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2100000019

第19章 电视纪录片评析(1)

作为电视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种类,电视纪录片总是吸引着众多影视批评者。他们的评析总结纪录片创作的成就,指出纪录片创作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问题,梳理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趋势,为纪录片的进一步探索写下“前车之鉴”。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电视纪录片为时代立传的同时,读解它的一篇篇理论文字也在为电视纪录片立传。

要写作优秀的纪录片评析,不仅仅要看懂“这一部”作品,还应当看过“这一部”之外的许多部作品。因此,了解纪录片的本质、源流与类别,并且多看不同风格、种类的纪录片,才能在比较中更为清楚地剖析这个作品在主题和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准确地为评析“这一部”作品找到定位。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特征和分类

纪录片是电视和电影媒体中都存在的一种艺术样式。而且无论在电影还是电视中,纪录片这一片种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以纪录历史、还原现实为己任,集现实的真与艺术的美于一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这一片种历久弥新,散发出熠熠光彩。

一、电视纪录片的特征

关于纪录片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它们构成纪录片的基本内涵。

1.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

纪实是纪录片的本性,纪录片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以真实为第一要义。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影视艺术能视听同步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复原,这种视听形象纪实性能有效地建立起现场感和真实感,有效地记录客观世界“纯真的原貌”。而纪录片又是以记录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一个片种,因此,在建立表面的“真实感”的同时,纪录片更本质的要求是具备真实性,这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也是纪录片的生命。

作为纪录片本质属性的真实性,集中体现在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上,这是保证纪录片真实性的首要前提。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的‘四真’是纪录片的生命。”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也就是指这“四真”。

长期以来,许多导演都借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故事片。例如:1966年,BBC的《The Wednesday Play》播出的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剧情片《凯西回家》(Cathy Come Home)就大量运用了纪录片拍摄手法;1982年的美国故事片《这是“骨髓敲击”乐队》(This is Spinal Tap)在影片的结构和风格上完全模仿纪录片,而且还宣称自己是纪录片;1999年,影片《死亡习作》(The Blair Witch Project)同样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来讲述作者杜撰的一群学生失踪的过程,甚至还专门先行制作了一个网页,传出关于这群学生神秘失踪的假新闻,新闻还宣称这是他们失踪一年后找到他们拍摄的片断,并根据这些片断拍成纪录片。但这些片子一旦被证实表现对象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就立马被清除出纪录片的行列,被称之为“伪纪录片”。因此,是否具备“四真”,表现的对象是否为虚构或部分虚构,成为判定一部纪录片真伪的基本标准。

2.客观表达中的主观性

纪录片具有纪实的本性,但无论怎样严格遵循客观记录的宗旨,通过纪录片所还原的客观现实与真正的客观现实毕竟不能达到完全一致。纪录片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会每时每刻地投射到他们的作品中去,因此,在强调纪录片客观性的同时,应该意识到“‘真实’是一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

纪录片所记录的人和事都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具有相对性,或者说是两面性,“真实”正是在这种相对性中被人判定的,脱离了人的判定,真实就无法被认识。因此,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真实世界实际上是经过创作者们判定和选择的“真实世界的影像”,是一个经过拍摄、编辑处理的现实世界的影像再现。

因此,从对真实的认知的角度上来讲,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在于纪录片创作者主观上对真实的追求,在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动机,创作者的良知与真诚,以及创造者的立场与观点。例如: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是一位以客观记录手法著称的导演,他把纯客观、生活流手法推向极端。但是,20世纪70年代,他的以纯客观的纪录手法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表现一个外国导演眼中的中国,影片遭到中国人民的抗议,认为影片的画面真实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中国,社会的真实性被否定了。这就是观点不同、理解不同、动机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可见,无论怎样追求客观,融入纪实手法和客观记录中的创作者的主观性在纪录片中仍是不可忽视的。

