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200000037

第37章 结语:美国报纸报道模式流变过程中的“变”与“不变”(2)

然而,报纸发展的实践证明其公共性与商业性的双重属性并不仅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报纸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事业”,公共性与商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基恩即指出将商业性作为新闻自由的保障纯粹是一种理念上理想化的推演。他认为市场机制能确保公民在媒体中进行公开沟通的观点,显然是过于乐观了。因为这一观点没有看到媒体市场从多种方式对新闻自由进行限制,没有考察市场投资者和财富者的选择自由与公众接受和发表的自由之间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换句话说,它没有意识到,在国家保证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建立—个公众积极参与的、传统的新闻自由的困难(基恩,2003:41)。

为了应对由此引起的对媒介专业地位的质疑,客观性理念逐渐成为新闻业的职业意识形态,它确立了新闻生产的逻辑和新闻业的使命,最准确地体现了新闻业的制作精神和新闻记者报道新闻的心智习惯(Phillips,1977,转引自黄旦,2005:91),而信息模式即是客观性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表达。媒介专业理念的形成使得媒介在与社会需求的互动中以一种更加自觉的姿态出现,就这一点而言,德弗勒和丹尼斯所谓的“不管我们给报纸下什么定义都无关紧要,报人怎样为报纸下定义就事关重大了”(德弗勒等,1989:121)可谓切中肯綮,他们看到了媒介自我角色认知对其社会实践的影响力。

然而,信息模式并不能化解报纸公共性与商业性的结构性矛盾,它恰恰是这一矛盾的产物,它一经产生就备受争议,它更因民主政治幻象的破灭而如履薄冰,但因为信息模式既符合报纸建构专业权威的需要,又能保证媒体在新闻生产中降低成本,谋求最大经济效益。所以,信息模式一直驳而不倒。关于媒介自由与责任的争论还在继续,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及社会责任论的出台就是社会为了应对报纸结构性矛盾的一次努力。但是,媒介对此并非欣然领受,而是出于维护专业权威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权衡利弊,部分妥协。于是,解读模式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看出,媒介公共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是美国报纸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却又是其存在的悖论,它也是美国报纸报道模式流变的最终动因,报道模式的流变过程是媒介为了应对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而不断寻找动态平衡的过程。报纸在应对社会需求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就存在于此,它会从报纸组织的利益出发,利用报纸组织的规范和文化传统对社会需求进行消解。公共新闻即是个很好的例证,在结构性矛盾框架之内试图修正这个框架都只能是“善意的尝试”(麦克切斯尼,2004:408)。赫伯特·甘斯即认为客观性原则并非不可取代,只是要发展替代性的标准,新闻界必须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能够融会贯通并能评估新闻资料的记者及编辑,以取代一些纯粹以搜集、报道新闻为主的一般新闻人员,而这将会大幅提高新闻制作的成本。因此,在社会大众或其他人(例如政府)愿意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援之前,我们只得继续仰赖低成本的新闻。就为这个原因,“客观性”恐怕仍将是新闻业最主要的一项专业准则(转引自Roshco,1994:91)。

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结构性难题呢?舒德森认为虽然目前在新闻界尚无一个新理论取代客观性,还是有希望产生新理念的,因为毕竟,对客观性的不满始终存在。但这种不满如何生出新的理念,舒德森并未加以说明。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根据目前舒德森的保守对策,这种新的理念怕是很难产生,他要求记者们“既不怀疑一切,也不相信一切”(Shudson,1978:193),这种对策具有的更多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力量。凯瑞认为现代传媒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政治危机中的表现都是好的,它应造就它的环境而变,应对新政治的挑战,无愧于最高法院给予它的保护。但是,就像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一样,它也被自己的成功所损毁。为了对抗现代政治权力和适应现代经济形势,传媒不得不增强其规模和实力。为了更好地代表公众,传媒却不得不与其代表的公众日益疏远了。然而在过去50年中,不断有改变这种局面的尝试出现。第一次是《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第二次是新新闻主义,第三次是国家新闻委员会的建立,第四次即是公共新闻(Carey,1999:58)。在凯瑞看来,媒体挽救自身公信力危机的尝试肯定还会继续下去。

但是,只要这种结构性矛盾还存在,对于媒体是否可以担当公共事业的角色的怀疑就不会消失。李普曼已经认识到考察报刊的作用不应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应从现实报刊的体制和结构入手,“一般说来,都承认报刊是接触超越视野以外的环境的主要工具。实际上,无论在哪里都假设报刊应该自发地为我们办事,就像原始的民主政体所想象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所做的那样,每天和一天两次为我们提供我们所感兴趣的所有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景”(Lippmann,1965:203),但媒介服务于民主的这种假设现在需要在现实中可以证明,否则政治科学,特别是民主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得不到解决。因为,当人们面对一个超出自己视野的环境时,真理和民主是自发的假设就是错误的了。遥远的事物或者复杂的事物的真相并不是不言而喻的,而汇集消息的机构是需要技术和财力的(李普曼,1989:212)。

当然,也有人将手术刀直指媒介的结构性矛盾。麦克切斯尼认为要挽救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媒体,就必须进行以左派政治运动为基础的媒介结构性改革(麦克切斯尼,2004)。虽然麦克切斯尼找准了病灶,但对媒介体制的改革在美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否落到实处实在是个未知数。然而,对于媒介结构性矛盾的辩论和分析毕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第一步。

