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8100000002

第2章 绪论: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分期(2)

“发展时期”的中国电视剧,其时限划定为自1982年到1989年。这一阶段电视剧“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第一,1982年以后,我国电视剧真正进入到了电视连续剧时期,“电视连续剧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主要构成样式,并且艺术水平日益提高,从而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也成为电视艺术家们最感兴趣、并热衷于创作的艺术样式。”当然,中国电视剧从短篇进入中长篇连续剧时期,不仅仅只是文体特征的演进,还意味着电视剧日渐形成的独特的审美优势,以及作为独立的艺术品种其艺术品格和美学规范的形成。

第二,中国电视剧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许多作品自觉地将镜头对准人民群众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可歌可泣和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并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崇高精神去奏响一曲曲激越的时代主旋律,用澎湃的历史诗情、感人的艺术影像去描绘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绩。艺术创作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如《蹉跎岁月》、《高山下的花环》、《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今夜有暴风雪》、《新星》、《雪野》等电视剧,无不紧扣时代的脉搏,将审美之思深深地融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既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世纪转型期所发生的沧桑巨变,又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时代生活大变迁中的悲欢离合和精神层面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态,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中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担纲起新的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的任务。其中,改革英雄形象的塑造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人物画廊,为中国电视剧的理论批评和美学建构提供了鲜活的研究对象。

第三,这一时期的历史剧创作遵循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出现了像《努尔哈赤》这样的艺术精品,为历史剧的未来发展和成熟树立了标杆。第四,电视剧艺术形态的拓展丰富了电视剧的美学品格。这首先体现在文学名著的改编初露峥嵘。《新星》、《四世同堂》、《寻找回来的世界》、《红楼梦》、《西游记》这些依据文学著作改编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形成了电视剧收视的审美奇观,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美学轰动效应。其次,作为早期报道剧的发展,纪实性电视剧在创作与理论上的探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像《生命的故事》、《女记者的画外音》、《新闻启示录》、《巴桑和她的弟妹们》、《一个叫许淑娴的人》、《丹姨》、《便衣警察》、《大角逐序曲》、《一个叫姚金兰的人》等纪实性电视剧,在探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上,以成功的艺术实践证明纪实性叙事文本并非只是生活的照相,无论是情景再现的新闻纪实形态还是偏重于人物类型典型化的纪实形态,都并不排斥艺术家对生活的概括、集中或作出独到的道德和审美评价,纪实性电视剧叙事文本并不回避纪实中作家的情感倾向和历史理性。纪实不能等同于事实的简单复制或只是外形的模拟。纪实性叙事文本同样存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第五,“发展时期”的电视剧还为“戏曲电视剧”这种新的电视剧艺术样态正名,并使这种艺术样态进入到了“飞天奖”的视野。作为戏曲艺术与电视艺术的联姻,传统的戏曲文化在现代电视艺术环境中找到了新的位置,获得了发展机遇,如《喜脉案》、《秦淮梦》等。除此之外,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创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小佳佳游园》、《插班生》、《强盗的女儿》等。

“走向成熟”时期的中国电视剧,以1990年起至今。第一,电视剧《渴望》的热播,引发了通俗电视剧创作的浪潮。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兴盛,宣示电视剧作为彪炳时代大众艺术潮流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剧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二,在文学出现私人化写作、电影市场疲软的现实文化背景下,电视剧创作在外来文化冲击和全球化语境中处变不惊,显示出一派繁荣的迹象,逐步形成了中国电视剧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成绩斐然。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多元文化格局的日渐形成和电视剧的理论自觉,更使电视剧研究逐步升腾到美学的层次。在电视剧理论的烛照下,电视剧生产与批评空前活跃。

