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200000039

第39章 “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理念

■章剑华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南京零距离》栏目获得了南京市民及周边地区观众的高度关注,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对这个栏目所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以及所取得的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个栏目“南京人的电视晚报”的基本定位已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接受,“平民节目”、“百姓新闻”之类的认同性评价时或可见。不必讳言,它已经成为成立不到两年的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一个品牌,成为许多电视人乐意谈论的一种电视文化现象。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后,我们对现有的频道资源作了分析和战略定位,将城市频道的受众目标锁定为南京观众。有人说我们省台做了市台的文章,我们说,这是让城市频道回归它的传播本位。随着电视的发展,电视新闻的社区化定位和地域化特征,作为都市电视的一种“战略选择”,将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形成某种趋势。正是基于此,我们推出了《南京零距离》。

诚如有的专家在谈论《南京零距离》时所指出的那样,“零距离”所体现的不过是电视新闻的本来面目,是电视新闻应有的素质。电视是给广大老百姓看的,电视新闻要让老百姓喜欢看,有兴趣看,看得投入,这是电视新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电视从业者应有的理念和追求。不过相当一个时间以来,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这一理念并不十分明晰,电视新闻要贴近观众喊了好多年了,可观众总还是感觉到电视新闻与他们离得较远。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观念的束缚和缺乏创意,致使新闻节目样式雷同,面孔陈旧,未能充分发挥电视传媒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自然优势和应有活力。这些年,全国范围的电视新闻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调动了观众的电视新闻的关注热情,有效地强化了电视媒体传播新闻的力度,拓展了电视新闻的套路。综合这些成功的经验,结合电视新闻理论界惯常的呼吁与倡导,可以清楚地看出,电视新闻在注重正确的导向性、快速的时效性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性的同时,须本着人性化的思路尽可能多地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带着满腔的热忱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空间,怀着感同身受的真诚面对老百姓所关心甚至所揪心的一切。一个始终与老百姓贴着心的新闻栏目,观众不可能不关心,不可能不钟情。《南京零距离》栏目的打造,应该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上述理念的一种尝试。采编、制作人员在情感上贴近百姓,真心实意地服务普通观众。这种态度,表明“零距离”从以往电视新闻的强调教化转向注重交流,由“我让你知道什么”的主观灌输(宣传)转向“你想知道什么我尽量让你满足”的客观服务(传播)。“零距离”对观众的真切,还表现在人文关怀上,如倡导新的市民精神、扶助弱势群体、曝光城市的阴暗角落、正义感、同情心等等。有了这种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零距离”的记者们才会深入城市底层,满腔热忱地为那么多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奔走、呼告,才会使得观众感到电视与他们是如此的亲近。

“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这一栏目宣传语确认的是我们与南京观众在空间上的零距离诉求。一般而言,观众对新闻的接受心态可以概括为骛远性与切近性的结合。骛远性是对空间距离相对遥远的事件及动态的关注,体现着人们与生俱来的超越时空的幻想和好奇心;切近性则是对于自己周围种种事态的关心,体现着人们更为迫切的务实精神和现实关怀。中国观众的骛远性心态大多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节目中获得满足,切近性的心理则对地方电视台或城市电视网多有期待。作为地方电视台主办的、以南京市民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理应响亮地叫出这样的口号,让自己的新闻节目贴近本地域观众的日常生活空间,满足他们获取与自己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资讯的心理期待。在我们看来,作为党的喉舌,人民的传媒,能不能在观念上尽可能多地为老百姓服务,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反映老百姓的近切关注,不仅仅是一个电视的策划问题,也是一个新闻道德的问题。如果说一个电视栏目并不能有效地调动起广大观众的关注热忱,则为观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口号叫得再响亮也全是一派空话。

