的爱。良好的关系不是天生的。

夏天辛勤照顾花园的结果是,我们丰收了。秋天来了,这是个黄金季节,丰富且满足。我们因了解与接受伴侣和我们一样不完美,而收获了成熟的爱。这是感恩与分享的时刻,夏天辛苦的工作使我们能轻松享受我们创造的爱。

气候再转变时,冬天来了。在这寒冷、贫瘠的日子里,一切都自然恢复到原来的寂静。这是休息、反省、更新的时刻,我们的关系在此时经历了未解决的痛苦或隐藏的自己。当我们闭上眼睛,痛苦就浮现,这是自我寻找爱与满足的孤独成长时刻,这是治疗时刻,也是男人去洞穴冬眠,女人沉入波浪之底的时刻。

在黑暗的冬天中爱与治疗自己后,春天又回来了。我们再次接受到希望、爱与无限可能的祝福。我们因冬天之旅做了内在治疗与心灵追寻,而更能敞开心胸,感受爱情的春天。

学习增进沟通的方法与在两性关系中获取所需后,你已对成功的婚姻关系有了万全的准备。你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充满希望,你会对爱情的四季适应得很好。

爱情是有季节性的。春天,爱情很容易;夏天,爱情很艰辛;秋天,你感到丰收与满足;冬天,你感到空虚。

在爱情的夏天时,凡事困难,你没有得到你要的爱,你可能开始谴责伴侣,忘了如何灌溉他们的需要。

冬天的空虚一来,你可能觉得一切毫无希望,你可能责备自己,忘了如何爱与滋润自己,你可能怀疑自己与伴侣,可能变得玩世不恭,想放弃一切。这是周期的一部分,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

想获得成功的婚姻关系,必须接受与了解爱情有不同的季节。爱情有时流畅,有时需努力,就像我们的心有时充实有时空虚一样。我们不该期待伴侣永远爱我们或记得如何爱我们,我们也必须了解自己,不要期待自己记得所学过的爱人的每一件事。

同类推荐
  • 兵点沙场

    兵点沙场

    兵点的心中一直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兵一是写作。每个生命都需要燃烧,所以他立志从军;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所以他热爱写作。他的军旅文章清新自然,质朴阳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他用他充满乡土气息的生花妙笔,写田间地头,写家长里短,写青山秀水 ,写乡里乡亲。
  • 天使路过

    天使路过

    本书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乔叶的心灵励志书。乔叶为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刊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本书由70篇左右短小精悍的美文和随笔组成,文字犀利而凄美,直面所有女性读者敏感而纤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在书中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爱情的独到见解,让人们在感动之余生出无限的慨叹。
  • 感恩图书馆

    感恩图书馆

    本书为一部个人文集。全书分三辑,第一辑:书园散章,第二辑:书香报道。第三辑:书海探索。收录了作者多年的创作成果,包括散文作品,对生活和工作的随想;理论文章,主要是对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探索等。作者的文章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武全文诗初探

    武全文诗初探

    武全文(1620~1692),字藏夫,号石庵,系盂县西小坪村人,后授陕西省平凉府崇信县知县。七年间,引水灌田,创造水磨;整顿治安,兴办教育;移风易俗,兴农促商;改革吏治,釐纲饬纪,提出“上合法意,下慰民情”、“不扰良民,不长奸恶”的治理思想,取得良好政绩。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热门推荐
  • 十里红妆之祸世妖颜

    十里红妆之祸世妖颜

    “我披荆斩棘饿,从此沦陷万骨尸堆深陷骨砌如山的乱世,烽火狼烟,兵荒马乱,我只想离你近一点,只想站在你的身旁,可是你却另娶了她人。”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帝尊

    穿越帝尊

    一个老男人的穿越人生,一个老男人的仙界史诗,一个接地气的仙侠世界,一个关注爱情友情亲情的修仙大道。一个相貌平凡,低调做人的少年,在尔虞我诈的修仙世界里的左右逢源,闷声发大财的进阶之路一个有勇有谋有激情的少年的一路征程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心智谋略纵横三界的传奇
  •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的一部史学巨著。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为止,即“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354卷,约300多万字。其中尤以隋唐五代为重心,占了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二,是书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 残天诛魔

    残天诛魔

    诸神的旨意被人阻断,诸神的涅槃期即将来临。可苍天早已残破不堪,魔性的纵横导致天下战争不断。谁能够给这世界带来一丝光明?谁是天选之子?这一切,无人知晓....
  • 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恐龙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峰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火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 火影忍者之修罗明王

    火影忍者之修罗明王

    终结之战过去,鸣人,佐助封神,但是,终结之战使用了过于强大的力量导致火影世界的扭曲打开了与修罗世界的缝隙,来自修罗场的修罗冥王,正准备从黑暗的缝隙中屠杀火影世界,一份过于强大的黑暗,正虎视眈眈的准备降临火影世界。
  • 离别前总有笙歌

    离别前总有笙歌

    当年,他们都误会了对方,而多年以后,男主想要追回女主,而女主一心以为他当初已经对别的女孩动心了,不愿和这种人一起过一辈子,但是,这一切都是误会......
  • 不只是留学

    不只是留学

    本书分理性留学、全力投入、成长理念、重视设计、真切感悟、教育实话等六篇,通过真实的经历、故事和感悟,告诉读者有关留学的问题、孩子成长设计问题和教育的真实理解和把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