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真实地反映生活,更多地还在于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这是纪录片的思维品格之所在,也是纪录片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的依据。纪录片理应追求真实,但它绝不是纯客观实录生活,而是带有主观意识和思想观念,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并从中体现出一定内涵和某一主题。正是因为这种创作上的主观性,纪录片才摆脱了单纯记录现实生活的自然主义,而获得了更深刻的意蕴和更丰富的艺术魅力。

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包容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以往所有的艺术门类,也融汇了来自这些艺术门类的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种融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的架构,为电视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奠定了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多样化的基础。文学、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电影等这些本来独立于电视艺术以外的艺术门类,后来都被融入电视纪录片中,成为其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纪录片由于纪录客观事实的需要,基本上采用记录式的创作手法,与文学艺术中的叙述手法类同。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基本的叙述手法成为纪录片结构的基本方法。例如:中国早期的纪录片《收租院》就采用倒叙手法,全本75个镜头,前59个镜头“思甜”,讲述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后16个镜头“忆苦”,控诉“收租院”地主对农民的压迫。

文学中的比喻和象征也是纪录片中常常被借鉴的叙事手法。利用蒙太奇手段造成视觉隐喻和象征,早已成为影视艺术中的基本手法。如纪录片《迎接挑战》中,用体育竞赛的镜头和各种科技发展的镜头交叉组接,形成一种比喻,来说明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激烈竞争。而纪录片《向青石山要水》里,青石山的地下水冲垮了古人立下的“山里缺水自古为忧”的石碑,这个镜头则以象征的手法寓示了古人形而上学的结论被人民的创造精神打破。

故事化叙事采用的是小说的基本叙事手法,而近年来,这一手法也成为电视纪录片艺术创作的一种潮流。无论在社会类题材的纪录片中,还是自然类题材的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手法都被大量运用。例如,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的《森林之歌》,就本着“一定要讲故事”的理念,将故事化叙事进行到底。而《大国崛起》这样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也成为一大亮点。

时下纪录片中盛行的真实再现手法,事实上也是纪录片导演们借鉴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艺术手法,利用主观镜头、场景模拟、演员表演等方式,营造过去时空的一种意向性的表达方式。这种将戏剧元素与真实事件相结合的“搬演”,将不可能纪录的影像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复原,从而有助于更加形象地讲述历史事实,充分地显示出电视纪录片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

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在其发展历程中早已得到充分展现:从最初的原始记录,到格里尔逊式、直接电影、真实电影,再到真实再现……纪录片历史上这些各具特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的形成,事实上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和艺术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电影电视艺术与文学、绘画等艺术种类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结果。而在当今技术手段和艺术门类不断丰富的前提下,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倾向。

4.视听语言的综合性

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作品,其表意系统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大部分组成。视觉部分包括形体、表情、空间等造型语言和文字语言,而听觉部分则主要由语言、音响和音乐组成。

一组组经过精心剪辑的画面,直接呈现了所表现对象的具体物像和运动形态,通过直接的视像运动和具体可感的行为时空,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和直觉体验,是一部纪录片作品形象性的集中体现。但是,这种原始的直观的对行为时空的呈现,在叙事上具有不完整性,在意义表述上具有含混性,因此往往需要语言文字这些抽象性的表意符号来对画面意义进行概括和补充。

由于纪录片纪录的是真实生活,而生活本身并不会像故事片一样充满戏剧性和逻辑性,而且纪录片的拍摄也不会像故事片一样依据剧本严格执行,素材往往是片断式的、不连贯的,因此,纪录片更需要语言文字这些抽象符号参与表意。

解说词是纪录片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纪录片抽象表意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常是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因素。作为一种附加于视像之外的声音成分,解说词通常表达的是间接信息,通过对事实的陈述、解释和评价,起到整合画面信息、介绍背景、表达作者情感和议论的作用。当然,关于解说词的运用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拍摄的题材、获得的视像素材的情况、作品的风格定位乃至创作者本身爱好等等来确定。

同期声是视像之内的声音成分,它与画面天然地、高度一致地结合在一起,但同时,它又与画面作用于形象思维不同,它在表意形式上属于抽象的语言表意系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同期声兼具图像与解说的双重功能。在纪录片这种重视现场感的视听结合的艺术创作中,同期声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它在不破坏画面本来意义的情况下,表达相对完整的抽象意思,而且具有明显个体化特征和现场感,既增强了语言的权威性,又增强了表意的形象性。