第三,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剧(改革剧、反腐剧等)作为艺术化的审美意识形态,其触角开始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本质,进而思考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世俗生活剧把目光对准百姓的日常生活,注重蕴涵其间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以百姓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的平凡美学趣味;诗化现实主义电视剧则强调艺术意境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开掘;纪实性电视剧将新闻性与艺术性结合,强调真人真事的典型意义;一些具有后现代特色的电视剧文本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运用于电视剧创作,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美学风格,使现实主义以开放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一时期历史题材电视剧美学类型的发展,也令世人瞩目。以《南行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为代表,文学名著的改编日臻成熟;历史戏说剧对电视娱乐功能的开掘,也大大丰富了电视剧的美学内涵。第四,电视剧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有关电视剧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的理论“大厦”开始建构。第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美学品格和历史品格明显提升。尽管电视剧领域还存在“红色经典”改编中的解构现象,非文化、非艺术、非审美现象,过度娱乐化的媚俗倾向,但遮蔽不住电视剧创作主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中国电视剧担纲的社会角色

中国电视剧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与电视剧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要求,人民的呼唤以及电视剧自身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从其主要的社会功能角度审视,电视剧的这种角色转换大致经历了“政治角色”、“政治与文化启蒙角色”和“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角色”三种形态的历史递演与嬗变。这种角色的转换,对电视剧历史研究意义重大。这里,略加论述。

(一)政治角色

电视剧是在反右斗争之后问世的。1958年6月15日,以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的播出为标志,宣告了这种新艺术样式的诞生。正如《一口菜饼子》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关于“忆苦思甜”“节约粮食”的宣传精神一样,初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视剧,同其他文艺样式一样,强调的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各类题材的电视剧难免具有浓厚的政治宣教色彩。另外,从创作和传播技术层面来看,电视剧的传播和表演都势必受到演播室直播的限制,这也是早期电视剧主要向戏剧学习的原因,所谓“一条主线,两三个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六十分钟,二百个镜头”都制约着电视剧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基于这种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以及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美学品格还不为多数艺术家认识的实际,加上电视机远没有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中,因此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1958年到1966年,在长达8年的电视剧初创时期,播出的电视剧只有百十来集,这和当前每年数以万集计的规模无法同日而语。在这些电视剧中,诸如《一口菜饼子》的“忆苦思甜”,《新的一代》对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十大建筑”建设火热生活的表现,《相亲记》对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歌颂,还有诸如《养猪姑娘》、《桃园女儿嫁窝谷》、《共同进步》、《家庭问题》等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电视剧,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电视剧反映社会生活迅速、表现时代精神快捷的优势,使得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在处理现实与艺术的关系中,并非乏善可陈,即注重从工农兵生活中发现新时代的生活内容,注重对当代生活的表现和开掘,出现了一些贴近生活的作品,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人际关系。但是,从总体考察,限于当时电视剧创作无法回避政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形势和文化态势,日益泛滥的“左”倾文艺思潮,又直接妨碍了电视剧艺术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透视生活的本质。因此,初创时期的电视剧对生活的反映,具有明显配合任务乃至图解政策的特色。它所承担的主要是以政治宣传为主的政治角色。

“文化大革命”时期,电视剧创作几乎一片空白。除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分别于1967年和1973年录制的《考场上的反修斗争》和《杏花塘边》,上海电视台1975年录制的《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神圣的职责》等极为少量的剧目外,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发展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检讨这个时期电视剧创作存在的问题,政治标准“第一”实际上演变为政治标准“唯一”,电视剧成为了极左政治的传声筒。

同类推荐
  •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本书介绍了沟通能力结构与内涵、沟通主体意识、沟通思维方式、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表达,以口头、书面、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等。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明智权变的故事

    明智权变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高中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高中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本书装帧精美、制作新颖、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是一本经济而实用的优秀作文书,学生“一册在手,作文不愁”。本书既有具体而实用的写用指导,也有优秀的范文点评,还有典型的病文的分析,在书后,独具创意地设有“作文速成宝典”,为临者的同提供写作模板。
  •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篇、责任篇、忠诚篇三部分,分别介绍与感恩、责任、忠诚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如:懂得感恩的霍金、不忘师恩的周恩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同志、精忠报国的岳飞、革命志士李大钊……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他们能够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培养忠诚的高贵品质。
热门推荐
  •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妃独宠

