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8300000012

第12章 电视采访策划(2)

有没有一些士兵还驻守在索马里,而他的家人却已经在机场等候了?

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回家的男人的时候,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女兵的丈夫,他正等待妻子的归来?(战争与女人、温情与冷酷的对峙。)

能否找到在索马里阵亡的士兵的家人?不从生之人着手,从牺牲的军人着手,从覆盖着美国国旗的棺材着手。这样的选题角度构想,一下就打开了思路,而且更能反映这个事件的特点与本质。这样,报道就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描述,而是提到了生离死别、万里重逢的情感高度,其“失去与拥有”的命运跌宕,“生、死、爱、恨”的情感纠葛使报道富含人文信息,主题自然丰富而深邃。

虽然从多方面可以理解独特性,但独特性最本质的应该是对事件的剖析深入与精准。当你占有的事实资料、采访视角足够丰富,从而与其他媒体形成差距时,独特性自然闪现;当你切入问题本质,抓住事物特点时,独特性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中央电视台梁建增谈到选题的独特性时说:“选题角度的独特,不是越偏越刁越好,而是越准越深越佳。”在这里,梁建增指出了新闻选题的独特性的终极追求。简言之,选题的独特性可以从事实的独特以及观点的独特两方面来理解,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追求选题的独特性要避免剑走偏锋,不切要害。以上我们分析,选题的独特是以抓事物本质特点为要义。而有些报道,如一些帕帕拉奇(Papacazzi)记者追踪隐私的报道,娱乐新闻中的低俗化报道等,特别注重那些不占主要的细枝末节,并放大这些细枝末节,从而获得一种看似新奇的角度。这种作法其实是在新闻事实选择上的错误,是对事件本质特征的忽略。从哲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没有全局观点的做法,忽略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3.选题角度以可视性为要求

电视新闻节目是用形象说话,这就牵涉到选题的可视性问题。可视性注重的是影像表达的具体化与独特性,有些人又称之为“电视化”,换言之,也是如何用形象说话,这是电视采访所必须重视的要点。美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把可视性(visual)列为电视新闻价值现代标准要素之一。在考虑电视新闻报道选题的时候,应当把选题可视性提到一定的高度。比如我们提到的《新闻调查》、《走近科学》等栏目都明确提出了选题可视性的原则。

简单的“可视性”这个词比较笼统、抽象。具体而言,可视性是指选题具有能够发挥电视媒介视听手段来传达事件信息与观点的性质。在这里,我们把可视性进一步具体,即通过选题是否能延伸出具有表达事件的、从而以视听语言来结构事件的中心人物,是否有具有鲜活的、能用视听语言来展现的事件场面,是否蕴含了独一无二的生动细节、从而能够提供大于思维的形象性元素。这些要素都构成了衡量选题可视性的标准。进一步讲,我们还可以使用排除法来理解可视性,即选题的可视性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集合、不是一个论文式的逻辑推理与思辨、不是一个没有个性人物与典型事件的空洞的论述。

4.选题角度以观众的兴趣点为参照

电视节目选题角度应考虑观众的兴趣点,正如那首歌所唱的“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追逐着他们的追逐”美国名人专访记者、美国广播公司(ABC)《20/20》栏目主持人巴巴拉·沃尔特斯(Barbara Walters)非常善于在采访中进行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并非仅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而是让信息流动到公众方面,并带着公众关心的问题来提问。一次,沃尔特斯采访总统尼克松,尼克松对她说,希望在他夫人生日之时多谈谈他的这位配偶。沃尔特斯首先同意了总统的要求,但当他们谈了一会后,她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我们已经谈了您的家庭,现在我们来谈谈困扰着美国这个大家庭的问题吧。”接着她就提出了越南战争和吸毒等问题,尼克松都作了回答。事后,沃尔特斯对同事说,我不能够让40分钟的电视采访时间都来谈论他的夫人,我应该谈一些观众想谈论的问题。事实上,观众想谈论或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人们需要交流的内容。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CBS Evening News)原主持人丹·拉瑟(Dan Rather)也提出了“后院篱笆原则”,即新闻是家庭妇女在后院谈论的话题。虽然他是从新闻报道世俗化的角度来谈的,但也反映出采访要抓住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这一特征。

