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0600000014

第14章 经济报道的策划(2)

四、经济报道策划的制定

(一)确定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

1.根据新闻线索或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确定报道角度。报道角度力求客观、公正、中立,可带有本媒体评论,但需提供各方观点供受众自行判断。

2.根据不同报道主题确定报道形式。依照报道主题的重要程度、背景深厚程度、影响力波及范围、牵涉利益相关方的多寡以及与广泛受众的相关度和关注度,经济报道的策划以不同的层次展开,投入不同的人力和资源。

(二)制定策划案

1.与报道执行相关各方共同商讨报道角度和形式。经济报道的策划与实施关系紧密,经济新闻的特性决定经济记者往往最先获取经济事件的线索和最新动向。因此,经济报道策划切忌闭门造车,主观臆断。

2.策划案应保持更新开放性。经济事件变化往往随时发生且不具先兆,因此,经济报道的策划案必须随时保持在可更新状态。

3.根据报道内容确定具体报道层数。信息发布——是否点评——是否深度解读——是否预测影响——是否采集业内反馈——是否提供各方关注——是否关注国际影响——是否进行本媒体评论。

4.根据具体报道层数确定人力和资源分配,并将需求纳入策划案。

第三节 经济报道策划案例分析

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报道策划

(一)事件概述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不仅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目标,更明确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二)情境分析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如今,低碳经济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也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但全球对于低碳环保的意识逐步统一的趋势不会改变。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演讲时所说:“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策划的“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旨在深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有突出示范作用和创新机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实地采访,介绍中国各地在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领域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策划案简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策划文案共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启动时机

利用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低碳环保领域官员、专家以及民间组织相关人士汇聚北京的机会,邀请部分低碳经济领域代表、委员共同启动报道活动。

2.权威人物系列采访

项目启动初期,采访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央企代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以及有代表性的省、市、地区官员,请他们点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3.项目进程

2010年“两会”后,四路记者深入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广东等省,采访这些地区的企业在发展低碳城市、发展清洁技术、利用新能源发电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4.播出安排

发挥多媒体优势,采用对外广播、对内广播、网络等多媒体联动的方式,对此次采访活动进行充分报道。

(四)策划特点及效果

1.及时回应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质疑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空前巨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联合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对此,中国一方面承诺,中国政府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重申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因此,及时向世界解释中国的立场,通过事实和数据说明中国的做法,是媒体,特别是国际传播媒体的职责。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国际台及时策划这一采访报道方案,并于次年3月开始实施,历时两个月。

2.策划所确立的新闻事件主体具有典型意义

对于自主策划而言,新闻事件的主体通常是由策划者确立的。这一策划的新闻事件主体就是企业,也是低碳经济的直接当事人。从传播效果来说,对直接的新闻当事者和直接的利益相关方的报道,层次和分量远高于和重于侧面报道或解读性报道。

就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6天前,中国宣布节能减排新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40%到50%。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拥有13亿人口的全球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新的节能减排目标,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进程会进一步加快,意味着传统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取得的高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同时也意味着,节能减排所涉及的相关行业将会经受一次彻底“洗牌”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同时也是中国为谋求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而必须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对于节能减排,企业具有支持和反对的双重趋势。为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企业有加强节能减排的动力,而面对短期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的压力,企业对于节能减排也必然有着一定的抵触和犹豫。“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报道的策划选取了独特的视角,主要从节能减排的最终执行者和利益攸关者——企业切入,辅之以官员、专家的观点作为支撑,使受众形成完整的“中国低碳形象”。

3.策划所选择的新闻事实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如何让普通受众,尤其是外国受众了解中国节能减排的切实措施,并进而加强其对于中国节能信心和决心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报道对象和报道形式显然非常重要。

与通常更侧重宏观调控政策解读、政策走势预测以及调控效果预估的做法相区别,“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报道直接走进中国大型企业,让节能减排动力和压力的集合体——企业的代表来介绍中国节能减排承诺的具体落实情况,使受众直接接收利益相关者的声音,直接回答受众的逻辑性疑问,如:对于经济总量庞大的中国来说,利润空间并不宽松的中国企业有节能减排的动力吗?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否意味着更多工人失业?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究竟是理想还是梦想?这样的报道角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防止传播的“宣传化”和“说教化”效应。

【策划者手记】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生活”,所有和“低碳”挂钩的词汇都成了热门。无论是会议期间举标语、散发宣传品的NGO,还是会议后世界各国掀起的“节水”、“节电”、“节油”以及“新能源汽车热”等等,似乎今天再不“低碳”,明天灾难就会降临一样。

在这样一个全民皆呼“低碳”的时代,该如何摆正“低碳”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和角色。成了策划“2010低碳经济中国行”报道的最初原动力。其实,策划案的诞生,源自策划组成员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逻辑性问题,在中国,究竟谁最该“低碳”?谁又代表了“低碳”的前景?是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出租车司机,是小学生,还是那些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或者是代表了“未来”的新能源开发企业?

