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18

第18章 故事模式:发现新闻,使之具有人情味(5)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美国的社会生活,报纸也在变。一组简单的统计数字可以清晰地说明报纸的变化。从1870年到190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倍,城市居民的人数增加了2倍,但在这30年中,报纸数量增加了3倍,日销售量增长了近6倍。日报数量和总发行量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孕育它们的城市的发展速度。

面向大众发行的英文日报从1870年的489家增加到1900年的1967家。所有日报的总发行量从1870年的260万份上升到1900年的1500万份(Bleyer,1927:199)。报纸规模与都市新阶层人口规模的同时膨胀,暗示了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联。《公共纪事报》(Public Ledger)称:“在纽约和布鲁克林共有人口30万,便士报每日销量不少于7万份。这足以使两市人手一份报纸,甚至可以阅读的儿童也能分到一份。这些报纸遍布大街小巷、旅馆、酒店、账房、商店等等。几乎所有车夫走贩在工作闲暇之际,均一报在手”,《家庭》(Family Magazine)杂志也称便士报:“到达了社会最底层,并搅动了大型日报不曾到达的、搅动的、平静的、而力量强大的水流”(Mott,1962:241-242)。不仅如此,便士报的新闻内容与六便士报也大不相同,他们均表示要提供现实生活的图景。《纽约太阳报》一创刊,就大量提供地方性的新闻内容。为了战胜对手《太阳报》和《纪事报》,《先驱报》在第二期就宣布要提供世界的正确图画,而其他报纸会更多地依赖他们的新闻,“富于生气的《先驱报》将会极大地缓解晨报十分枯燥的现状,它将会使早餐桌更加多彩和令人愉快,而且为其他晨报提供大量材料……。但娱乐和愉悦不是我们唯一的目的。我们要提供一幅世界的正确图画,包括华尔街、交易所、警察局、剧院和歌剧界,一句话,充分展示人性与现实生活的特异之处”(Bleyer,1927:186-187)。1868年在接手《太阳报》之后的第一篇社论中,达纳谈到办报宗旨就是努力以最晓畅和生动的方式呈现全世界每日活动的景象(Bleyer,1927:295):

……《太阳报》将一直提供所有新闻:国外、国内、政治、社会、文化、科学和商业的新闻。将自由地利用经营来尽可能地提供最好、最便宜的报纸。

将研究如何简明清晰地写作,努力以最晓畅和生动的方式呈现全世界每日活动的景象。

当读到《太阳报》时将不再是如同读到伦敦《泰晤士报》和韦伯斯特的字典;但当你阅读《太阳报》时,你会获得所有的世界新闻。……

1871年,《春田共和报》编辑塞缪尔·鲍勒斯将新闻界的职责划定为报导社会生活的种种情态(转引自Roshco,1994:55):

报纸的存在,就是为要呈现现实。某一刻所发生的事件、某一天所出现的讯息——不论是流行病、谋杀案、堕胎争议、龙卷风、教宗、明星、张三、王五——亦即任何有反常态或蒙上帝特别宠幸之事——就是新闻界必须报道的事件,所应该关切的主题。

报纸的版式也发生了变化:报纸变小,标题的字体放大,运用插图,强化新闻的导语——将一条新闻的所有最重要的信息都集中在第一段。便士报的发行方式也有所改变。此前,标准的商业报纸一直是以订阅方式销售的,但便士报主要在街头叫卖。

报纸的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什么?埃默里对这一变化的解释是为了契合工人的需要。工人不仅无力预付大笔订费,而且许多人流动频繁,无法长期订阅报纸。工人因为工作或贫穷而根本看不到报纸的情况常常出现;沿街叫卖的方式可以使报纸到达这类读者手上,并且主编们设法通过美化版面而采用易于阅读的字体从竞争对手那里将读者吸引过来(埃默里等,2004:129)。其所论不虚,当时办报人的言论可以为埃默里的看法提供佐证。《太阳报》在其创刊号上即宣传(Bleyer,1927:155):