最后,再次回到芝加哥学派,以杜威的一段话作为人们对理想媒介的期盼而为本书作结。在杜威那里,传播不仅是信息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人们之间传递和扩散的过程;同时它亦是对有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的建构和维系,而这一文化世界控制和保存了人类的行为(Carey,1989:15、18-19)。所以,传播被杜威视为“唯一的手段和唯一的最终目的”,“它是共同生活的方法和报偿,于是也有了一个值得人们热爱、赞扬和忠诚的社会”(转引自切特罗姆,1991:117)。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黑夜一般的迷茫与虚无之后,或许不能再将芝加哥学派的乐观简单地认定为不切实际,而应该因其作为人类思维所表现出的深度和作为人类理想所企盼的高度而给予重视。如何建构一个和谐的传媒体制,这不仅仅是美国人的事,它应该成为所有期待人类和谐发展的人的共同关怀。就我国而言,虽然我们的媒介体制和美国不同,但是,在我国,媒介同样是社会关系的联结者,是社会得以可能的前提。随着对新闻事业的市场属性的认知成为共识,我国媒体也面临着商业性带来的诸多影响,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使媒介更好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发挥良好的作用,也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34.

[2]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事业出版有限公司,1994:211.

[3]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5.

[4]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504.

[5]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和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212.

[6]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51.

[7]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07.

[8]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33.

[9]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43.

[10]梅尔文·德弗勒、埃弗雷特·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45.

[11]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76.

[12]西奥多·彼德森.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A].见韦尔伯·斯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84-124.

[13]约翰·基恩.媒体与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84.

[14]Carey,James W..Communication as Culture: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M].Boston:Unwin Hyman,Inc.,1989:241.

[15]Lippmann,Walter,Public Opinion[M],New York:Free Press,[1922]1965:272.

[16]Park,Robert E..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Newspaper[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23,29(3):273-289.

[17]Payne,George Henry.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M].West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20:453.

[18]Schudson,Michael.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ology of the American Newspapers[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78:227

同类推荐
  •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绩,伴随而来的是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入一所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秀的高校,并不希望高校出现一方面强一方面弱的现象。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快乐语言学

    快乐语言学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很多关于趣味语言学的着作,比如计永佑的《语言学趣谈》、徐青的《趣味语言》、王希杰的《语言百题》、于根元等编的《语言漫话》等等,都是从通俗易懂兼之有趣两个角度介绍语言学,打算为枯燥难学的语言学找到一条趣味之路。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汉诗总说

    汉诗总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的代价

    王的代价

    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命运,一个布置缜密的复仇计划。牵动了整个商业界以及其背后的世界....本是一场无意的相遇,却铸就了一生不离不弃的跟随,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当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却成为了那个人向他复仇的一个利器时,他的选择又会是什么?默默地逃避,从他的生活消失?还是反过来成为王者与他一起并肩作战?这一切只有进入他们的世界才能知道......让我们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变成一个万人敬仰的王者!
  • 满手的好事:星云大师的人生锦囊

    满手的好事:星云大师的人生锦囊

    俗语说“人死留名,树死留皮”,到世间走了一趟,你是否曾想过,我能为世间留下一些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藏在深山里,需要开发才能显现出来。我们对于世上的知识、财富、爱情等多期望能够成全。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快乐是人人一致的希望,却常常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产生烦恼。星云大师从过尽千帆的阅历中,凝练箴言法语,不怨天尤人、不邪见妄动,给生活忙碌时而迷惘的现代人指引正途。
  • 御武魂尘

    御武魂尘

    三界重开,武魂乱世,唯有坚强热血者,才可斩断势力,劈开邪恶。为此不惜附魔,展开了一段慢慢复仇路。
  • 魂武天尊

    魂武天尊

    不死玄功,杀人救命,不死不灭,无法无天!玄天大陆,命魂为尊。秦风遭人陷害,意外开启命魂珠,觉醒万千天赋,修炼不死玄功,踏天道,破苍穹,剑指神霄,战遍九天十地!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斗恋

    斗恋

    没有绚丽的斗技,打破修真和斗气的界限,带领大家进入一个新的空间
  • 异世为皇:痴君碎魂

    异世为皇:痴君碎魂

    异世寻魂,再睁眼已是葬心大陆的皇。重臣谋反,兵戎相向,究竟对待叛贼轻烟如何处置?阎王暗算,月老捣乱,N多红线缠绕于身。各个美男身怀绝技且地位非凡,且看轻烟执谁之手,与谁共话桑麻?亦或美男成群,温柔沦陷?到底哪个才是轻烟的抉择?
  • 境界之痕:怒鸣

    境界之痕:怒鸣

    从无尽深渊的恐怖中走出,抚摸独角兽银白色的鬃毛。大甲王抵着铜角在地上咆哮,岩龙匍匐垂下铁头壳。锈龙的尾巴断后再生,枯木的心脏永不发芽。飞翼灵的金羽毛划落宫殿,天上的狄俄尼索斯狂宴已毕。
  • 天机变之斩红尘

    天机变之斩红尘

    天地混沌,阴阳一体,太极两仪,方生二气;阳气为虚,上至天宇,阴气为实,下成地形;大道之音,其意冥冥,相生相克,亦为至理;岁凭春秋,年聚沧桑,时光更始,间隙以往;天设定数,地造无常,人间之路,道阻且长。