5.选题角度以具体的核心人物作为承载

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具体化、形象化的基础。能否找到当事人在镜头前说话,能否采访到最了解事实的核心采访对象和相关人物将成为节目能否实现操作的重要因素。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中心人物”的作用。

总的来说,对选题的具体分析多种多样,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消息类选题与深度报道类的选题在题材、选题容量、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把握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新闻调查》栏目在确定选题时会有一个对列出的选题质疑的过程,即“选题有没有故事?有没有意义?有没有足够的容量?有没有证据可寻?有没有可能通过记者自身找到证据?有没有知情人会出来接受采访?有没有可视性?(适合不适合拍成电视画面?)观众会不会爱看?有没有收视率?(也可以说是事件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三、如何确定选题角度

在实际的采访中,确立选题角度是抓取报道点、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的手段。

在现代电视媒体发展中,新闻直播以及不同时段的滚动新闻得到了凸显。这对记者就新闻事件多角度的开掘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课程”在学生实践操作中要求学生对每个新闻事件都提炼两个以上的报道角度,以便在不同时段滚动播出新闻。这是电视媒体发展到直播时代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1.从现场中寻求采访角度

记者可以从现场人物的语言、现场事物的变化中寻求报道角度,凝练主题。比如,2008年北京残奥会一场五人制足球赛中,记者在现场听到观众齐声呐喊“4号,好样的”,原来观众在为场上的4号球员张祥——一个身患脑瘫的球员加油。记者以此为由头,聚焦到对张祥的采访报道。节目把张祥虽然身患残疾,但是在体育场上尽情拼搏、展现自我的坚强的故事向观众呈现出来,使体育精神与人性的光辉在这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在现场中,还要善于抓住事件富有戏剧性的结点与高潮来组织报道角度,比如电视新闻《小手机折射大发展》,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浙江代表团讨论会上,当浙江代表、宁波波导公司的余红艺从她手里拿着的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谈到手机发展五年的巨大变化时,参会审议的国务委员吴仪突然走到余红艺身前,要来了手机细细端详。记者抓住这样的场景,从浙江的外贸出口稳居第一的角度结构了这条报道。

2.从事物变化中寻求采访角度

这是事物发展纵向考量的思路。新闻的新在其变化之中,在于事件有新的现象、新的特点出现。“变动是事实形成新闻的要素”。变化是记者最能抓到报道角度的显性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变化有激烈、明显的显性现象,这是一般记者都能抓到的。而有的时候,事物的变动是潜移默化、如水微澜的,这就成为衡量记者新闻敏感的一个分水岭。有经验的记者会从这些变化的蛛丝马迹中放大出现象后面的本质。捕捉这种变动的前提是记者对此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过程,这样当这个事物发生变化的时候,记者就能敏锐地捕捉到。比如电视新闻《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记者在黑龙江拜泉县的人工林看到了一大群奔跑的野生鹿、一只灰狐和几只狍子,这个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于是作了深入观察与报道。原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开垦农田,大片的森林和草原所剩无几,拜泉县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引发了很多水灾和旱灾。在上世纪80年代,拜泉人开始大规模人工造林,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重新恢复生态,森林覆盖率从2%提高到了23%。看题目,这条新闻仿佛就是一个自然现象的变化,但是其深层的主题是环保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什么样的树林能够吸引野生鹿?当然不是一小片,而是一大片树林。用这个现象说明环保带来的生态变化极具说服力。记者从一个变化的新闻由头挖掘到了更深层次的事物本质。