本报的目的是刊载每天所有的新闻,并以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价格,使报纸置于公众面前。同时,也为广告提供一种有利的媒介。

“以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价格”表明这份报纸的读者就是普通大众。1836年,《太阳报》在社论中再次明确提出:“自从《太阳报》的光芒普照纽约城的居民,劳工阶级的条件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通过启蒙普通民众而不是其他的阶层有益于社会”(Bleyer,1927:160)。可见,《太阳报》不仅把自己的服务对象确认为城市的普通人,并且,他还相信自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同样,按贝内特自己的说法,他“计划的这种廉价报纸有广大的空间,可以在所有阶层发行;使那些商人、有志于学习的人和劳工阶层感到有趣”(Bleyer,1927:187)。

便士报就是这样提供给大众本国本地新闻而使得这些都市外来者逐渐融入了都市生活。这些从乡村或国外进入美国都市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面临改变。社会学者沃思(Wirth)将都市生活描绘为“间接接触取代了直接接触,家庭的社会意义减退了,邻居消失了,保持社会稳定的传统基础削弱了”(Schudson,1978:59)。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了解外界的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是依靠习惯和传统维系着的,“行为建立在面对面的基础上——也就是邻里之间的闲言碎语”(Park,1922:10)。而城市是斑驳的拼贴画,人们关系疏远,社会急剧变动,以前靠乡间的闲言闲语就可以了解周围的事,但现在是不可能了。“社会”(society)终于出现了,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community)(Schudson,1978:59)。

帕克通过对以进入美国城市的欧洲移民为读者的移民报刊的研究,给新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人们在做调整以应对一个新的环境时需要的一种紧急信息,用它来改变旧习惯,形成新观点”(Park,1922:9),帕克的观点反映出他对当时都市里普通大众心理需要的判断,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一环境对他们而言是全新的,是超越了以往的旧习惯与经验的。这些新的阶层刚刚学会阅读,他们对于政党报纸高深枯燥的政治言论不感兴趣,便士报就为他们提供有趣、可读性强的新闻,就像他们从小就听惯了的故事一样;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每人每天花在看报纸上的时间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大城市的男男女女们都是在上班途中的交通工具上看报纸的,报纸就被设计得尽量适于浏览。报纸从人们将都市生活作为观察图景中受益,它也造就了人们的这种取向。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日常生活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魅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社会”开始浮现,报纸,特别是便士报,是这种变化的推动者和表达者(Schudson,1978:60)。

由此,报纸又找到了不同于政党喉舌的新的存在理由。贝内特将商业新闻业认定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宣扬真理、公共信仰和科学,反对谬误、欺诈和无知的事业”(转引自Schiller,1981:80)。丹·席勒认为贝内特的宣称意味着商业报纸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科学地呈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事实”而成为主要的进行公共启蒙的社会机构(Schiller,1981:80)。新闻史家乔治·佩恩也认为“贝内特通过向民众提供他们很少了解的日常生活的新闻,激起了他们对自身和同类的兴趣,贝内特激活了民众生活的意义,因此增强了他们的政治力量”(Payne,1920:xv)。1899年,戈德金在评价贝内特时曾说:“……民主哲学家和信心十足的牧师们可能不愿意承认现代报刊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民众所需要的,他们试图证明报纸不过是几个邪恶的报纸出版人的活计。但庄严的事实即是:这是需要与满足在起作用”(Bleyer,1927:210)。戈德金作为一名对煽情报道极度不齿的报人,能对贝内特有这样的评价,恰恰说明公众要求报纸担当公共启蒙机构的需求已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

