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900000027

第27章 话语的安全和安全的话语媒介安全的话语基础(4)

阿什德早在1997年的《传播生态学》一书中就曾经指出:“媒介实践和主流新闻源合力打造了一个组织化的机器,这个机器的能源来自娱乐和选择性的新闻源使用,在产生娱乐导向的利益的同时将人们和他们的有效环境联系起来。”(Altheide 1997)恐惧话语正是媒体这一组织机器的产物。新闻媒体通过提升受众的恐惧感,来延伸自身的使用。换言之,大众传播展示了恐惧话语如何运动。当恐惧被提供给某一种状态以赋予其意义时,恐惧就变得很特殊并且很重要。恐惧会涉及个体与环境情形之间的互动,可以强烈地警示如何应对某种环境或情形,并且最终警示情形自身的状态(Altheide,2002)。事实上,当其成为通用的框架内容的一部分时,恐惧可能是新闻事件报道中最重要的元素。当恐惧被如此使用时,就成为了一种话语(van Dijk,1988)。

话语作为知识的制度重建,包括了“领土、物质客体、人民、规则、格式和技术”,代表自身的基础和解释性的框架工作(Ericson,Haggerty,1997:84)。语言分析和符号权威在解释恐惧话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大众媒体是如何使恐惧成为话语并进行传播的呢?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语言的底层结构和文化编码的有效理解,是恐惧话语得以通过媒体传播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语言学家福勒(Fowler)导入传播学理论,运用了李普曼曾经使用过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说,媒体通过对虚拟环境的有效营造,为公众设定了议程,并制造了“刻板印象”。福勒认为:新闻价值,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主体间的精神类别。在决定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时,报刊和读者会明确地或含蓄地参考那些在认知心理学或语义学上的概念,如“框架”、“范式”、“刻板印象”、“图表”和“广泛观点”。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化建构的头脑分类,将事件和个体分门别类地储存,从而使这些事件和个体更容易理解。

现在,刻板印象被认为是新闻分类的基本重点,这些分类能够使我们理解想认知的世界。(Fowler,1991)

二、大众传媒建构安全话语

阿什德(Altheide)对恐惧话语的研究并没有使他走得更远,但本研究认为,他几乎已经解决了媒介安全话语的主要问题。正如罗斯福所说的四大自由中“免于恐惧的自由”其实质就是“享受安全的自由”。那么阿什德所研究的大众传媒的“恐惧话语”,结合国际政治学的“安全话语”,就能够理解其实质就是“媒介安全话语”。

值得注意的是,阿什德论证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恐惧,并不都是真实、现实的恐惧,有很多的恐惧是各种政治力量为了政治目的而营造和建构的,这种建构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这类恐惧就是“恐惧的政治”。恐惧的政治可以通过宣传和各种象征手法来操纵。事实上,现代西方社会例如美国,已经不太会因为匮乏而恐惧,而是领导人、意识形态和政治所宣称的为了保护不失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安全的机会,从而实施的恐惧政治(Altheide,2006:24)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宣称的对恐怖主义的讨伐,无不如此。

媒介话语在营造恐惧的另一方面是关于犯罪的报道。政客和国家机器(如警察)经常作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源”,来提供信息提升社会公众的不安全感,从而为监控、保安、私人侦探等安全行业提供了保护公众甚至拯救公众的商机(Altheide,2006:84)。

三、媒介安全是媒介话语的非传统安全建构

关于非传统安全的身份建构,主要是建构一个“我”和对“我”产生威胁的“他”。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容经常被表述为对“我”的威胁。在大众传媒实现非传统安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证实这种威胁是否现实,另一方面如果大众传媒所建构的这种威胁大于现实中存在的威胁,就是媒介恐慌,而大众传媒所建构的这种威胁小于现实中存在的威胁,则是媒介失语。这一内容将在下一章论述。