变化是把事物放在时间的坐标上,作纵向的对比。通过对比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报道角度,比如电视新闻《李百祥搬家》,记者花两年时间跟拍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过程,在这条消息的结尾,记者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棚户区改造前后老百姓的感受。李百祥(两年前):“我今年76岁了,我希望呢……下边不用说了吧?在我没死之前,能享受几天,好房子。”

李百祥(两年后):“我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今天这个楼,我76岁时说的话,那是梦话,做梦都梦不见,可是现在实现了。”记者在报道中用其中一个棚户区居民李百祥的两年前后的语言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棚户改造给老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

老子曰:“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由辩证法来分析,在关注事物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同样也应该关注其不变。变化是选题角度,而有的时候,不变也是新闻角度,不变也能反映某种特点。在处理这样的选题操作时,我们同样要注意与变化对应的不变以及变化中的不变。比如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香港十年》等都是从变中看中国社会的发展,从不变中看中国社会文化的恒定因素,创作人很好地处理了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从事物历史的延展中寻求角度

这仍然是从时间跨度上去寻求观察事件的独特角度。与上面的变化不同的是,这个方法是把事件或事物放在时间线的整体上去考虑,从现在着手,将事件从过去和未来进行拓展,从而为报道带来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形成有别于其他报道的独特之点。“作为记者,我们总是停留在现在进行时中,这就是我们所属的时态。尽管有的时候,过去和未来在我们的故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往往都被忽视掉了。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过去和未来,我们的故事内容就得到了延展……”。比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个人消费、公款买单”是把肇事者的车祸放入其历史中去考察,从而从两次车祸的对比中挖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牵涉到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主题。

4.从事物的特点中寻求采访角度

这是事物横向考量的思路。选题策划要深入研究事物的特点,寻求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报道角度。客观事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如何从事物的个性中体现共性、体现它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这也是我们在确定报道选题角度时要分析的因素。实际上在报道中,有些事物的特点是显性的,记者往往容易抓到,比如新、奇、差异等可以找到新的报道点。具体来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土地变绿的秘密”、“丧事上跳起脱衣舞”等节目、电视新闻“枯树钉新芽”获2003年中国广播电视奖消息类二等奖。等,都是用观众反映的当地政府的或地方群众所呈现出的新奇事物形成的报道,其题材本身就呈现出一个新、奇与差异的角度。

而有的事物的特点是隐形的,需要记者在深入调查、挖掘、分析中提炼出新鲜的角度,这就要求记者应该有从熟悉的地方看出风景的能力。

5.从事物对比中寻求采访角度

老子有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我们从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方式。当对单一事物的报道无法体现新意,或者无法抓到本质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体现事物的特点,突出报道角度。对比可观全貌,对比可凸显本质。对比分析是提炼新闻主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记者在事物的联系中体察其特点。具体说来,这种对比方法可以分为三种:

(1)从相同事物的对比中体察每个事物个性和特点,这是寻求事物特殊性的方式。

(2)从不同事物的对比中找出相同的特点。这是一种寻求事物普遍性的方式。

(3)通过正反对比衬托出事物。这是寻求事物矛盾性的方式。以白衬黑,以白增其黑。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热门推荐
  • 银发微动媚长安

    银发微动媚长安

    什么?被小三了?被休弃了?什么?师父带她飞?什么?大神是男神?我嘞个神啊,她自认没什么运气,如今运气滚滚来是要闹那样?“我萧陌在这里跟大家保证,我会一辈子爱她,疼她,照顾她。”“一直以来我都在责怪上天,为什么我这辈子总是在霉运连连?但是现在我再也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上天用我这前半辈子所有的好运带给了我这辈子最最重要的人。”年少轻狂,不问情深缘浅,相思无常,愿回首,你还在。
  • 美人当铺

    美人当铺

    五号当铺,一个隐匿在都市破旧居民区的神秘组织。每年只接十笔生意的规矩却在今年被打乱,原因是一位客户的离奇死亡,而经过多方探查,竟然发现这位客户的死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更大的谜团还隐藏在更深的水底……
  • 狂龙炽