答案显而易见,如果想向外界展示中国“节能减排”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实际举措,不能仅仅报道中国民众如何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如何每周少开一天车。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外界看到,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企业在政府的号召下,如何主动和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用今天的投入换未来的产出,同时承担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为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此外,不应该也无需回避的,是如实报道“低碳”给企业带来的实际压力和成本上升。因为“低碳”不是一种姿态,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需要实际努力和付出的行动。如果我们希望通过媒介的力量来推动“低碳”,普及“低碳”,就必须展现“低碳”将给我们带来的全部影响。和一些头顶“低碳”光环的宣讲者相比,能踏踏实实做节能的企业,其实更值得尊重,而能甘于寂寞搞科研的新能源企业,则更值得支持。

在这样的思考之下,策划案很快成型,由于人力和时间所限,我们只能选取部分地区和企业进行访问,所以我们采取了选择“典型地区”和“典型行业”的做法,力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向受众展现真实的“中国低碳印象”。

(时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中国报道部副主任李大勇)

同类推荐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精典教育)

    本书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方法。内容包括: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找出让孩子不快乐的因素、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等。
  •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本书分为六章,介绍了电视新闻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并逐一介绍了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拍摄、新闻编辑等内容。
  •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这是新周刊总主笔肖锋近年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记录。新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魔幻时代。老辈人与新世代,大城市青年与城青年,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个时代的分裂。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都较之从前截然不同。如何评判这些变化,如何在这个变化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万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从业多年的资深媒体观察者,一个有深刻忧患意识的60后对中国社会的思考,给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一种视角。每个人都操心自己的小日子,大时代的变革才会到来。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热门推荐
  • 醉世红颜:女神养成记

    醉世红颜:女神养成记

    宁蝶儿手心的全息光幕自动的渐渐聚成一点,对着她全身从上往下的不断来回扫描:【3】【2】【1】叮!【金属性系统开启】咦,竟然不是毫无灵力属性的废物!叮!【火属性系统开启】为何还有一个属性?难道是双灵根?叮!【水属性系统开启】三个属性了,三灵根?骗人的吧叮!【木属性系统开启】额,系统你素不素坏了...叮!【土属性系统开启】....................有三个字不知该不该说看来传闻中什么毫无灵力的废物根本是扯淡,她本身不但能修炼灵力,更是全属性灵力的超级天才。
  • 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维吉尔之死的价值现象学阐释

    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维吉尔之死的价值现象学阐释

    《神秘与虚无:布洛赫小说《维吉尔之死》的价值现象学阐释》包括作家生平与思想的意向性考察、虚无世界与诗人何为、神秘主义与死亡认识等内容。
  • 音之梦

    音之梦

    青春,最美好的岁月。音乐,最美妙的旋律。当青春碰上音乐,会有怎样的火花?梦想,就在前方。她,一个小小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梦想?又怎样去面对别人的眼光?
  • 重生之狂

    重生之狂

    你知道人生应该怎样活吗?来肆意人生吧!你知道怎样才能随心所欲吗?来肆意人生吧!你知道怎样装逼吗?来肆意人生吧!加群号552654457
  • 大道行简

    大道行简

    本书是段俊平先生探索中国化管理的经验结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形成了道器结合的“中国化管理模式”,使中国企业在扬弃的理念下更好地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建立内圣外王的生命型组织。
  • 花都武神

    花都武神

    都市浪荡子重生到年轻时期,修武道,泡美女,灭仇人,登临武道颠峰,踏上武神之路。前世一心为我好的女子,这一世我用一生来呵护,前世玩弄我利用我的女人,这一世我肆意践踏。前世的仇人,通通踩在脚下,前世的遗憾,一件件弥补。强大纷繁的武技,传承古老的心法,古武与科技的碰撞,力量与速度的结合,且看主角如何踏足武道颠峰,征战全球。ps: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
  • 杀手变将军

    杀手变将军

    。。。穿越成将军的血腥杀手游风,原将军诡异毙命,身世成迷,势力纠葛,帝国争霸,森林魔兽,学院皇室,友情亲情,一个新的世界。。。
  • 龙潜校园

    龙潜校园

    性格有问题?没关系,扎马步矫正性格!成绩提不高?没关系,分心术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没关系,老师来解决问题!爱上老师了?这个么......我就无能为力了......平凡少年成就不平凡事业,玄门弟子不一样的教师之路!
  • 烈烈秦风

    烈烈秦风

    人是什么,普通生物,抑或是神?一堆血肉,一堆骨头,组合在了一起,却让你爆发出蓬勃的力量。卑微时如蝼蚁般任凭宰割,骄傲时如天神般睥睨天下。我看不懂你,因为我就是你。
  • 独宠冷公主

    独宠冷公主

    她似乎对什么都是淡淡然除了他的哥哥和闺蜜他每次看到她都是处处针对她,她却只是淡淡的看他一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