便士报均不约而同地表明报纸独立于政党之外的立场,藉以显示他们对于自身新角色的认知。1854年,小塞缪尔·鲍勒斯(Samuel Bowles Jr.)在《春田共和报》的社论中称:“在这个国家,独立报纸正迅速取代纯粹的党派报纸。……纯粹的党派报纸现在受到轻视,不再被看作最好的大众报纸。……报纸的真正目的是理解和据此实践。它们是世界事实和观念的反映。它们自由地对事实发表评论,对观念予以最新鲜和最认真的累积”(Bleyer,1927:258)。1867年,《民族周报》(Nation)在社论中称:“我们声称要如实提供观点,并不是为了取悦、鼓励或安慰谁。如果我们使共和党和其他好的政党受到威胁,我们很抱歉;但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诚实的评论时,我们不是为了政党利益,宣称我们不同意的而压制我们同意的……”(Bleyer,1927:277)。几乎所有的便士报都宣称要服务于公众。1836年,贝内特宣称“有什么能阻止报纸成为社会生活最伟大的代言人吗?书籍、剧院、教堂都有其作为社会生活代言人的时代。而报纸在人类思想和文明的伟大运动中的作用将远远超过前三者。除了赚钱,与纽约的教堂相比,报纸可以送更多的灵魂去天堂,也可以救更多的灵魂出地狱。请让我们尝试”(Mott,1962:232)。1841年,《论坛报》周报版发行,该报社论再次重申《论坛报》要成为人民权力和利益的临危不惧的支持者(Bleyer,1927:224):

《论坛报》,不论日报还是周报,一如其名,是人民权力和利益的临危不惧的支持者,坚决反对肤浅的理论家的谬误、不完善和不公正的法律的影响以及谋求自我利益的政客的计划和诡辩。

本报将认真记录议会活动;迅速清晰地报道国内外新闻,所有有利于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扩大受教育机会和有利于人类最大进步的伟大事业,都可以在本报找到一席之地。

早在圣路易斯,普利策就确定了办报理念是不为党派,而是为人民服务(转引自埃默里等,2004:219):

《邮讯报》不为党派服务,而为人民服务;不是共和党的喉舌,而是真理的喉舌;不追随任何主张,只遵循自己的结论。不支持“行政当局”,而是批评它;反对一切骗局,不管发生于何处,也不管它是何种性质的;提倡原则和思想,不提倡偏见和党派性。

1883年买进《世界报》后,普利策承继着这一理念,他在报纸发刊词上说(Bleyer,1927:434):

在这个日益发达的大都市里自有这种报纸存在的余地,它不仅便宜而且精彩,不仅精彩而且还很大,不仅很大而且是真正民主的——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是有财势的统治者,致力于更多地发表新世界而非旧世界的新闻,将揭露一切诈骗和无耻,反抗一切公共弊端和滥用,将以最诚恳的真诚为人民而战。

这就是新《世界报》的唯一目的,恳请各界支持指教。

约瑟夫·普利策

普利策对于新旧世界的区分耐人寻味,什么是新世界的新闻?就是发表致力于人民事业的新闻,为人民而不是统治者而战。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被这些报纸的豪言壮语所打动,人们对这种宣称还是有所怀疑的,特别是对贝内特、赫斯特这样为吸引读者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他们被怀疑是打着拯救灵魂的幌子赚钱(Mott,1962:233)。尤其是赫斯特,招致了更多批评和怀疑。戈德金就曾批评黄色新闻不是为公众谋福利,而是为了卖报纸。赫斯特们高举服务公众的大旗究竟是为大众谋利多些,还是为自己赢利多些,的确不太好测量。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点值得思考。

第一,不管人们认为贝内特或赫斯特的话多么伪饰,认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或为其政治目的造势,对此却可以追问,他们为什么要用服务于公众来进行伪饰?这说明了什么?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强调报纸是公共服务机构是可以取悦大众和标榜自身的,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潮和需求。第二,报纸自身的表现会有助于对这个问题做出评判。

同类推荐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 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热门推荐
  • 多情剑客绝情剑