自然音响、效果音响、音乐和字幕也都是纪录片的语言符号,虽然不是主要的表意符号,但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表意的作用。如清晨的鸟叫、夜晚的虫鸣、火车上的轰隆声,都能非常真实自然地展现现场气氛。《雕刻家刘焕章》结尾的凿木声意蕴深长,《牧马人》开头的马蹄声则先声夺人;《船工》中的老船工号子动人心魄,而《俺爹俺娘》中的表现性音乐则适时而起、催人泪下。正是在这诸多表意符号的共同作用之下,纪录片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处理时事素材”,才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二、电视纪录片的分类

纪录片涉及的题材类型广,艺术风格十分丰富,从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上来看,涵盖的范围都很宽,因此,纪录片的分类方法很多,有从题材上划分的,有从风格上划分的,有从规模上划分的,等等。由于国内外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理念的不同,下面分别介绍国内和国外的纪录片常用分类方式。

1.国外纪录片常用分类方式

美国著名纪录片学者比尔·尼可尔斯在其著作《纪录片导论》中,通过对历史上的纪录片风格及其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将纪录片归纳为六种模式:

诗意模式(poetic)诗意模式摒弃了连续性剪辑传统和明确的时空感觉,转而探索综合时间节奏和空间布置的形态,注重表达情绪和营造氛围,以独特的方式对来自现实世界的素材进行转化和拼贴,影片中的人物被作为与其他被摄物像一样的原始素材用以建构时空关系和影像风格。诗意模式的纪录片随着现代主义的出现而出现,受到现代主义的深入影响而呈现对碎片化和含糊性的强化,但同时也继承了经典的诗意理念,追求秩序感、整体感与和谐感。作为诗意模式的纪录片,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一个大城市的交响曲》和弗朗西斯·汤普森的《纽约,纽约》都通过大量体现数量、形状、色彩和运动的镜头的组接,形成了城市成为这些元素的聚集地的诗意印象;巴兹尔·赖特《锡兰之歌》表现了锡兰在商业和殖民主义冲击下未曾改变的美丽;而尤里斯·伊文思的早期影片《雨》则表达了一场夏日阵雨的诗意情怀。

阐释模式(expository)阐释模式又被称为解说的模式,是最常见的纪录片类型。这类纪录片将现实世界的片断结合起来的方式不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美学或者诗意色彩,而是通过组织一个更具论辩性的结构,向观众阐释某种观点。通常这类纪录片都会以全知视角的“上帝之声”、“权威之声”来直接表明观点、展开论述或对历史的叙述,因此有人认为实际上就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由于这类纪录片的“证据式剪辑”逻辑严密、连贯性强,在意见表达上又具有权威性强和直截了当的特点,因而成为很受欢迎的模式。但这类纪录片的浓厚的说教味一直为人所诟病。

同类推荐
  •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小学生最想知道的100个为什么:身边的秘密

    有时候,最让人感觉难解的秘密就在我们面前。本书发掘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120个让人迷惑的难题。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解难题——院子里的生物学、厨房中的化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前沿物理学。本书从《纽约时报》之《350天为什么》专栏摘取日常生活的问题集结成书。在此书中,所有的问题均是由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部分是成人)提出的,他们对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创造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出来的,所以只有具备创造才能的人,才是最有用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造才能的培养。没有创造,便没有发展。创造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创造才能要从教育抓起,要从小做起。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基督山伯爵(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基督山伯爵(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男朋友是个鬼

    男朋友是个鬼

    经历了一次意外的白天被妈妈给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恢复得很快的白天说服家人让自己出去打工并搬出去住学会独立,怎料在打工的酒店遇到了之前有小过节的酒店二公子莫小昭,莫小昭为了做个合格的接班人,隐瞒身份从最底层做起,却总和白天发生摩擦,不知不觉对白天心生爱慕。但白天却偶然发现自己身边原来跟着一个鬼……
  • 上清黄书过度仪

