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1900000048

第48章 从媒体报道看国际传播(4)

一、《纽约时报》网站简介

《纽约时报》自1851年9月18日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因此被称作“档案记录报”,最大限度地体现着西方主流媒体的职业精神和专业主义理想。在历时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纽约时报》秉承“独立、客观”的报道理念,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不仅对传统报业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加速了报纸网络化的进程。1996年1月,作为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在保持百年大报品质的同时,紧跟网络时代的步伐创建了《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它的全称为“The New York Times on the Web(网上纽约时报)”,在互联网上打《纽约时报》牌为主,但提供一定的发挥互联网特色、印刷版报纸没有的服务,如个性化的气象信息、互动式特写稿、电子邮件新闻简报等。在美国报业面临寒冬、报纸平面版发行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网络版报纸的阅读量却快速增加。《纽约时报》网站凭借百年大报的良好信誉在报纸网络化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自创建伊始,《纽约时报》网站的业务运作便与平面版完全分开,它不由《纽约时报》直接主管,资源上充分整合,但机制上相对独立。网站以母公司提供的新闻线索为内容,同时还拥有独立的采编队伍,进行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经过几年的单独运营,《纽约时报》网站新闻部于2005年8月与平面版新闻部合并,这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两类人才的协同互补,使两种媒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合作。《纽约时报》公司总裁小苏兹伯格始终坚信“网络是成功的平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正在发生改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61%的人通常从网络上获取新闻。《纽约时报》网站并非《纽约时报》刊载内容的网络拷贝。由于印刷周期带来的局限,报纸对于最新新闻事件的跟踪和报道总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平台则使信息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

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的报道中,网络新闻常因其抢“先”和抢“鲜”的报道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占据较大的优势。《纽约时报》网站已经走过了近15年的发展历程,公司数字业务高级副总裁马丁·尼森霍尔茨表示,《纽约时报》网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全球最大的报纸网站,并且它会继续保持这一市场地位。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0年3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拥有的独立访问者达到1852万人次,在全美各大新闻网站中排名第五。

二、《纽约时报》网站海地地震的报道分类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此次灾难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时间,海地地震的新闻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节选取海地地震这一灾难事件,以《纽约时报》网站对它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海地地震初发于2010年1月12日,《纽约时报》网站在地震当天便登载了相关报道。震后一个月,即2月12日以后,大规模救援行动基本结束,受灾国已进入重建家园阶段,《纽约时报》网站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量明显减少。

同一日,网站登载了海地地震“一月祭”的相关报道。为了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样本搜集与编码,本节选取《纽约时报》网站2010年1月12日至2月12日这一个月内对海地地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1.报道内容

报道内容主要指报道主题。本研究综合文献中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观察的基础上,《纽约时报》网站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主要涉及三个主题,即“有关灾情本身的报道”、“抗灾、救灾报道”和“有关灾后影响及灾后重建的报道”。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和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宏观分析,对以上三个主题进行了如下细致的分类。

2.报道形式

报道形式指新闻的报道体裁,是指媒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报道事实、叙事谋篇。中西方媒体对叙事文体和议论文体均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西方的叙事文体被简单地分为消息和特稿两类。消息根据篇幅长短分为长消息和短消息,根据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又分为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消息以外的任何新闻报道类文章都称为特稿。西方的议论文体则包括社论、专栏评论等。

本节即按照以上报道体裁的分类对研究对象的报道形式进行类目建构,并进行编码。

3.主要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新闻来源提供了新闻报道的渠道,媒体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渠道建构不同的新闻框架,用来传达不同的观点。

4.图片内容

新闻图片相比于其他的静态图片具有更强的现实表现性,通常是新闻事件中人物、场景和细节的再现。使用图片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同时图片能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视觉感官,使其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更显著的传播效果。

灾难新闻的图片通常充斥着血腥、死亡、骚乱等容易引起人负面情绪的内容,同时也包含救援、重建、复苏等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图片在灾难事件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所表现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实时画面往往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本节总结出灾难新闻报道中图片内容的基本框架,在类目建构的基础上,对图片的内容、表达含义及传播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5.引语的使用

西方新闻界认为,使用引语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引语使新闻具有真实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读者同人物发生直接联系,尤其是在灾难发生时,引语往往比记者的陈述性报道更具真实感,更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在西方新闻界,尤其是美国,记者们无一例外热衷于直接引语的使用。刘其中曾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三家报纸做过调查,发现在统计样本中使用直接引语的新闻比例为93%,其中使用了三条以上引语的新闻所占比例也高达76%。

二、《纽约时报》网站海地地震报道的数据分析

1.报道日期与报道数量

海地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纽约时报》网站在灾难发生当天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截至2010年2月12日,海地地震发生一个月之后,灾区重建工作稳步进行,《纽约时报》网站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量也开始明显减少。在本研究设定的时间跨度内,即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12日,经统计,《纽约时报》网站有关海地地震的报道共189篇。

《纽约时报》网站于当地时间1月12日晚上7点左右便登载了关于海地地震的第一条报道,报道时间仅滞后于事件发生时间不到两个小时,并且是由位于圣多明各和墨西哥城的两位记者共同发布的长篇报道。这条新闻同时配有来自路透视电视新闻的视频截图,将灾难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呈现到受众的眼前。在对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即时性”的特点,将“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

从每日报道数量的走势来看,《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的报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即1月12日至1月23日的“波动期”和1月24日至2月12日的“平稳期”。这里所指的“波动”和“平稳”均是相对概念。

1月12日至1月23日的报道较为集中,报道总数为117篇,占样本总量的61.