    多情剑客绝情剑

    天剑大陆,一个剑者恒生强者无数的世界,一个修道无情杀戮遍地的世界。看一个天生狼养一无所有的狼孩,在受伤意外踏足修真界后从零开始,为了心中那份守候的爱和净土艰难奋斗如何踏足巅峰。爱恨情仇依剑斩,两手清风为爱来。苍天不能遮壮志,后退不能埋身残。他人都说大道无情可我只认“世间自有真情在”,谁挡我为爱前进我挥剑斩谁,谁阻我守护心中的净土我要让他血染五步。我既生在乱世就要把它整平,我即遇见真爱就要用生命将他守护,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将这天踏平将这路杀开。我虽多情可我的剑无情,天剑大陆真正的修士起点我来了。功法境界:武灵丹劫历九劫而知生死看破生死即通宵阴阳
  • 王俊凯我陪你

    王俊凯我陪你

    本书纯属甜文,讲述的是在生活中霸气的凯皇遇见清纯可爱的女主后,擦出爱的火花,,,
  • 仙剑奇缘之小小白

    仙剑奇缘之小小白

    水清不见影,高墙隔两岸。迷离之中,绝美少女醒来,宛若冰霜的眼眸中噙着泪光。白子画仰天长叹,十年了,物是人非,为何自己犯下的过错偏偏要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来承担?他不甘,也不愿,可是他总是那么倔强地将自己的身心封闭,痛苦一天天凌迟着心,可从来不奢求她的原谅。父亲,我从来都没有恨过任何一个人,与其说恨,不如说是失望,但十年间发生了太多太多,似乎,是我冰释前嫌的时候了,如果将来某一天,你能够放下孤傲的心,真正需要他人依靠的时候,我会义无反顾地出现在你身边。
  • 名侦探柯南之琉璃易碎

    名侦探柯南之琉璃易碎

    你说永远等我的话,在飘零,斑驳成了古文明北歌,古文明的灰烬,在苏醒、——安倍琉璃《名侦探柯南之琉璃易碎》与《柯南同人之伊生有你》不同的是,伊是穿越的,而这次的琉璃呢,是本身就生活在柯南世界的,二次元的世界太美好,我们永远都到不了,只能以文字的方式来祭奠我们对二次元的向往。不舍二元次、不舍琉璃,不舍我们心中的向往。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请大家跟我以前一样期待琉璃和新一的故事(PS:琉璃易碎完全是按琉璃自己思想写的,属于改变极大的一类)。
  • Catherine

    Cather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离

    乱离

    乱离人莫如太平犬,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潮汐下,永远渺小的不见丝毫影踪。安平十三年,这是一个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找不到的年号,当然,它也像所有好或坏的年代一样,并不如他的名字一般安稳平和,总的来说,安平十三年,放在漫长而不见源头的历史洪流之中,也不过如其他年代一样,渺小的看不到影子。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的春花秋月,也没有那么多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更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那般潇洒,如果,真的非要形容这个年景,那么还是那个说书人说烂了的老话,这,又他娘的是个乱世
  • 剑在学院

    剑在学院

    千年轮回之际,各界毁灭的命运即将到来。咚塔塔一族中预言会出现一位救世主。但是那位救世主其实在他出生的时候就被火龙夺去了生命之源。人界的各大家族开始暗中行动,希望寻得一线生机。也就在此时一名不明身份的蓝衣少年手持一把木剑闯入青峰学院,并开始了一段冒险的救世之旅。
  • 赤炼

    赤炼

    我叫初颜,师傅说我是他从山下的草堆里拣来的。当第一缕晨光照到我的身上的时候,他发现了我,我安静的躺着,没有哭。师傅说他抱起我的时候我对他笑了。所以他决定收我做徒弟。我既然笑了。那自便是同意了。师傅如是说。
  • Tales for Fifteen

    Tales for Fifte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前夫后会无妻

    前夫后会无妻

    “贱人!你要血债血偿!”深夜,复仇魔鬼撕下温柔面具,欺身而上,被迫承欢,步步沦陷于魔鬼的陷阱中。一场意外让她涅槃重生:“首长,你是不是该对我负责?”昔日温柔甜美的小绵羊终于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