与观众空间距离的拉近为时间距离的拉近创造了条件。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南京零距离》的采编方针和导播策略体现出尽可能缩短乃至消除新闻与事件之间时间差的“零距离”策划,努力使重大事件、生活资讯、热点投诉等以较为迅捷的速度抵达观众,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栏目充任了他们所在的这个城市乃至这个社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表面上看起来,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讲究时效似乎并不能说明“零距离”总体策划的特点。其实,从时间上采取“零距离”设计,同样反映了我们以观众为本位、从“百姓电视”的价值定位出发的电视新闻理念。电子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观众对于新闻资讯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是具有瞬时效应的新闻越是容易获得观众的信任感,相反,越是具有迟滞痕迹的新闻越容易引起观众的隔膜感甚至不信任感。在当代中国,党的一贯宣传方针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传媒政策已经为准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导向、分寸、原则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只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新闻,就能够确保正确、及时。从这样的意义上理解中国的国情,就能够深刻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新闻工作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便为我们对社会新闻做出瞬时、快速反应进而实现“零距离”操作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拥有了这样的电视新闻理念,《南京零距离》才敢于采用60分钟完全直播的方式,敢于大规模地组织现场报道,敢于长时间地尝试即时新闻的即时播报。

如果说《南京零距离》在空间上的“零距离”策划激起了南京市民社会的热切关注,那么在时间上的“零距离”策划迅速则建立起了观众对于栏目的信任感。不过,一个成熟的电视新闻栏目,光是赢得观众的关注和信任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广大观众表现出足够的亲和力,在广大观众中唤起普遍的亲切感,这样才能无愧于“百姓电视”、“平民节目”的朴素而实在的赞誉,才能称得上是老百姓自己的栏目,自己的新闻,自己的“电视晚报”。这是《南京零距离》栏目思考最多、用力最大,而且也是社会美誉度最高、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与纸质传媒和音响传媒相比较,电视传媒最具有消除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的优势,因为它的图像画面很容易拉近这种距离,特别是主持人形象和风格的平民化设计,完全可以赢得广大观众最大限度的心理认同。观众和评论家已经广泛注意到《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形象和主持风格的“另类”,他的光头形象,与其说是为了显示其“另类”品性,不如说是为了消解传统电视新闻主持人惯有的一本正经,这样的主持人形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如同出现在街头巷尾或邻家窗前,让观众感到很亲切,很容易接近,进而对节目也容易付出心理的投入。与此相适应,主持人的语言策略也尽可能体现生活化、家常化的特征,在平民性的语调和口语化的语式之中拉近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传统的新闻播报在措辞用语、句法程式、语音规范等方面都力求标准,由此建立了中国电视新闻事实上的“国标”模态。这种“国标”模态在长期以来的新闻运作乃至全民族语言文化的规范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客观上也限定了新闻节目之于百姓受众的心理距离。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电视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既然以“百姓电视”定位,以与南京市民“零距离”为自我期许,就必须努力缩小乃至消除横亘在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在主持风格上有分寸地突破“国标”模式,将地域色彩浓厚、生活意味十足的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带进新闻播报与新闻评论,甚至在保证格调水准和不影响语言交际力的前提下,不避方言俗语,从而给广大观众以拉家常之感,对节目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心理认同有可能就此形成。此外《南京零距离》在栏目策划中大胆地突破了电视新闻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设计出热点问题现场调查、投诉热线现场开通等固定或不固定的内容,从而富有独创性地构建了观众边看新闻边参与新闻的电视新闻模式,不仅大大地调动了市民的参与热忱,更使得广大观众意识到自己既是新闻的受众也是新闻的主体,其对栏目的心理认同指数的提高自然会直接带动收视率的提高。

《南京零距离》之所以赢得广大市民的厚爱,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百姓本位”意识,以人民的思想情感为新闻采编的出发点,为百姓办事,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新闻评论的立足点,为百姓说话。由此体现的不仅是空间上、时间上贴近观众,更是从心理上和情感上走进百姓的“零距离”理念。这样的电视新闻理念不仅在实践上绩效显著,在理论上也有相当深刻的内涵;不仅会令老百姓满意,而且也深刻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意志。

《南京零距离》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后,新闻改革的第一个大动作。尽管《南京零距离》的成功经验并不全部适于其他频道的新闻,但其与观众在地缘上尤其是心理上的近距离传播方式,其带有悬念和故事情节的纪实风致,是完全可以“移植”的。2002年7月,我们对卫视频道的新闻作了大幅调整,推出了长度为60分钟的大型新闻版块《江苏新时空》,在深得江苏省委、省政府肯定的同时,也赢得了省内外观众的喜爱。2002年底,我们在综艺频道推出了又一档60分钟的大型新闻版块《机会面对面》,定位在择业、就业上,这是我们继《南京零距离》主打都市社会新闻后,对电视新闻资源的再度开掘。《南京零距离》等新闻节目的成功打造,构成了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以新闻为主体,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为两翼”的电视传播格局。2003年3月,我们在全国卫视台率先开辟了24小时滚动新闻直播《新闻时报》,期冀最终实现全天候新闻频道的构想。应当说,《南京零距离》的成功开启了我们对新闻这一优质电视资源的新认识,激发了我们不断开辟新闻战场的斗志。可以期望,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电视技术条件的跟进,还会有更多的电视新闻的样式诞生于新一代电视人的手中。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热门推荐
  • 清柠之恋