9%,平均每天的报道数量为9.8篇。这一阶段内每天的报道数量也有非常显著的变化。灾难发生当天的报道数量为两篇,在第三天即1月14日报道数量便达到峰值,为19篇。1月14日至1月23日,报道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在研究设定的时间跨度内依然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从1月24日开始至2月12日,《纽约时报》网站对于海地地震的报道进入“平稳期”。在这段时间内,网站每天的报道数量较少,并且没有明显的变化。1月24日至2月12日这20天内,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共有72篇,占样本总量的38.1%,平均每天的报道数量为3.6篇。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纽约时报》网站对于海地地震这一重大灾难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在灾难发生的前十天左右,网站对其进行了即时而全面的报道,报道数量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长篇报道。在此次灾难事件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投入的报道力度较大,这与其背后实力雄厚的母体公司密不可分。在本研究涉及的189个样本中,由《纽约时报》公司署名记者采写并登载的新闻占有很高的比例。

2.报道内容与角度

根据归纳出的灾难新闻报道框架,《纽约时报》网站对海地地震的报道情况可以总结出三大类别的报道内容,分别是:有关灾情本身的报道,抗灾、救灾报道和有关灾后影响及灾后重建的报道。

在189篇报道中,有关灾情本身的报道共28篇,占样本总量的15%;有关抗灾、救灾的报道共116篇,占样本总量的61%;有关灾后影响及灾后重建的报道共45篇,占样本总量的24%。不同内容报道比例的差异体现出《纽约时报》网站对此次地震灾难的报道是有所侧重的,网站对于能够有效体现人道主义救援及国际合作的抗灾、救灾新闻更加关注。

《纽约时报》网站关于海地地震的报道共涉及22个角度,其中报道数量最多的为抗灾、救灾报道中有关“国际社会的反应”的报道,共24篇,占样本总量的12.7%;其次为抗灾、救灾报道中有关“救援工作的进展”的报道,共19篇,占样本总量的10.0%;数量排在第三位的为抗灾、救灾报道中有关“美国政府的反应”的报道,共17篇,占样本总量的9.0%。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体现了《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海地地震时对人道主义救援及国际合作的关注。

另外,由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纽约时报》网站把较多的目光投放在美国政府上,样本总量中除了9.0%的有关“美国政府的反应”的报道外,有关“外界对美国救援工作的关注和评价”的报道也达到了12篇,占样本总量的6.3%。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在美国,政府是媒体消息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在海地地震的报道中,有关美国政府的17篇报道全部源自美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其中有总统奥巴马在1月13日的早上即在白宫发表的关于海地地震及灾后救援的讲话。在重大灾难发生期间,美国政府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体发布信息,对灾难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对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十分有利。请看下面这则报道:

Responding to the devastation from the Haiti earthquake,Obama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on Wednesday temporarily suspended deportations of illegal immigrants from that country...(In Quake Aftermath,U.S.Suspends Deportations to Haiti,January 13,2010)

译文:考虑到地震对海地的破坏,周三,奥巴马政府官员暂时停止将来自海地的非法移民驱逐出境……(《地震后,美国停止驱逐行动》,2010年1月13日)

同时,媒体也时刻扮演着“政府监督者”的角色。在海地地震的报道中,《纽约时报》网站关注外界对美国政府行为的评价,将政府形象通过各方报道和评论呈现在受众面前,为受众提供判断的依据,这也是媒体功能的重要体现。如下面这则报道:

Coinciding with the one year anniversary of President Obama’s unfulfilled pledge to close the American prison at Guantánamo Bay, the disaster in Haiti suggests a new miss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base, one that might burnish America’s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if not redeem the base itself...(Guantánamo to the Rescue, January 16, 2010)

译文:巧合的是,在奥巴马就任总统一周年之际,他没有兑现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承诺,但海地地震为美国海军基地提出了一个新的使命,也许可以重塑美国在世界的威望……(《关塔那摩救援》,2010年1月16日)

在海地地震报道所涉及的22个角度中,《纽约时报》网站同样对灾民状况给予了较高的关注。有关“灾民状况”的报道共14篇,占样本总量的7.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其他角度为主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灾民状况的描述,如下面这段描写: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启示作用》、《更好地用党史国史教育全党和人民》、《二十年风雨写春秋》、《从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教训看国史研究》等文章。
  •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本书介绍了“古希腊思想家对生死的思考”、“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活佛转世制度”、“伊斯兰教的生死观”、“长寿主义的生死观”等。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热门推荐
  • 巫武九天