在此,本研究导入框架(framing)理论,来论述媒介安全是媒介话语的非传统安全建构。

媒介的框架就是选择的原则——刻意强调的、阐释的和呈现的符码。

媒介生产者惯常于使用这些来组织产品和话语。在这样的语境中,媒介框架能够帮助新闻从业人员很快并且按照常规处理大量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并将它们套装在一起。由此,这一框架就成为大众传媒文本编码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化的部分,而且可能在受众解码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Sullivan,Hartley,Saunders,Montgomery,Fiske,1994:123)。因此,框架是选择所感知的现实的某些方面,并使之在传播文本中更加突出。框架理论的创始人戈夫曼(Goffman,E.)认为,框架有助于分类,让框架的使用者对限制在一定范围的事件进行归位、理解、确认与表示,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鉴于此,潘忠党认为框架的分析“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建构社会现实的研究领域”(黄旦,2005:232)。人们如何获得对现实的反映,如何建构意义,如何规范认知,核心是通过文本或话语,而这些文本和话语在当代社会,主要是由大众传媒生产和实现的。

1981年,美国行为科学家特维斯基(Amos Tversky)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心理学家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个实验直接证明了框架理论,并论证了框架建构与安全的密切关系。实验中,被实验者需要回答一个和自身的安全态度密切相关的问题,对“突然爆发的、非比寻常的亚洲病毒”的应对方案的安全评价,实验通过针对同一事件使用两种完全相反的框架进行描述,以期判断框架本身(而非事实本身)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一种是相对安全的、积极的框架,即是以“将会获得什么”的方式讲述事件,即以安全的“拯救”为导向;消极的框架则是以“将会损失什么”的方式讲述事件,以不安全的“死亡”为导向。该实验所涉及的问卷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选择该方案的人数占此框架实验人数的百分比)。

试验

想象一下,美国正在应对一种突然爆发的、非比寻常的亚洲病毒,它有可能导致600人死亡。现在有两个被提议的方案,假如对这二者进行精确的科学的评估,结果如下:

积极的框架:152名人员被试

采用A方案,可以拯救200人。(72%)

采用B方案,1/3的可能是600人全部获救,2/3的可能是无人获救。(28%)

消极的框架:155名人员被试

采用A方案,400人将会死亡。(22%)

采用B方案,1/3的可能是无人死亡,2/3的可能是600人死亡。(78%)

(资料来源:Tversky,Daniel Kahneman,1981)

在此次试验中,虽然所叙述的情况完全相同,但是积极的框架和消极的框架引发了人们较为明显的决策倾向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是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差异。面对积极(安全)的框架,多数参与者选择了比较有把握的方案A;面对消极的(不安全)框架,多数参与者倾向于比较有风险的方案B。

在有可能导致600人死亡的方案中,“可以拯救200人”(安全框架)和“400人将会死亡”(不安全框架),所反映的事实其实是一回事,但在框架的建构中,前者得到了72%的支持,而后者只得到了22%的支持。所以,尽管安全框架与不安全框架所表述的内容完全一致,但由于运用框架进行事实建构的话语、文本与态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受众的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巨大反差。黄旦直接把框架理论所表现的这种建构功能,称为“为社会定调”(黄旦,2005:212)。至于这种定调是定“安全”的调还是定“恐慌”的调,则是由话语决定了,也可以理解为福柯所说的“权力”。可见,和恐慌一样,安全是可以通过话语运用框架进行建构的,而媒介安全则是通过媒介话语进行的非传统安全建构。

用框架理论来研究媒介实践、文化、受众以及媒介生产者的相互作用时,就会十分警惕地防止对涉及传播各个部分的过分割裂(传者、内容、受众),并由此有可能在它们中间架起一座重要的桥梁,为长久以来处于分隔状态的研究打开联系的通道(Pan,Kosicki,2001:8-10)。

首先,安全是一种话语,这已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先行者们所论证,也是当代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重要成果。其次,大众传媒可以建构媒介话语,这也已经为《作为话语的新闻》作者梵迪克、《媒介话语》的作者费尔克拉夫等一批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家所证实。再次,阿什德论证了大众传媒可以建构“恐惧话语”,而这种恐惧话语其实质是一种媒介政治话语,因此这类恐惧话语也可以在一定的情形下转变为“安全话语”。最后,根据本书第七章大众传媒的安全功能,大众传媒建构“恐惧话语”的路径,同样可以建构“安全话语”。这也被汉森(Lene Hansen)等学者间接论证了。所以,媒介安全是大众传媒建构的话语安全和安全话语,媒介安全在媒介话语的非传统安全建构中得以实现,其实质就是一种非传统安全。