    冷妃独宠

    纳尼?现代人意外穿越卷入宫斗?是必胜还是必输?阴谋应接不暇,还有三个男人来争斗:一个是“皇二代”,一个是富二代,一个还是高富帅!她虽无意爱情,却被缕缕情丝纠缠!既然条件都不错,那就仔细挑挑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舰娘与提督的约会

    舰娘与提督的约会

    作为最普通的一位提督玩家日夜思恋之舰娘们,有一天,舰娘们穿越电脑来到提督的日常生活中,这里她们不再是战争的兵器,各种压抑已久的感情交织与碰撞,会给本来普通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
  • 婚姻症候群

    婚姻症候群

    作为妇联任命的“公益律师”,姚遥的任务似乎永远是为在婚姻中历尽不幸的女人争取最大的权利。凡是找她的男人女人,她只有一句话:离吧,不要找任何理由凑合。而无论身处怎样的婚姻危机,女人们对姚遥说的第一句话仍然是:我不想离。这是为什么?一个多年不见的心理咨询师同学和一个特殊案件的出现,让姚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姚遥忽然发现,自己的老公——另一个律师庄重正在做着令自己无法忍受的事情。是给自己起草一份离婚协议?还是按照心理咨询师说的去做?姚遥突然明白,离婚并不简单,她想起无数女人说过的“我不想离”。这四个字的含义,她终于明白了。
  • 独断万古之疯狂的修行

    独断万古之疯狂的修行

    大荒弃儿莫古,白得一个便宜邋遢师傅,大荒中奔走流浪,被坑爹师傅一脚踹下无尽深渊,美其名曰寻找机遇造化。猥琐小童搏得女神青睐,巧得魔尊执念,踏上无尽争王战路!一路乱扯加吐槽,猥琐蘑菇如何登上大荒王位,弃天下护女神,为白熙宁愿杀尽天下恶人!再世魔尊的轮回因果报,无尽大荒,唯我称王!
  • 琉璃逆神

    琉璃逆神

    一百年前,聂当和白舞娇因摩诃琉璃玉双双坠入轮回,一百年后,再世的白舞娇与重生的聂当又因摩诃琉璃玉而重遇,可惜白舞娇却失去了往事记忆,聂当又会发现什么,漫天诸神,又为什么不断的扰乱世间秩序呢?南北乱世,争斗无穷,人,妖,半神出世,风起云涌。乱世之中,看聂当如何冲破九霄,撕裂神道!
  • 契约婚期:总裁心太狠

    契约婚期:总裁心太狠

    她本以为是爱情,却不想一切不过是这个狠心男人的一场阴谋,当一切真相被揭开,当她伤心欲绝要离去,他却告诉她,他爱她……
  • 幽蓝武尊

    幽蓝武尊

    一夜之间,双亲俱亡,万念俱灰之后,他踏上了复仇喋血之路。一个又一个隐秘,一环套一环的滔天阴谋,他能否一一安然度过?这,是以武为尊的世界,这是一条泣血不归路!本书等级:普通修武者、武者、武灵、武王、武圣、武皇、最强武尊!
  • 灵异阴阳冕

    灵异阴阳冕

    万物之源,乃阴阳,人妖本为一体,但因气息不同,所以互不侵犯。早在混乱之时,人妖共处一室,但因人妖签订了契约,故妖魔鬼怪不会随意伤害人类。可现在天道已乱,阴阳颠倒,人妖气息日益相同……为了维护阴阳平衡,世间便出现了一种拥有特批力量的人群——阴阳人。利用特殊的力量,可以是道法也可以是巫术,将妖魔鬼怪回归妖魔道,不得踏入人间半步……
  • 宠妻无度

    宠妻无度

    她是天之骄女,留学归来,却发现父母身亡不说,公司也落入了叔叔之手!为了给重病的妹妹付医药费,她跪求叔叔援救,却落得个被赶出家门的落魄下场。原来,这一切都是叔叔的阴谋诡计,而她孤身一人怎报血海深仇?危难之时,他从天而降,在她耳旁诱惑:“嫁给我,你就有了复仇的利器!”她拿下利器,从此在复仇的路上,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