    狂龙炽

    任永长是一位玄学业余爱好者。他对于周易八卦,道德经等等都有独特的认知与见解。一次偶然,恰逢戈壁滩大地震,任永长作为一个探察者,他与曾经的同学好友,一起来到了这里。不巧的是,恰逢地震来临,这些人全部被带入一片未知的世界里。在这里,天荒极尽,地无尽头。蛮兽肆虐,妖魔纵横。十几位好友一下子从如鱼得水的世界里。来到这充满未知凶险的异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曾经的友谊,都不复存在。任永长更是遇上了难得一见的妖兽……狂龙炽独家读者企鹅群:2942239602
  • 三婚盛宠:前夫,请签字

    三婚盛宠:前夫,请签字

    闪婚半年,她发现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老公,这个表面儒雅温柔的枕边人对她宠爱有加,可她却隐隐不安,直到梁以白的出现慢慢地揭开了那些深埋多年的秘密。那个腹黑无下限的向琛是她的老公吗?那些宠爱都是假的吗?可为什么在她心如刀割的时候,他依旧温柔的抚摸着她说:“老婆大人,在客厅还是回房?”一婚是他虚假的宠爱,二婚是他痛心的宠爱,三婚是他誓死的宠爱,三场盛宠截然不同却次次诛心。
  • 花都独裁者

    花都独裁者

    一年前,为挚爱,他锒铛入狱。一年后,当他再次出现时,将掀起无尽风波!他奇遇连连而因缘崛起,而神秘古武世家又需要他来传承,不明组织与倾世美女纷纷来袭!感情的纠葛与实力的提升,一个个未知与阴谋的较量,将再现精彩绝伦的战歌!!
  • 路过江南

    路过江南

    开始我以为喜欢上你是因为偶然,后来才发现是因为你嘴角的浅笑,在起风的季节遇见你,在落风的季节爱上你。
  • 你是我最美的时光

    你是我最美的时光

    曾经的天真,成长的烦恼,单纯的过往,散场的伤感,谱写了青春终结版回忆录。当我们成了我们从前羡慕的人,却开始羡慕从前的我们……莫尘被总经理强行拉去参加项目会议,遇到十年未曾年见面的初恋情人于飞扬。两人都不说话,只是比画手势。莫尘提前离席,于飞扬要送他,比画着手势就是不说话。原来十年前于飞扬出国前,他们约定十年后谁先喊出对方的名字就要嫁给对方。莫尘痛心拒绝,回忆却涌上心头。六岁那年,淘气的莫尘弄乱了于飞扬的拼图,两人结下梁子;十五岁,她当着众人的面强吻了他;十六岁,她不顾淋雨发烧去见他,第一次牵了他的手。十年前发生了什么,让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十年间不相往来?十年后,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在两人之间上演?
  • 复仇烈焰:男神饶了我

    复仇烈焰:男神饶了我

    她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只求一份平淡真挚的感情,在与相恋七年男友订婚的当天,英俊多金的他忽然出现,此后,她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他的深情表白,未婚夫的家暴背叛,闺蜜的出卖……就在她以为一切都要花开灿烂的时候,才发现,过去十年的生活,都是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谋划报复的陷阱,包括她的爱情和友情。
  • 总裁追妻:先生,请自重

    总裁追妻:先生,请自重

    三年后,沈抱夏以为早已忘却往事没想到那个男人却再度出现在她面前”沈抱夏,你生是我萧家的人,死是我萧家的鬼。“萧逸狠厉的望着眼前这个音讯全无三年的人
  • 我就是剩女怎么地

    我就是剩女怎么地

    剩女?剩女怎么了,难道快30了就得把自己打发出去了?我偏不!我不是女王,但至少是公主。我要求不高,但至少是男人。so,不要拿着那无聊的镜子照耀我们,我们就是剩女怎么地?伟大的剩女万岁qq读者群:159027380欢迎各位亲们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