同类推荐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高考向何处去

    高考向何处去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曾经令万众欢呼。无数怀才不遇、承受整整十年压抑的知识青年终于久旱逢春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高考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年,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以高考为轴心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也日益显露出其难以抑制的负面效应……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热门推荐
  • 金牌小书童

    金牌小书童

    人生百年一场梦,争名逐利红尘中。谁人笑看风云淡?唯我金牌小书童!
  • 书穿之师兄你是我的

    书穿之师兄你是我的

    我只是个作者,求放过好麽,穿到自己书里这种烂大街的设定为什么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只不过是忍不住多虐了几把而已啊。主角大人求放过!#我穿到自己书里了怎么破#我把男主虐到黑化了怎么破#我的菊花被男主惦记了怎么破#被坑的读者,诅咒苏大大菊花残,吃泡面只有面饼,上厕所只有调料包,嘤嘤嘤嘤,抱头痛哭!作为一只被读者诅咒穿到自己书里,被男主惦记着菊花的作者,我要怎么办,急!在线等!!!
  • 重踏修真路

    重踏修真路

    “青云哥哥,我会等你,无论多久,一直等到你回来找我为止!”这是他的爱人在他临死的时候最后的呼唤,为了那一世的爱情,他选择了300万年后再次重生,然而时间、空间已然发生了变化,即使有着前世的记忆他又能如何从一个人精的和尚重新踏上了修真的道路呢?从今天起牛加栓宝开始创作一篇新的小说”重启修真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惜你手中票票给我鼓励支持一下,在这里先说一声谢谢!
  • 唯一剑道

    唯一剑道

    沐风的剑,压过一切其他的剑;沐风的剑道,压过一切其他大道。谓之唯一剑道。------------------------------------------------五域修炼界、五大秘境、两大死地、九幽魔界、远古大能……将为您慢慢展开一个绚丽的仙侠世界……
  • 报告!萌妻要离婚

    报告!萌妻要离婚

    问:可不可以没有前女友和小三搅局,没有身份成谜的私生子?答:可以有!问:可不可以没有恶婆婆,家里从上到下都是温馨无比的过日子?答:必须有!某人说:媳妇是用来宠的,不是用来欺负的。这一生,他决意宠她到底!但是吧,他闷骚,她毒舌,这日子怎么和想象中有点不太一样啊?当精英队长遇上小法医,当闷骚碰上毒舌......
  • 品牌秘笈

    品牌秘笈

    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工业经济是以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的经济。人类曾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时代徘徊了几千年,直到200多年前,一位英国学徒工发明了蒸汽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才把人类带进了工业经济时代。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注定默守成爱

    注定默守成爱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亲爱的…”如果悲伤可以蔓延至心底,我愿将希望腾空,等你走进来,留下你的脚步。一点点、一寸寸,把我的心全部填满。她叫米雅,等一个人可以等一辈子。然而一辈子却没到,他…反而来了。“我不怕输,不在乎你的心有没有地方,那么久我都等了过来,还有你给我的五年,我已经无所畏惧了。”青春年少,我在默默守候你,未来,我要一一走过你的足迹。你知不知道,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静静地,看了你十年之久。如果可以,我愿用整个青春来等你。
  • 进化者起源

    进化者起源

    25岁的张子宏和妹妹张子璇带领着一帮研究员在一家人类遗传病的生物工程科学院做主导研究,在一次实验中因一次偶然事件发现了人类进化的源泉!之后被研究院的高层霸占了实验成果,并和妹妹两个人被赶出了研究院。后来投诉无门的兄妹俩在家自己建设了一个实验室开始寻找人类进化的方向......研究院的高层和利益集团因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把不成熟的进化液推向了市场,在首批使用者当中大部分都是富有权势的人物!由于不成熟的进化液成功率不高导致了大部分人出现了病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排斥,在国家的查封过程中工厂被一些有心人破坏导致不成熟的进化液和半成品全部泄露,由此从一场雨开始了全球范围的大规模进化和病变......
  • 一代兵圣玩都市

    一代兵圣玩都市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高唱这首歌的韩威,带着“兵圣”的封号从佣兵界隐退都市。凭借过往峥嵘历练,他在花都如鱼得水、美艳环伺,而他身上一处蝴蝶印记,又将他带入了另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