    上清黄书过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火线之地平线战歌

    穿越火线之地平线战歌

    本小说主要以穿越火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从最初的拖油瓶,成长到后来枪界的灵魂人物,一路上经历了多少稀奇古怪血泪辛酸的事迹……小说总共分为六个部分:鬼王传说,刀锋相对,狙王争霸,爆破行动,生化来袭,绝地突围。【在这里面,游戏不再是游戏,真人真物真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究竟该怎样生存下来……】
  • 异世魅女:琉璃七小姐

    异世魅女:琉璃七小姐

    她,现代第一医药世家掌权大小姐君倾澜,杀手界第一杀手“幽”。她,武灵大陆洛家‘废物七小姐’洛清漪。一朝穿越,灵魂重生。第一杀手又岂会是废物!
  • 杀手狂妃好嚣张

    杀手狂妃好嚣张

    冷熏染,就像一个幽灵,她曾经在军机六处工作,是个很出色的特工,也是个大麻烦。未曾想,当她成功逃离险境脱身之时,竟然穿越到另一个国度成为了受到非人折磨而投湖自杀的胆小王妃。当她的身份被识破。苏寒:军机六处特工一般都做些什么?冷熏染:和你做的差不多,但是有一个小差别,每一个嫌疑犯,都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当她的夫君跌落山谷,生死未卜。鬼魅:你希望我们能找到什么?冷熏染:真相!当她被人追杀。冷熏染:他们想看我亡命天涯,但我要终结这一切!当她被人绑架。冷熏染:我一无所有,如果你够聪明,你就会感觉到害怕!她不在乎什么法律,她不在乎什么证据,她只在乎什么是正确的!且看特工王妃如何在异世扭转乾坤,独步天下!
  • 宠后重生纪事

    宠后重生纪事

    上辈子一不小心荣登皇太后的高位,却死在了最信任的人手里。好不容易有个重来的机会,谢瑶光说什么也要改天换命,这辈子决不当什么劳什子的皇太后,她要稳坐皇后之位,陪萧景泽君临天下。只是夫君,你不想娶我是几个意思?谢瑶光愤愤不平,却听得那人轻声在耳边道,阿瑶,予你半壁江山为聘可好?
  • 恣意韩娱

    恣意韩娱

    (作者被渣安坑了,所以百无寂寥,万念俱空之下,决定就是它了。)讲一台推土机的成人童话,是童话,也是现实。崔善勋是个博爱的人,穿越重生到平行空间里,国籍换了,生活变了。他曾经引领潮流,也可以震动世界,可是沉淀过后,反思过往,他有了新的追求——用心品味人生的乐趣。
  • 追逐梦想的年代

    追逐梦想的年代

    那些热血、青春的少年在追逐梦想的时代挥洒下汗水和努力
  •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楚琏只不过看本小说而已,醒来就变成了小说里的毒妇原配。老公就是小说里的绝世男配!这么好的男人,楚琏果断接手。洞房花烛夜,忠犬老公竟然黑化!把楚琏一个人扔在新房。新婚三天,忠犬老公就抛妻从军!得!就算是一个人还是要过日子。收拾家宅,孝敬长辈,做做生意,顺便开拓商道,小日子过的不要太逍遥。忠犬老公突然战事不利,瞧瞧还不是要求到她这里,罢了,小女子勉强千里救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完美武易

    完美武易

    完美世界,武道强者主宰亿万生灵,一怒伏尸百万,翻手移山填海。地球上一个普通大学生武易,死后重生到强者为尊的完美世界,成为了一个被驱逐出家族的废材子弟。然而,武祖传人岂甘平凡?当传承无上混沌之秘的太极武印觉醒,昔日废材变天才,开启了与无数天才妖孽争锋的逆天之旅!武道九重,十方神境,返祖归真,主宰苍穹,从此,暴走完美世界!这一世,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修武道,动乾坤,破天地,傲苍穹!以武之名,臻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