    清柠之恋

    她原本生活在雪国,却因为好奇而踏入了穿越门,来到了人类的世界,她的记忆遗失,两个男人为找到她不惜一切代价……
  • 晋王追妻:毒手神医傲娇妻

    晋王追妻:毒手神医傲娇妻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杀手,却因心上人的背叛而坠落,谁知天不亡她,她夺取重生,转身变成人人唾骂讨厌的废材白痴,她是否会创造奇迹。他是晋国的晋王殿下,万人敬仰,天才中的天才,俊美的容貌,让天下万千少女痴迷。她是万人眼中的废材,可他偏偏慧眼识珠,看出她惊人的天赋。他和她会创造怎样的奇迹,我们无法知道,让我们期待吧。
  • 都市小子修真记

    都市小子修真记

    一个奇怪的梦,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子。梦代表什么?而你又是谁?从小被梦境困惑的他,如何走上修真之路?管你万年谜团,管你谁在指使。我会更加强大。我能只手遮天。无人再能阻挡我的脚步!
  • 邪魅王爷专宠妃

    邪魅王爷专宠妃

    庶女爬上头?没事,一拳揍她个底朝天。不会武功?没事,分分钟秒杀你。不过呢,”这位王爷,我们似乎不太熟吧。“”不熟?没事,多抱抱就熟了。”某女瞬间无语。。镜头转换“王爷,你家娘子欺负我!”某男兄弟夺门而入“哦,怎么欺负了?””烧了我家小守的毛!”“你家小守在哪?我这就赶过去支援我家娘子。”某男召唤火系幻兽。“你们都欺负我。。”某男兄弟飞奔而出。
  •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研究范围是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状况与历史意义,集中展示了历史学界在中国与周边诸邻国关系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欲望重庆

    欲望重庆

    小市民出生的秦风邂逅远在上海的吴倩,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由此衍生。现实俗艳,秦风这位生土长的重庆人靠父亲揽木工活、母亲卖咸菜读完大学,毕业后几经波折,当上酒业公司经理。但这并不足以让他摆脱房子、家庭乃至婚姻的桎梏,面对老父重病、准岳母阻扰;面对冷酷现实,主人公为了尽孝尽忠,慢慢丧失原则,野心渐凸,阴鸷犀利,如愿以偿坐上总经理位置,却为自己种下恶报后患……《欲望重庆》是一部堕落与救赎的都市回忆录。
  • 爱情废柴:娇妻,别跑

    爱情废柴:娇妻,别跑

    智商一百九,情商却没有。容子旭是父亲容千哲的替代品,从小有着高超的成绩,却因为家庭的变故使他成为了一个没有情感色彩的孩子。二十三岁时,继承了伟大的家业,传闻中,职场上的他为了生意可以到不择手段的地步,从来不碰女人,他的贴身保镖只要做错一件小事,他都会极力惩罚。直到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灰色的人生,“严紫茜!给我好好呆在这!哪也不能去!"他像个魔鬼一样禁锢着她早上做佣人,晚上做女人。一次次的自杀,让他内心掀起了一阵阵波澜。为了救她,他被车撞倒在地。又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他没有回忆的童年。可却在一次威胁中,她毅然的选择了另一个男人......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受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受食日月皇华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光之约

    极光之约

    幼年丧父母的洛云瑶因为意外来到极光大陆,在这里,她遇上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那首小诗究竟预言着什么?那带她来这里的神秘人又想要干什么?看似平静又丰富的生活实际上杀机四现……深不可测的慕卿宸,想暗杀她的念修远,洛云瑶该如何活在这个世界?
  • 浮躁

    浮躁

    以农村青年金锁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