    巫武九天

    指天,踏地,大巫临世,敢问谁与争锋。巫身道,巫魂道,巫妖道,太古大陆上分裂的大巫氏族,在土崩瓦解之时,将三道融一,成就巫武传奇!且看世间最后一个大巫如何力破万难,巫武九天。
  • 冰与火的恋爱语录

    冰与火的恋爱语录

    冰族与火族相恋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尽管冰族的小公主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刺猬,做任何事都绝情绝义。可是天不如人意,面前这个阳光的男生,已经让她无法自拔。就算粉身碎骨她——暮玥,也会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自己唯一的心动……
  • 铁血江湖之即离

    铁血江湖之即离

    三年前,她孤身一人孑然一身,一人一剑登上至尊盟正殿。那时,他认识了她,红衣飘飘,剑指玄武,孤身立于正厅之上,风吹得她衣袖簌簌作响,只三招,玄武应声倒地,虽无性命之忧,但终究败于她的剑下。那年,她取缔了玄武,成了这中原霸主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背负沉重命运的女子,一个豪放不羁心比天高的少盟主,一个工于心计孤傲冷漠的雍容男子。他们都是万中无一的人中龙凤,在爱与恨边缘游走,在正与邪之间对立,在江山美人之间抉择,究竟是成为万众瞩目的天骄还是成为有汝相伴生死何惧的天涯浪子,亦或是,最终一战,各归各路……
  • 蝶恋花从

    蝶恋花从

    一只修行千年的蝴蝶小妖,心地善良一心只为普渡众生。可长相绝美的他因为能力的特殊,惹来了无数灾祸与烦恼。妖界、修仙界的追捕,女妖、仙女、都市丽人的青睐痴迷,他该何去何从……他孤身千年,只因红颜未老心先死。她红颜薄命,只因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无人怜。他散功化蝶,只为普渡众生施恩路。她终生未嫁,只为心有所属断心肠。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心有所属人归去,物是人非空断肠。(还有一句没写)
  • 楼兰双鱼玉佩

    楼兰双鱼玉佩

    神秘的楼兰古国奇怪的博物馆事件从塞北边疆城到千年楼兰迷
  • 巅峰至极

    巅峰至极

    “哈哈,秦月,你始终还是没有迈出这一步,你终将还是我脚下的蝼蚁。”山峰之巅,一道紫色的孤影傲立其上,背后一轮扭曲的圆月,将紫色孤影笼罩其中。“武道巅峰,只差一步!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秦月仰天怒吼、悲声长笑,忽然他咬破手指,在虚空中画出一个古怪的血色符号……谁说王者永远都是英雄,谁说生来上天注定。秦月怒发苍穹,枪指上天,欲与天公试比高。————————殇为你成泪,最新传说之作。
  • 往事百语(二)

    往事百语(二)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半夏盛伤:老婆离婚无效

    半夏盛伤:老婆离婚无效

    一场邂逅,令两人相识,最后修成正果,感情如漆似胶,是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他宠她入骨,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一场误会,让她对他产生了怀疑,直到那一天,她彻底的爆发,选择了离去。他后悔不已,却挽留不了她的心。她的决绝离去,让他的心坠入到了深海,冰冷透彻。五年后,一切都已成为了过去,怪只怪自己当初太过自负。兜兜转转了许久,她又回到了他的身边。此时两人就像是陌生人一样,他发誓,总有一天会让她冰冷的心温热!他爱她,胜过爱自己,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 午后秋光淡如茶汤

    午后秋光淡如茶汤

    伪文艺版:战火无情,繁花落尽,昔年号称无战之地的各种族商业融通城如今已是人烟稀少,只剩一小块名为艾魔街的孤零零破败街区,但是那片废墟下隐藏的价值犹在。仙、魔、鬼、人、妖等各族虎视眈眈却又相互忌惮,最终达成协议:除了原本的建造者亚人族和物格族以外,其他种族皆不可染指此处。现任艾魔街的街主西择法师,一边委曲求全和黑船帮合作勉强维系街区的运行,一边还要防范宿敌浅月组织,他的身边却只有两个人可以任用,于是决定效仿古法从异世界引进一名学徒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初中生方可心因此从家中被掳来,逐渐融入此处,也渐渐发现一些秘密。小白话版:一初中生妹子被一鸟人绑架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一伪学究的学徒,在一个没什么鸟但到处是屎的破败地区画圈圈诅咒命运他娘,顺便研究自己何去何从的故事。
  • 重生之系统修仙

    重生之系统修仙

    一觉醒来,李枫发现自己回到了初入高中的时代。如同重生回去的主角一样他发现自己也有一个金手指:修仙系统。想到了前世种种的遗憾,对于前世的庸庸碌碌,有了金手指的李枫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